文艺现场从线下到线上 , 不只是技术的突破 , 更是艺术表达和创作的突破 。 用好技术和网络 , 让文艺更具生命力
辛丑年伊始 , 各地“云春晚”“云村晚”“云贺岁”等“云上演出”纷纷亮相 , 内容丰富多彩 。 “云录制”“云互动”“云传播”等科技手段的应用 , 不断刷新观众对“云”魅力的认识 。 可以说 , 数字技术发展和媒介迭代让“云文艺”势不可挡 , 越来越多的艺术创作者尝试“触网” , 加快线下线上融合 , 刷新观众观赏体验 , 创造更多艺术可能性 。
“云”技术正在“扩容”文艺生态 , 如何更好地发挥数字技术的积极作用 , 使之成为文艺繁荣发展的新引擎 , 值得思考 。 “云”不仅意味着技术赋能、形式更新 , 还意味着审美观念的变革 。 文艺现场从线下到线上 , 不只是技术的突破 , 更是艺术表达和创作的突破 。
技术推动艺术“破圈” 。 数字技术善于放大不同艺术门类之美 , 给观众带来震撼的观赏体验 , 让观众“大开眼界”的同时 , 推动艺术走向更广大的群体 。 比如 , 综艺节目《舞蹈风暴》就是技术优势与艺术优势的融合 。 节目以360度影像、140台摄像机定格舞者在舞台上的高光时刻 , 可以精准至1/24秒 , 让观众得以全方位地欣赏舞者之美和舞蹈的艺术魅力 , 弥补舞蹈艺术稍纵即逝的遗憾 。 云端的“破圈”同时反哺了线下 。 伴随近年来云端不断出现爆款舞蹈综艺 , 线下舞蹈和舞剧演出的上座率也有所提升 , 让人们看到线上与线下、大众与小众文艺相交融的可喜态势 。 用好技术、用好网络 , 让文艺更具生命力 。
同时 , 媒介更新让线下文艺拥有更多表现形式 。 舞台艺术创作和传播过去通常是“我演你看、我说你听”模式 , 而“云直播”则通过双向传播、实时互动 , 拉近观演距离 , 改变观演关系 。 VR、AR及全息技术的运用 , 更让观众成为作品一部分 , 重塑艺术主客体关系 。 这种突破传统的交互体验让更多艺术依托“云”技术 , 拓展自身影响力 。 如国家大剧院“5G+8K”超高清直播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迈进艺术殿堂;北方昆曲剧院浓缩剧目精华 , 改编成短视频 , 让传统戏曲之美广为传播 。
“云文艺”时代 , 创作主体愈加多样 , 创作力量愈加蓬勃 。 “云文艺”正在引导用户不再仅仅做简单的内容输出者和被动消费者 , 而是争做内容的创意生产者和主动品鉴者 。 深圳某学生舞蹈团通过“云”技术隔空排练 , 短时间内创编完成原创手舞视频《破晓》 , 致敬抗疫医护工作者;戏剧《等待戈多》集合多地主创人员 , 从创作、排练到正式演出 , 全部在线上完成 , 突破戏剧创作方式和观演方式 。 类似的探索还有很多 , 无不启发文艺创作进一步探索“云”优势、发挥“云”特质 。
技术迭代更新 , 依然是内容为王 。 互联网时代 , 信息和产品极大丰富 , 优质内容是在海量文艺产品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 在当下互联网场域中 , 要想真正留得下、走得远 , 离不开作品的价值表达 。 文艺作品扑面而来的科技感、现代感、未来感固然让人心动 , 科技手段背后深沉的人文情怀更让人动容 , 它将人们的精神境界引向高处 。
艺术走上“云”端 , 又依托移动智能终端落到每个人的手上 。 “云”技术加速了艺术生活化和生活艺术化的进程 , 将逐步成就人们更富艺术气息的美好生活 。
作者:乔燕冰
【文艺|让云端成为文艺新引擎】[责任编辑: ]
推荐阅读
- 代码|GGV纪源资本连投三轮,这家无代码公司想让运营流程变简单
- 智能化|适老化服务让银行更有温度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软件和应用|AcrylicMenus:让Windows 10右键菜单获得半透明效果
- ASUS|ROG Maximus Z690 APEX DDR5主板实测 转接卡让DDR4内存顺利点亮
- 电子商务|员工抱怨亚马逊太冷酷:工伤后得不到赔偿 还不让休假
- 猎豹|数字化助力实体消费 机器人让商场“热”起来
- 服务|互联网+税务让服务更优质 杭州代开发票税务进入新局面
- 手机|1千亿让小米超越苹果?别被雷军的障眼法,忽悠了
- Windows|第三方软件让你实现Windows 11任务栏拖拽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