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这一届年轻人的年度情绪:emoha!( 三 )
2021 涌现出的「发疯文学」 , 也呈现出了同样的分裂特质 。 「发疯文学」指的是由于堆砌了一大堆情绪宣泄 , 以至于最后成为除了「发疯」之外没有任何表达的胡言乱语:「我不发疯我说什么话?……连发疯你都要有意见?你不如把我杀了」 。
很多时候 , 发疯文学也表达出一种类似「摆烂」的情绪:做不到理性的沟通 , 那就歇斯底里 , 用魔法打败魔法吧 。 人们用发疯文学来催货、离职以及在社交平台打口水仗 , 在非日常、反逻辑的语言武装下 , 为自己的快递焦虑、工作不顺、互联网骂战等等郁结的情绪 , 找一个集中发泄的出口 。
这类戏仿具有荒诞和解构的特质 , 它们既不基于任何事实 , 也不输出任何观点 , 看似是非理性的情绪宣泄 , 其所表达的却依然是情绪自我抑制的逻辑 。 无论是废话文学、发疯文学还是鬼打墙文学 , 使用者都并不想真的让人觉得自己在「发疯」 , 恰恰相反 , 强调自己在「模仿」和「嘲笑」情绪宣泄 , 往往是想以此来和被模仿的对象拉开距离、显示自己能够不被情绪主宰 , 是理性的、能够操控情绪、凌驾于情绪表达之上的「情绪局外人」 。
如今 , 年轻人是怎么进行情绪自我剥削的
在《倦怠社会》中 , 韩炳哲用普罗米修斯的隐喻来描述现代人的自我剥削:
一只鹫鹰每日啄食他的肝脏 , 肝脏又不断重新生长 , 这只恶鹰即是他的另一个自我 , 不断同自身作战 。 如此看来 , 普罗米修斯同鹫鹰的关系是一种自我指涉关系 , 一种对自我的剥削 。 肝脏自身并无痛觉 , 而由此导致的疼痛感即是倦怠感 。 普罗米修斯作为自我剥削式主体被一种永无止境的倦怠感攫住 。
韩炳哲指出 , 当代社会中 , 追求绩效的最大化已经被人们内化为最终目的 。 这种剥削已经超越了马克思语境下资本的剥削 , 而是一种「内在的剥削」:人们积极地、自觉地投入到工作中 , 「工作和效绩的过度化日益严重 , 直到发展成一种自我剥削 。 这比外在的剥削更有效率 , 因为它伴随着一种自由的感觉 。 剥削者同时是被剥削者 。 」
情绪上的自我抑制 , 就是这种自我剥削的表现之一 。 一种对待情绪发泄的常见回应是「有时间 emo, 不如去做事」 , 追求绩效、认为情绪表达是浪费时间 , 已经成了如今人们的下意识反应;而沉浸在负面情绪当中 , 往往会被认为是低效的、不理智的 。
文章图片
但当然 , 年轻人还是时不时要 emo , 只是希望在一种负面情绪中停留的时间越短越好 。 看起来人人都是自嘲型豁达预备役 , 恨不得emo完了立刻就和生活和解 。
推荐阅读
- 物流|市占率全球第一,引领行业变革,深圳这个独角兽企业分享经验
- 品牌|家用燃气灶具新国标本月实施,这个功能必须有
- 声音培训班|0元学配音能轻松月入过万?别听这类瞎忽悠
- 来源|天津战“疫”:逆境中的光芒
- Windows|[图]这款小程序能让Windows 11恢复Windows 10的开始菜单
- 用户|4.6亿+月活跃用户的ColorOS系统,这些实用功能你用过了吗?
- 父亲|携号转网政策落地两年后,在移动转网怎么还是这么难?
- 物理|江苏这位物理老师的实验火了
- 平台|暨大这个实验室有趣又有料
- 影像|智慧医疗需要这样的一片“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