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这一届年轻人的年度情绪:emoha!( 二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近几年的整体风向就是把情绪往私人领地赶 , 只允许在个人主页等私人领域自说自话 , 不允许在公共空间煽情 , 否则就容易变成「带节奏」「卖惨」 。 而流行词「emo」 , 似乎是介于「忧郁」与「抑郁」之间的一个安全地带:既不至于显得无病呻吟 , 又不会被人误会自己真的有精神障碍 , 甚至加诸一系列「卖惨」的骂名 。
情绪饱和的另一个后果是 , 「后真相」时代 , 鲜少事实和价值能够成为共识 , 讨论往往沦为情绪发泄 , 而无法真正达到「理客中」 。 越来越多人对这种现状感到不满 , 试图用一种形式化的「理性」语言来包装自己的看法:「有一说一」「不予置评」「个人认为」 , 诸如此类 , 既是出于「求生欲」 , 也侧面反映出了如今人们对公共议事的失望 。
这种形式化、理性化的语言 , 在无形中加强了「情绪表达」的耻感:想要加入公共讨论 , 似乎就得将个人的情绪放置一边 。 而「我 emo 了」则像一份「trigger warning」或免责声明:先自降一级 , 承认情绪外露不是什么骄傲的事 , 才能为情绪表达找一个可怜的立足之地 。
于是也就不难理解 ,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用「emo」来表达情绪 , 让自己的感受看起来更合理 。
否定性的情绪正在消失:emo也不行了 , 要emoha
当下 , emo 逐渐演化出戏谑和嘲讽的新内涵 。
虽然没有「网抑云」走得那么彻底 , 但围绕着「emo」的流行词 , 逐渐演变出一丝嘲讽和贬低的意味 。 譬如 , 「emo 怪」「emo 精」 , 指的就是不分时间地点场合表达自己悲观情绪的人;「老 emo 了」指的是经常性表达低落情绪的人;「emo 整个世界」则是指 , 不仅自己 emo, 要说出来让大家也一起 emo。
每天把 emo 挂在嘴边的年轻人 , 实际上并没有情绪自由 。 相反 , 不 emo , 或者 emo 后迅速调整自己 , 适时抑制自己的情绪 , 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政治正确:比如衍生的流行词「反向 emo 」说的是 , 通过一些事情让自己积极快乐起来、拒绝emo、走出情绪低落的状态 。
不能自己从 emo 的状态中脱离也没事 , 因为互联网总能提供更多的新鲜事来转移注意力 , 及时补足情绪奶头乐 。 emo成为了当代情绪消费的一个新的环节 , 人们会自觉主动给自己找新的情绪刺激 , 磕 CP 、追综艺 , 都是 emo 的来源;短视频平台刷视频 , 看了一个视频哭了 , 下一个视频又笑了 , 不断 emo, 不断找新的东西治愈自己 。
私人|这一届年轻人的年度情绪:emoha!
文章图片

这就是为什么 , 和沉浸于悲观失望、自我放逐的丧文化不太一样 , emo 表达的情绪更加跳脱、也更微妙 。 现在有一个词专门用来形容这种分裂 , 「emoha」:指的是在 emo 和 hahaha 之间的反复横跳的状态 。互联网上似乎已经看不到纯粹的负面情绪 , 人人都是情绪的「体验派」 , 在情绪之间切换自如 , 感受互联网信息带来的情绪刺激 , 看似可以超脱于情绪之上、不为情绪左右 , 实际上只是回避了自己的情绪需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