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同事不是“人”,你会焦虑吗?
_原题是:采访人员观察| 同事不是“人” , 你会焦虑吗?
每经采访人员 黄婉银
刚刚过去这一周 , 地产圈或主动或被动 , 被2021万科总部最佳新人奖获得者“崔筱盼”刷了屏——她是万科首位数字化员工 , 也是一个机器人 。
最先关注到这位“崔筱盼”是2021年12月23日 , 业内有人在小范围宣传这件事 , 但并未引起太大关注 , 就连万科内部人员对“崔筱盼”也不是特别关注 。
“崔筱盼”的背景是什么?
根据郁亮的介绍 , 她于2021年2月1日正式“入职” , 在系统算法的加持下 , 她很快学会了人在流程和数据中发现问题的方法 , 以远高于人类千百倍的效率在各种应收/逾期提醒及工作异常侦测中大显身手 。
“崔筱盼”的名字 , 源自她负责的提醒、提示工作 , 即“催”和“盼” 。 创造“崔筱盼”的初衷 , 是希望赋予系统算法一个拟人身份 , 以更有温度的方式与同事沟通 , 让数字世界与人类世界协同推动工作 。 事实证明 , 大家对来自“人”的关注更敏感 , 在算法加持基础上 , 依靠深度神经网络技术渲染的虚拟人物形象辅助 , “崔筱盼”的工作成效显著 。
但“崔筱盼”之所以引发公众大讨论 , 是因为许多解读将之与机器代替人工的构想等同 。 在当前的行业背景下 , 这样的论调无疑极具冲击力 , 被裁员、降薪包围的地产从业者们很容易与这样的观点产生共情 , 焦虑的神经再次被挑动 。
这或许正是万科有意无意的“故意”之为 。 毕竟为一套系统赋予人的形象 , 还颁发最佳新人奖的殊荣 , 它隐喻着什么 , 不言自明 。
“崔筱盼”真的值得我们神化吗?答案或许是否定的 。
实际上 , 根据万科的说法以及采访人员的了解 , “崔筱盼”的算法系统在其他行业早有应用 , 而且功能已经进化到具有人类某些特征的程度 , 只不过“催办”与“付款”结合在一起在一些行业中是备受争议的 , 所以我们从未见到像万科这般如此高调的行为 。
再者 , 自从AI出现的第一天起 , 机器取代人工的担忧就一直伴随 , 在某些脆弱的时间点 , 总能撩拨到人们敏感的神经 。
人工智能的确在一些方面能够做得比纯人工更好 , 从一定程度上提升效率、节约成本 。 但时至今日 , 还未见到能够完全、彻底被机器取代的职业出现 。
在机械属性较重的制造业等领域 , 机器人、智能化能发挥较大作用 , 但在集约化程度高、人员密集型企业 , 人与人的沟通、精细化管理、人工的能力仍然是主要需求 , 如机器人写稿、机器人厨房等等技术已经日益成熟 , 但目前仍只是辅助人工 。
而且 , 在人工智能已经很高级的当下 , 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工作 , 反而还诞生了一些新的职业 。
推荐阅读
- 21世纪经济报道|地方政府跑步入局元宇宙 谁能建立先发优势?
- 中国新闻网|最新数据:中国有效发明专利359.7万件 有效注册商标3724万件
- 中国新闻网|美团外卖:西安受疫情影响骑手免除所有违规扣罚
- 界面新闻|谷歌母公司面临环保投资者施压:修改设备维修政策以减少电子垃圾
- 中国新闻网|易导致浪费!当抵制!中消协批肯德基盲盒
- 新浪科技|视频|李东生获十大经济年度人物,眼眶湿润 几近哽咽落泪
- 保障|【Touch Beijing 双语新闻】冬奥会通信保障“智慧大脑”正式开启 、非遗精品扮靓冬奥签约酒店场馆....
- 澎湃新闻|“漠河舞厅”商标被经销公司抢注,当前状态为“等待实质审查”
- Awards|OPPO未来科技大会2021线上虚拟活动平台荣获FWA每日最佳网站奖
- 21世纪经济报道|荣耀推出首个高端折叠屏手机,京东方、沃特股份亮明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