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豉汤经典医案、方论
「方剂组成]
栀子擘,十四个(14克),香豉绵裹,四合(10克)
[服用方法]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淬,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
[治则方解]
病机:太阳病下后,无形邪热留扰胸膈 。
治则:清宣郁热 。
方义:栀子味苦性寒,清透郁热而解郁除烦 。豆豉气味清轻,清宣郁热,益气和胃 。
[辨证要点]
本方组成精炼,后世多在此基础上加味变化,据临床实践,泄热除烦,栀子以生用为妥,炒用反会减低效应 。若用于止血,传统上多炒黑用 。脾胃虚寒或泻泄者,忌用本方 。
[仲景方论]
《伤寒论》第76条: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侬,栀子豉汤主之 。
《伤寒论》第77条: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
【栀子豉汤经典医案、方论】《伤寒论》第78条: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 。
《伤寒论》第221条: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侬,舌上苔者,栀子豉汤主之 。
《伤寒论》第228条: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侬,饥不能食,但头汗出,栀子豉汤主之 。
《伤寒论》第375条: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 。
[注家方论]
1.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栀子为轻剂,以吐上焦虚热者也 。第栀子本非吐药,以此二者生熟互用,涌泄同行,而激之吐也 。盖栀子生则气浮,其性涌,香豉蒸窨熟腐,其性泄 。涌者,宣也;泄者,降也 。既欲其宣,又欲其降,两者气争于阳分,自必从宣而越于上矣 。余以生升熟降为论,柯韵伯以栀子之性屈曲下行 。淡豉腐气上蒸而为吐,引证瓜蒂散之吐,亦在于豉汁 。吾恐瓜蒂亦是上涌之品,吐由瓜蒂,非豉汁也 。存之以侯君子教我 。
2.张志聪《伤寒论集注》:栀子凌冬不凋,得冬令水阴之气,味苦色赤,形圆小而像心,能启阴气上资于心,复能导心中之烦热以下行 。豆乃肾之谷,色黑性沉,窨熟而成轻浮,主启阴藏之精上资于心胃 。阴液上涨于心而虚烦自解,津液还入胃中而胃气自和 。
3.陈修园《长沙方歌括》:此汤!日本有得吐止后服等字,故相传为涌吐之方,高明如柯韵伯,亦因其说,唯张隐庵、张令韶极辨其讹,曰:瓜蒂散二条,本经必日吐之,栀子汤六节,并不言一吐字,且吐下后虚烦,岂有复吐之理乎?此因瓜蒂散内,用香豉二合而误传之也 。愚每用此方,服之不吐者多,亦或有时而吐,要之吐与不吐,皆药力胜病之效也 。其不吐者,所过者化,即雨露之用也 。一服即吐者,战则必胜,即雷霆之用也 。方非吐剂,而病间有因吐而愈者,所以为方之神妙 。栀子色赤像心,味苦属火,性寒导火热之下行 。豆形像肾,色黑入肾,制造为豉,轻浮引水液之上升,阴阳和,水火济,而烦热、懊侬、结痛等症俱解矣 。
[名医验案]
1.叶天士医案
治张五 。切脉小弦,纳谷喉中噎梗,自述平素悒郁强饮 。则知木火犯土,胃气不得下行,议苦辛泄降法 。栀子、淡豆豉、姜汁炒黄连、郁金、竹茹、半夏、丹皮 。
2.《湖北中医医案选集》医案
袁某某,男,24岁 。患伤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当予麻黄汤一剂,不增减药味,服后汗出即瘥 。历大半日许,患者即感心烦,渐渐增剧,自言心中似有万虑纠缠,意难摒弃,有时闷乱不堪,神若无主,辗转床褥,不得安眠,其妻仓惶,恐生恶变,乃复迎余,同往诊视 。见其神情急躁,面容佛郁,脉微浮带数,两寸尤显,舌尖红苔白,身无寒热,以手按其胸腹,柔软而无所苦,询其病情,曰:心乱如麻,言难表述 。余曰无妨,此余热扰乱心神之候 。乃书栀子豉汤一剂:栀子9克,淡豆豉9克 。先煎栀子后纳豆豉 。一服烦稍安,再服病若失 。
3.江应宿医案
治蕲相庄 。患伤寒,十余日,身热无汗,佛郁不得卧,非躁非烦,非寒非痛,时发一声,如叹息之状 。医者不知何症,迎予诊视,曰:懊侬佛郁症也 。投以栀子豉汤一剂,十减二三,再以大柴胡汤,下燥屎,佛郁除而安卧,调理数日而起 。栀子9克、淡豆豉9克 。
[长沙方歌]
山栀香豉治何为,烦恼难眠胸窒宜,
十四枚栀四合豉,先栀后豉法煎奇 。
推荐阅读
- 38条经典励志语录短句
- 30条经典人生励志语录
- 26条经典优美励志的英文句子
- 朋友圈励志的经典句子
- 朋友圈热门经典说说 总有一句打动你
- 黄栀子是哪儿的特产吗?黄栀子介绍
- 最新韩寒爱情经典语录 爱情句子经典韩寒整理
- 经典说说 花时间去解释,不如花时间去证明
- 经典说说 生活是舞台,我们都是舞台上的小丑
- 经典语录名句赏析 电影《荒野猎人》经典台词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