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五苓散医案

【组成】桂枝9g,茯苓12g,泽泻15g,猪苓9g,苍术9g 。
【功用】利湿泻热 。
【适应证】慢性前列腺炎,小便不畅,尿不尽,尿频 。
【胡希恕医案与临证心得】方某,男,43岁 。初诊日期1965年12月7日 。3个月来尿不尽、尿频、阴囊抽缩,曾查前列腺液,白细胞15~20,卵磷脂小体(十),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西药治疗,疗效不明显 。后转中医诊治,以补肾、疏肝等治疗,症不减反加重 。近症:常腰痛,小便不畅,尿不尽,尿频,食后则少腹拘急、晕眩、阴囊和阴茎挛缩,现症恶寒、头晕加重,舌苔白,脉细弦 。此外寒内饮为患,为五苓散方证:桂枝9g,茯苓12g,泽泻15g,猪苓9g,苍术9g 。
结果:上方服3剂症减,继原方服6剂,诸症基本消除 。
【解读赏析】成无己曰:“五苓之中,茯苓为主,故曰五苓散 。茯苓味甘平,猪苓味甘平,虽甘也,终归甘淡 。《内经》曰:淡味渗泄为阳 。利大便曰攻下,利小便曰渗泄 。水饮内蓄,须当渗泄之,必以甘淡为主,是以茯苓为君,猪苓为臣 。白术味甘温,脾恶湿,水饮内蓄,则脾气不治,益脾胜湿,必以甘为助,故以白术为佐 。泽泻味咸寒 。《内经》曰:咸味下泄为阴,泄饮导溺,必以咸为助,故以泽泻为使 。桂枝味辛热,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散湿润燥可以桂枝为使 。”
五苓散是一张调节人体水液分布异常的方剂 。水液的异常分布,《伤寒论》的注家们称之为“蓄水”证 。但“蓄水”时水液并非仅仅停留在下焦的膀胱,可以停留在人体的任何部位 。蓄于下则小便不利;蓄于中则见“心下痞”和水入则吐的“水逆”;蓄于上则见“吐涎沫而癫眩”;蓄于表则有汗出;蓄于肠则有下利;蓄于肌肤则有水肿 。至于现代医学中青光眼的眼压增高,梅尼埃综合征的内耳迷路的积水,以及脑积水,肝腹水、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都可以认为是“蓄水”的表现形式 。只要出现口渴、小便不利、舌体胖大,边见齿痕者,都可以考虑使用本方 。一般临证常将五苓散用于以下疾病 。
【胡希恕五苓散医案】一是以腹泻、大便稀溏为表现的疾病,如夏秋季节的肠炎,包括小儿的腹泻都常常用到 。这类疾病往往表现为水样的泄泻,次频无度,甚或空洞无物 。多伴有肠鸣、小便不利、渴欲饮水,久用抗生素而不见效 。此类腹泻,前人谓之“洞泄”,五苓散是针对这类泄泻的特效方 。如曹颖甫先生常以之治洞泻,其医案载“大南门郭左,洞泻当分利,川桂枝一钱、猪苓、茯苓各三钱,生白术三钱,炒泽泻二钱” 。
二是治疗以水肿腹水等为表现的疾病 。如肾脏病的水肿、肝腹水以及库欣综合征的水钠潴留性肥胖 。某医曾治疗一肝腹水以高热、水泻人院,伴有口干、大便稀、下肢水肿、轻度黄疸,投以茵陈五苓散腹水得退 。库欣综合征病人多表现为肥胖、水肿,女性还有月经量减少,多毛 。舌体多胖大,有齿痕 。本方加生石膏、滑石、牛膝 。
三是其他水液代谢障碍性疾病 。诸如多汗症,用黄芪、麻黄根等固表止汗药无效者,当细审有无口渴、小便不利之方证 。对此,《伤寒论》73条明言“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 。青光眼、假性近视等眼病,也有用本方的机会 。其人视物眩而不舒,类似于《金匮要略》中所载的“癫眩” 。另外,某医以此方治一例脑垂体瘤,症见口渴、手抖、视力下降,大便稀、下肢肿 。用本方后口渴、手抖、水肿及大便情况明显好转 。虽然后来还是做了手术,但本方对改善症状疗效是肯定的 。
五苓散加减的经验是口渴甚者加生石膏、滑石;有黄疸者,加茵陈;吐泻甚者,加干姜 。也常常与玉屏风散、平胃散、小柴胡汤、半夏厚朴汤及真武汤合方使用 。还要嘱病人温服,避风,喝热水热汤 。若方证相应,服后其人多小便畅利,大便转干,水肿消退,口中有津,身体也随之感到轻松 。
前列腺炎者,前阴为宗筋所聚,肝肾所主,一般遇阴缩挛急,要想到补肝益肾 。但本例慢性前列腺炎为水饮为患,且呈外寒内饮之证,补则激动内饮,饮邪上犯,故现心中摆忙、头晕、目眩,正邪相争,内外皆急,故恶寒、腹拘急、囊缩挛急,原案曰,此时唯有在解表的同时利水,方能使表解水去,五苓散正是这种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