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早已名声在外,难道就没有像曹操孙权这样的人去请他出山吗?

趣谈答案:很抱歉,诸葛亮尽管名声在外,但是名声在外也仅仅局限于这么一小块地方而已 。

古代的信息传递

大家有没有想过,古代既没有电话也没有手机,如果把消息从南方传到北方需要多大的时间呢?

换句话来说大家有没有想过一句话,为什么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呢?

事实上古代信息传递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方便便捷,而我们常见到的和珅随便从兜里拿出一个信鸽,三下五除二就能够传到吏部尚书、就能够传到刑部尚书那边去,依然有着很大的难度 。

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早已名声在外,难道就没有像曹操孙权这样的人去请他出山吗?

文章插图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刘邦小的时候非常喜欢舞剑,而且想成为一位剑士,于是在他13岁的时候,曾经千辛万苦的跑到一个地方去跟一个前辈学习剑术,但是他去了到了那才知道这位前辈早已经去世多年了 。

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古代的信息传递非常的慢,而且慢到一定程度 。

诸葛亮的知名度圈

所以按照这样一个逻辑来看,诸葛亮尽管非常优秀也非常有能耐,但是诸葛亮的名声在外,也仅仅是在一个小圈子里面,并没有超过这个小圈子 。


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早已名声在外,难道就没有像曹操孙权这样的人去请他出山吗?

文章插图

我们不妨退一步来讲,当初庞统在东吴的时候也非常的有名气,可即便有名气,孙权为什么不要他呢?大家肯定会说因为庞统口出狂言了,让孙权觉得对他不满意 。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孙权觉得他这个人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知名或者说在孙权的脑海当中根本不了解他、不认识他 。

同样的一个道理,我们就不难发现,如果在古代非常出名的话,除了王侯将相之外,其他人要想有很大的名气非常困难 。


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早已名声在外,难道就没有像曹操孙权这样的人去请他出山吗?

文章插图
刘备,距离比较近

既然说诸葛亮的名气并没有那么大,为什么刘备还能知道他呢?因为刘备占有两个先天性因素 。一是刘备距离诸葛亮居住的地方比较近,第二点则是一个人的推荐 。

谁推荐的诸葛亮?是徐庶 。如果大家知道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话,就能够了解徐庶和刘备之间或许有着这样的一层关系往来,而在徐庶离开的时候,曾经给刘备推荐过诸葛亮 。正是因为凭借这样的推荐,刘备才最终找到了诸葛亮 。


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早已名声在外,难道就没有像曹操孙权这样的人去请他出山吗?

文章插图

反推一下:如果说诸葛亮非常出名的话,又怎么可以说依托着徐庶来推荐呢?

欢迎大家关注@趣谈唐宋元明清,历史研究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每日分享新鲜历史冷知识,解决历史趣问题,爱你们!

其他网友观点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的名号叫做“卧龙”,甚至在荆州襄阳那一片地方还有着“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的说法 。但是早年的诸葛亮并没有投靠于任何诸侯,反而是寄情于山水 。那么难道是没人前来请他出山吗?当然不是 。

接下来,我从三方面来回答为什么诸葛亮早年没有像曹操孙权这样的人去请他出山 。

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早已名声在外,难道就没有像曹操孙权这样的人去请他出山吗?

文章插图

第一,年龄 。

年龄是绝对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 。诸葛亮是公元181年出生,大概是在徐州遭到曹操屠杀的时候离开的徐州,我们姑且认为就是在公元193年或者194年,离开徐州前去投奔豫章太守诸葛玄 。

诸葛玄是在公元197年去世,我们姑且认为这个时候诸葛亮就来到了荆州好了 。那么到他出山是公元207年,诸葛亮在荆州最长是10年的时间 。到荆州的时候,诸葛亮是17岁,到出山是27岁 。

而且诸葛亮“卧龙”这个名声是出自其师司马徽,司马徽会以“卧龙”来称赞诸葛亮,必然是在司马徽教授下学业有成,司马徽为其得意门生造势 。那么要想学成至少也要个四五年时间 。也就是说诸葛亮的名声可以传出去,最多只有三四年的时间 。

以古代信息传递的速度,再加上当时兵荒马乱,除非诸葛亮在那几年有着一鸣惊人的表现,否则根本不为人知 。所以可以认为,诸葛亮的名声根本没有传出去 。

而且,要在刘备请诸葛亮之前来求诸葛亮出山的话,诸葛亮的年龄更小,同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件,哪个诸侯那么空来请一个空有名声的毛头小子出山?

第二,没有刻意让他人所知 。

上面也提到了,因为战乱诸葛亮的名声很难传出去 。但是同时,诸葛亮自己在那几年也只是寄情于山水,正如他在《出师表》中提到,“不求闻达于诸侯” 。因此,早年诸葛亮的名声没能传出去的原因除了战乱就是,没有刻意出名 。

而除了刘表知道诸葛亮这一号人物外,其他诸侯忙着战争,更是没空管一个毛头小子 。

也就是说,题主所问的问题中早期诸葛亮名声在外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正式因为没有名声在外,像曹操、孙权这样的诸侯更不会来请他出山 。

第三,诸葛亮自己不愿意出山 。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要知道诸葛亮一直将自己比作“管仲、乐毅”,他们可以说都是那种雪中送炭的人物 。而不论加入曹营或者投靠江东,或者其他诸侯,在诸葛亮之前,必然都会存在许多资历更深的文臣,诸葛亮最多仅仅只是个锦上添花 。

这是诸葛亮身上的骄傲所不允许的 。因此,诸葛亮就没有出山的打算 。而刘备麾下没能有顶尖的文臣,简雍、糜竺、孙乾等人正如司马徽所说是白面书生,诸葛亮一旦加入必然可以占据文臣的前列 。当然事实也是如此,诸葛亮加入刘备阵营后,早期虽然少有统军的机会,但是他是后勤的第一人,完全可以看做是曹操麾下的荀彧一般 。

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早已名声在外,难道就没有像曹操孙权这样的人去请他出山吗?

文章插图

综上所述,首先诸葛亮并不是名声在外,仅仅流传在襄阳一带,其次诸葛亮年龄太小,根本得不到那些诸侯们的重视,最后诸葛亮自己不愿意出山 。

其他网友观点


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早已名声在外,难道就没有像曹操孙权这样的人去请他出山吗?

文章插图

第一根据原著,还真是没有曹操这种级别的大人物去寻访诸葛亮,第二即使去了,诸葛亮也不会出山的 。

原因如下:

①诸葛亮过着隐士生活,他的名声显著,只是在巴蜀南阳周边地区,而且是在这一地区的小范围的谋士圈里 。在这个圈里很有名,但不是这个圈里的人就很少人知道这个圈里的事了 。刘备也是接触到这个圈里的水镜先生,才知道卧龙之名的,诸葛亮之前并不为世人所熟知 。所以,在水镜先生对刘备说起过“卧龙凤雏”的时候,刘备并没有真正上心此事 。直到后来徐庶(字元直)离开前,隆重推荐诸葛亮时,刘备才想起来曾经水镜先生说过此人,这时候刘备才意识到诸葛亮的大才,才决定请他出山 。


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早已名声在外,难道就没有像曹操孙权这样的人去请他出山吗?

文章插图

②诸葛亮的性格,也决定了他的名声虽然在圈内著名,但在圈外并不为外人所熟知 。诸葛亮在出山前,一直躬耕于南阳,不曾出仕,而且表现在外的样子也是无意出仕的 。这从原著中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计袭樊城元直走马荐诸葛”中徐庶的表现可以看出来 。徐庶向刘备推荐完诸葛亮后,预料诸葛亮非常有可能拒绝出山,所以才在推荐完之后,又专程跑去找诸葛亮,想凭借和诸葛亮的交情,求诸葛亮看在他的面子上出山,帮助刘备 。从这段描写,可以很明显的推断出,在他们的圈里,诸葛亮多年的表现就是无意出仕的,而且无意出仕的态度应该是非常坚决的 。所以,徐庶作为好友,深知这个原因,才会舍脸硬去劝说的 。

所以,他的朋友正常情况下也不会向圈外人主动推荐他的,他的大才自然少有人知 。例外而主动推荐他的徐庶,是为了报知遇之恩,最后没法了才推荐的诸葛亮 。另一个主动推荐的水镜先生,是因为他洞晓天机,早就推算出了后来的结局,顺应天机推荐的诸葛亮,因为诸葛亮没出山,他就已预知了诸葛亮的结局“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

以上二方面就决定了诸葛亮的声名显赫在小范围内,并不为世人皆知其大才 。


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早已名声在外,难道就没有像曹操孙权这样的人去请他出山吗?

文章插图

③汉室正统思想的价值观下,即使曹操等人来请诸葛亮,诸葛亮也不会出仕的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同样是谋略之才,徐庶和诸葛亮能成为多年好友,说明他们的价值观和政治观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如果政见不同,很难持续交往多年成为好友 。

原著中徐庶救母去曹营,却被老母痛斥其不跟随汉室正统的刘皇叔,却为救亲来汉贼曹操处,徐母甚至怒而自缢 。可见,徐母认为正统汉室的思想乃是为人处世的大节所在,不惜以死来换取儿子不被挟持变节 。

【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早已名声在外,难道就没有像曹操孙权这样的人去请他出山吗?】而与徐庶同为好友的诸葛亮,也是有着同样价值观和政治观的人 。所以,即使曹操孙权能知晓诸葛亮的能力,诸葛亮也是断然不会出山的 。因为当时来说,他们都不是汉室正统,都是乱臣贼子!爱惜名节,孤傲自持的诸葛亮是看不上他们的 。这也是他身怀大才于乱世,却隐居不出,直到刘备三顾茅庐才肯出山的道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