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芩清胆汤的神奇功效与作用_组成、功用主治与现代新用途

蒿芩清胆汤
一、古方简介
【来源】《重订通络伤寒论》 。
【组成】青蒿6g,淡竹茹9g,仙半夏4.5g,赤茯苓9g,青子芩6g,生枳壳4.5g,陈广皮4.5g,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9g 。
【功用】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清夏秋之季暑湿,又宣化调畅气机,使湿清热退,高热自愈 。
【主治】少阳湿热痰浊证 。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胸闷,吐酸苦水,或呕吐黄涎而黏,胸胁胀痛,舌红苔白或黄腻,间现杂色,脉弦数或滑数 。
二、临床新用
(一)内科疾病
1.夏季热
【案例】某女,44岁 。近4年来每过夏至之后,即午后发热,体温常在37.5~38.5℃之间,至秋分则热退净 。伴神疲,头昏重,胸脘痞满,颈肩酸痛,纳呆,口苦干,略有咳嗽,便溏,舌质偏红,苔边薄黄,中剥,脉细滑数 。证属暑湿外袭,少阳枢机不利 。治宜清解少阳暑湿为主 。处方:青蒿、黄芩各15g,姜半夏、枳壳、竹茹各10g,陈皮6g,茯苓、碧玉散(包煎)各12g,芦根30g,荷叶半张 。二诊:5剂后,大便成形,脘痞口苦稍减 。原方加柴胡、秦艽各10g,服5剂即热退神爽,诸症渐除[王晖.蒿芩清胆汤临床新用.浙江中医杂志,1987,(7):32] 。
【按语】夏季低热,多发于夏至到秋分之间,多以午后发热为主,并兼有脘痞纳呆,便溏不爽,苔黄腻,脉细滑数之症,为暑湿伤气所致,一般多以清暑益气为治 。临床上若在嵩芩清胆汤中加入柴胡、胡黄连、秦艽之类治之,可于清解少阳枢机之际,而复脾升胃降之职,则化湿速而退热捷 。
2.术后高热
【案例】某男,54岁 。右股骨骨折,行手术内固定,术后高热不退,迭进抗生素无效,邀中医会诊 。诊见:午后发热,热前有恶寒,继则发热汗出热退,脘腹胀满,纳差泛恶,精神疲乏,小便短少,舌苔灰黑厚腻,脉滑 。证属热邪入募原,痰湿内阻中焦 。治宜和解少阳,清热化湿,和胃运中 。方选蒿芩清胆汤加减,处方:青蒿、薏苡仁各15g,竹茹14g,滑石、柴胡、茯苓各12g,黄芩、枳实、法半夏各10g,陈皮8g,莱菔子21g,炙甘草6g 。二诊:服药4剂,发热已退,纳谷增加,精神好转,惟有嗳气频作,苔黄腻 。原方加代赭石30g,沉香5g,又服药4剂 。三诊:嗳气好转,再以原方续投4剂,巩固其效,病愈出院[姚公树.嵩芩清胆汤新用.吉林中医药,1992,(4):35] 。
【按语】此例术后高热,迭治罔效 。细审发热每发于午后,先寒后热,汗出热退,纳呆泛恶溲黄,此乃邪入募原,湿热中阻,治当和解少阳,兼清热化湿和胃运中 。方选蒿芩清胆汤化裁而愈 。
3.慢性胆囊炎
【案例一】某男,45岁 。胆囊炎史14年,每月发作2~3次,形瘦,右胁作痛,牵引肩背,往来寒热,口苦咽干,胸闷泛恶,厌食油腻,脉滑数 。证属肝胆湿热蕴结 。治宜利胆畅中 。处方:青蒿、黄芩各15g,枳壳10g,竹茹、茯苓、姜半夏、碧玉散(包煎)、郁金、延胡索、川楝子各12g,陈皮9g 。二诊:5剂后胁痛稍安,胸闷好转,原方加生山栀15g,再服5剂,诸症消失 。再予四逆散合异功散,加焦山楂30g,神曲15g善后[王晖.2蒿芩清胆汤临床新用.浙江中医杂志,1987,(7):32] 。
【案例二】某男,43岁,2000年3月20日,因右上腹部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前来我院就诊 。患者2年前因上腹部反复疼痛及胁痛,曾到某医院诊治,被该院诊断为“慢性胆囊炎”,经口服治胆囊炎成药及配合静脉点滴抗生素治疗,腹痛时好时发,但胁痛、腹部饭后胀满、嗳气等症状始终存在 。1周前右上腹部疼痛偶尔加剧,遂到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进行彩色超声检查,诊断为“慢性胆囊炎” 。2000年3月1日,患者晚餐饱食,当天下半夜右上腹部疼痛,阵发性加剧,次日早上前来就诊 。诊时,患者自述右上腹疼痛,右侧胁肋胀痛,右肩背酸痛,畏寒发热,痛苦面容,呕吐2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及黄水,咽干口苦 。查体:右上腹腹肌紧张,胆囊区压痛,肝肋下1cm,脾未触及,体温37.8℃,白细胞12.1x10'/L,中性粒细胞占80% 。脉弦滑数,舌质红苔黄腻,大便2日未解,渡短而浊黄 。辨证属于少阳胆热,湿热蕴结(湿热型胆囊炎),治以利胆清湿热,疏肝和胃 。加味蒿芩清胆汤,药味、用量同上 。每日1剂,水煎分上、下午2次饭前服 。第2天复诊,体温37.2℃,腹痛减轻,已无呕吐症状,大便1次 。按前方续服3剂,每日1剂,煎服法同前 。第6天再次复诊,体温、大便正常,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已消失,白细胞6.0x10%/L,中性粒细胞占70% 。按前方再服用6剂(大黄改为同煎),以巩固疗效,嘱其注意饮食调节,不能饮酒、保持心情舒畅,随访1年,未见复发 。
【蒿芩清胆汤的神奇功效与作用_组成、功用主治与现代新用途】【按语】湿热之邪,阻于少阳,肝胆之气怫郁,发为胁痛 。治此之法,当以疏肝利胆,清热化湿为要,常用大柴胡汤、柴胡疏肝散之类 。上方虽属和通之剂,但用于体虚弱者,则不甚适宜 。如气滞而兼挟湿热之胁痛,用蒿芩清胆汤最宜 。
4.细菌性肝脓肿
【案例】某女,8岁 。不规则发热20余日,右上腹疼痛4日,某医院对症治疗不见好转,患儿神疲懒言,发热,纳呆泛恶,右胁疼痛,渡黄短少 。检查:两肺呼吸音低,腹软,肝肋下3cm,压痛,叩击痛明显,脾未及 。血常规:白细胞13.5x10'/L,中性粒细胞占85%,淋巴细胞占14%,酸性粒细胞1% 。B超示:肝内腋中线第7肋间见液平0.8格,提示肝脓肿 。舌苔薄黄腻,脉细滑 。证属湿热郁结肝胆,气血痰湿互结 。治宜清胆化痰和胃 。方选蒿芩清胆汤加减,处方:青蒿、滑石各12g,黄芩、竹茹、丹参各8g,茯苓10g,法半夏6g,青黛、白芷、甘草各4g,陈皮5g,蒲公英15g 。二诊:服药4剂,诸症减轻,但又增咳嗽,舌苔黄腻,脉数 。原方加瓜蒌皮、桑白皮各8g,续服8剂 。三诊:发热退,咳嗽除,精神转佳,右胁疼痛减轻,舌红,苔薄,上方去青黛、滑石、瓜蒌皮、桑白皮,加丹皮、赤芍各8g,再进8剂,诸症,B超复查肝脏未见异常[姚公树.嵩芩清胆汤新用.吉林中医药,1992,(4):35] 。
【按语】细菌性肝脓肿是由于邪毒外袭,正气不支,毒邪内陷,流窜而羁聚肝脏,使肝疏泄失常,气血凝滞,化热肉腐成痈 。肝病累胆,出现恶寒发热,胁痛,口苦膈闷,纳差泛恶,舌苔白腻或黄腻等少阳胆热痰阻之症 。故选蒿芩清胆汤以清胆、化痰、和胃 。方中青蒿清少阳邪热,黄芩清泄胆经郁火,竹茹、陈皮、半夏、枳壳清热除烦化痰和胃,碧玉散等清热利湿,导胆热下行 。胆热得清,痰湿得化,肝痈自愈 。
5.淋证
【案例】某女,40岁 。2月来脘腹满闷,小便频数短促,尿时有灼痛感,腰骶部酸软,尿黄浊,有臭味,大便溏,口苦黏,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蛋白痕迹 。证属中焦湿热下注膀胱 。治宜清化湿热,利尿通淋 。处方:青蒿、黄芩各15g,茯苓、枳壳、竹茹、姜半夏各10g,陈皮9g,山栀、碧玉散(包煎)各12g 。二诊:5剂后尿道涩痛减轻 。又服5剂,诸症消失,尿常规正常 。以参苓白术散调理善后[王晖.蒿芩清胆汤临床新用.浙江中医杂志,1987,(7):32] 。
【按语】湿热之邪蕴结下焦,而致膀胱气化不利,常为淋证发病之主因 。临证选方用药,多以八正散、导赤散、小蓟饮子之属 。遵丁甘仁“和解枢机,芳香淡渗,使伏匿之邪从枢机而解”立法,选用蒿芩清胆汤,每有出乎意料之功 。
6.偏头痛
【案例】某男,56岁 。患右侧偏头痛,间断发作3年余,加重近1个月,呈撕裂样,日发3~4次,痛苦不已,伴见胃脘痞塞,纳呆肢软,多梦神疲,大便溏而不爽,小便黄,舌红,苔淡黄而腐腻,脉弦滑 。证属湿热内蕴,邪犯少阳 。治宜清热利湿,辟秽宣络 。投蒿芩清胆汤加减,处方:青蒿、黄芩、龙胆草各10g,茯苓12g,枳壳8g,陈皮、法半夏各6g,忍冬藤、碧玉散(包)各15g,4剂 。二诊:服上方后,头痛十去六、七,它症亦减,守上方龙胆草减为5g,加神曲6g,4剂 。三诊:药后头痛止,饮食增加,腐腻苔退,守上方去龙胆草,加莲肉、菊花,5剂,以巩固疗效[甘发生.H蒿芩清胆汤临床运用数则.新中医,1987,(9):44] 。
【按语】《儒门事亲》云:“额角上痛,.....是少阳经也” 。本案属湿热内蕴少阳之证,故用蒿芩清胆汤以清胆利湿,加龙胆草清痰降火,忍冬藤清热通络解痉,诸药合用,使3年痼疾,旬余得 。
7.梅尼埃综合征
【案例】某男,48岁 。1年多来,头晕目眩,甚则房屋旋转,胸闷泛恶,时作时止,纳差少寐,语声重浊,喉间多痰,口苦燥,苔黄白腻,脉弦滑数 。曾用过半夏白术天麻汤、温胆汤等方,疗效不显 。证属脾胃不和,痰热中阻 。治宜清胆泄热化痰 。处方:青蒿、黄芩、枳壳、陈皮、姜半夏、碧玉散(包煎)、蔓荆子各10g,竹茹12g,茯苓15g,升麻6g,荷叶半张,代赭石(先煎)20g 。二诊:5剂后,眩晕减,呕泛止,语声清,思纳食 。续服原方7剂,获愈[王晖..蒿芩清胆汤临床新用.浙江中医杂志,1987,(7):32] 。
【按语】眩晕之因,有风火痰虚之别,立法遣方须辨四者轻重 。若兼挟湿(痰)热者,一般多选用温胆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化裁 。但温胆汤为温和之剂,虽有祛痰化湿之功,但清化湿热之力稍嫌不足;半夏白术天麻汤性温香燥,每有灼津成痰,而使眩晕加剧之弊 。惟用蒿芩清胆汤,使清窍通畅,眩晕即止 。
218.中风后遗症
【案例】某女,56岁 。3个月前因中风后出现歪僻不遂,卧床不起,其形体肥胖,舌謇语塞,口歪流涎,右侧半身不遂,上下肢强直,头晕纳呆,舌红,苔淡黄厚,脉弦滑 。血压21.3/13.3kPa 。证属痰湿化热,痰热肝风阻滞脉络 。治宜清热化痰,通络熄风 。予蒿芩清胆汤加减,处方:青蒿、姜黄、黄芩各10g,陈皮8g,法半夏、竹茹各6g,茯苓12g,蜈蚣2条,全蝎3g,碧玉散(包)15g,3剂 。二诊:服3剂尽,语言渐清,右侧肢体已能缓慢屈伸 。继服六君子汤加味,调治半月,身体康复,上班工作[甘发生.蒿芩清胆汤临床运用数则.新中医,1987,I(9):44] 。
【按语】患者素体肥胖,多痰多湿可知,加之时值暑令,人处气交之中,痰热相合,肝风痰热外阻经络,故发歪僻不遂,此与《素问》“湿热不攘,大筋软短,…软短为拘”相符 。故用本方清热豁痰利湿,配姜黄行气破瘀,佐蜈蚣、全蝎通络熄风解痉,使痰热去,肝风熄;络脉通,诸症得除 。
瓷9.精神分裂症
【案例】某男,20岁 。1年前因彻夜不眠、乱语,在某精神病院治疗后好转,回家不足1星期复发,求治某医,谓其久病必虚,投以参、芪、归、地、龙、牡等20余剂,未效 。其彻夜失眠,表情淡漠,目光呆滞,胸闷脘痞,口苦心烦,语无伦次,舌红,苔黄腻 。证属痰伏胆经,上扰心神 。治宜清胆和胃,化痰宁神 。投蒿芩清胆汤加减,处方:青蒿、竹茹、黄芩、天竺黄、炒酸枣仁各10g,茯苓12g,枳壳8g,法半夏、陈皮各6g,碧玉散(包)18g,2剂 。二诊:服药当晚熟睡1夜,胸闷好转,心烦呕恶渐止,语言有序 。守原方调治1周,疗效巩固,追访未见复发[甘发生.蒿芩清胆汤临床运用数则.新中医,1987,(9):44] 。
【按语】患者初病,理当“木郁达之”,而反用滋补,助湿酿痰化热,使中精之腑宁谧之性被扰,即戴元礼“有痰在胆经,神不归舍,亦令不寐”之意 。故用本方加天竺黄清胆豁痰开窍,配酸枣仁壮胆气以宁神舍,其病得痊 。
10.盗汗
【案例一】某男,45岁 。自半月前感冒后,每日早晨4~5点钟之时,出现潮热,汗大出,醒后仍持续5~6分钟 。时常衣被皆湿,口中苦甚,舌苔黄腻,脉弦滑 。证属邪伏少阳,枢机不利 。治宜和解少阳,清热除湿 。方用蒿芩清胆汤,处方:青蒿15g,柴胡、竹茹各9g,黄芩12g,茯苓皮12g,法半夏、陈皮各6g,碧玉散(包煎)20g 。二诊:服上方3剂后汗止而愈 。
【案例二】某女,50岁 。每日天将亮之时则有汗出,以上半身为主,醒后衣·湿,身发热 。平素口苦尿黄,两胁胀满,纳差,时有潮热,舌红,苔黄厚,脉弦数 。证属湿热郁遏少阳 。治拟清热除湿,疏利少阳 。处方:青蒿、麦芽各15g,法半夏、黄芩各12g,竹茹、陈皮、枳实各9g,茯苓皮30g,碧玉散(包煎)18g,佛手片20g,2剂 。二诊:药后汗出减少,再进3剂后诸症消失,病告愈[邓道平.蒿芩清胆汤治疗盗汗二例.新中医,1988,(6):47] 。
【按语】前人有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之说,临床所见阴虚所致盗汗确不少,而此两案皆由湿热郁遏少阳,气机不畅所致 。其特点是有胁肋胀满、口苦等邪在少阳半表半里之症,且汗出见于天明寅卯之时,少阳之气正旺,而醒后仍感身热,是与阴虚盗汗醒后身凉有别 。此正如《伤寒明理论》所言的“伤寒盗汗者,非若杂病之虚,是邪气在半表半里使然也” 。故采用清热除湿、疏利气机、和解少阳的蒿芩清胆汤而获效 。
11.味觉失常
【案例】某女,34岁 。自诉每年至夏季均会失去味觉,3月前又作,经医院反复检查,原因未明 。舌苔薄黄腻,脉滑数 。曾有鼻炎史5年 。盖怪病多痰,痰阻胆经,横逆犯胃,胃气不和 。治宜转枢机以宁胆和胃 。处方:青蒿15g,炒黄芩18g,姜半夏、陈皮、枳壳、竹茹、石菖蒲、碧玉散(包煎)各10g,茯苓、乌梅各12g,甘草3g,荷叶半张 。二诊:5剂后,食有香味 。继进5剂,味觉正常而告愈[王晖.蒿芩清胆汤临床新用.浙江中医杂志,1987,(7):32] 。
【按语】味觉失常,病因繁多,而总与脾胃运纳失常相关 。大凡治法,以健运为主,若以清胆气,运脾胃则效更著 。因为“脾开窍于口”,“心气通于舌”,心脾不和,则舌为之无味 。又胆为少阳枢机,若枢机拨动则脾升而胃降,故与其独运脾胃,毋宁用嵩芩清胆汤加乌梅、菖蒲、荷叶之属,转枢机而宁胆腑,则收效更著 。
(二)妇科男科疾病
1.经行发热
【案例】某女,32岁,已婚 。患者4个月前行绝育术,术后第2个月经水来前1周左右,出现寒热交作,胸胁满闷,口苦欲呕,烦躁易怒,带下稠黄,小便赤涩,经后诸症消失,经水6日尽,色红,服中西药无效 。现至经前又见前症,舌红,苔黄而厚腻,脉弦滑 。证属少阳热盛,湿热内蕴 。治宜清胆利湿,化痰调经 。方用蒿芩清胆汤加味,处方:青蒿、黄芩、淡竹茹、丹皮、陈皮、碧玉散、柴胡、地骨皮各10g,赤茯苓15g,法半夏、枳壳各8g 。二诊:服3剂后,症状好转 。继服2剂,症状消失,停药2日经水至,3日尽而无不适 。为巩固疗效,用丹栀逍遥散调服1周,观察5个月无复发[倪世涛.蒿芩清胆汤新用二则.中医临床与保健,1993,(4):40] 。
【按语】证属少阳热盛,湿热内蕴,肝胆之气怫郁所致,治此之法当以清胆利湿,化痰调经为要,用蒿芩清胆汤最宜 。
2.遗精
【案例】某男,54岁,丧偶 。患者遗精2月余,近10余日夜夜频作,伴有口苦心烦,失眠多梦,时而憎寒发热 。平时嗜好烟酒,自服金锁固精丸等药无效 。舌红,苔稍黄腻,脉弦滑 。证属痰湿化热内蕴,胆火扰心,精室失摄 。治宜清胆利湿化痰,安神固精 。方选蒿芩清胆汤加味,处方:青蒿、黄芩、淡竹茹、陈皮、碧玉散各10g,赤茯苓、远志、茯神各12g,法半夏、枳壳各6g,生龙骨、生牡蛎各30g 。服药期间忌烟酒及滋腻物 。二诊:服4剂后,诸症大减,遗精只作1次,守前方继服4剂 。三诊:症状消失,为巩固疗效,前方改为隔日1服,3剂后停药,随访1年无复发[倪世涛.蒿芩清胆汤新用二则.中医临床与保健,1993,(4):40] 。
【按语】本例由于醇酒厚味,损伤脾胃,痰湿内蕴化热,一为胆火上扰心神,再者湿热下注扰动精室,精关不固,故用清胆安心,利湿化痰为主,兼固精室而收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