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种高产玉米?

玉米高产的主要原因是密度,密度低,再好也不会高产,一亩地种植2000棵试试,一个棒子一斤才2000斤,现在大部分都是4400棵以上,这样才能高产,为什么东北玉米高产,他们一亩地平均就是6、7000棵,大家说能不高产吗?一个棒子半斤就是3000多斤,所以密度是高产的因素 。

现在玉米最低就是4400棵,一袋一亩地就是这么多,但是必须做好管理,实时化控,防止旺长,玉米6-8叶期,打一遍抗矮药,控制旺长,不然容易倒伏,前期做好防虫工作,玉米容易滋生玉米螟,这种害虫很难防治,所以要提前打药,真正做到打虫不见虫,这是预防的最佳效果 。

玉米螟可以使用甲维盐和氟虫氰,这是比较有效的杀虫剂,一般都是氟虫氰+甲维盐的配方效果很好,施肥要选择高氮肥,利于玉米生长,玉米是喜欢高氮的作物,氮含量必须超过25以上,这也是丰收的主要因素,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

前期做好除草工作,最佳时间是玉米三到五叶期,这是最佳除草时间,现在一般选择苗后除草剂,这种除草剂持效期长,一般在玉米整个生长期不会在发生杂草侵害,这也是保证玉米高产的原因 。

玉米高产的原因就是密度,但是必须严格管理,实时化控,防止旺长,这样也可以防止倒伏,只有这样玉米才能获得高产 。

其他网友观点

谢邀!欢迎亲们关注清江鹤三农问答!今天,清江鹤要和亲们分享的就是玉米如何管理才能获得高产的问题 。

因各地玉米栽培模式不同,管理方式方法上略有区别 。清江鹤今天分享的管理方法是以本地的玉米育苗移载为模本进行分析讲解的 。


如何种高产玉米?

文章插图

一,玉米育苗管理:玉米在出苗以前是以增温为主的,要密封薄膜防止降温延长出苗时间 。待玉米在开"雅雀口"的时候抽去内膜,把小拱棚内的温度控制在十五度以内 。控制玉米幼苗叶片生长,促进玉米幼苗次生根的发育,培育壮秧,减少徒长苗 。

二,玉米移栽期的管理:在玉米幼苗长到三至四叶时进行移栽,不栽弱苗小苗 。移栽时要保证移栽大土的土质深厚,疏松通气,保水保肥保摘的性能良好 。按照平衡施肥的原理,施足基肥 。根据玉米品种特点确定合适的栽培密度 。注意移栽苗不能放在肥料上,以免"吊气"或"烧根" 。


如何种高产玉米?

文章插图

三,玉米营养生长期管理:

一是在玉米幼苗移载七天以后,及时用腐熟的人粪畜尿配以碳铵或尿素进行根部追肥 。促进玉米幼苗活棵和早发 。

二是及时重施穗肥:玉米苗期营养生长旺盛,消耗了士壤和自身累积的营养 。及时重施穗肥既可以补充玉米植株生长的营养消耗,促进叶片生长,提高叶片的光合作用效率,保证有充足的养分向果穗转换,还可以充分保证玉米仔粒充实,增加粒重 。追施时间在玉米的大喇叭口期 。


如何种高产玉米?

文章插图

三是结合熟期浇水,尽早补施粒肥:时间是玉米抽雄至开花授粉期 。后期没必要多施氮肥,只是在前期施的氮肥较少或出现脱肥现象时,才配施一定量的氮肥,加配钾肥 。

四是根外追施中量和微量的叶面肥,保证玉米生长的平衡营养需要,及时矫正玉米缺素症给玉米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 。


如何种高产玉米?

文章插图

四,玉米化学除草:移栽时可以用乙草胺加配莠去津对移载大田进行封闭处理 。玉米移栽活棵以后,可以用硝磺草酮,胺基盖草酮等玉米除草剂在玉米田对玉米进行茎叶喷雾,及时除去玉米田杂草与玉米争肥争水争光,保证玉米苗的正常健壮生长 。

五,按照绿色防控的技术要求,做好玉米的病虫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基腐病,玉米大小斑病 。常用药剂甲基托布津与三唑酮 。虫害主要有土蚕,金针虫,地老虎,弯刺黑蜡 。药剂以内吸传导型药剂为主 。可以与综合防治时的叶面肥一起施用 。

好了,清江鹤的回答完毕!若亲们有什么建议或更好技术值得我们相互学习,请直接参与今天问答互动?清江鹤期待你的出现!

其他网友观点

一、选购适宜优良品种

在选购要因地制宜选择,如粮用还是饲用,早熟还是中熟,要到正规的种子公司购买 。同时,不要盲目购买各类“高产种子”、“洋种子” 。在种植之前应了解自身地域的种植条件,挑选合适的玉米品种 。

二、播前搞好种子处理

首选包衣种子;对购买的非包衣种子,为预防和防治苗期病虫害,要先拌杀虫剂再拌杀菌剂 ,并拌匀稍晾后播种 。


如何种高产玉米?

文章插图

三、提高机械播种质量

提高机械播种质量,力争做到行直、播深3-5厘米和覆土一致 。对前茬小麦田间秸秆多的地块,在降低留茬高度的前提条件下应人工清除部分秸秆,确保“种”好这一基础关 。

四、科学合理运用种肥

①肥料品种应选择缓控释肥或普通复合肥;②种子与肥料必须间隔,肥料在种子侧下方

五、及时浇水和防除杂

播种后2~3天内要保证浇上水,防止因浇水晚出现芽干死苗现象,浇水后能下地时趁田间湿度大,抓紧进行玉米田化学除草 。

【如何种高产玉米?】【云种养APP—汇聚全国农技专家为你免费服务,点击“了解更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