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黄针刺治疗黄褐斑伴乳腺增生褐斑伴乳腺增生

方术内容
①主穴:褐三针(下关、太阳、颧髎)、肝俞、膈俞、肾俞、三阴交、血海、日月、期门、屋翳、乳根) 。②取主穴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一次,平补平泻 。隔日治疗1次,1个月为1个疗程 。月经期停止针刺 。③随症加减:
月经不调加关元、归来,睡眠少、多梦加神门、四神针,大便不通畅加支沟、上巨虚 。④治疗期间停用其他外用药物,忌用化妆品,嘱患者避免日晒,保护皮肤,起居规律,不熬夜,调畅情志,饮食无偏好,适当进食些含维生素的水果,如西红柿 。⑤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
临床疗效
治疗34例,基本治愈9例,显效16例,好转5例,无效
4例,总有效率为88.0%
治验点评
黄褐斑是女性的常见疾病,常见于2045岁的女性患者 。
笔者在临床上发现,黄褐斑患者多伴有乳腺增生病,以气滞血瘀型多见 。黄褐斑,祖国医学谓之“黧黑斑”,多因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暴怒伤肝,思虑伤脾,惊恐伤肾等,致使气机紊乱,气机悖逆,不能上荣于面,则生褐斑;或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偏嗜五味,致使脾失健运,气血不能上荣或土虚不能制水,痰饮内停,脉道阻涩,气血不畅,不能荣于面,均可变生褐斑;或房事过度、久伤阴精,或人到中、老年,肾精亏耗,颜面不得容润而成褐斑;或水亏不能制火,虚火上炎,以致火燥结成黑斑;或外受风邪,腠理受风,致气血不和,不能荣于面而生褐斑 。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主要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 。目前对黄褐斑的认识主要是气滞血瘀、肝肾不足,且以血瘀为标,肝郁、脾肾双亏为本,即在脏与肝、肾、脾有关,在气血与气滞血瘀有关 。因此治疗上多采用疏肝理气、健脾益肾、活血化瘀的内治法则 。乳腺增生病属祖国医学“乳癖”的范畴,《外科正宗》:“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坠垂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长”中医学认为,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乳癖发病多与肾、肝、胃、冲任有关 。究其病机,多为肝郁其滞,痰瘀凝结,冲任不调等,其中情志不畅,肝气不疏,疏泄无权,蕴结于乳房胃络,令乳络不通,不通则痛,故乳房疼痛 。肝气郁久化热,灼津成痰,痰瘀互凝,遂生结块,故见乳房肿块 。治疗多采用疏肝理气、调摄冲任、化瘀散结等方法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黄褐斑是由于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较高,两者联合作用所致,雌激素刺激黑色素细胞分泌黑素体,而孕激素促使了黑素体的转运和扩散,导致色素在面部沉积而致黄褐斑 。乳腺增生病是由于雌激素水平正常或过高而孕激素分泌过少或两者之间不协调,引起乳腺复旧不全,组织结构发生紊乱而引起的一种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 。由上可知,黄褐斑与乳腺增生病在发病机理、治疗原则等方面均有相似,黄褐斑女性患者常伴发乳腺增生病,以气滞血瘀型多见 。因此,黄褐斑与乳腺增生可异病同治,治疗黄褐斑的同时兼顾乳腺增生,采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之法,可取得相得益彰的疗效 。治疗组方用褐三针(下关、太阳、颧髎)局部治疗褐斑,肝俞、肾俞滋补肝肾,日月、期门、屋翳、乳根疏肝理气,散结通络,合谷、足三里、三阴、、,
交、血海、膈俞活血化瘀消斑;诸穴相配,对消除面部黄褐斑,缓解乳房疼痛,消除乳房肿块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对照组中维生素C能抑制多巴的氧化,使皮肤中已经形成的黑色素还原成无色物质,并使黑色素转变为水溶性的胶样物质,因此对黄褐斑有一定治疗作用;三苯氧胺是一种非类固醇抗雌激素类药物,能直接与乳腺上雌激素受体结合,阻断雌激素对乳腺组织的作用,其作用直接,是目前国内外治疗乳腺增生的常用药 。两组的黄褐斑严重程度积分和气滞血瘀症状积分在治疗后均有降低,在改善乳房疼痛、肿块方面,两组疗效相近,但由于针刺是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体内色素代谢,并兼顾了患者乳腺增生病,因此针刺对面部色素的改善及患者体质的调整较维生素C加三苯氧胺法更为彻底 。三苯氧胺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和月经异常,有文献报道长期服用可诱发子宫内膜癌,国内、国外也有报道长期服用可引起眼中毒,但停药后症状均可消失 。本研究中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20例发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痛和月经周期延长 。
【针刺治疗黄针刺治疗黄褐斑伴乳腺增生褐斑伴乳腺增生】通过疗效对比可以看出,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针刺对于黄褐斑伴乳腺增生病的疗效好,改善患者体质,无不良反应,免除乳腺增生患者经受手术的痛苦,患者依从性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