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道刘邦已经胜利,而且他还有杀功臣的习惯下,你会选择跟项羽打天下还是跟刘邦打天下?

当然是选择跟着刘邦 。有三点理由:第一 , 跟着刘邦 , 个人的前途其实是一片光明 , 只要你没有野心 , 完全有可能建功立业 , 根本不必担心被杀 。这是纯粹从个人的角度考虑 。第二 , 跟着刘邦 , 建立大汉朝 , 有利于国家民族的长远发展和利益 。这是从国家的利益去考虑 。第三 , 如果明知道跟着项羽一点希望都没有 , 傻子才会坚持跟在他后面 。下面 , 我就从这三个方面作一个解答 。

一、跟着刘邦打天下有前途 。

人们之所以印象中刘邦杀开国功臣 , 主要是因为韩信临刑之前借用了范蠡所说的一句话: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

韩信临死之前 , 发出了这样无奈的浩叹 , 引起了后人无限的同情 。其实 , 刘邦真的没有杀太多的功臣 。他杀也只杀了其中的一小部分 。

从严格意义上讲 , 刘邦的行为 , 并不能算是杀开国功臣 , 准确的说应该称之为继续平定天下 。他先后杀了臧荼、韩信(有两个韩信 , 一个是韩王韩信  , 起兵反叛 , 投靠匈奴后兵败被杀 , 一般我们称之为韩王信;另一个就是大家熟知的淮阴侯韩信 。一般我们说的韩信 , 是指淮阴侯韩信)、卢绾、彭越、英布、陈豨等人 。

这些人之死 , 有一个共同点 , 就是这些人都想裂土封王 , 而刘邦想要的是大一统 。所以刘邦认为这些人都是危险分子 , 不得不杀 。

在知道刘邦已经胜利,而且他还有杀功臣的习惯下,你会选择跟项羽打天下还是跟刘邦打天下?
文章插图

韩信、彭越、英布这几个王之死 , 都是有人告发他们谋反 , 其中韩信是两次被人告发 , 彭越也是两次被人告发 。而臧荼、卢绾、陈豨都是因为叛变造反被杀 。这些人对刘邦当皇帝并不是太服气 , 他们跟着刘邦后面打天下 , 其目的就是想当上诸侯王 , 搞封建割据 。

比较典型的就是韩信刚刚占领了齐地,立马就要求刘邦封他为“假齐王” 。刘邦尽管非常恼怒 , 但由于韩信领重兵在外 , 而此时项羽正把刘邦围困在荥阳 , 刘邦迫于无奈 , 只好封他为齐王 , 所以这个齐王等于是韩信强讨而来 。

韩信得到齐王的封号以后并不满足 , 还想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封地 。公元前203年 , 垓下之战之前 , 刘邦想要调动韩信、彭越的军队 , 两人却拖延不出兵 , 刘邦采纳了张良的意见 , 将陈以东直至大海的大片领土封给了韩信;将睢阳以北至谷城之地封给彭越 。就这么刘邦以加封土地为报酬 , 才终于搬动了了韩、彭二人 , 使他们率军南下 , 形成合围楚军之势 , 迫使项羽向垓下退兵 。

这两人虽然暂时得到了利益 , 但他们的人生悲剧 , 其实从此时已经埋下了 。

也正因如此 , 楚汉战争结束后 , 刘邦很快就设法解除了韩信的兵权 。

在知道刘邦已经胜利,而且他还有杀功臣的习惯下,你会选择跟项羽打天下还是跟刘邦打天下?
文章插图

再如 , 司马迁对韩王信、卢绾就有这么一个评价:

韩信、卢绾非素积德累善之世 , 徼一时权变 , 以诈力成功 , 遭汉初定 , 故得列地 , 南面称孤 。内见疑强大 , 外倚蛮貊以为援 , 是以日疏自危 , 事穷智困 , 卒赴匈奴 , 岂不哀哉!

司马迁认为 , 这两个人靠着随机应变 , 以欺诈和暴力侥幸获得成功 , 汉朝建立后 , 他们得以分封领土 , 南面为王 。但两个人在国内因为势力强大而受到怀疑 , 在国外倚仗匈奴作为援助 。从而被皇帝疏远而陷入危境 , 最后走投无路 , 叛逃到匈奴 , 真是可悲 。

我们可以看出:刘邦杀的都是那些他认为对大汉政权的稳定有威胁的异姓王 。在建国之初 , 国内还不是太稳定的情况下 , 他有必要通过这种铁腕手段 , 镇压一批可能对新生政权有威胁的人 。从而确保新生政权的长治久安 。

刘邦对于大多数功臣他还是不杀的 。建国之后他封了许多刘姓王 , 对其他开国功臣也大多作了比较好的安排 。比如萧何、张良、曹参、陈平、周勃、樊哙、夏侯婴、雍齿、任敖、俪食其、王陵、灌婴这些人 , 凭借各自的功劳大小 , 其中大部分都被封了侯 , 没有被封侯的也被授予了高官 。终其一生及其自己的子孙都能享受荣华富贵 。

也就是说 , 刘邦建国之后 , 杀了一小部分对政权有威胁的功臣 , 大部分开国功臣 , 他还是加以封赏的 。

实际上在汉初 , 尤其是在刘邦去世之后 , 形成了三股重要的政治力量 , 就是刘姓皇族派、开国功臣派、吕氏外戚派 。等到诛杀诸吕之后 , 决定汉文帝刘恒继位的 , 主要就是以周勃、陈平为首的一帮功臣派 。

所以说 , 作为个人来讲 , 跟着刘邦好好干 , 野心不要太大 。不要整天想着裂土封王 , 继续搞武装割据 , 个人前途还是很不错的 。

在知道刘邦已经胜利,而且他还有杀功臣的习惯下,你会选择跟项羽打天下还是跟刘邦打天下?
文章插图

二、建立统一强大的汉朝 , 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

经过春秋战国的长期分裂战乱 , 秦始皇扫平六国 , 统一中国后却没有稳定多长时间 , 又经历了秦末农民大起义 , 连年战乱 , 导致国内人口锐减 , 经济严重倒退 , 民不聊生 。等到西汉王朝建立时 , 人口只有约为1300万 , 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 到公元前134年 , 汉武帝元光元年 , 全国人口已经恢复到3600万 。当时的长安城 , 俨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大都市 。据考古发掘 , 长安城的周围长达22600米 , 超过古罗马城三倍以上 。

【在知道刘邦已经胜利,而且他还有杀功臣的习惯下,你会选择跟项羽打天下还是跟刘邦打天下?】由于国家的统一 , 人民得以休养生息 , 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 。西汉初年 , 国家的稳定和交通的便利 , 以及山泽禁令的放驰 , 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据《史记》记载 , 当时市场中正常交易的商品就有好几十种 , 比如粮食、食盐、食用油、酱、水果、蔬菜、牛、马、羊、布、帛、皮革、水产等 。商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社会财富快速增长 。一时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 富比天子 。汉朝的这些商人有多牛呢?晁错的《论贵粟疏》中是这样说的:

因其富厚 , 交通王侯 , 力过吏势 , 以利相倾;千里游遨 , 冠盖相望 , 乘坚策肥 , 履丝曳缟 。

这些商人的势力极大 , 和官员来往非常密切 。当然,他们在促进商业繁荣的同时 , 也进一步扩大了贫富差距 。

西汉时期的对外贸易也空前发达 。通过丝绸之路 , 与古罗马、印度等国家建立了间接的贸易关系 。其南路从长安出发 , 经敦煌、鄯善、于阗、莎车等地 , 越葱岭一直到大月氏、安息等国;北路经敦煌、龟兹、疏勒等地一直到大宛、康居、奄蔡 。

汉朝开辟的丝绸之路,成为中国与外部经济交流的纽带和桥梁。直到今天 , 我们还在继续推进“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 , 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 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 。

在知道刘邦已经胜利,而且他还有杀功臣的习惯下,你会选择跟项羽打天下还是跟刘邦打天下?
文章插图


西汉时期 , 华夏民族的疆域进一步扩大。汉武帝时期,通过击败匈奴 , 远征西域 , 收服两越 , 通西南夷 , 东灭朝鲜 , 并设立“西域都护府” , 正式将西域纳入中华版图 , 大汉朝的疆域东并朝鲜、南据交趾、西逾葱岭、北抵大漠 , 国土面积达609万平方公里 , 从此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疆域 。

而这些成果的取得 , 如果不是刘邦建立大一统的王朝 , 那是无法想象的 。

当然,刘邦固有的“家天下”的思维有其时代局限性 。但在当时,建立一个大一统王朝,相比于诸侯分封制,应该说是一个明显的进步 。

所以说 , 跟着刘邦好好干 , 也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对自己而言 , 也能够“赢得生前身后名” 。

在知道刘邦已经胜利,而且他还有杀功臣的习惯下,你会选择跟项羽打天下还是跟刘邦打天下?
文章插图

三、跟着项羽没前途 。

项羽的终极目标 , 就是效仿春秋五霸 , 成为诸侯王的盟主 。灭秦之后 , 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 , 封刘邦为汉王 , 章邯为雍王 , 司马欣为塞王 , 董翳为翟王 , 魏豹为西魏王 , 申阳为河南王 , 司马卬为殷王 , 赵王歇为代王 , 张耳为常山王 , 英布为九江王 , 共敖为临江王 , 吴芮为衡山王 , 韩广为辽东王 , 臧荼为燕王 , 田市为胶东王 , 田都为齐王 , 田安为济北王 。一共有十八个诸侯王 。诸侯王受封后各自前往自己的封国 。

这些诸侯王分封完了以后 , 天下太平了吗?很不太平 。就算刘邦老老实实的做他的汉王 , 也不去兼并关中 , 也不跟项羽作对 , 其他诸侯王也不会老老实实的听他的指挥 。

这是因为 , 诸侯王在自己的封地内 , 不仅拥有军队 , 还掌控着人事、经济等大权 。只要霸主的控制力稍稍减弱 , 就会重新回到春秋战国诸侯混战的局面 。

公元前206年 , 汉元年八月 , 诸侯王刚分封不久 , 齐、赵就发生了叛乱 , 项羽匆匆忙忙率领军队前往平乱 。紧接着齐王也反了 。项羽征召九江王英布出兵平叛 , 英布托病不出 , 象征性的让手下将领率领几千人前去应付 , 项羽因此十分怨恨英布 。

所以说 , 由于项羽坚持诸侯分封制 , 加之他的个人能力有限 。分封诸侯并没有达到他预期的效果 , 这些诸侯王有的起兵反叛 , 没有反叛的人 , 项羽也指挥不动 。

在知道刘邦已经胜利,而且他还有杀功臣的习惯下,你会选择跟项羽打天下还是跟刘邦打天下?
文章插图

可以设想 , 如果大家都跟着项羽打刘邦 , 楚汉相争项羽获胜,也不可能达到汉朝那样长期稳定的社会局面 。中国很有可能会陷入长期的战乱 , 如果按照项羽的那个制度 , 发展到现在 , 很有可能中国就是由若干个小国家组成 。根本不可能形成我们现在这样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所以从大的方面说 , 项羽搞诸侯分封制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 , 项羽性格残暴 , 跟在他后面也很难有好的结果 。近代历史学家蔡东藩曾评价项羽:

惟观于项王之坑降卒 , 杀子婴 , 弑义帝 , 种种不道 , 死有余辜 , 彼自以为非战之罪 , 罪固不在战 , 而在残暴也 。

项羽为人独断专行 , 很不善于用人 。只有一个范增还不能用 。而英布、彭越、韩信、张良、陈平等人 , 都曾经跟从项羽 , 后来都投奔了刘邦 。

到垓下之战项羽战败时 , 除了他本人 , 已经说不出他手下还有哪些有名的将领 。后来他带八百骑突围之前 , 除了跟虞姬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生离死别 , 也没有跟其他将领进行过商量,就直接扔下大部队 , 一个人带领少量的骑兵突围了 。而当时被包围的楚军还有10万人马,项羽就扔下他们不管了 。

在知道刘邦已经胜利,而且他还有杀功臣的习惯下,你会选择跟项羽打天下还是跟刘邦打天下?
文章插图


因此,陈平曾经这样评论过项羽:

项王不能信人 , 其所任爱 , 非诸项即妻之昆弟 , 虽有奇士不能用 , 平乃去楚 。

项羽所信任的人 , 都是和他有血缘关系的人 , 或者是他的姻亲 , 真正有能力的人 , 他不可能重用 。所以陈平离开项羽投奔了刘邦 。

大家看,像项羽这样的领导 , 你愿意跟着他后面混吗?

其他网友观点

即便是知道跟着刘邦胜利后会因“兔死狗烹 , 鸟尽弓藏”而死 , 但跟着项羽 , 则极有可能根本等不到胜利就会死 。

这不是散人事后诸葛亮 , 韩信和陈平原来曾经跟着过项羽 , 他们才是真正的当事人 , 看得很明白 , 项羽虽然“恭敬爱人 , 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陈评语)“见人恭敬慈爱 , 言语呕呕 , 人有疾病 , 涕泣分食饮”(韩信语) , 但项羽格局太小 , 缺乏政治谋略和政治眼光 , 只图一役之胜 , 而无长远战略谋划 , 且不善于用人 , 就连范增他都不能充分信任 , 而像项伯那样的大内奸 , 因为是自己的叔父 , 在明已知道其吃里扒外 , 沟通敌人的情况下 , 不仅不杀之而后快 , 就连稍有惩戒都没有 。所谓的仁慈 , 只是妇人之仁 。

最主要的 , 是项羽嗜血滥杀 , 以暴制暴 , 司马迁老先生曾经非常形象地描述了项羽和刘邦看到秦始皇的威仪时的话语 , 项羽说的是:“彼可取而代之也” , 要想取代一个正威风八面的人 , 怎么办?只能通过暴力 , 当然 , 革命就是暴力 , 不是请客吃饭 , 秦末农民起义就是正儿八经的暴力革命 , 刘邦立国 , 也同样离不开暴力 。但是 , 你不能到处屠城、滥杀无辜呀?你滥杀老百姓 , 那跟暴秦有什么两样?不同样让老百姓没有活路吗?所以 , 即便刘邦没有萧何、张良、韩信、陈平这些人帮他 , 即便项羽打败了刘邦 , 即便项羽能够独霸天下 , 但他迟早会失败 , 会灭亡 , 没有刘邦灭他 , 还会有张邦、赵邦 , 刘邦灭他 , 项羽的失败 , 只是早晚之间的事情 。

其实 , 散人我是非常佩服项羽的 , 佩服他的霸气 , 他的神勇 , 他的无畏 , 就在几天前 , 散人还在头条上专门写过一篇钦佩项羽、分析项羽破釜沉舟的精神曾经激励过多少有志男儿砥砺前行的文章 , 但钦佩归钦佩 , 还需要客观地分析问题 , 我原打算写一篇文章专门分析比较一下项羽和刘邦 , 分析一下项羽失败的根源 , 正好看到朋友的提问 , 就大致聊一聊吧 。

总之来说 , 正是因为看到项羽身上致命的缺点 , 所以陈平不会跟项羽打天下 , 韩信不会跟项羽打天下 , 散人我也不会跟项羽打天下 。

其他网友观点

得民心者得天下 , 那就赴烫滔火跟随刘邦 , 但是天下已定 , 及时学会功高震主的觉醒必快引身而退 , 学萧何张良 , 择身适栖处避世 , 或低微少言寡语 , 不出头 , 不出户 。结庐身修静养 , 看世间过眼云烟变幻 。视看天上星座哪一颗适属相自已 。

其他网友观点

虽然刘帮的龌龊丶鄙卑杀割功臣 , 但创造一个和平盛世丶兴望发达的汗朝 , 鸿门宴上项羽的大度 , 放走刘帮 , 这可能就是项羽失敗的原因 , 你说站在哪一方?当然不会站在无为牺牲性命的项羽 , 生当作人杰 , 死亦为鬼雄 , 至今思项羽 , 不肯过江东 。是不是出生入死的兄弟 , 在战场无为的牺牲 , 无功而返 , 无有颜面、无法面对江东的父老百姓?

其他网友观点

当然是跟项羽 , 项羽重情重义 , 而刘邦是无信之人 。

首先 , 为人臣子者一定不希望君主多疑狠辣 , 事成之后诛杀功臣 。虽然很多帝王都会有如此行径 , 但是刘邦此人为了天下从此姓刘 , 诛杀的开国功臣非常之多 。作为一个君主 , 为了不让大权旁落、巩固皇权 , 这固然是一种政治手段 , 也不能因此否认他作为一个帝王的杰出能力 。但是题目中对“我”身份设定是辅佐者 , 为了自身安全考虑 , 我不会选择跟从刘邦 。诚然项羽此人亦有猜忌之心(逼走范增) , 但是这与刘邦的表现是完全不同的 。项羽的猜忌是因为没有管理经验和方法 , 是不成熟的表现(指为君之道);刘邦此人则是精于用人、驭人 , 最善弄权 , 情商非常高(这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很大关系) 。如果在刘邦手下为臣 , 需要日夜盘算如何使自己不被帝王猜疑 , 时刻向君王证明自己的赤胆忠心 。换成是在项羽手下 , 需要的就是尽忠职守 , 做好本分 , 适当的心计谋略即可 。

其实刘邦和项羽最大的不同就是:刘邦底层平民出身 , 最知道生命的卑贱 , 也就最向往权力的高贵 。为了目的刘邦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 在他心中并无大义可言 , 最大的底线就是他的个人利益 。因为他知道生存比尊严更重要 。项羽是将门之后 , 根正苗红的好青年 , 如果能够提升情商 , 加之他兵强有威望 , 那么历史必重书 。虽然答了这么多 , 但是这是个伪命题 , 所以以上答案其实也只是蜉蝣一梦 。跳开这道题目不讲 , 刘邦本人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和帝王 , 项羽是一个优秀的将军 。情商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史书已成 , 千秋已定 , 谁还会在意当年鸿门宴上项羽一念之差、千古之恨呢?这便是历史了 。

其他网友观点

这个问题 , 我来回答 。我会继续跟着刘邦干 。

第一 , 项羽一心认为分封制是最好的 , 跟着项羽永远不会天下统一 , 永远还是战国时期的局面 。所以 , 如果想着成就千秋伟业 , 跟着项羽没前途 。

第二 , 刘邦爱杀功臣 , 萧何为什么安享晚年?论功劳 , 谁敢说自己功劳大于萧何 。刘邦杀的都是一些看不清局势的 。要封地的卢皖 , 杀 。要军权的韩信 , 杀 。居功自傲 , 理不清君臣关系的樊哙 , 杀 。

综上所述 , 想要建功立业 , 成就霸业 , 跟着刘邦绝对没问题 。但要懂得急流勇退 , 或如张良一样溜之大吉 , 或如萧何一样 , 好吃好喝、不争不抢的过日子 。

其他网友观点

在当时的情况下 , 跟刘邦是一个无奈的选择 。因为跟在项羽后面肯定是死路一条 。经过了几年的楚汉战争 , 项羽的后方根据地越来越小 , 伤亡的士兵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充 , 项羽虽然总是打胜仗 , 但是由于他自身的缺点 , 他手下的将领越来越少 , 不是阵亡 , 就是离他而去 。而此时的刘邦 , 有稳固的后方 , 地盘越来越大 , 实力越来越强 。当时的韩信彭越等人就选择了刘邦 。

现在看来他们当时如果既不选择刘邦 , 也不选择项羽 , 走第三条道路 , 那样历史会更加好看 。

其他网友观点

哈哈 , 世界这么大 , 何必就看准这么一小块地方呢 , 带项羽先占领全世界 , 然后再来对付刘邦

其他网友观点

刘邦 , 因为我知道历史的走向 , 项羽的分封制是不足以统治国家的 , 而且项羽的性格缺陷是不让我喜欢的 , 虽然我佩服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