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战争中,马克沁机枪为何能大发神威?

【日俄战争中,马克沁机枪为何能大发神威?】有网友问:日俄战争中马克沁机枪为何能大发神威?首先旅顺要塞是近代第一次对有现代化武器和舰队支持的永备要塞进行攻坚战,没有经验可循 。


日俄战争中,马克沁机枪为何能大发神威?
文章插图

旅顺要塞是大量步兵工事,70多座炮台和40多座大型堡垒组成的永备要塞,还有大量铁丝网、地雷进行保护 。俄军投入了53000人防御,还有646门大炮和64挺马克沁重机枪 。此外还有7艘装甲舰,9艘巡洋舰,24艘雷击舰和4艘炮舰进行火力支援 。

日本步兵对于打击这样的要塞完全没有经验 。多道壕沟,第一次出现的带电铁丝网,还有马克沁重机枪让日本步兵损失惨重,战斗开始5天,日军就损失了16000人,俄军只损失6000人 。


日俄战争中,马克沁机枪为何能大发神威?
文章插图

日军其实也有72挺机枪,但是却无法压制住俄军的火力,因为日本步兵都被阻截在铁丝网和电网前边,而俄军机枪部署在堡垒火力点里,同时俄军还有优势炮兵进行战场炮击 。

日本机枪完全没有压制住俄军火力,只能看着发动进攻的日本步兵大批被打死在铁丝网和电网面前 。


日俄战争中,马克沁机枪为何能大发神威?
文章插图

多道壕沟、地雷阵、铁丝网、电网还有隐蔽在坚固堡垒里的马克沁机枪、迫击炮以及陆军和海军大炮的支援都让马克沁机枪发挥出了最大威力 。

直到最后日军改变了战术,开始进行坑道作业,将战壕直接挖到俄军眼皮底下,从超近距离发动冲击,同时发展了散兵战术 。


日俄战争中,马克沁机枪为何能大发神威?
文章插图

此外开始在俄军阵地下面挖地道,埋设炸药,同时运来了280毫米口径重型榴弹炮,以高地上的观测手通过电话方式指挥打击俄军坚固堡垒等战术才最终获得了胜利,导致旅顺要塞3万俄军在无力抵抗的情况下投降 。

其他网友观点

因为日俄战争的时间点(1904年)恰好是自动武器出现之后,两个工业化国家之间的第一次正经交战 。

马克沁虽然1884年就出了,但是在日俄战争之前,列强之间并没有拿着玩意打出一场相对当时而言的现代化战争 。撑死了也就是欺负下祖鲁土著之类的,这种有代差的、碾压性、而且规模较小的战斗并没有代表性 。

而日俄战争双方都具备现代化的作战装备和能力,规模也足够大 。此时的马克沁加上堑壕、铁丝网形成的坚固阵地让扎堆的步兵成了送人头的行为,可以说是一战的形态预演 。


日俄战争中,马克沁机枪为何能大发神威?
文章插图

简单的说,马克沁在日俄战争是第一次如此规模的投入一场正经战役 。而且在当时而言又是自动武器对传统步兵战术的一次对撞 。结果很明显,每一次武器装备的技术革新,都会摧残一次之前的固有战术 。从后膛吊打前装、从线膛吊打滑膛,包括后来闪电战吊打堑壕战 。

其他网友观点

在那个依靠阵地战依靠人海战术胡时代,马克沁重机枪就犹如如今美国F22战斗机了,简直就是时代的寡妇制造者 。
日俄战争中,马克沁机枪为何能大发神威?
文章插图

马克沁重机枪是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机枪 。它的自动动作是利用火药气体能量完成的 。在子弹发射的瞬间,枪机与枪管叩合,共同后坐19毫米后枪管停止,通过肘节机构进行开锁,同时枪机继续后坐,通过加速机构使枪管的部分能量传递给机枪,使其完成抽壳抛壳,从而带动供弹机构,使击发机待击,压缩复进簧,撞击缓冲器,然后在簧力作用下复进,将第二发子弹推入枪膛,闭锁,再次击发 。如此反复,每秒10余次,每分钟可发射600余发子弹 。

每分钟600发子弹在当年来说是怎样的概念了,一只步枪最快速度一分钟才射击2发,在当年依靠壕沟依靠人海冲锋的时代,一挺射速600发的重机枪就像一挺收割机般收割着对方将士的生命 。马克沁在当年绝对是跨时代的产物,所以在日俄战争中一战成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