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吃的大米,是袁隆平教授研发的杂交水稻吗?
目前国内杂交水稻种植的面积大概是占全部水稻种植面积的5%-10%吧,所以作为中国人主粮的大米,并不是以杂交水稻为主,而是粳米和籼米 。
中国北方人喜欢吃的大米品种叫粳米,目前用的粳米种子是早年间日本人培养的品种,在日本占据东三省时期传入中国 。粳米的口感好,但一年只能一熟 。在中国北方种植的都是这种粳米 。云南的气候条件类似北方,种植的也是粳米 。
中国南方人常吃的大米品种叫籼米,在南方环境下,可以做到一年两熟甚至三熟,但籼米的口感比粳米差一些,主要是粘性没有粳米好 。在中国南方种植的几乎都是籼米,东南亚的大米也几乎都是籼米,比如著名的泰国香米就是一种优质籼米 。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就是用籼米为核心培养的,但口感比籼米还要更差一些,但产量却异常的高 。目前主要是用作对外援助,国人却因为口感太差,基本上不怎么吃 。因此种植的面积也就不太大了 。
其他网友观点不是,市场食用的是精品水稻,很少有人吃袁爷爷的杂交水稻,袁爷爷的杂交水稻在食用市场几乎没有份额,是因为太平盛世暂不需要袁爷爷的杂交水稻,没有推广 。那为什么没有推广,袁爷爷依然受到了全国人民的爱戴,和官方的认可?这就需要解释一下什么是杂交水稻了,顾名思义,是野水稻和家水稻的结合物,追求的是产量,而且对土地的要求不高,甚至不毛的盐碱地都可以种植,产量特别高,说的不准确点,有一种像废地利用,国土开发,口感不是那么好,但是不能简单的用好吃与不好吃来衡量杂交水稻 。太平盛世,杂交水稻还是主要运用于工业 。那么谁又能保证不会发生大的自然灾害甚至战争呢?如果发生了,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吃饭问题怎么办?大家都听说过啃树皮,吃草根,嚼皮带,但是有了袁爷爷,再也不会有那种事情发生了,杂交水稻完全可以满足国人的温饱需求,所谓的太平盛世,是建立在温饱之上,先温饱,再追求吃好,杂交水稻是我们的发展底气所在,是反制国际对我们粮食封锁的法宝,袁爷爷是民族英雄,理应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 。
怀念袁爷爷!
其他网友观点【我们现在吃的大米,是袁隆平教授研发的杂交水稻吗?】大部分不是 。
我国的杂交水稻专家有很多,估计有几百个,他们培育的杂交水稻品种有上千个,袁老培育的杂交稻无论是品种数还是推广面积,都只占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
![我们现在吃的大米,是袁隆平教授研发的杂交水稻吗?](http://shimg.easyfang.com/211203/234T16317-0.jpg)
文章插图
我国推广面积最大的杂交水稻品种是谢华安培育的“汕优63”,截至2010年累计推广了超过10亿亩,增产粮食7000万吨 。谢华安是科学院院士,袁老是工程院院士 。
我国推广面积最大的超级杂交稻品种是籼型两系的“扬两优6号”,截至2020年推广面积达到4361万亩,第一选育人是张洪熙 。
从种业管理司种业大数据平台获取2016年各省/区/市杂交水稻种植情况 。
![我们现在吃的大米,是袁隆平教授研发的杂交水稻吗?](http://shimg.easyfang.com/211203/234T112b-1.jpg)
文章插图
2016年共推广534个杂交水稻品种,推广面积累计18105万亩 。各地区数据如下:
湖南推广210个品种,推广面积3226万亩 。
江苏推广171个品种,推广面积3036万亩 。
四川推广105个品种,推广面积2401万亩 。
湖北推广119个品种,推广面积1965万亩 。
安徽推广126个品种,推广面积1752万亩 。
广西推广138个品种,推广面积1378万亩 。
广东推广75个品种,推广面积1163万亩 。
福建推广82个品种,推广面积709万亩 。
重庆推广81个品种,推广面积629万亩 。
河南推广29个品种,推广面积564万亩 。
浙江推广35个品种,推广面积478万亩 。
贵州推广69个品种,推广面积290万亩 。
云南推广58个品种,推广面积245万亩 。
海南推广17个品种,推广面积155万亩 。
陕西推广24个品种,推广面积64万亩 。
上海推广2个品种,推广面积50万亩 。
其余省/区/市未推广杂交水稻,包括我国大米生产基地黑龙江,种植的是常规粳稻,2016年种植了5803万亩 。
杂交水稻主要是籼型杂交稻,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不适合种植籼稻,因此籼型杂交稻主要种植在南方,北方以常规粳稻为主 。
推荐阅读
- 菠萝蜜能多吃吗 你知道吗
- 羊肉搭配什么更有营养?羊肉与什么食物一起吃有好处?
- 如何训练宠物狗狗养成吃饭进食的好习惯?
- 经常单独吃饭易患胃疾(饮食常识)
- 鸡蛋吃多也中毒(饮食常识)
- 鱼的保健功能(饮食常识)
- 畸形蔬菜水果不要吃(饮食常识)
- 吃素食经不痛(饮食常识)
- 贫血的食疗(饮食常识)
- 吃粽子三大忌(饮食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