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圆知道多少》主题班会教案内容

在这秋意浓浓、心意浓浓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中秋节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秋月圆知道多少》主题班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中秋月圆知道多少》主题班会1
一、实施背景:
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各地各民族在中秋节里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节日的渊源、形成,民间各种不同的庆祝方式以及其中所承载的中国所独有的文化内涵,以此来体验中秋节吃月饼庆丰收、庆团圆、送祝福、送亲情的意义;体会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是班级大家庭的成员,应该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同时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
二、活动时间:中秋节前两天
三、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名称、起源及节日风俗习惯 。
2、通过了解家乡过中秋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 。
3、通过对节日的了解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 。
4、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比较,分析和运用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
四、活动准备:
将学生分为六组分课题收集各地中秋节的节日和风俗习惯,以及中秋的相关资料 。
五、活动方案: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一、搜集有关中秋节的名称、由来、中秋灯谜和中秋节的传说故事等等 。
二、调查访问身边的长辈,了解家乡过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
第二阶段:以班会形式进入活动
一、 情境导入
二、进入活动主题,交流感悟
第一主题: 话说中秋
1、中秋节的由来
2、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3、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
第二主题:中秋实践活动
1、设计别致、精美的月饼图案
2、举办月饼宴
三、讨论中秋节活动方案
1、中秋节就要到了,你们有什么想法吗?谈谈今年打算怎么过中秋节 。
2、同学们之间交流 。
四、小结
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过今年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虽然大家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庆祝这个传统佳节,但每个人心中有个共同的最美好、最传统的愿望,那就是:花常开!月常圆!人常在!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班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
第三阶段:拓展,延伸 。
中秋节是欢庆丰收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 。中秋的月饼象征着人们渴望家人团圆、生活甜蜜的美好愿望 。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初步了解中秋节的名称、起源及节日风俗习惯,欣赏吟诵了月亮的诗词 。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在以后的研究中,你想研究些什么?
1、中秋的风俗习惯 。
2、中秋的传说和故事 。
3、月亮的传说与故事 。
4、关于月球的小知识 。
5、关于中秋的诗词 。
6、关于中秋的食品 。
《中秋月圆知道多少》主题班会2
活动目的:
1、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中秋节让学生初步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核,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 。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了解中国各地过中秋的风俗 。
3、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
活动准备:苏轼的《水调歌头》歌曲录音、中秋灯谜、图画、月饼
活动过程:
老师导入: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从去年开始,国家把这个节日定为法定节日,休息一天 。从而可以看出,中国逐渐对传统文化和民俗越来越重视 。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中秋佳节,一起来感受中秋佳节 。
一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1、 中秋节的由来
(1)老师:队员们?每当天气晴朗的夜晚,天空上有什么?月亮像什么?(有月亮 。月亮像玉盘、像圆饼 。)
(2)、出示圆形月饼,让学生比较 。
老师:月亮在最圆的时候是什么日子?(每个月的十五日左右 。)
(3)、说中秋节的由来 。
老师:谁知道中秋节的来历?
(4)、小结:队员们都说得很好,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所以也叫团圆节 。它起源于魏晋时期,在唐朝初年成为我们国家固定的节日,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传统节日 。中秋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刚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每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是秋报的遗俗 。
2、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1)老师引: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 。“月圆人团圆”,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 。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
老师:有谁能来讲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的起源及一些民间故事?
生:嫦娥奔月(后羿射日):
(2)指名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
(3)引导队员讲述不同版本的传说,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等 。
老师(小结):看来中秋节是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 。
3、队员介绍中秋节的习俗
老师引:好,听了我给你们讲的故事,你们一定意犹未尽吧 。现在我们请嫦娥姑娘来给我们介绍中秋节有趣的传统习俗 。(《拜月娘》、《拜土地公》)
二、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
老师: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团圆节这份思念当然会更密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期,诗人就会用诗词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
(1)、出示图片1
老师问: 我们来看这幅画,队员们脑中有没有最佳的诗句来配这幅画中的情景 。
——(李白的《静夜思》)
队员齐背《静夜思》 。
(2)、老师:中国画诗书画印融为一体,这幅中国画书画印都有,惟独缺诗,我们给它题首诗,使它变得更完整 。
(队员发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选自李白《月下独酌》)(你们知道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句话出自谁人之口吗?
(3)对了,几百年前丙辰中秋的一个夜晚,正是大文豪东坡先生写下了著名的中秋词《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出自这首词 。老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绝妙好词 。
(4)有感情朗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5)学唱苏轼的《水调歌头》
我国的诗人大多是忧国忧民的,又大多是命运坎坷的,他们经常流浪在外,客居他乡,思乡成了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有了许多以思念故乡为题材的诗作,你还知道哪些呢?
(6)指名背诵《泊船瓜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
三、 中秋佳节话月饼
1、品尝月饼,感受月饼的香甜 。
老师:同学们每年是怎样过中秋的呢?(队员讲出各种贺中秋的民俗活动)
(1) 引出——吃月饼、送月饼
月饼的外形——圆,象征团圆,表达合家团圆 。
饼中有馅,表面有花纹,花纹主要有月亮、桂树、玉兔等在圆中表达美好的愿望 。现代的花纹设计更是各异,别致 。(欣赏月饼图片若干张)
老师:展示月饼事物,并简单介绍圆形设计的格式 。(对称、均衡)
(2) 动动手,设计一个别致、精美的月饼图案 。(背景播放轻快的音乐)
(3)队员作品欣赏 。由队员自己讲解自己的设计意图 。
2、举办月饼宴
老师:中秋节,为什么要和家人一起吃月饼?往年你和谁一起吃月饼?(吃月饼表示团圆;和家里人一起吃;还和好朋友一起吃 。)
师:你吃的月饼是买的呢,还是别人送的?谁送的?
老师:为什么要送月饼?(过团圆节,送月饼表示和家人团圆 。)咱们中队也是一个大家庭,我们都是这个家庭的成员,你们愿不愿意和全体队员一起过这个中秋节?(板书课题)
① 送月饼:
② 吃月饼(大家一起吃月饼,体验班级大家庭的温暖和团圆)
四、中秋灯谜
1、老师:在许多地方八月十五这天会有灯会,其中一项就是猜灯谜 。得月楼前先得月 。猜一字(棚)
2、重逢 。猜一字(观)
3、举杯询包拯 。打一句宋词(把酒问青天)
4、十五的月亮 。打一成语(正大光明)
五、游戏:“月”字组词接龙 。
要求:以“月”字开头组词,以“中秋节”收尾 。
优胜:组词过程短者获胜 。
六、老师总结
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过今年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虽然大家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庆祝这个传统佳节,但每个人心中有个共同的最美好、最传统的愿望,那就是:花常开!月常圆!人常在!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某某中队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
结束语:(播放苏轼的《水调歌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美好的时光带给了我们无限的快乐,也留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 。
《中秋月圆知道多少》主题班会3
一、班会目的:
中秋节是我国民间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这一班会活动可使学生体验与中秋节相关的民风民俗,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主动亲近祖国优秀的历史文化,结合一年级学生实际,选择有代表性的事物,如:中秋的来历和吃月饼的习俗,使他们初步了解中华优秀文化 。
二、班会形式:
教师通过故事形式,讲解中秋节的知识,结合游戏让学生一起参与互动 。
三、班会时间:
2013年9月13日
四、班会地点:
一年(1)班教室
五、相关准备:
1、收集中秋节的相关知识 。
2、收集有关中秋的诗歌和灯谜 。
3、每位学生带好月饼 。
4、布置教室 。
六、班会过程:
一)导入庆中秋主题班会 。
二)、教师讲解中秋节知识:
1、中秋知识竞猜:
1)、中秋节是中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我们能正确说出是哪三个节日吗?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2)、中秋节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有许多习俗,我们知道些什么习俗都可以说出来哦,看谁说的多?
(拜月娘、赏月、吃毛豆芋艿、吃月饼等等)
2、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 。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 。
3、讲故事——嫦娥奔月(中秋节的美丽传说)
师引:
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 。“月圆人团圆”,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 。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现在就让老师来给你们介绍一下: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 。_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 。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 。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 。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
三)师朗诵:《水调歌头·中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
学生跟师诵读 。
四)了解吃月饼的风俗:
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更加清致 。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
宋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 。饼面上的图案,起初大概是先画在纸上然后粘贴在饼面上,后业干脆用面模压制在月饼之上 。满月形的月饼也跟十五的圆月一样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赠送亲友 。这无疑是汉民族的一种民族心理的反映 。
学生品尝自己带来的各种月饼 。
五)中秋节的诗歌:
学生跟师诵读:
1、《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
2‘《中秋》 (宋)戴石屏
把酒冰壶接胜游,今年喜不负中秋 。
故人心似中秋月,肯为狂夫照白头 。
六)、猜灯谜:
比赛题:(事先与学生熟悉一下题目)
谜面 谜底
嫦娥下凡(打一花名) 月季
中秋菊开(打一成语) 花好月圆
举杯邀明月(打一礼貌用语) 赏光
华夏共赏中秋月(打一旅游用语) 观光
举头望明月(打一中药名) 当归
新婚度蜜月,中秋游异邦 (成语一) 喜出望外
中秋月夜座谈会 (气象用语一) 明晚多云
清风拂面中秋夜 (成语) 发扬光大
七、教师总结:
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传统佳节中秋文化,关于月亮传说、中秋习俗、诗歌、中秋灯谜等,从中深刻体会中秋节的意蕴,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让学生初步懂得人类优秀文化的共性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信念,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 。理解“团聚团圆”在民族文化中的特殊意义,从而更加珍惜眼前所拥有的幸福生活 。


《中秋月圆知道多少》主题班会教案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