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静脉炎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

【概述】
本病是指静脉内腔的炎症,同时伴有血栓形成,发生于浅组静脉者,称为浅部静脉炎;发生于深组静脉者,称为深部静脉炎 。属中医学的“黄鳅痈”,“恶脉”“脉痹”等范畴 。
【诊断要点】
1.多有长期卧床,妊娠外伤手术,感染静脉曲张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史 。
2.皮下浅层静脉炎多由静脉穿刺,输液注射高渗药物或感染所引起,多见于四肢沿静脉有红肿疼痛,可扪及条索状物,压痛明显 。
3.深层静脉炎多见于下肢,患肢水肿发绀和疼痛,急性期常有发烧,脉搏增快等全身症状 。如小腿深部发生血栓性静脉炎时小腿下垂时胀痛,用手压迫小腿肌肉的两侧或曲足背时,则疼痛加剧,足背及踝部有水肿 。
4.并发肺动脉栓塞时,病人出现胸痛,呼吸难,咳血,面色青紫,出冷汗,脉搏快而弱,(细数)血压下降等,重者迅速死亡 。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本病的辨证应分清热、湿、淤 。早期:血淤偏热偏湿,后期:血淤偏经络不通 。
(二)治疗原则:活血化淤是本病的治则 。化淤应注意清热利湿,通络消肿 。
(三)分期治疗
1.早期
症状:局部红肿疼痛,按之痛甚,有条索状硬结肢体活动欠利,舌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
治法:活血化淤,清热利湿 。
方药:四物汤加减 。
处方:当归、赤芍、虎杖、泽兰叶各15克,丹参、蒲公英各30克,银花15克,黄柏10克,汉防己15克 。
2.后期
症状:局部皮色紫黯,皮下有硬条索触痛不显,下肿浮肿,苔薄边有淤紫,脉濡涩 。
治法:活血化淤,通络消肿 。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
处方:当归、赤芍各15克,川芎、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炮甲珠、乳香、没药各10克,汉防己15克 。水煎服 。
(四)外治
1.早期:可用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 。每日二次
(1)活血止痛散:(透骨草、玄胡、归尾、生姜黄、川花椒、海桐皮、灵仙、川牛膝、乳香、没药、羌活、白芷、苏木、五加皮、红花、土茯苓各9克)煎汤,趁热熏洗患肢 。每日1~2次,每次30~60分钟 。
(2)广安门医院方:苏木30克,生川乌、生草乌、川花椒、秦艽、威灵仙各15克,荆芥、防风、红花、松茸各9克 。水煎服先熏后洗 。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 。
(3)秘方消核软膏(本人家传秘验方)
处方:北细辛,猪牙皂、生山奈、生车前子各10克 。晒千研细末,用凡士林膏80克,调成软膏 。(密封备用) 。同时,用纱布摊药膏敷,静脉痛处 。两天换药一次 。局部发痒,停药一天再敷 。15天为1疗程 。可连敷1~2个疗程 。效果显著 。
其他方法:
1.成药
(1)毛冬青片:每次5片,每日3次 。
(2)犀黄醒消丸,每一次1丸,每日2次 。
(3)大黄蟅虫丸,每一次1丸,每日2次 。
2.验方
(1)萆薢消肿通脉汤
处方:萆薢30克,防己20克,黄柏、金银花、鸡血藤、丹参各25克,王不留行、丝瓜络、赤芍各15克,红花、泽兰叶、乳香、没药各10克 。
加减:湿盛者加苡仁30克,热盛者加连翘15克,蒲公英30克,病在下肢加川牛膝;病在上肢加桑枝;疼痛较甚者加玄胡;有索状肿硬者加炮甲、生牡蛎;气血两虚者加黄芪、太子参、当归 。每日1剂 。水煎二次,药汁合匀分2~3次温服 。未溃者可煎第3,煎药汁熏洗患处 。15日为1疗程 。可连服3~4疗程 。
(2)清热散淤汤(治血栓性静脉炎)
处方:益母草50克,地丁15克,赤芍20克,丹皮、地龙、当归、川芎、木通、大黄各10克 。日1剂,水煎取汁500毫升分早晚服 。
外用芙蓉散(芙蓉叶、黄柏、大黄、桃仁各30克,研细末)用50%酒精调匀敷患处,日1~2次,保持药物的湿度,对酒精过敏者,用食醋或凉开水调敷 。10天为1疗程 。可连用3个疗程 。
3.下肢湿热汤(治湿热下注淤阻脉络型的下肢深浅静脉炎)处方:苍术,黄柏、莪术、当归、赤芍各15克,丹参、鸡血藤、忍冬藤、苡仁、白花蛇舌草各30克,川牛膝、防己、僵蚕各15克 。日1剂,水煎服 。30天为一疗程 。
4.通阳化淤汤(治:日久血淤经络不通型的深浅静脉炎) 。
处方:生黄芪30克,桂枝15克,当归1克,炙甘草10克,地龙15克,红花12克,桃仁12克,丹参30克,赤芍20克,川牛膝15克,防风10克,威灵仙30克,木瓜20克,防己20克,川芎15克 。日1剂,水煎服,一个月为1疗程 。
5.恶脉汤:主治:血栓性浅静脉炎 。
【血栓性静脉炎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处方: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苏木、紫草、丹皮各10克,秦艽、忍冬藤各30克,泽兰叶15克,乳香、没药各6克,生姜15克 。日1剂 。加减:发于上肢加桑枝,姜黄;发于下肢加牛膝,木瓜;发于胸腹加柴胡,桔梗,川楝子;如肿硬明显者加炮甲10克,天丁10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