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治疗小儿疳病医案大全
疳病是以形体消瘦,饮食异常,精神不振,烦躁不宁,面黄发枯,大便不调为特征的儿科常见病,为古代儿科四大要证(痧、痘、惊、疳)之一 。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各种年龄均可罹患,临床尤以5岁以下小儿多见 。经济发达地区同贫困地区均可发病,但发达地区因饮食不节损脾所致,多见疳气证;贫困地区因饮食不足伤脾所致,多见疳干证 。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和医疗保健事业的深入开展,本病的发病率已明显下降,重症患儿显著减少 。本病经恰当治疗,绝大多数患儿均可痊愈,但亦有少数重症或严重兼症患儿,预后较差,甚至可以危及生命 。
“疳”的含义有两种:其一曰“疳者干也”,是指小儿恣食肥甘厚腻,损伤脾胃,形成疳证;其二曰“疳者干也”,是指气液干涸,形体羸瘦 。前者言其病因,后者述其病机及主证 。
饮食不节,喂养不当,营养失调,疾病影响以及先天禀赋不足均为本病的致病因素 。《太平圣惠方·治小儿一切疳证诸方》总结为:“夫小儿疳疾者,其状多端,虽轻重有殊,形证各异,而细穷根本,主疗皆同,由乳哺乖异,寒温失宜,脏腑受病,气血不荣,故成疳也 。”《小儿药证直诀·诸疳》云:“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也 。”病变部位主要在脾胃,但可涉及五脏 。脾胃失健,生化乏源,则气血不足,津液亏耗,肌肤、筋骨、经脉、脏腑失于濡养,日久则形成疳病 。病理基础为津液消亡,病之本为虚 。脾胃虚弱,气血亏虚,营阴受损 。疳积证则属本虚标实,其实在食积、气滞、虫积、血瘀 。
医案一
陈某,女,2岁 。
初诊:体质素弱,发育缓慢,身躯消瘦巧小,头颅上宽下窄,行走软缓少劲,面色苍白不华,近来食少便多,情急性躁,肚腹胀大,尚未坚膨,体重不增,睡卧不实,苔白脉缓,指纹淡紫,此乃先天不足,脾胃虚弱,积滞不运,已成疳气 。治当调脾消疳,以得坤运 。
处方:党参6克,黄芪6克,茯苓6克,炒白术6克,陈皮3克,木香3克,炒厚朴2克,大腹皮6克,胡黄连3克,炙鸡内金5克,焦山楂12克,焦神曲12克,焦麦芽12克 。
另:山楂丸6粒,每日1粒,食后服;捏脊疗法,每天1次,共做6天 。
二诊:上方叠进3剂,睡眠、二便均好,腹胀较松,体质渐趋康复,但食欲仍然欠馨,面仍苍白 。脾运功能未复,当再健脾开胃,以希饮食增进,气血滋生,则体质当可趋复 。
处方:党参6克,黄芪6克,茯苓6克,炒白术6克,炙甘草3克,鸡内金5克,枳壳3克,保和丸6克(包),青皮3克,陈皮3克,砂仁1.5克(研),炮姜2片,大枣3枚 。
三诊:经捏脊、服药,面色转红,腹胀已消,二便如常,惟生来小巧,一时难望丰腴,只有纳食增进,气血滋生,方可趋华 。诸症既消,当再调养气血治之 。
处方:党参6克,黄芪6克,茯苓6克,炒白术6克,当归5克,橘皮3克,大枣3枚,炒半夏3克,木香3克,豆蔻2克(后下),焦山楂10克,神曲10克,炒麦芽10克,炮姜2片 。
按语:疳气在病程上多属初期,治疗上以调和脾胃为主 。本案服3剂后腹胀减轻,体质渐趋康复,疳气渐消,故二诊时即以健脾开胃 。至三诊时疳气已消,二便如常,面色转红,故以调养气血为主,患儿渐趋康复 。(《幼科金鉴刘氏临证发挥》) 。
医案二
孙某,女,1岁 。
初诊:疳积腹满,口馋嗜食,毛发如穗,便下酸臭,舌苔薄腻,形色萎倦 。再延防深,治拟消疳和脾 。(针四缝穴有黏液) 。
处方:胡黄连2.4克,醋炒五谷虫9克,寒食曲9克,焦白术6克,广木香2.4克,焦甘草2.4克,小青皮4.5克,陈皮3克,佛手4.5克,炒白扁豆9克 。3剂 。二诊:疳积渐化,腹部较软,口馋嗜食,叫吵不安,舌淡苔润,形色消瘦,大便散杂 。再拟消疳扶脾 。(针四缝穴有黏液) 。
处方:党参4.5克,焦白术6克,茯苓9克,焦甘草2.4克,胡黄连2.4克,醋炒五谷虫9克,寒食曲9克,陈皮3克,煨木香2.4克,炒白扁豆9克,佛手4.5克 。3剂 。
【老中医治疗小儿疳病医案大全】三诊:疳积已化,腹部亦软,形色转润,大便较调,但口馋嗜食仍有 。再以原法 。(针四缝穴黏液少) 。
处方:党参4.5克,炒白术6克,茯苓9克,清甘草3克,陈皮3克,怀山药9克,寒食曲9克,炒白扁豆9克,广木香2.4克,佛手3克 。3剂 。
嗣后胃纳如常,大便亦调,形神转活,舌淡苔薄,针四缝穴黏液少而见血 。再以前法增损,9剂而愈 。
按语:此患儿疳积虽成,但病属初起,故治之以消为主 。3剂后腹满较软,疳积渐化,故二诊时以消扶兼施 。至三诊时疳积已化,大便转调,形色亦润,即以调补为主 。本例乃先消后补法 。(《幼科刍言》) 。
医案三
苏某,男,2岁 。
初诊:疳积腹满,面色苍黄,口馋嗜食,二目羞明,发稀如穗,舌苔薄腻 。先以消疳和中 。(针四缝穴有黏液) 。
处方:胡黄连2.4克,醋炒五谷虫9克,寒食曲9克,谷精草9克,佛手4.5克,茯苓9克,清甘草2.4克,怀山药9克,夜明砂9克 。4剂 。
二诊:疳积未化,腹部仍满,便泻3次,二目多眵,口馋嗜食 。疳深脾虚,前法加减 。(针四缝穴有黏液) 。
处方:胡黄连2.4克,醋炒五谷虫9克,寒食曲9克,煨三棱4.5克,煨莪术4.5克,茯苓9克,焦甘草2.4克,焦白术9克,煨木香2.4克,佛手4.5克 。3剂 。
三诊:疳积渐化,腹部亦软,脾胃虚弱,大便散泻,舌苔已薄,二目时封 。再以消疳扶脾 。(针四缝穴有少量黏液) 。
处方:胡黄连2.4克,醋炒五谷虫9克,寒食曲9克,菊花6克,怀山药9克,焦白术9克,煨木香2.4克,煨肉豆蔻9克,炒白扁豆9克 。4剂 。
四诊:疳积虽化,脾运未复,大便散泻,面色苍黄,胃纳尚和,舌苔淡白 。兹拟健脾消疳 。(针四缝穴已无黏液) 。
处方:党参4.5克,焦白术9克,茯苓9克,清甘草2.4克,广木香2.4克,怀山药9克,炒白扁豆9克,陈皮3克,醋炒五谷虫9克,寒食曲9克 。4剂 。
五诊:疳化腹软,胃和便调,形色转活 。调服善后 。
处方:党参4.5克,焦白术9克,茯苓9克,清甘草2.4克,陈皮3克,怀山药9克,炒谷芽9克,佛手4.5克 。5剂 。
按语:本例患儿初诊时,疳积已成,脾胃亦虚,故以三补七消之法主之 。四诊时疳化腹软,脾运未健,即侧重于补气益脾,调扶而愈(《幼科刍言》) 。
医案四
沈某,男,16个月 。
初诊:疳久脾虚,面色苍黄,形消肉瘦,发稀如穗,拔之即起,大便溏泄,时常发热,舌淡苔薄 。病象已深,先予调和脾胃 。(针四缝穴黏液多) 。
处方:党参4.5克,焦白术9克,淡附子3克,炮姜1.5克,煨木香2.4克,佛手4.5克,炒青皮3克,陈皮3克,炒麦芽3克 。3剂 。
二诊:疳积未化,腹满较软,面色稍润,胃纳一般,便利次少 。治以消扶兼施 。(针四缝穴有黏液) 。
处方:米炒党参4.5克,焦白术9克,茯苓9克,清甘草3克,佛手4.5克,青皮3克,陈皮3克,广木香2.4,煨三棱4.5克,煨莪术4.5克,寒食曲9克,醋炒五谷虫9克 。3剂 。
三诊:疳积渐化,腹部亦软,面色丰润,毛发渐泽,大便干实 。再以前法 。(针四缝穴黏液尚有) 。
处方:党参4.5克,焦白术9克,茯苓9克,清甘草3克,寒食曲9克,醋炒五谷虫9克,陈皮3克,佛手3克,怀山药9克,炒白扁豆9克 。4剂 。
以后疳化腹软,胃和便调,色润发泽,针四缝穴带血 。继进调补而愈 。
按语:此患儿已是疳久脾虚,形消内瘦,毛发稀枯,故初方即用温扶脾土之剂;二诊时元气略振,遂以消扶兼治;三诊时疳积渐化,方意即扶多消少 。处方用药,各诊不同 。(《幼科刍言》) 。
医案五
张某,男,3个月 。
1986年10月16日就诊 。患儿因新生儿败血症后,喂养不当,反复腹泻每日7~10行,量多,呈稀水样便,无脓血及黏液 。先后反复住院治疗,大便每日4~5次,至今2个月不愈 。1986年10月16日收入院 。入院时患儿表现有发热,精神萎靡,营养极差,皮下脂肪缺如,头发稀少,呈老人貌,皮肤干燥无弹性,腹胀纳差,日摄入量100毫升,大便每日20余次,呈稀水样,量多,舌红苔黄,指纹青紫 。查体:体温38.5℃;脉搏160次/分;呼吸浅,38次/分;心音低钝,律齐,心率160次/分,未闻杂音,两肺呼吸无异常,肝肋下2厘米,脾未扪及,体重3千克 。血常规:白细胞17×10°/L,中性粒细胞0.49,淋巴细胞0.50,嗜酸粒细胞0.01,血红蛋白104g/L 。大便常规可见脂肪滴 。诊断:消化不良并发营养不良Ⅲ度 。证属脾胃气虚,余热未清 。治宜健脾益气,渗湿止泻,佐以清热 。方用七味白术散加减 。
处方:人参2克(另煎),茯苓6克,葛根6克,白术6克,泽泻6克,赤石脂6克,藿香3克,分心木3克,川黄连3克,生石膏10克,鸡内金4克(分冲) 。每日1剂,水煎服 。并输全血150毫升 。
3剂后热退,诸症减轻,精神转佳 。上方去石膏 。5剂后,大便次数减少 。继用原法出人,治疗近2个月,大便每日2次,纳增,每日摄入520毫升,面色转润,皮肤光泽,目光有神,腹胀消,舌淡红,苔薄白,体重增加3千克 。痊愈出院 。
按语:本例消化不良,属于中医疳病之干疳 。败血症后热伤营血,余邪未净,且幼儿脾常不足,加之喂养不当,遂至腹泻久久不已,乃至化源不足,精液下流,气血更亏,脏腑组织失去滋养,而酿成疳证 。古人谓:“无积不成疳 。”疳证往往与积滞有密切关系,唯二者有轻重深浅不同 。积滞多实,疳病多虚,但均与脾胃受损有关 。先师王伯岳治疗本例,抓住健脾胃这一大法,并取现代医学之长,相辅为用,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王伯岳》) 。
医案六
阎某,男,2岁半 。
初诊:周身消瘦,时有烦啼,腹痛,皮肤瘙痒,眼睑红肿,日暮雀盲,大便时溏,舌苔垢腻,指纹淡紫至气关 。诊为营养不良,维生素A缺乏症,乃疳积上眼之证 。立法以健脾化积,清肝明目 。
处方:炒鸡内金12克,黄连1.5克,胡黄连1.5克,芦荟6克,蒺黎10克,使君子6克,雷丸6克,木通5克,焦槟榔3克,菊花6克 。
二诊:服药3剂后,雀盲减轻,余症好转 。续予原方化裁调治 。
处方:炒鸡内金12克,黄连1.5克,胡黄连1.5克,蒺藜10克,使君子10克,雷丸6克,木通5克,焦山楂6克,焦槟榔6克,菊花6克,生石决明6克,芦荟6克 。服用上方3剂,病势逐渐好转 。
按语:小儿之病,虽虚亦多夹实,故不可纯用补剂 。治疳之法以消疳、导滞、杀虫与健脾补气、养血之法相佐辅用,方能取效 。本例疳积上眼,在消疳理脾的同时,要加用清肝明目之品,如蒺藜、菊花、石决明等方能取效 。(《赵心波儿科临床经验选编》) 。
医案七
褚某,女,1岁 。
1976年3月4日初诊:纳滞1周,夜寐不安,口臭薰人,便艰渡少,齿龈红肿出血,口腔溃疡疼痛,舌苔黄腻,脉象有力 。系属脾胃湿热,郁而化火 。治予清热化湿,泻火解毒 。
处方:鸡苏散9克(包),玉泉散9克(包),黛蛤散9克(包),甘中黄3克,甘露消毒丸9克(包),黄连3克,厚朴3克,竹叶6克,芦根1支,白茅根2扎,白扁豆9克 。2剂 。
3月6日二诊:胃纳已动,口气见减,夜寐已安,便下通调,小溲已和,口疳好转,齿龈红肿见瘥,苔仍浊腻 。前方尚合,继以加减 。原方去甘露消毒丹,加土牛膝9克 。3剂 。
按语:祖国医学把口疳分为实证、虚证二类 。实证多由于脾胃积热,热甚化火,上攻于口而发;虚证多由病后体虚或素体阴虚,肾阴不足,虚火上炎于口而发 。临床辨证,首先要分清虚、实 。实证治以清热、泻火、解毒法;虚证治以养阴、生津、清热法 。少数病例,由于久病阴损及阳,可有阳虚表现,则当治以引火归原法 。临床所见的口疳,多数属于实热证 。上述案例,辨证为脾胃积热实证 。方药中所用的“三散”“二甘”,其方意即属清热、泻火、解毒 。鸡苏散清肺经之热,玉泉散清脾胃积热,黛蛤散清肝经之热 。根据脏象学说的原理,脾、肺、肝三脏之热又可相互传变,肺热即卫表之热,传里可加重阳明实热,肝经之热又可根据木土相关的原理,使脾胃积热加重,故临床上三脏之热同时清解,治疗口疳常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甘中黄兼有润肠通便之功,甘露消毒丹有清利湿热,宣畅气机之效,二药并用,使脾胃之热,既可由便通,又可从溲解,使热有出路 。甘露消毒丹除有上述功效外,且有醒胃作用 。口疳患者,因内热过盛,治疗时多用辛凉苦寒之品常致碍胃,甘露消毒丹则可防其克伐过甚而致碍胃之流弊,从而使胃气不衰,正气不损,加强机体抗邪能力,而有利伤口之愈合和恢复 。(《上海老中医经验选编·徐蔚霖医案》) 。
医案八
陈某,4岁 。
泄久脾伤形羸,四肢浮肿,便溏食减 。防成慢脾,以焦白术屑、藿香、焦山楂、泽泻、炒枳壳、大腹皮、白扁豆、煨木香、赤茯苓、焦谷芽、香砂仁、煨姜、炒潞党服之 。按语:本案证由脾病及肾,阳气虚衰,气不化水,水湿泛滥肌肤所致,属疳肿胀,治以健脾温阳,利水消肿 。其方以理中汤合五苓散加减:炒潞党参、焦白术、煨姜补脾益气温阳;赤茯苓、扁豆、泽泻、大腹皮健脾利湿行水;藿香、炒枳壳、煨木香、砂仁温中行气燥湿;焦谷芽、焦山楂消食开胃 。(《儿科医案·巢渭芳医案》) 。
医案九
丁某,女,7岁 。
1955年8月6日初诊:1年前曾患肺炎,治愈后身体一直未见复原,常易感冒,发热,咳嗽,时觉气短,食欲不好,消化不良,大便常稀,体瘦无力,有时腹痛 。检查:发育中等,营养较差,面黄肌瘦,皮肤干燥,唇干,舌苔稍黄,语言低微,脉濡细弱 。辨证:脾胃虚弱,痰热蕴积 。治以健脾和胃,消积驱虫,佐以祛痰 。
处方:白术60克(土炒),生鸡内金36克,使君子36克(炒),槟榔36克,榧子36克,胡黄连24克,木香24克,神曲36克(炒),沙参24克,枳壳24克(炒),天竺黄24克,龙齿24克,薄荷24克,党参30克 。共为细粉 。以钩藤90克,水煎2遍,过滤取汁,与药粉共打小丸,干燥装瓶 。每次4.5克,1天3次,饭后服 。服药1周,休药1天 。
二诊:上药服完1剂,诸症大见好转,气短减轻,食量增加,明显见胖,面色红润,舌苔正常,脉缓和稍弱 。
处方:原方加川贝母30克,桔梗24克,银柴胡24克,白及24克 。配药丸继服 。
1年后患儿之父述及服上药效果极好,体力已恢复正常 。(《刘惠民医案》) 。
医案十吕某,男,6岁 。
1962年3月28日就诊 。1年来经常咳嗽,吐痰,有时低热,五心烦热,食欲差,食量少,常感腹胀,便溏,身体逐日瘦弱,精神萎靡不振 。曾驱虫治疗,打下蛔虫数条,但上症未减 。检查:发育中等,营养差,面黄肌瘦,眼下发青,皮肤无华,毛发干枯成束,口唇干红,舌质红,苔薄微黄 。辨证:脾虚痰湿,阴虚发热 。治以补气健脾,益阴清热,化痰驱虫 。
处方:人参24克,白术45克,生鸡内金60克,使君子30克,榧子30克,雷丸24克,草果30克(炒),茯苓24克,天竺黄24克,僵蚕24克,神曲24克,麦冬30克,麻黄24克,生石膏36克,青果24克,川贝母24克,桔梗24克,紫菀24克,地骨皮24克,白薇24克,橘络24克,陈皮24克,清半夏24克,甘草18克 。共为细粉,水泛小丸,干燥装瓶备用 。每次3克,每日3次,饭前服 。服药1周,休药1天 。按语:疳病又称疳积,是指小儿脾胃虚损,津液干涸而致的一种慢性营养不良性疾病 。临床上可表现为精神不振,头皮光亮,毛发焦稀,腹大,肢瘦,青筋暴露,或口馋善饥,便秘,溏泻,以及其他气血双虚的症状 。《医宗金鉴》有“大人为痨小儿疳”之说,说明本证与成人虚劳相似,常由多种疾病(消化不良、肠寄生虫病、肝病、结核病、营养缺乏病等)所造成,故在儿科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 。刘惠民老医生临床治疗本病,多采用健脾调胃、化积消食、清热杀虫等法,攻补兼施,并强调适当的饮食和护理 。方中多用白术、党参、鸡内金、神曲、草果、茯苓、陈皮、木香等益气健脾消食,使君子、雷丸、槟榔、榧子等消积杀虫,胡黄连、银柴胡、白薇、地骨皮等清热除蒸 。(《刘惠民医案》) 。
医案十一
戴某,男,2岁 。
初诊:患儿7个月早产,出生体重不及1.3千克 。1年内连患5次肺炎 。近日食纳欠佳,夜寐不宁,大便溏薄,完谷不化,小漫短黄 。来院时营养、发育极差,肌肤不丰,毛发干枯,面色苍黄,头大项细,胸有串珠,心肺正常,腹软,肝、脾不大 。化验血红蛋白63g/L,红细胞4.5×1012/L,白细胞15.4×10°/L 。诊断:①疳积(营养不良Ⅱ~Ⅱ度);②营养不良性贫血;③消化不良 。辨证:舌质淡无苔,指纹淡隐,两脉沉细,为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脾胃虚弱,运化失司之脾疳 。立法:消疳理脾,清热养血 。
处方:茯苓10克,焦山楂6克,焦槟榔6克,焦麦芽10克,炒鸡内金10克,炒白术6克,使君子10克,胡黄连1.5克,芦荟6克,玉竹10克,党参6克,当归6克,赤芍5克 。
二诊:服药3剂,诸症好转 。改投健脾散,每服1包,每日服3次;镇惊丸,每服1丸,每日服2次 。调理旬余,精神明显好转,饮食倍增,舌净无苔,脉象沉细 。继服健脾补血之剂 。
处方:党参5克,丹参6克,阿胶珠6克,熟地黄10克,山药10克,炒白术6克,茯苓10克,白芍6克,麦芽10克 。
三诊:服药近月,化验血红蛋白88g/L,红细胞4.85×1012/L,白细胞14.4X10%/L 。又连服6剂,复查血红蛋白升达100g/L,红细胞5.45×1012/L,白细胞7.7×109/L 。诸症大瘥,肌肤尚不丰满 。乃以人参健脾丸1.5克,每日服3次,善后处理 。
按语:本案血亏由脾疳所致 。《小儿药证直诀》谓:“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也 。”脾胃久虚,运化失职,统血功能失调,因之大便溏薄,面色萎黄,毛发焦枯 。若纯用补益之剂,反易适得其反,故以消疳理脾,清热养血之剂调治,消其疳积,补其气血,调其脾胃,因之得以短期内好转 。(《赵心波儿科临床经验选编》) 。
医案十二龚某,男,8岁 。
初诊:患儿平素喜食生冷瓜果之物,近半年来食量大减,形体逐渐消瘦,面色蒌黄,神疲肢困,腹部胀大 。大便溏稀,每日2~3次 。尿如米泔,频而不畅 。查其脉濡弱,苔浊而腻,按之腹濡软 。余思之,此乃内伤饮食,脾失健运,气机阻滞,致水谷精微无以运化,脏腑失养,而发为疳积 。遂投消食导滞利水之剂 。
处方:首乌藤30克,马兰30克,鱼腥草30克,白首乌15克,车前草30克,鸡内金5克,灯心草15克 。3剂,水煎服 。
二诊:服3剂后,腹胀减,食欲增,尿畅利 。方药对症,守方再服3剂 。
三诊:诸症若失 。拟香砂六君子汤调理脾胃、益气建中,以善其后 。
按语:龚志贤老医生在临证之时,每遇小儿疳积之证,遵小儿“以消为补”“以通为用”“腑气以通为贵”之理,先去其积,后培其本治其疳,以健脾益气为法,屡投屡效 。(《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
医案十三
黄某,2岁 。
初诊:体质尚可,由于家长偏护,任其杂食,以致不能消化,积聚腹中生虫,久成疳臌,身体日渐消瘦 。家人以其虚也,为其乱投补品,驯致不吃正食,反爱偏食,甚至墙粉、烟头、烟灰之属莫不爱好 。腹部胀满,按之膨膨然而坚硬,低热连绵,形瘦色皎,家人甚忧之 。某医曰:“此小儿疳病也,因不早日延医服药,故救治为难 。现病情非常棘手,欲去低热而用甘寒养阴,有碍疳积 。若攻坚,不独伤气破血,更伤阴分 。”勉用青蒿、鳖甲、胡黄连、鸡内金之类以塞责 。药后热度不退,便觉胃腹隐痛,泛泛作恶 。乃另易他医曰:“汝儿所患之病诚为疳积重症,颜面瘦削,乍白乍黄,低热不退,腹坚硬不软,肚大青筋,头发如穗,病邪已要,荣血枯槁,此即所谓败症,甚难医治” 。以七味白术散法,曾服多剂,亦无丝毫效果 。家人甚恐,似此顽疾久延不愈,必有性命之忧,于是请祝味菊医生为其诊治 。
祝一诊曰:“此为疳臌也,肝脾皆已肿矣,疳积之病,虽怕低热而用养阴之剂,更使其坚硬难消,复伤脾阳 。此医之处方,尚属中肯,奈手段太小耳 。”祝师曰:“能服余药,不中途易辙,当尽力为小儿救治,若听信他言,朝三暮四,当敬谢不敏也 。”处方:带皮槟榔12克,芜黄6克,炙全蝎6克,胡黄连2.4克,使君子9克,炙甘草5克,黄厚附子9克(先煎),活磁石30克(先煎),炒苍术9克,带皮茯苓18克,川桂枝5克,淡干姜5克 。
二诊:患儿家长认为剂量太大,将原方分5次服下,2小时服1次,服后肠中雷鸣,隐痛遂减,烦躁亦止 。继服3剂,病情大减,脉象转缓,腹围减小不硬,低热得退,胃纳渐馨,面色红润,渐如常人 。再服2剂,减去槟榔,全蝎改为3克,而痊愈 。弟子问祝师曰:“如此疳臌重症,肝脾肿大,发形如穗,确属败症,吾师单刀直入,克奏肤攻,请有以教之 。”师曰:“病儿初服养阴清热软坚之品,当属无效,另医从健肝杀虫人手,未可厚非 。七味白术散法,虽有白术、党参之健肝,鸡内金、胡黄连、使君子之杀虫,而无槟榔、全蝎之功,此积之不易消除 。其尤甚者,用党参而不用附子,缩手缩脚,病不能减 。余用扶阳之附子,走而不守,尚能面面俱到,此疳臌之能愈也 。”
按语:疳病,小儿患此者较多,多由乳食不节,饮食失常,蕴蒸生疾,疳病发生,久而不愈,则生疳臌 。祝味菊视疾病情况,先用温运杀虫破坚,以治其标,继以温中益阳佐以杀虫祛疳,以治其本,常获效 。(《祝味菊医案经验集》) 。
(陈皇珍)
推荐阅读
- 猫传腹的早期症状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
- 边牧犬咳嗽的治疗方法
- 【失眠怎么治疗】失眠怎么办 饮食如何调理
- 【脱发怎么治疗】老脱发就试试5种食物
- 妊娠纹注意事项和治疗药物
- 手上长小水泡怎么回事 治疗手上长小水泡
- 产后抑郁的高危人群是哪些?产后抑郁如何科学治疗?
- 产后抑郁是由于什么导致的?怎样预防和治疗产后抑郁?
- 3年不孕成过往,在武汉送子鸟治疗如今她喜得一对双胞胎儿子!123123
- 六款治疗男人阳痿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