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官,打尖还是住店”里面为什么说打尖?

我们在欣赏文学作品时,经常会发现过去人们经常把在旅途中休息时,到客栈吃饭称为“打尖” 。那幺你知道吃饭为什么叫“打尖”吗?
“客官,打尖还是住店”里面为什么说打尖?
文章插图
关于吃饭为什么叫“打尖”?,各种说法有很多 。梳理一下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打尖”是“打火”的一种误写“打尖”,“打火”,别说还确实很象,说是误写也可以说得过去 。古时人们吃午饭时,由于正值太阳直射之时,很毒,所以人们就称中午饭为“中火”,这好理解 。因为过去人们将吃饭就叫“火食”,现在叫“伙食”,后引申为途中休息和就餐,吃饭就叫“打火” 。但是由于“打尖”和“打火”看起来长的还真有点一样 。也可能是后人在书写的时候一走神儿就写错了,干脆将错就错,从此“打火”就成“打尖”了 。
“客官,打尖还是住店”里面为什么说打尖?
文章插图
而“打尖”在古代,也有“吃饭的意思”,就是“打发舌尖”,因为我们吃饭时,必须先要经过舌尖尝味道第一道关 。而过去生火做饭要先用打火石点燃材草,慢慢地习惯了,人们就用打火这个词来表示做饭 。再后来成了吃饭,最后也是因为火和尖写法相似,慢慢地,人们就将打火误写成了打尖 。
“客官,打尖还是住店”里面为什么说打尖?
文章插图
1、清代福格所撰《听雨丛谈》卷十一:“今人行役于日中投店而饭,谓之打尖 。皆不喻其字义,或曰中途住宿之间,乃误间而尖也” 。2、《翠华巡幸》谓中顿曰中火 。谓途中之餐曰打火,自是因火字而为尖也 。”二、打尖是从“搭肩”的发音转换过来的民间流传的另一种说法是,“打尖”是由“搭肩”变来的 。过去人们外出做买卖,走亲访友的时,他的行李包就是肩膀上的褡裢儿,这是一种中间开口而两端装东西的布口袋,大的可以搭在肩上,小的可以挂在腰带上 。还有用的是包袱,也是挎在肩上的 。
“客官,打尖还是住店”里面为什么说打尖?
文章插图
人们肩上带着褡裢儿,走哪儿带哪儿,累了休息时,就把肩上褡裢儿打开,取出食物充饥 。走的时候,就把褡裢儿“搭肩”上,就有了“搭肩儿”这个词 。也有人认为,褡裢儿装的物品多时,自己不好搭在肩上时,就要别人帮忙,就会说:“不好意思,帮忙搭个肩” 。这才是“搭肩”的来历 。如果你在路上找店家吃饭或住店,店家就会问你:“需要帮你搭肩吗?”时间长了,“搭肩”这个词就被人们普遍使用了 。
“客官,打尖还是住店”里面为什么说打尖?
文章插图
同时在使用中,由于儿化音的作用,“打尖”成了“打尖儿”,“搭肩”,也成“搭肩儿”了 。“尖”、“肩”两个词非常容易叫混,因此,人们写成文字后也就把“搭肩”写成“打尖”了 。
“客官,打尖还是住店”里面为什么说打尖?
文章插图
图片来自网络不知大家还有什么新的说法,欢迎参与讨论,并关注我,谢谢 。

其他网友观点

“打尖”一词,是如何与吃饭扯上关系的?有四种可能 。

“客官,打尖还是住店?”

在观看古装影视剧时,我们经常能听到这么一句话 。凡有行人进入客栈,接待的小二会满面笑容迎出来,问出这么一句话,行人如果够豪气,会点明要间上好的客房,店小二也屁颠颠往里头去准备 。如果行人只说“打尖”,会被引至用餐的大厅 。


“客官,打尖还是住店”里面为什么说打尖?
文章插图

“打尖”一词,到了现代仍是民间常用词,如在京津一带,还将路途中吃便饭的行为叫做“打尖” 。譬如在老舍的《新疆半月记》中,在写到石河子几间卖茶水的小屋时,就写到:

“伊犁的大道旁,等待着行人在此休息、打尖、饮马 。此外,便什么也没有了 。”

单从字面上看,很难想象“打尖”会和吃饭产生联系 。那么这种叫法究竟是源于什么呢?

在清朝时,曾有人对此进行过一番推测的 。清人福格的《听雨丛谈》卷十一中有云:

今人行役,于日中投店而饭,谓之打尖 。皆不喻其字义,或日中途为住宿之间,乃误“间”而为“尖”也 。谨按《翠华巡幸》,谓中顿日“中火” 。又见宋元人小说,谓途中之餐日“打火”,自是因“火”字而误为“尖”也 。

在这段话中,作者说出了两种可能来源:


“客官,打尖还是住店”里面为什么说打尖?
文章插图

一,“间”误传为“尖”

行人在旅途中“打尖”,大多是在一天的中午,而到了夜里才会住宿,也就是在住宿之间 。一开始人们将住宿之间的这顿饭称为“打间”,后来叫着叫着就误传“间”为“尖”了 。

二,“打火”误传为“打尖”

古代有人将午饭称为“中火”,这“火”字与“尖”字极为相似,但是即便“火”字可以误传为“尖”,也只会被称为“中尖” 。直到后来看到各种小说中频繁出现的“打火”,才拨云见日 。

譬如元人王实甫《西厢记》中第四本第四折有写:

“天明也,咱早行一程儿,前面打火去” 。

又有汤显祖《邯郸记·入梦》:

“他家往来歇脚在我店中,也有远方客商,来此打火 。”

以及马致远《黄粱梦》第一折:

“老身黄花店人氏王婆是也,我开着这个打火店,我烧着这锅汤热着,看有什么人来 。”

这些著作里的“打火”,都是做饭的意思 。而做饭之所以叫“打火”,是有缘由的 。


“客官,打尖还是住店”里面为什么说打尖?
文章插图

我们知道人类最早获取火的方式是击石取火,后来逐渐演变成用火镰打火 。这火镰是一块形状像镰刀的铁片 。具体操作是:

先准备好火石,然后用火镰在火石是猛烈划击,两者相击会产生火花,这时旁边准备好的火绒很快被火花点燃,至此,取火成功 。

古代做饭,必定需要打火,所以将“打火”代替了“做饭”,就如用“下地”代替“到地里做活”一般 。

而“火”字与“尖”字又非常相似,久而久之,人们便将“打火”误传为“打尖” 。

三,“搭肩”与“打尖”

除了以上说到的两种可能,“打尖”还有可能源于搭肩 。

搭肩,是褡裢的另一种叫法 。褡裢是一种长方形的布袋子,中间开口,携带时将中间开口处搭在肩膀上 。褡裢可以用来装各种物品,也可以装有食物 。


“客官,打尖还是住店”里面为什么说打尖?
文章插图

因为携带方便,旧时人们赶路,都会使用褡裢,而在赶路途中到店吃饭时,需要将褡裢拿下来,再启程时又得搭回肩上,有时因为腾不出手,或者褡裢太重,需要同伴或店小二搭把手,就叫“搭肩”,此后人们将途中休息吃饭叫做“搭肩”,后来变成了“打尖” 。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便是与钉马掌有关系 。

旧时许多人赶路,会以马、骡子为代步工具 。尤其是需要携带大量货物的,更需要骡子、驴这样的大型畜牲驮着 。而这些畜生一般前蹄坚硬,不易磨损 。但蹄子的后半部分却质软不耐磨 。如果长途跋涉,畜牲的蹄子容易出现不平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人们会在它脚下钉上铁掌 。

而钉马掌的业务一般也是设在客栈旅馆,行人吃饭歇息的间隙,正好把马掌钉好 。这钉马掌就被叫做了“打尖” 。

以上四种说法,都是“打尖”一词来源的可能 。个人认为“打火”一说最为可信 。


“客官,打尖还是住店”里面为什么说打尖?
文章插图

当然,现在也有一种说法是源于“打发舌尖”,毕竟舌尖是吃饭必须用到的器官,但是打发舌尖这种说法,一般用于闲适的状态,旧时的旅途中人,没有旅游的,只有因事赶路的,都是迫不得已的,但凡闲下来吃饭,也不过为了饱腹,哪里还有那种闲情逸致“打发舌尖”?

说到这里,我们顺便说说古人是怎么赶路的 。

古诗“鸡声茅店月”,非常形象说明了古人赶路的情况 。鸡叫过头遍时,也就是丑时末时刻,是现在的凌晨三点 。这时人们就要起床了,快速收拾好行李,需要装车的赶紧装车,需要骑马的骑马,出店门去 。

赶了几十里路后,太阳也冒热气了,路边村庄也冒出了袅袅炊烟,行人才走进打早尖的客栈,洗漱吃早饭 。如果是讲究的行人,褡裢里会装些干粮、路菜啥的,拿出来吃,还不要忘了检查马掌,喂饱畜牲之类 。坐一会继续赶路 。


“客官,打尖还是住店”里面为什么说打尖?
文章插图

然后一直走,再走上几十里,又会看到客栈,就进去打尖,也就是吃中饭 。吃完继续走,如果不出意外,到傍晚时,又会看到客栈了,这时候就要留宿了 。

古代的官道途中,大多是荒山野地,打尖、投宿的客栈都是有不成文的规定的 。行人如果错过了,只好等下一个,可是一般也在二三十里以外了,所以非常痛苦,许多人为了避免途中饿着,会携带“路菜”,就是容易储存且饱腹的食物 。一般来说,某人要远行前,亲友我会赠送些路菜以应急,当然也有为改善伙食的,毕竟许多打尖的店,可以供应的东西少得可怜 。

值得一提的是,旧时的旅途虽然艰辛,但一路上可以体验风土人情,可以饱览名胜古迹,这种收获也是现在我们无法想象得到的 。

其他网友观点

客官,您是打尖还是住店?

我吃面!


“客官,打尖还是住店”里面为什么说打尖?
文章插图

如果你知道这句广告语的话,估计也就暴露了年龄了 。就说这个广告是冯小刚的作品呦 。

当时,看到这条方便面的广告的时候,确实是第一次接触到“打尖”这个词 。

打尖,在京津一带专指在旅途或劳动中休息进食 。从字面上理解,打尖就是打发舌尖的缩写,这样的浓缩还是挺有意思的,想一想现在的“喜大普奔”“不觉明历”等等新的浓缩新词,我们也就对打尖多了一份亲切和理解 。原来,古人和今人在语言上还是有很多相似的习惯 。

但是,还是有好事者进行了详细考证,发现“打尖”应该是“打火”的变体 。他们的理由是:所谓“打火”就是击石取火,烧锅做饭之意 。所以,通过这样的分析,将“打火”代指为“做饭”,也是有一定的道理 。这种口语中属于一种很普通的借代方式,就像农村把用“下地”代替“到地里做活”,用“垒砖”代指“盖房子”,特别形象的还有一个词,就是蹲坑儿,是啥意思,我想大家都能想象出来了 。

《水浒传》第60回:“且说吴用、李逵二人往北京去,行了四五日路程,每日天晚投店安歇,平明打火上路 。”

《说岳全传》第8回:“当下牛皋、王贵将带来的家伙,团团的寻着些水来,叫众庄丁打火做饭 。”

元王实甫《西厢记·楔子》:“〔仆云〕天明也 。咱早行一程儿,前面打火去 。”

都是例证 。

最后,找到了一首涉及到打尖的小诗来分享给诸位 。

《山东道中》

鸡鸣天未曙,各自理征鞭 。

路滑畏行石,喉乾望打尖 。

密云依小屋,荒井发虚烟 。

记得庐山麓,松高看鹿眠 。

【“客官,打尖还是住店”里面为什么说打尖?】这首诗的作者叫释今无,是明清之际的得道高僧 。路滑畏行石,喉乾望打尖 。这两句写得非常有烟火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