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每天食用一斤米,为何司马懿判定诸葛亮阳寿已尽?

在诸葛亮决心要进行第五次的北伐时,司马懿是非常痛苦的,他不懂得诸葛亮为何要这么执着,不论是从国家的角度还是民生的角度,蜀国如此劳师动众,都不是明智的选择 。
诸葛亮每天食用一斤米,为何司马懿判定诸葛亮阳寿已尽?
文章插图

没有人理解诸葛亮,但也没有人可以阻挡他带着大军前来 。以逸待劳的战役,是每个军事家都喜欢遇到的,魏国的军士们精力充沛,大家决心要一举击破经过远徒之后,尽显疲惫的蜀国军队,但是司马懿却另有一番打算 。

司马懿严令属下,若非自己亲令,任何将士都不得出战迎敌,他要等,但是司马懿的等,在将士们的心中,却被理解成了一种怕 。蜀军力竭,还未来得及整顿休息,如此的良机,怎么能视而不见,大家都听闻,司马懿素来惧怕诸葛孔明的谋略,如此看来,这种议论,也并非是空穴来风的 。
诸葛亮每天食用一斤米,为何司马懿判定诸葛亮阳寿已尽?
文章插图

诸葛亮也是没有想到,自己风尘一路,却没有看到虎视眈眈的魏国士兵,一切都平静的不寻常,等到诸葛亮安兵整马,布阵摆营后,派出去的哨兵传回来消息,司马懿紧闭城门,并没有要来应战的样子 。

三日五日,十天半月,诸葛亮也开始焦急起来,他带着大军远征在外,不论是战和不战,都是在消耗着大量蜀国的物力,更可怕的是,长日无战,将士杀心渐弱,志气消退,军心也要一天天被消磨到涣散 。诸葛亮要想办法求战——但是不论蜀国的兵卒,如何在城下挑骂,司马懿都是坚守不出,一个人悠哉悠哉,对于外面的污言詈语,全当是过耳之风 。
诸葛亮每天食用一斤米,为何司马懿判定诸葛亮阳寿已尽?
文章插图

虽然主帅能忍,但是魏国的军士,却不理解为何自己占据天时地利,却要被人堵在城门口谩骂,如果说蜀军日渐消磨,那么魏军则是如同炎夏的干柴,万千人的怒火,之所以没有喷薄出来,仅仅因为一个城门在做着隔缘体 。

司马懿凭借着自己的威望,硬是让这些死都不惧怕的将士们,严格奉行着不出战的命令,诸葛亮在用尽辱骂的法子后,也不得不打算在渭南开耕田地,被迫和司马懿耗下去 。

司马懿听说蜀军要开田驻军后,派人送来了农具,诸葛亮全部收下,却回赠了几套妇女的衣服,以示羞辱,但是司马懿收到衣服后,并没有任何不愉悦 。

终于,诸葛亮还是不能跟司马懿玩这种比谁先睁眼的小孩子游戏,他正式派出了使臣,使臣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任务,只是要正面和司马懿做个接触,诸葛亮想探明司马懿的身体状态,他就能知道,避战究竟是一个谋略,还是迫不得已 。
诸葛亮每天食用一斤米,为何司马懿判定诸葛亮阳寿已尽?
文章插图

司马懿很干脆的接见了蜀国的使臣,并且很直接了当的说:“诸葛亮派你来,无非是要看看我的身体状态,你可以看出来,我身体很好,但我想你们的丞相,却要令人担忧了 。”

使臣听了这番话,自然很不服气,他傲慢的说:丞相虽然不在盛年,可是精力充沛,一顿饭四升精米,军中不论大小事,莫不亲自临问,若不是如此,怎有心力来讨伐尔等 。

使臣的话,让司马懿大喜,等到送走使臣,司马懿回头告诉众人:“诸葛命不久矣!”大家听了这话,更是疑惑,明明使臣说了,诸葛亮不论是精力还是饮食,都是精盛有余,怎么可能会命不久矣呢?
诸葛亮每天食用一斤米,为何司马懿判定诸葛亮阳寿已尽?
文章插图

司马懿笑道:“旁人不知,我心里可是有数的,诸葛亮自持聪慧,凡事必然亲抓,如使臣所说,事无大小,皆为自决 。一军之事,日以千繁,消耗如此大的精力,但是一顿饭却只能吃下四升精米,如此这般,诸葛亮岂有长命?我魏军不需要多费死伤,只需要等诸葛亮天命待终,蜀国自然成了易取之地 。”

司马懿的话,看似款款而谈,实则是非常毒辣,诸葛亮后来果然是命不久矣,蜀国也如司马懿预料的那样,没有了诸葛亮,魏军并没有多费周折,就灭了这个国家 。

【文/羽评郡主,欢迎关注】

其他网友观点

司马懿很会来事,平常闲话中就套出了重大军情 。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与司马懿相拒五丈原,司马懿高挂免战牌 。诸葛亮求战不能,就遣使送一套女式衣服给司马懿,想激怒司马懿 。

司马懿倒也不客气,蜀锦不错,穿戴齐整后,再与使者搭话,寒暄道:“诸葛公寝食及事之烦简若何?”


诸葛亮每天食用一斤米,为何司马懿判定诸葛亮阳寿已尽?
文章插图

这蜀汉使者也是实在人,可能是要表现丞相一心体国,说道:“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 。所啖之食,日不过三四升 。”

司马懿顾对诸将说:“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事烦”可以理解,诸葛亮事必躬亲,一生谨慎,不管大事小情都要过问 。按照诸葛亮的话说,这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孙权与诸葛亮年纪相仿,一生都对诸葛亮敬服有加,但称丞相,不提名讳,尤其推崇诸葛亮事君忘身的高贵品质 。

“食少”这个数该怎么算?

以四升粟米饭来算,魏国一升大约相当于200毫升,那么四升饭就约等于600-800毫升饭,以密度0.8g/ml来计算,大约是480g-640g粟米饭 。普通大米生熟比大约1:2,即100克大米能做出200克米饭,粟米姑且也用这个数 。那么诸葛亮每天吃的粟米就只有240g-320g,相当于半斤到八两的重量 。以粟米361卡/100g的热量来计算,诸葛亮每日摄入热量为866卡-1155卡 。而诸葛亮是一个成年人,常年戎马倥偬,体力、脑力劳动兼备,日需要热量少则2600卡,多则3000卡,所摄入热量尚不足所需的一半 。

人的热量摄入不足,必然体虚乏力,免疫力下降,如何能得久存?何况诸葛亮不是在减肥,而是在领兵作战 。渭水之战时,诸葛亮只能坐着轮椅出现在战场上了,可想而知身体状况差到什么程度了 。司马懿可还长诸葛亮2岁呢!

【诸葛亮每天食用一斤米,为何司马懿判定诸葛亮阳寿已尽?】
诸葛亮每天食用一斤米,为何司马懿判定诸葛亮阳寿已尽?
文章插图

呕心沥血,心事百结,北伐大业,国家兴亡,全系于一人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 。躬自悼矣 。诸葛孔明,是累死的呀!

如今有很多老板也是如此,他们挑剔属下做事,或者不放心,每每事必躬亲,最后所有的事都等着老板来做决定 。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位置,价值感和存在感体现了,可是公司经营大大小小的事那么多,怎么可能什么事都管呢?所以在这样的老板手下做事,只要不是混日子的,很多人也都会觉得学不到东西,纷纷选择跳槽了 。最终,老板越忙,企业经营的就越不好 。

北伐大业是国之大计,魏延说的对啊,怎么能因一人而废国家大计?刘邦在攻打项羽前非常慷慨,在地图上挥斥方遒,举以予人,反正都是项羽的地,刘邦可劲的封,然后再带着他们去攻城略地 。这些人都在为自己打江山,打天下,这才是真正的核心团队成员持股分红 。


诸葛亮每天食用一斤米,为何司马懿判定诸葛亮阳寿已尽?
文章插图

(刘邦团队全员持股)

诸葛亮带着的,只是一帮职业经理人,如果将蜀汉以现在的企业文化来匹配的话,也应该是加班文化盛行的团队,克复中原的上市目标太过遥远,苦大仇深终于让蜀中人物难以为继 。

蜀汉的使者送来了女装衣服,司马懿心态好,估计回去还会让张春华改小一点,毕竟是诸葛亮送的蜀锦,来之不易 。这使者无意间说的话,却透露了太多的军机 。当司马懿笑着转头看使者时,使者自知说错了话,兀自战兢不已 。

月余,亮果亡 。

其他网友观点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时势造英雄,涌现了无数的乱世英雄,前期是刘备、曹操、袁绍、孙权等大佬们打得不亦乐乎,而到了中后期主要成了蜀国和魏国的对决,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位大佬相爱相杀,虽然诸葛亮主攻,司马懿主守,但最终司马懿还是耗死了诸葛亮 。特别是在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的时候,蜀国使者给司马懿送女装,但被司马懿算计,暴露了这两个秘密,让司马懿马上就判断出诸葛亮活不长了 。这真可谓神乎其神,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诸葛亮每天食用一斤米,为何司马懿判定诸葛亮阳寿已尽?
文章插图

当年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诸葛亮和司马懿对峙百日,面对蜀军的挑衅,司马懿始终坚守不出 。于是,诸葛亮故意让人带一套女人的衣服、头巾送给司马懿,表示司马懿就像女人一样 。但司马懿不为所动,反而问了蜀国使者的近况 。在《晋书·宣帝纪》中记载:“先是,亮使至,帝问曰:‘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几(许)米?’对曰:‘三四升 。’次问政事,曰:‘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 。’帝既而告人曰:‘诸葛孔明其能久乎!’”
诸葛亮每天食用一斤米,为何司马懿判定诸葛亮阳寿已尽?
文章插图

上面关于司马懿的问话,绝非是一般的客套的问话,实际上是司马懿别有用心 。他巧妙的在闲谈中抛出的两个问话,看似是在关心诸葛亮的近况,实则在探究对手的实际情况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司马懿通过蜀国使者的回话,从中发现了两个细节,从而司马懿大喜,判断出诸葛亮命不久矣!
诸葛亮每天食用一斤米,为何司马懿判定诸葛亮阳寿已尽?
文章插图

一是一日食不过三四升米,三国时候的“三四升”换算成现在就是1斤左右 。俗话说:“身体好,吃嘛嘛香!”当年老将廉颇暮年一顿吃了一饭斗米,肉十斤,还披甲上马,表示自己还可有用 。看来在古代吃饭吃得多,是身体好的一个重要指标 。诸葛亮一个成年男子一天还吃不到1斤米饭,只能说明他身体不好,甚至已经病得不轻了 。
诸葛亮每天食用一斤米,为何司马懿判定诸葛亮阳寿已尽?
文章插图

二是“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也就是说凡是二十杖以 上的责罚,诸葛亮都亲自批阅 。连处罚将士二十杖以 上的责罚这样的小事,诸葛亮都要亲自过问 。由此,可见凡是蜀军的大事小事,诸葛亮都要亲力亲为 。当时,蜀军北伐人数众多,一天得有多少烦心事需要诸葛亮来操劳,一天不忙死才怪了 。
诸葛亮每天食用一斤米,为何司马懿判定诸葛亮阳寿已尽?
文章插图

综上所述,司马懿通过使者的回话,发现诸葛亮一天吃下多少东西,身体早就不行了,再加上他事必躬亲,可谓雪上加霜,早晚为累死诸葛亮,因此司马懿猜出诸葛亮命不久矣 。诸葛亮真是践行了他对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 。那么,诸葛亮这样做,真的值得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