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开始流行“熏香” 古人信奉“香气养性”

【汉代开始流行“熏香” 古人信奉“香气养性”】在中国古代,由于古人信奉“香气养性”,很早就开始用鲜花等芳香植物做成“香囊”、“熏香”、“香露”……
“香囊”最早被称为“容臭”
《礼记》记载:男女未冠笄者“皆佩容臭”
中国人用香的历史很悠久,芳香物质很早就被用来香体、辟秽、改善环境 。原始的香品,多用芳香植物制成,在今天看来,这是真正纯天然的香料 。早期用香的方式相对比较简单,有时就是直接插戴香草 。屈原《离骚》诗中即称:“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意思是将江离芷草披在肩上,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这就是战国时流行的一种插戴香草风俗 。
而较为普遍的方式,则是将香草一类的芳香物质采摘阴干后,装进小口袋里,做成香包,谓之“香囊” 。在1970年代考古发掘的长沙马王堆汉墓中,便出土了一只香囊,系用精美的丝织品绮罗缝制的,里面装满了芳香植物 。
香囊,又叫“容臭”,这里的“臭”念xiù 。容臭好闻,居家可以悬挂,在古人的卧室帷帐里都会悬挂香囊 。东汉末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中的“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一语,说的就是这类用香风俗 。
在古代,比较讲究的人都会随身佩戴香囊 。因为香囊是古人佩戴之物,故还有“佩帏”的别称 。先秦时人们佩戴香囊已很流行,对未成年时还有用香要求 。据《礼记·内则》,“男女未冠笄者,鸡初鸣,咸盥、漱、栉、縰、拂髦,总角,衿缨,皆佩容臭 。”
为什么见长辈要佩戴香囊?避免身上有异味,冒犯长辈 。可见,古人用香并非仅仅为了好闻,而是上升到了文明礼貌的高度 。
秦汉及以后,佩戴香囊成为民间一种广为流行的香品消费方式和风俗 。东汉末文人繁钦在《定情诗》中有这样的描写:“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将香囊系在膀臂下,穿上长袖,藏掩其中,会有暗香飘出,所谓“红袖添香”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
除了系在膀臂下,也可藏于怀中,还可当成装饰物件,挂于胸前 。古人喜欢佩戴香囊,并不仅仅是为了香体,去除异味,还有保健和医疗的考虑 。古人认为,带香植物都有特殊的医疗功能,许多芳香植物被中国古代医家列为“上药”,而被推荐使用 。据《山海经·西山经》,在一座名为“浮山”的山上,“有草焉,名曰薰草,麻叶而方茎,赤华而黑实,臭如蘼芜,佩之可以已疠 。”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古人为了香体,除了佩戴香囊,还有直接食用香品的现象,将芳香物调入日常饮食中 。屈原《九歌·东皇太一》便称:“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蕙草、兰叶、桂皮、椒叶这四种芳香物,或拌食,或泡酒喝,或做成饮料饮用 。
这种“食香”之俗在古代曾长期存在 。如在唐宋宫廷中,嫔妃间便流行食用杏仁、饮用杏露,为的就是体香 。以体香出名的唐玄宗宠妃杨玉环,生前不只常佩香囊,常洗香汤,也爱食芳香果实 。
汉代开始流行“熏香”
《乌夜啼》词云:“绣香熏被梅烟润,枕簟碧纱厨”
两汉时,“熏香”开始在贵族中流行开来 。所谓“熏香”,就是把衣物放在燃烧香料的炉子上熏烤,使香气散发出来,沾到衣物上 。这种专用炉子叫作“熏炉”或“香炉” 。为了防止衣服被烧到,外面会罩上一个罩子,这个罩子古人称之为“熏笼” 。在长沙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中,除了香囊外,还出土了熏炉、熏笼 。当然,熏香并非只熏衣服,还熏被子、熏房间 。宋李石《乌夜啼》词中所谓“绣香熏被梅烟润,枕簟碧纱厨”,描述的就是熏被的情形 。
汉朝用香之盛是以前没有过的,用香甚至成为一种宫廷礼制 。《汉官仪》记载:“入直台中……女侍史絜被服,执香炉烧熏,从入台中,给使护衣服 。”从现代考古发现来看,早在先秦时已出现熏香 。1997年,在陕西凤翔雍城遗址曾出土过一只战国时期的凤鸟衔环铜香炉,而且同一时期熏炉在全国多个地方都有发现 。
熏炉是汉朝贵族家庭必备器具之一,其中又以名为“博山香熏”的熏炉最出名:炉体呈豆形,上有盖,盖高而尖,镂空,呈山形,山形重叠,其间雕有飞禽走兽,模拟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景象,并由此而得名 。在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中,便曾出土过一只精美的“错金博山熏炉” 。
汉代还有一种专门用来熏被窝的超小型圆状香炉,叫“熏球”,因为放在被中始终不会翻倒,人称“卧褥香炉”,亦叫“” 。据《西京杂记》,“熏球”最早是一名叫房风的人发明的,可惜“其法后绝”,后到西汉时由工匠丁缓复制成功 。
作为佩戴和熏烧的香品,自然都是固态的 。在古人所消费的固体香品中,后期更多是“香药” 。这是一种人工合成香品,又称“合香”,多依“香方”制成 。如唐孙思邈《千金要方》中,便记载了多种“熏衣香方” 。其中一种配方是这样的:“沉香、煎香(各五两))、雀头香、蒮香、丁子香 (各一两));右五味治下筛,内麝香末半两,以麤罗之,临熏衣时,蜜和用 。”
到唐宋时,香品的品种越发丰富,如香粉、香丸、香饼、香膏等合成香品都已在民间使用,有的专门用来香体,有的专门用于香口(去除口臭),有的专门用于改善空气质量 。与此同时,香品的消费方式也变得简单,如有一种“印香”,使用起来相当方便,与现代的蚊香使用方式很相似,不必用专业的熏炉来焚烧,放入香盘中点燃后可顺序燃尽 。
宋朝已出现“蒸馏法”制造香水
《铁围山丛谈》记载:“至五羊效外国造香”
在古代,人们所用的香品以固体为多 。那么,中国人从何时开始使用香水的?应该在唐末五代时 。
古人将香水称为“香露”,制作香露的主要原料以鲜花等芳香植物为主,故古人又称香水为“花露” 。现代制作香水的工艺“蒸馏法”,在宋朝的广州地区已出现,所制造出来的“蔷薇露”颇受时人喜爱 。但这种蔷薇露并不是用蔷薇花制造出来的,而是用茉莉花 。为什么不将这种香水称为“茉莉露”?这就要说到进口香水了 。进口香料汉朝已在中国出现,如苏合香、鸡舌香都是进口香料 。但液体进口香料即香水进入中国的时间相对较晚,“蔷薇露”就是中国市场最早出现的一种进口香水 。
再后来,进入中国市场的进口香水产地已不仅仅有大食国 。据明王象晋《群芳谱》,蔷薇露“出大食国、占成国、爪哇国、回回国,番名阿剌吉” 。到明清时,贵族女性使用进口香水已较为普遍 。如当时的明朝后宫女性,在洗澡后流行用“古剌水”擦身,“古剌水”就是蔷薇露 。
为什么古人爱消费香品?这应该与古人信奉的“香气养性”观念有关 。这种观念一直到明朝都有市场,明王象晋即持此观点,他在《群芳谱》中称,香气“能疗人心疾,不独调粉为妇人面饰而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