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临终连喊三遍朱棣来否,为何朱棣就是在南京城外不进城?
我是杂谈胡侃,不绕圈子,直接说答案,朱元璋临终前喊出这句话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警告朱棣不要乱来,第二直接把朱棣干掉,为朱允炆扫清皇位继承的障碍;第三,可能并未真实发生,只是朱棣为了实现其登基的合法性所增加的 。对于皇位继承问题,朱元璋早就制定了非常明确的规则: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也就是说,按照老朱的规则来,正宗的皇位顺序则是:朱元璋-朱标-朱允炆一脉 。
文章插图
为什么朱元璋特别防范朱棣?
自明朝开国以来,朱元璋就面临着两个重大问题:第一,如何平衡国内权利,尤其是皇家各派势力;第二,如何长期稳固边疆战备 。作为一个王朝的开创者,朱元璋显然希望子孙满堂和睦相处,但在权利面前,显然不可能达到理想状态,只能尽其所能,找一个能力还不错,大家普遍服气且不会对其他人痛下杀手的人来继承皇位;对于边防稳定,则派出自家儿子主持大局,毕竟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
文章插图
按照理想情况,朱标是皇位的继承人的不二人选,是老朱一把屎一把尿一手培养起来的,举止温文尔雅,无论是在庙堂还是还是江湖,都深得人心 。将来继位,必将天下繁荣,四海升平 。可是,他没挨到这一刻,竟在老朱前面走了 。
文章插图
晚年卧床养病之时,儿子们都已分封为王,让他最为担心的还是皇太孙朱允炆,如何面对将来天下的局势 。在剩下的多个儿子中,最有可能对皇权不利的非朱棣莫属,几年前对他的防备就可以瞥见端倪 。
洪武二十八年,有朝鲜使团来进贡,朱棣只是跟朝鲜使臣开了个玩笑:“听说你们那里的马那么好,咋不送我一匹呢?”使者自知不敢得罪大明皇子,果真送来一匹,正所谓好马配好鞍 。朱棣见了十分高兴,但转头一想,自己占的这点小便宜,早就被父皇手下的锦衣卫看得清清楚楚 。被他知道私自跟朝鲜王室结交,这罪过可就大了,想象力再丰富一点,你是不是要谋反?
文章插图
此时,宝马良驹成了烫手山芋,朱棣赶紧牵着马去给朱元璋认错,结果不出他所料,父上果然把事情想到谋反上面去了,愤怒的丢下一句:“朝鲜王是你能私下结交的么?”朱棣被吓得腿如筛糠,悻悻离去 。
从此之后,朱棣一直非常乖巧,让朱元璋对他有所防备另外一件事便是当着老朱的面打拍打皇太孙朱允炆,老朱一合计:“这朱棣私下向朝鲜王要马就算了,还敢当着我的面打朕的小孙孙,保不齐背着我还会干些其他事 。”纵观历朝历代,有皇子残杀同门的屡见不鲜,保不齐他将来整这么一出 。
文章插图
老朱临走前给武定侯郭英和都督杨文各自发了一份敕书,郭英接到的意思大概是:虽然现在朕的江山已经天下太平,那些游牧民族的被打跑了,但是他们还有后人啊,咱不得不防,现在任命你为总兵,都督刘真、宋晟为副总兵,反正就是万事做好准备,以防余孽叛乱 。(关于朱棣的母亲,多数人认为是碽妃,也有可能人元妃或高丽妃) 。
文章插图
都督杨文得到的意思也是类似,反正就是要防备朱棣 。朱元璋之所以如此防备他,身世之谜是其一,其次朱棣曾经在对对子时,曾以龙位为题材,这用心,够杀一百次头了吧 。再者,朱棣曾与老三朱棢明争暗斗,本来老三打仗就有一套,但放在朱棣面前就不够看 。
文章插图
假如他要反,还是具备条件的 。为了稳固天下,不得不依仗诸子,但对于老朱来说,各个儿子实力过强对于天下掌控毫无益处,本来还想用晋王来与燕王相互制约,但晋王早走,也十分无奈,现在燕王一家独大,对天下安定十分不利 。
文章插图
在行将就木之时,他依然担心朱允炆能否安坐皇位,招来自己最器重的女婿——梅殷嘱托道:“汝老成盅信,可托幼主”,接着颤巍巍地掏出一张遗诏:“敢违抗天命者,汝其为朕伐之!”对于朱允炆他则交代:“燕王不可不虑!”这也太明显了,就是让他防着朱棣呗 。
文章插图
后来从遗诏里面透露出几个信息:
1. 朱允炆是我钦定的皇位接班人,各个大臣一定要尽心辅助
2. 朕所封藩王属地除了藩王的护卫部队听从藩王调遣以外,其余文武百官一律以朝廷调遣为准
3. 藩王不得到南京奔丧,在各自属地遥向祭拜即可
朱元璋虽然已经明令禁止各藩王到南京,但诸子听不听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按照大明的情报网,估计朱元璋已经知道朱棣早就到了南京附近,作为自己保护朱允炆的最后时刻,才连喊三遍:朱棣来否 。如果来了,那便好办,直接拿下,刀斧手伺候,难道朕说的话不作数了么,让你在藩地祭拜不听,你非要违命,这不是找死么?于是,朱棣……
另外一种可能:
万一是有人让朱元璋在史书上假喊了几声如果此事并未真实发生,但在史书上却有了记载,那么就可能是有人做了手脚 。经过后世考据在《明太宗实录》和《明太祖实录》中都有朱元璋临终呐喊记载,但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在《名史》记载中却显示朱元璋死前嘱咐群臣尽心辅佐朱允炆,而其他皇子,只能留在各种属地祭拜,不允许各个皇子进京祭拜之事,在大明官方所编著《大明会典》中将朱元璋的遗诏收录在其中,也明确记载: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 。这是矛盾点之一 。
文章插图
朱元璋所立皇位继承规矩: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作为朱元璋第一继承者,朱标不幸离世,皇位归属就成了问题 。
古代对于嫡子的定义是正室所生,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何要把皇位传给皇太孙朱允炆,而不传给还活着的太子四弟朱棣?
文章插图
这涉及到“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为了处理为了处理嫡长子和他的庶兄弟之间的关系 。正妻所生长子为嫡子,拥有王位继承权,而长子之后的为庶子,拥有被分封权利,是小宗) 。所以把这个理念搬到朱元璋立太子之事中便可判断:朱允炆完全拥有皇位继承权,也就是父死子继;朱标完全无后才可能由秦王继承王位,正是兄终弟及之意(就算朱标的二弟秦王、三弟晋王已经死了,可他们还有儿子呢,再怎么算都不会轮到朱棣) 。
文章插图
如何能让皇位具备合法性呢?借先皇之口说一句:“燕王来未?”(“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不豫,遣中宫召上(朱棣)……及太祖太渐,问左右‘燕王来未?’凡三问,无敢对者 。)按照这个逻辑推导,就意味着本来朱元璋是要想让朱棣来京的,但被竞争者使绊子没能按时到达 。所以,因为时间差,朱棣错失王位,到后来,他登基也就是顺应天时的 。
朱元璋临终前到底有没有喊过三遍:“燕王来未?”呢?就把真相交给历史吧 。其他网友观点
文章插图
朱元璋为了能让自己的宝贝孙儿朱允炆安安稳稳地继承皇帝宝座,确实是操碎了心 。
不过,朱允炆也确实够废,好好的一手牌竟然被他打的稀巴烂 。
朱元璋为了让自己放心,曾经试探过朱允炆,他对自己的宝贝孙儿说:你的叔叔们被我打发去了边地,将来即便会有外敌来犯,也是你的叔叔们挡在前线,让他们给你抵御外敌,如此你便可以安安心心地当你的皇帝了 。
朱允炆听了,心中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儿,想了想后,说:叔叔们抵御了打上门来的胡虏,可是,如果打上门来的是我的叔叔们呢?他们如果造反,谁去抵御他们?
朱元璋也不是没有想过这事,只是,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总不能让他为了让朱允炆安安稳稳当皇帝,或将自己的儿子们贬为庶民,或砍了自己儿子们的头吧?
文章插图
他看着朱允炆,他希望朱允炆能够想出一个更为完美的办法,问到:对此,你可有什么好的办法?
对此,朱允炆也没什么高见,毕竟他也没真正处理过什么政事,只是听了几节所谓“帝师”讲的课,所以他也只能给朱元璋一个不能说对、也不能说错的答案:我会用道德去感化我的叔叔们,我会用礼法去约束我的叔叔们,可是,如果道德和礼法起不了作用的话,我便削夺他们的封地;还不行的话,我也可以废了他们的爵位;再不行的话,我发兵灭了他们!
这显然不是朱元璋想要的答案,但是他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除了先礼后兵,也只能先礼后兵了 。
朱标一死,朱元璋立朱允炆为皇太孙,这摆明了是在告诉所有人,将来他死了,皇位便是朱允炆的 。
可是,最是无情帝王家,生在帝王家里,谁不想坐到那个位置上去?不管别人想不想,总之朱棣很想 。
文章插图
后来,朱元璋的二儿子和三儿子也在几年时间里先后死去,朱棣这个老四便成了朱元璋的儿子中的“老大”,同时他在北方立了不少军功,手里也握着不小的军权,在军中颇有威望,所以俨然成为了“藩王之首” 。
朱棣也因此成了朱允炆继位当皇帝这条路上最难迈过的一道坎,迈过去了,自然坐稳了皇位,迈不过去的话也只能从皇位上摔下来了 。
朱元璋很清楚朱棣的能力,也很清楚朱允炆的能力、威望皆不如朱棣,所以,他在临死前仍然放心不下朱允炆 。
为了让朱允炆能够在自己死后顺利登基,朱元璋临终前下了一道圣旨,要求“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儿子们呀,你们好好地在自己的封地上乖乖待着,不用赴京奔丧了!
朱元璋的这份旨意,实际上说白了是发给朱棣的,他以为只要朱棣待在北平,不在南京,便没办法趁机夺位,只要朱允炆顺利即位,朱棣便会乖乖臣服,只可惜,他终究没有那么的了解自己的四儿子 。
当时,朱棣原本已经从北平出发,在赶来北京的路上,却突然接到了这个圣旨,所以只好停了下来 。
所以,朱棣根本不在南京城外,他更不敢独自一人前往南京 。
文章插图
可是,朱元璋为什么这边下了“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的命令,那边却又在嘴里念叨了三遍:老四来了没有?
难道,朱元璋临死之前,突然改变主意了,要废了朱允炆,改立朱棣?又或者他是要想趁着朱棣来京之后,将他软禁?
朱元璋憋足了气,问了三遍之后,身边的人没有一个人敢回答他这个问题,然后他便一命呜呼了 。
实际上,朱元璋所下的“藩王不许来奔丧”的圣旨和他临死前嘴里念叨着的“老四来了没”是矛盾的,既然已经说了不让藩王来京,为什么又要问朱棣来了没有?
然而,这种是是非非的意思却是朱棣所需要营造的假象,他让朱元璋临死前念叨“老四来了没”是在说朱元璋最后真正想传位的是他朱棣,不是朱允炆 。如此一来,朱元璋临死前所下的不许藩王赴京奔丧的圣旨便可以推翻了,因为那是朱允炆的阴谋,是朱允炆矫诏!
同时,朱棣又说自己当时正在奔丧的路上,如此又可以保全自己的名声,不是自己不孝,实在是他朱允炆骗了我呀!
如此,朱棣便可以名正言顺地发起“靖难之役”了,也可以为自己的“造反”正名了 。
文章插图
朱棣当了皇帝之后,便着手修改了部分史实,包括朱元璋的圣旨下达之时他的行踪,以及朱元璋临死之前所喊的三声“老四来了没” 。
所以,朱棣当时很可能一直躲在北平静待消息,没有动身前往南京奔丧,更不用说什么已经到了南京城外了 。
朱允炆这个废柴也够傻,用了几个自诩读了几本破书便能够安邦治国的文人,结果挖了坑埋了自己,将好好的一个皇帝宝座让给了朱棣 。
朱棣对朱允炆的狠也很彻底,他根本不承认朱允炆的帝位,毕竟如果承认了朱允炆是皇帝的话,便是在说自己确实造了反,所以他连谥号庙号也没给朱允炆 。
如果朱元璋泉下有知,恐怕得扇朱棣好几个耳光,叔叔竟然造了侄儿的反!
其他网友观点朱元璋临死前,特嘱所有的孩子都不要来京城 。却又单独传旨,让朱棣来见自己!朱棣自然快马加鞭,风雨兼程,很快到了淮安地界,
其至淮安,用事者矫诏即还 。
但还没到南京城,有人伪造了皇上的圣旨,让朱棣回去;朱棣接到了“圣旨”,只好调转马头一言不发地赶回了燕地 。如果他以“千里投京,为何不让进城”相问,并坚持要见皇帝的话,很可能会“以抗旨不尊”的罪名被关押或杀掉 。
文章插图
朱棣是聪明人,可以说,他一看“圣旨”就知道是假的,但他懂得伪造这份圣旨的人,是不希望自己接近皇帝,而当时朱棣骤然南下,身边又无武装力量,如果不打道回府,很可能会一命呜呼的!
其实,朱棣本人也不想去见太祖,因为朱标大哥英年早逝后,太子的位置没轮到自己身上 。所以,这时朱棣肯定已经动了谋反的心思了,“伴君如伴虎”呢!如果太祖在临终前会见自己,发现自己有了反意,十条命也不够赔的!
【朱元璋临终连喊三遍朱棣来否,为何朱棣就是在南京城外不进城?】事过境迁,朱元璋为何临终要见四儿子呢?猜想:朱棣能征惯战,所有儿子里面他能力最强,太祖肯定有了他将来会谋反的担心,所以叫朱老四在自己没死前白纸黑字地立下永远不反的承诺 。试想:如果朱棣签了承诺,那么后来的靖难之役就师出无名了!
推荐阅读
- 林黛玉临终的时候贾宝玉在哪,为什么他没能来见黛玉最后一面?
- 红楼梦里宝钗连喊三次让莺儿倒茶,莺儿为什么不去?
- 朱元璋设立不许宦官干政铁牌被哪个太监砸碎?
- 为何说胡惟庸只是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棋子
- 免死金牌有用吗?为何朱元璋能把他给杀
- 徐达和常遇春是明朝开国元勋,朱元璋为何要杀死他俩的老婆?
- 刘伯温解梦定江山,朱元璋早知道朱棣会谋反
- 朱元璋有多少老婆 朱元璋有几个老婆
- 从大多数流传的画像来看,朱元璋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
- 为啥朱元璋更喜欢李善长封他为公,刘伯温则为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