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宝钗连喊三次让莺儿倒茶,莺儿为什么不去?
在《红楼梦》中,宝钗给人的感觉是心机深沉,功利心强,成熟得可怕,与她的实际年龄极不相符 。
宝钗随母兄来到京城的主要是为了选秀,也就是为了竞争给皇帝当小老婆的权利 。其目的无非两个:一是有朝一日能人前显贵,二是为振兴薛家的革命事业做出贡献 。其功利心之强可见一斑 。
可惜的是选秀工程失败了,未能达成所愿 。退而求其次,宝钗母子又把目光转向了贾府,寻找新的目标 。母子二人就像是两只躲在密林中的老虎,窥视着贾府的一切,寻找着心目中的猎物 。
看来看去,于是宝玉就成了他们的捕猎对象 。为此他们费尽心机,绞尽脑汁,精心设计了金玉良缘这场戏 。
戏设计好了,总要找机会开场吧 。于是就有了第八回,比灵通金莺微露意一节 。
宝钗有病宝玉前来看望 。先入薛姨妈室中,请了安,薛姨妈忙一把拉了他,抱入怀内,笑说:“这么冷天,我的儿,难为你想着来,快上炕来坐着吧 。”命人到滚滚的茶来 。看看多亲热,比自己的亲儿子都亲,这叫笼络人心,也是告诉宝钗,好戏该开场了 。
接着宝玉来到里间,看到宝钗,问“姐姐可大愈了?”宝钗抬头,见宝玉进来,连忙起身,笑答到“已经大好了,倒多谢记挂着 。”说着让宝玉在炕沿上坐了,即命莺儿斟茶来 。
按理说,作为下人,主人命自己给客人倒茶,应该立刻就去,可莺儿并没有去,这就比较反常了 。不去倒茶也就罢了,还在旁边听宝钗和宝玉说话,这就更为反常了 。以宝钗往日一本正经的为人,是绝对不会允许这样的事发生的 。可偏偏就发生了 。毫无疑问,事出反常必有鬼 。
宝钗翻看宝玉的玉,口内念到“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念了两遍,乃回头向莺儿笑到“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做什么?” 。
宝钗这里是笑说,而不是严肃地说,说明并没有怪罪之意,等着莺儿答复 。莺儿很默契,嘻嘻笑到“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 。终于点到了主题,还是经过一个下人之口,显得那样自然,妥帖,谁敢说这不是提前就编排好的戏?
莺儿这时还是没有去倒茶,还在傍边站着,因为她的戏份还没有唱完 。
宝玉看了宝钗的项圈,把上面的字念了两遍,又念了自己的两遍,因笑到“姐姐这八个字倒与我的是一对” 。莺儿笑到“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 。宝钗不待她说完,便嗔她不去倒茶 。
该说的都说了,该演的戏份都演完了,这时候也确实该去倒茶了 。
金项圈的来龙去脉通过一个丫鬟之口说的清清楚楚,金玉良缘被一个丫鬟说的明明白白,谁能说这不是一场戏?
所以说,宝钗三次让莺儿去倒茶,莺儿不去是为了配合主人演戏,为了把戏演的更逼真,更合乎情理 。
其他网友观点这是《红楼梦》第八回里的一个情节 。这一回的题目是《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红迷们对这一情节的解读五花八门 。有拥林反钗派把这一情节理解为薛宝钗与莺儿演的双篁,在他们看来,所谓“金玉良缘”是薛家为了宝钗嫁入贾府而有意编造出来的谎言 。这种解读,是直接把《红楼梦》读成现在的宫斗戏了 。这种解读,显然是没有道理的 。也只有现代人才有这么丰富的想象力 。
读《红楼梦》的人,在薛与林之间,更喜欢那个一点,都是正常的 。因喜欢一方而贬低另一方的解读,应该都是对《红楼梦》的误读 。曹雪芹塑造这样两个人物,从审美的角度上来说,是环肥燕瘦,虽然人物性格不一样,但是,无所谓谁好谁坏,谁美谁丑 。从情感上来说,林黛玉代表了爱情中灵的一面,而薛宝钗代表的是爱情与婚姻中现实的一面 。把宝黛钗的关系解读成“二女争夫”,大大的减弱了《红楼梦》的思想价值 。
放下林黛玉不说 。薛宝钗与贾宝玉之间的“金玉良缘”在曹雪芹的设计中,绝不是因为欺骗而得到的 。而是命运的自然安排 。而贾宝玉的“面对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珠寂寞林”说的是人生一种永恒的缺撼 。这一点,张爱玲的理解最为深刻,她说过: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个红牡丹,一个白牡丹 。娶了红牡丹,白牡丹就成了窗前明月光,红牡丹就成了墙上的苍蝇血;娶了白牡丹,红牡丹就成了胸前的朱砂痣,白牡丹就成了衣服上的饭粘子 。(大体意思是这样)我怀疑张爱玲的这段话大概就是读《红楼梦》之后想出来的 。只不过,张对爱情的看法永远是悲观的 。这一点,他比曹雪芹差的太远 。曹雪芹虽然写的是人生悲剧 。可是,他对爱情的态度是热烈的,没有张爱玲那么冷漠 。
我们还是说一下,演双篁的逻辑是不成立的 。从莺儿的口中,我们知道,薛宝钗的金锁,是听了一个癞头和尚的话而做的 。假如宝钗与莺儿演的是双篁,那么,他们所说的癞头和尚就是编造出来,不存在的 。但是,我们知道《红楼梦》是一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巨著,他在如实的描摹现实生活的同时,还塑造了一个神话世界,这就是太虚幻境 。在现实与神话之间有两个重要的联结人物,就是一僧一道 。书中只有这两个人物是可以直接穿梭与两界之间,其余的人不可能 。贾宝玉进入太虚幻境的时候是做梦,甄士隐亦然 。他们的前世可能真是幻境神仙,既然下世了,就是人了 。莺儿也是这样的一个人,她绝不是有什么特异功能的神仙 。所以,她不可能凭空编造出一个癞头和尚来 。因此,书中,薛宝钗与莺儿所说的都是真话,而不是编造出来的 。也没有什么阴谋 。
高鄂的续书中,薛宝钗嫁给宝玉的时候,他已经是疯疯傻傻的了 。这样的一个人难道还要花那么大力气去争吗?
现在可以说说莺儿为什么不去倒茶了 。《红楼梦》中,爱情的冲突就是“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的冲突 。“木石前盟”在第一回就交代了 。薛宝钗出现之后,“金玉良缘”当然也要交代 。第八回这个情节,就是作者向我们交代“金玉良缘” 。题主问,宝钗连续三次让莺儿倒茶,莺儿为什么不去?我想问一下,莺儿最后去倒茶了没有?书中没有交代,为什么没有交代?原因很简单,因为在这里,倒茶只是避免尴尬的一个借口 。作者的主要目的是介绍“金玉良缘”,主要的交代清楚了,喝不喝茶就不重要了 。
其次,这段文字从宝钗第一次催莺儿倒茶,到第二次倒茶,作者的描写大概有七八百字上下,但现实中发生这段故事的时间大概也只有两三分钟 。中间用了很多服饰的描写 。这中间,薛宝钗和莺儿的对话,都非常符合人物的性格 。宝钗的住处是个套间,她母亲在外间,他在里间,宝玉到薛姨妈这儿的时候,已经给他倒过茶了 。当宝玉进到宝钗所住的里间的时候,宝钗一边和宝玉说话,一边让莺儿倒茶 。而说话之间,立刻就提到要看宝玉的玉 。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毕竟宝玉的衔玉而诞是有点传奇色彩,人们都难免好奇 。小姑娘们更不例外 。贾宝玉刚在外间喝了茶,莺儿是能听到的 。所以倒茶不是急务,看玉却是必需的 。这是第一次不去的原因 。
宝钗看了玉,当然莺儿也在边上看 。嘴里念道着“莫失莫忘,仙寿恒昌”的时候,心里一定想起了自己金锁上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我们假设当时莺儿倒茶去了,薛宝钗看完玉,还给宝玉 。那么,金锁就不会出现了 。不会被石头看到了 。《红楼梦》也叫《石头记》,也就是其中的故事都是石头看到的 。如果石头看不到金锁,就没有“金玉良缘”了 。所以,这个时候,必须莺儿要在场,而且必须要说出那句话“我听这两句话,倒象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只有这样,宝玉听了之后,要看金锁 。才有了金锁的情形展现在石头面前,也就是展现在读者面前 。
薛宝钗第二次催莺儿倒茶,也正是她在嘴里念着宝玉上的字,心里想到了自己项圈上的字时,内心忽然有点害羞 。而这种心里只有莺儿知道,因为她也知道自己项圈上的字 。所以,她又一次催莺儿倒茶 。其实是掩饰自己内心的波动 。
当宝玉看了金项圈之后,说:“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 。这时,莺儿又说:“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莺儿的话还没说完,宝钗又第三次嗔她不去倒茶 。到此,这个情节结束 。莺儿到底倒了茶没有,书中也没有交代 。但是通过莺儿的口,把“金玉良缘”交代清楚了 。
再接下去,黛玉就来了 。有了金莺儿的“微露意”,才会有黛玉的“半含酸” 。至于莺儿倒没倒茶,已经不重要了 。黛玉来了之后,他们一起到外间薛姨妈这儿喝茶了 。至于茶是谁倒的,已经不重要了 。
其他网友观点《红楼梦》第八回,宝玉闻说宝钗抱恙,上梨香院探望 。宝玉和宝钗见过之后,互换玉和金锁观看 。莺儿一直立于一旁,宝钗连连催她去倒茶,她都没去 。莺儿不愿走开,是因为宝玉的通灵宝玉于薛家而言,太过重要 。
文章插图
莺儿和宝钗一样,都对宝玉的玉好奇已久 。而她心思简单,面对这块非同一般的玉,做不到轻松以待 。
宝玉落草时口衔的这块玉,是女娲补天的弃石,原本形态粗蠢,经癞头和尚施法,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 。随后将他携入人间,投生于贾府 。
文章插图
【红楼梦里宝钗连喊三次让莺儿倒茶,莺儿为什么不去?】
癞头和尚不仅安排了宝玉的命运,同时也对与宝玉命运紧密相关的黛玉和宝钗也做出相应的安排 。
黛玉和宝钗都生来自带病根 。癞头和尚去林家,劝黛玉出家,或者从此以后不见哭声,不见外姓亲友 。又去薛家,送上一份“冷香丸”的药方,并赠八个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叫錾在金器上,天天带着 。还留下话,宝钗将来要遇见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 。
文章插图
宝钗的母亲薛姨妈和宝玉的母亲王夫人是亲姐妹,王夫人的小儿子降生时口衔一块玉,尽管两家分别住在金陵和京城,薛家也能知道这个消息 。癞头和尚交代过宝钗要嫁给有玉的,刚好亲戚家有个男孩有玉,薛家对这个男孩的关注程度便会提升 。
文章插图
第八回,宝玉来了,宝钗说:
“成日家说你的这玉,究竟未曾细细的赏鉴,我今儿倒要瞧瞧 。”
宝钗虽然说的轻巧,其实内心里早就对这块玉充满了好奇,因为这块玉与她的命运有牵绊 。
文章插图
莺儿从小伺候宝钗,对于宝钗的金锁和“有玉的人”的缘分,非常清楚,因此她对宝玉的玉也充满了好奇 。
也许宝钗第一次吩咐她去斟茶的时候,她有去的打算 。当听到宝钗向宝玉索要玉来观看,她的脚就再也挪不动了 。她也想看一看这块与宝钗的金锁有某种神秘牵连的玉 。
文章插图
宝钗看毕,又重新翻过正面来细看,口内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念了两遍 。
当初癞头和尚赠送的八个字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宝钗聪慧过人,不难品出通灵宝玉上的八个字与金锁上的字完美契合,于是她念了两遍 。念这两遍的时候,她心里一定在思索、比对这十六个字的含义 。
文章插图
莺儿贴身伺候宝钗多年,也知道宝钗的金锁上那八个字,当她听见宝钗念出通灵宝玉上的字,很快也咂出金锁与玉非同一般的缘分来 。
我们从莺儿后面的表现来看,可知她是个心思单纯、心直口快的女孩儿 。
文章插图
第五十九回,莺儿和藕官、蕊官在柳叶渚边掐嫩柳编花篮儿,春燕说她姑妈看见了会责怪 。莺儿说:“别人乱折乱掐使不得,独我使得 。自从分了地基之后,每日里各房皆有分例 。吃的不用算,单管花草玩意儿 。谁管什么,每日谁就把各房里姑娘、丫头戴的,必要各色送些折枝去,还有插瓶的 。惟有我们姑娘说了:‘一概不用送,等要什么再和你们要 。’究竟没要过一次 。我今便掐些,他们也不好意思说 。”宝钗说“等要什么再和你们要”,其实是托词,她从未想过要这些东西 。但是莺儿听了便信以为真,认为自己掐点,等于“和你们要”可见她心思简单,不比宝钗腑脏渊深,沉得住气 。
文章插图
莺儿见了与宝钗休戚相关的玉,做不到像平时人来客往轻轻松松端茶倒水了,只知道杵在那儿发呆 。
宝钗笑问她为何不去倒茶,她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天真率直,把宝钗藏在心里的话,嚷了出来 。
文章插图
宝玉从莺儿的话里得知宝钗的金锁上也有字,要求赏鉴赏鉴 。宝玉看了,也将金锁上的字念了两遍,说:“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 。”
莺儿继续发挥她那心思简单、心直口快的一面,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
宝钗不待她说完,便嗔她不去倒茶 。如果宝钗不截断莺儿,或许莺儿接下来就会将薛姨妈后来对王夫人等说过话说出来:“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 。”
文章插图
莺儿对宝玉的玉久有期盼,发现宝玉的玉上的字与宝钗金锁上的字是一对,她心里便更为激动 。她太欢乐了,迫不及待的想把心中的秘密说出来 。
宝钗连喊三次莺儿倒茶,莺儿都没去 。只因观看宝玉的玉,是她悬挂已久的心愿 。而她心思单纯,面对新发现带来的冲击,做不到不惊讶不欢跃 。她放任情绪怦动,以至于连倒茶都顾不上了 。
推荐阅读
- 《我在梦里等你》MP3歌词-风语
- Heeze/Deanvia - Down
- 尤三姐为什么要自刎
- 曹雪芹为什么没把红楼梦写完
- 红楼梦红是指什么 红楼梦里的四大家族分别是什么
- 红楼梦人物介绍 红楼梦主要人物简介
- 梦里遗精怎么办呢
- 红楼梦的处事哲学实践应用,用自己的体悟去阅读
- 曹雪芹简介 红楼梦是曹雪芹写的吗
- 十二金钗不同体质调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