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今墨治疗失眠不寐医案

张某,男,62岁
1952年3月诊 。十日前饮食过饱,旋即睡卧,醒来即感胸胁胀痛不适,未作医治 。胀满不减,头晕而痛,二便均不通畅 。近一周来,晚间辗转反侧,难于入寐,目合即梦,因之精神困倦,体乏无力,毫无食欲,恶心欲吐 。舌苔垢腻,脉象沉滞,两关均盛 。
辨证立法:年逾耳顺,生理功能自较壮年为弱 。今又暴饮暴食,积滞难消,肠胃壅阻,遂生胀满 。经云“胃不和则卧不安 。”然已年达六旬,病已十日,不宜施以克伐涤荡之剂,拟调气机,利二便,宿滞得下,胃和卧安,当可熟睡 。
处方:炒枳壳4.5g,旋覆花6g(代赭石12g同布包),晚蚕沙10g(炒皂角子10g同布包),紫油朴4.5g,佩兰叶10g,薤白头10g,莱菔子6g,车前草10g,莱菔英6g,旱莲草10g,半夏曲10g(北秫米12g同布包),全瓜蒌18g,炙甘草梢3g,青皮炭4.5g,广皮炭4.5g 。
二诊:服药三剂,大、小便较前通畅,胸胁胀满大减,睡眠已如常时,但梦稍多而已,头晕时痛尚未见效,视物模糊,仍遵前法,另加清头目之品 。
前方加:紫石英10g,石决明18g,紫贝齿10g,草决明10g 。
【按】本案由于食积不化,肠胃不和,因而胀满不舒,影响睡眠 。宗《内经》“胃不和则卧不安”之旨,以调气机和胃肠为法 。盖年事已高,不能滥用承气之类涤荡积滞,防其邪去正衰 。只用消导缓通之剂,使其二便通利,宿食得下,气机顺调,胃和睡安 。若因年老气衰,补其中气,则必气滞更增胀满 。本案照顾周到,用药得当,既除其邪,又不伤正 。晚蚕沙配皂角子有软便之效,尤对年老体弱而大便不畅者用之最宜 。-《施今墨临床经验集》
【按语】《素问·逆调论》曰:“胃不和则卧不安 。”《张氏医通·不得卧》云:“脉滑数有力不得卧者,中有宿滞痰火,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也 。”暴饮暴食,素食停滞,脾胃受损,酿生痰浊,壅遏于中,痰浊上扰,胃气失和,而不得安寐 。患者舌苔垢腻,脉象沉滞,脾胃肝胆脉盛,说明邪郁脾胃,横犯肝胆 。其病机总为食湿生痰,扰动心神 。其因饮食过饱即睡而致胸胁胀痛,二便不通,难以入寐,本应荡涤积滞,但因其年事已高,正气亏虚,且观其精神困倦、体乏无力,胃气大伤,不耐强攻,故以调气机之品缓通二便 。后因其头晕、目昏,适加清利头目之品 。
温某,男,34岁
1953年3月诊 。素来身健少病,两个月来经常出差外地,旅途烦劳,生活甚不规律,自觉“上火”,咽痛、喉干,纳食不佳,胸胁均胀,极易烦躁,睡眠不安,时时惊醒,二便尚属正常 。舌苔黄垢,六脉弦,左关独盛 。
辨证立法:平素体健,年壮多火,加之旅行烦劳,致成肝热,阳亢上炎,遂有咽痛、喉干、胀满、纳差、烦躁以及睡眠不安诸症 。六脉均弦,左关独盛,更为明证 。拟清肝胆之热,以安神为法 。
处方:干石斛10g,大生地6g,生龙骨10g,鲜石斛10g,鲜生地6g,生牡蛎10g,云茯苓10g,酒黄芩6g,云茯神10g,酒黄连3g,磁朱丸6g(北秫米12g同布包),炒山栀6g,炒远志10g,白蒺藜10g,青竹茹6g,佩兰叶10g,陈皮炭6g,半夏曲6g,建神曲6g 。
二诊:服二剂,咽痛已愈,食欲稍好,睡眠少效,口干未除,药力未及之故,原方不变,再服三剂 。
三诊:前方再服三剂,自觉火气已退,口干见好,睡眠如常,只是梦多,有时头昏心跳,此为病邪乍退之象,仍拟清热安神法治之 。
处方:生龙骨12g,紫石英10g,生牡蛎12g,紫贝齿10g,旋覆花6g(代赭石10g同布包),朱茯神10g,鲜生地10g,朱寸冬10g,鲜石斛10g,磁朱丸6g(北秫米12g同布包),生栀仁6g,白蒺藜10g,炒远志10g,生枣仁6g,东白薇6g,省头草10g,清半夏6g,生甘草3g 。
【按】肝胆均热,睡眠不安,且易惊醒,证候单纯,治之甚易,一诊、二诊均用芩、连、山栀、生地、石斛、竹茹等清热除燥之药,燥热消除,睡眠自安 。三诊中以生枣仁、生栀仁合用,治疗多梦甚效 。一《施今墨临床经验集》
【按语】肝藏血,血舍魂,魂者“随神往来” 。人卧则血归于肝而魂归其宅,心神安宁,睡眠得矣 。
《普济本事方》云:“平人肝不受邪,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 。”患者正值壮年,平素体健,加之烦劳,易发实证 。观其症脉均示肝胆热象,故投以清肝胆热之品,辅以滋阴,以奏安神助寐之功 。五剂后效佳,火退阴复眠如常,唯见梦多头昏心悸,症虽稍复,但须继服以期奇功 。加生枣仁、生栀子,兼顾多梦,主清肝胆之热,祛邪以使神安 。
刘某,女,32岁
1953年6月29日诊 。1951年、1952年流产两次,出血甚多,此后即感心跳,气短,头晕,烦躁,睡眠不宁,食不知味,大便溏,手足心热,时自汗,脑力劳动较强,近感记忆减退,健忘,乏力,现已停止工作休养 。面色苍白,贫血,舌质淡,脉沉微 。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 。失血过多,伤及三脏 。心血不足,心跳气短;血不养肝,烦躁头晕,睡眠不安;血不归脾,手足心热,食不知味 。气血双亏,体力衰弱,宜调气养血、健脾强心舒肝法治之 。
处方:赤芍、白芍各6g,醋柴胡5g,生牡蛎12g(生龙骨12g同布包,先煎),紫贝齿10g(紫石英10g同布包,先煎),桑寄生15g,云茯神10g,云茯苓10g,苍术炭6g,桑枝15g,白术炭6g,鹿角胶6g(另烊兑服),紫厚朴5g,炒远志10g,代代花5g,玫瑰花5g,炙甘草3g 。六剂 。
二诊:服药六剂,精神好转,大便次数减少,食欲渐增,但心跳气短、睡不安稳如旧,且现周身窜痛 。仍本前法增加药力 。前方加米炒党参10g,焦薏仁25g,血余炭10g,去代代花、玫瑰花、紫石英、紫贝齿 。八剂 。
三诊:服前方,睡眠较好,心跳、气短均见减轻,大便次数减少,已不甚溏,自汗止 。患者拟回乡疗养,汤药不便,改为丸方常服 。独取脾肾以补先后天之不足,兼理经血 。
处方:别直参30g,生、熟地各30g(酒炒),醋柴胡15g,炒远志30g,野于术30g,酒当归3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川厚朴15g,朱茯苓30g,紫河车30g,陈广皮15g,川附片20g,鹿角胶30g,五味子15g,酒川芎15g,淡干姜15g,陈阿胶30g,益智仁15g,怀山药60g,酒杭芍30g,炙甘草30g,炒枳壳15g,焙内金30g 。
共研细末,溶化二胶,再加炼蜜600g,和为丸,如小梧桐子大 。每日早、晚各服10g,白开水送 。
【施今墨治疗失眠不寐医案】四诊:服丸药七十日,效果甚好,食、睡都已正常,精力充沛,健忘也好转,阅读不能持久,大便间或溏泻,不能多食油腻 。丸药既已显效,不需更改,再配一料半可服百日,以冀痊可 。—《临床中医家施今墨》
【按语】施老用药极为讲究,用苍术、白术炒炭有收敛止泻之功 。用代代花即枳壳花,有行气宽中、消食化痰的作用 。生、熟地黄、当归、川芎、杭芍酒制,养血活血之效彰 。丸方在大量养血滋阴药中加入川附片、淡干姜,起到少火生气的作用 。川厚朴、焙内金、炒枳壳以防滋腻碍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