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农村,真的有人能挑三四百斤重物走几十里路吗?为什么现在却没有了?

俗话说“高手在民间”,在农村里确实隐藏着很多的高手 。还记之前看过一次马末都的视频,他说的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个真实的奇人奇事 。这个视频估计不少网友应该都看过,其说的是马末都在当知青的时候,有一年有个女知青掉进池塘里面然后淹死了 。当时很多人下去打捞了,都没有捞到人 。后来在当地找另一个擅长打捞尸体的奇人,也多亏了这个人帮忙才把尸体捞上来 。为什么说他是奇人呢,因为我们正常人在水中闭气也就几分钟,但是这个人当时下去以后,足足呆了将近三个小时 。就在大家都担心他也淹死的时候,他从水中钻出来了,并且还成功找到了淹死的女知青 。在水中如此长的时间,打捞上岸之后,居然还还脸不红心不跳 。


以前在农村,真的有人能挑三四百斤重物走几十里路吗?为什么现在却没有了?
文章插图

回到话题:过去在农村,真有人能挑三四百斤重物走几十里路?为啥现在没有了?

这个是可以肯定有的,并且还有不少 。像农夫的父亲,年轻的时候就能挑起两三百斤的重担 。当时去县城赶集是没有车的,全都是靠着自己的两条腿 。虽然有三十多里路,但是在三点多钟就出发了,靠着自己的两条腿就能挑近三百斤的担子去县城赶集 。这个是农夫亲眼见过的 。听父亲及村里的老人说,他们就见过村里有人能挑四百来斤的重担,这个在当时是没什么稀奇的,以前的人普遍都力气大 。


以前在农村,真的有人能挑三四百斤重物走几十里路吗?为什么现在却没有了?
文章插图

有些人表示怀疑,在过去农民就连饭都吃不饱,吃得也不好,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力气呢?其实这个力气不完全是与生俱来的,很多人就是通过后天的不断锻炼而来的 。而现在这样的“大力士”在农村里少见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

首先是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过去生活条件差,小小年纪就要帮着父母干农活了 。而人的潜力也都是不断逼出来的,从小就进行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因此他们的身体都是非常结实的 。有些人看起来精瘦的,但是力气却很大 。而在频繁的体力劳动中,身体也是越来越结实了,力气也就越来越大了 。而现在的小孩子,好多从小就是娇生惯养,就算是农村出生的,就连家务活也不用干,更别说干农活了 。这一点农夫也承认,虽然是一个壮小伙,但是也顶多肩挑150斤左右的担子,可是母亲60来岁了,还能挑起100多斤的重担 。


以前在农村,真的有人能挑三四百斤重物走几十里路吗?为什么现在却没有了?
文章插图

其次,劳动方式发生了变化 。以前干农活都是笨方法,全靠自己的两膀子力气 。毕竟在过去机械化不发达,像每年收获的各种作物,全部要靠自己挑回去 。周而复始长期的高强度劳作,自然力气就大了 。而现在都是机械化了,粮食收割有收割机,收割完了还有拖拉机运回家,好多农活也不再需要像过去一样使用大力气了 。日子过得舒服了,力气也就变小了 。这个就和那些举重运动员一样,每天不断的训练,力气也就大了,而长时间不训练,他们也就慢慢和常人差不多了 。

你最重能挑多少斤呢?你见过这样的大力士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其他网友观点

过去在农村,能挑三四百斤重人并不稀罕,有的人甚至可以走上数百里,但一口气走几十里路不歇息却比较少 。

我生长在农村,就亲眼见过 。

关注三农达人乡村滋味,每日趣聊农家话题 。

小时候农村穷,晚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好多年轻力壮的农民便去生产队场院里掀石磙——多为青石做成,圆柱状,两头有眼,上千斤重的石磙在这些农民手里象揉面团,可以连续翻几十个跟头,有人甚至能把小石磙搬起来,估计小石磙也有五六百斤!有小伙伴可能怀疑,但的确是我亲眼所见 。

在过去农村,挑三四百粮食,赶集上会交公粮是常有的事,很多农民都做得到 。年轻人气盛,挑粮卖公粮,逞能较量,走几十里路不歇,也是确实发生过的事情 。


以前在农村,真的有人能挑三四百斤重物走几十里路吗?为什么现在却没有了?
文章插图
历史上有记载的力大无穷的人,除了传说可以把自己和婴儿筐一起举起来的项羽,还有秦武王赢荡,以及同时期的孟贲 。

相传孟贲力大,曾劝两头打架的牛,牛不听,孟贲上去把两头牛硬生生分开,但其中有一头牛不服,与孟贲较上了劲,孟贲左手按住牛头,右手硬是把牛角给拨了下来,其力之大,令人咂舌 。

更令人惊叹的是秦武王,为了彰显其一统天下的雄霸之心,专门令左丞相甘茂打下宜阳,然后率一众文武来到周王朝都城洛阳,当看到象征九州的青铜大鼎,豪兴大发,力排众议,竟然将重逾千斤的雍州之鼎高高举过头顶,并迈开脚步,虽然鼎失重心,将腿砸断,但力拨山兮的壮举惊艳千年!


以前在农村,真的有人能挑三四百斤重物走几十里路吗?为什么现在却没有了?
文章插图

再说一个发生我村的传奇 。

我们村曾经出过一个武举人,我小时候还在他家门前的下马石、拴马石和插旗的大石上玩过 。

这位武举天生神力,有很多传奇故事,限于篇幅,仅选取其一个 。

据老人说,有一天我们生产队收高梁,用木头大车(过去生产队拉庄稼的运输工具,全部用木头做成的车,不拉重物也有数百斤,有重物则千数斤,两三头牛才拉得动!)拉高梁,走到半路,遇上大雨,大车陷进淤泥,五六头牛也没能拉出来,实在没办法,便请武举过来帮忙,当时他已五十多岁,在多种方法都未能将车拉出来的情况下,他钻入车下,大喝一声,生生用背把大车顶了起来,并移出泥外 。

据老人说,大车本来就重,又加上一车高梁穗,再加上大雨浸湿,一车东西至少也有两三千斤!

武举将车顶出来后,也被压垮在车下 。有人说,被压垮的武举屁股后面伸出来一根牛尾巴,于是传说他是牛变的 。

虽然牛变之说不可信,但顶出大车却是老人们津津乐道的,据我父亲说,他那时十多岁,此事他亲眼目睹 。


以前在农村,真的有人能挑三四百斤重物走几十里路吗?为什么现在却没有了?
文章插图

由此不难看出,在过去的农村确实有肩挑数百斤,连走几十里的人,而且各村都有,并不罕见 。

同时,也说明人的潜能是巨大的!

在过去肩挑背扛的年代,人们虽然生活条件并不好,但经过长期的负重锻炼,可以发掘出巨大的潜在能量 。因此,相信我们自己,人的潜能是无穷的!

这也是为什么体育、科技等无数领域屡屡创新,屡屡突破的原因所在 。

只不过,随着机械化的普及,人们不再需要这种力量,人类也在这个方面开始退化 。最好的例子就是人的身高,过去生活条件不好是一个方面,负重也是一大原因 。

不过,尽管人的潜能无限,但对于个体来说,仍然有一个极限,突破极限,对人的伤害是巨大的,过去很多农村人五十岁以后,身体便快速衰老,而且腰腿等身体负重部位留下很多病症,给人的健康带来痛苦,所以,量力而行仍然是很重要的 。


以前在农村,真的有人能挑三四百斤重物走几十里路吗?为什么现在却没有了?
文章插图

【以前在农村,真的有人能挑三四百斤重物走几十里路吗?为什么现在却没有了?】相信农民的肩膀吧!

自古负重的农民,生生用小车推出了淮海战役的胜利!生生用肩膀扛起了共和国诞生!生生挑起了新中国的建设大业!

今昔对比,大大不同,对人类来说,这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呢?

欢迎您留言区发表高见 。


关注乡村滋味,趣聊农家话题 。

其他网友观点

挑三五百斤,对以前的劳动者来说常见 。我亲身经历,68年三线建设我们同一起共事的,姓赵,外表比我壮一点,力大惊人,当时四人一联,抬石,和水泥,那时连推车都没有,只能用人力从库房抬在2百来米的场地 。此人很义气,经常让我们三人玩朴克牌,他一次挑四包水泥,没事,我们还赌他半斤白酒,让他挑八包,中途不准休息 。结果是我们赌输了 。三人另还卖了点卤菜,四人喝了一顿 。

其他网友观点

。说个故事吧 。这是解放前的事 。圆木归楞装卸没有机械都是人工,每个木场都有一个老把头组织分配这此人干活分钱 。他这里有个规矩每天晚上下班前都抬几根大号的木头,你干不了一天不说白干也差不多,只能拿别人十分之一的工钱 。直径一米左右八米长的楗子都有一吨多,赶上落叶松或水灌都得一吨半以上 。最多是八人抬 。八人抬不走不是加俩人而是减俩人 。平均每人六七百斤是有的 。累吐血那是常事 。六个人齐力合心跟着号子来不得半点闪失 。虽说挣得多但一个闪失一辈子都干不了重活了 。有一个新来的杠棒每天晚上大件都得把他换下来才能抬走 。他心里清楚自己的能力,虽不是很强但应该能顶下来,这就是有些欺生 。连继四五天基本拿不到工钱,接近白干了 。几天没拿到工钱老婆子就问,他学完老婆骂他玩蛋玩扔,明个老娘去 。这老娘们四十多岁一双小脚 。第二天快下班干压轴活时这女人到了,说各位哥哥兄弟刘老蔫是我爷们,几天没拿回钱来要断顿了 。今个这压手活我替他来 。杠棒是男人的天下从没见过女人干这个的 。男人们自然好奇,都说好啊让咱们也见识见识看看骒马是咋架辕的 。压轴活把头是头杠必须上的 。把头随意找了根大号说弟妹你想拿几杆,女人说我听你的 。那你就左二杠吧 。六个人把头右一,女人左二 。挂好钩搭上肩收紧跨廷腰杆把头一声起硕大的圆木就漂在了六个人的跨间 。随着吭嘿吭嘿的号子六个人齐齐的小步就走了起来一根大圆木随着步伐一窜一窜的向前悠 。上了一节跳把头的号子就有了猪油味,把头喊姐俩出门子这是个什么松?伙计们就回这是根一齐松啊 。到了三节跳圆木以离地一米多高了 。把头感觉力道不对往前悠了一下肩没动 。把头斜眼看女人,女人说大哥廷一会吧我鞋掉了得提上 。女人提起了一条腿可手够不到鞋 。把头知道坏事了遇到茬子了 。这个时候是没法放下的,那侧有一个廷不住那就不是伤身子的事了,那是要命的事 。把头说人命关天我有眼无珠,姑奶奶有话直说 。女人说工钱 。把头回全付外加二成 。女人说以后 。把头回再不欺生 。女人提上鞋双脚落跳,圆木又悠了起来 。吆嚎坑嘿大嫂你人心善那,可怜我光棍汉那 。大嫂你人真好啊,蔫哥在那找啊 。……号子声又响了起来 。

机械不发达的年代挑扛个三五百斤走个百八十米的大有人在 。那时的人实际不像现在两口子二三里路开车到江边然后走一万步再开车回去 。平日里有点力气活就顾人,然后去健身房累一身臭汉 。上侧所都坐便,然后天天练蹲马步站桩 。宁愿天天吃丐片也把脸捂个留严怕阳光晒黑了 。跑题了 。

其他网友观点

挑三四百斤的沒有见过,听说过倒是不少 。

经常挑200斤的倒是实事,我村有个二大爷就经常挑200斤担子,经常做挑夫 。为此,人们还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老骡子” 。那时候都是土路,平原地区又多是道沟 。每到夏秋季节,道路积水 。骡马大车难以通行,物资交流多以人拉肩挑为主要运输方式 。

二大爷就主要在这个季节做挑夫 。在我们东南方向40华里有个梨区,盛产各种水果 。二大爷每天晚上挑两袋粮食送到梨区 。回来挑回200斤水果 。來回80华里,当天晚上就回来了 。

我曾问他,为什么要晚上走呢?他说,主要是晚上凉快,再一个是黑夜人少车少走得快 。我又问他,一晚上走八十里地,能回来吗?他说,推车的赶不上担担的 。挑着担子比单独走路快多了,一晚上八十里地如果不遇到下雨,轻轻松松就回來了 。

二大爷八十多岁了,还自己磨豆腐卖豆腐 。一直活到九十多岁 。

其他网友观点

这种事情不希奇,我老爸就是这样一个人,那时85年左右家里割稻子,打好的稻子是用人挑回家的,我家离稻田有2里地吧!那时我只有15岁左右,老爸那时42岁左右,我们2父子割稻子,那时打稻子机是通过人工用脚踩踏板带动中间滚通转动打稻子的,家里又没有劳动力,通常就我一个人满满打,老妈就割稻子,老爸就用箩筐挑稻子,每次为了省时间,我老爸就一下子就4箩筐一起挑,基本上都是350斤左右,这是亲眼所见,一般150斤桃个10几公里那是不在话下,当年在船上做搬运工背棉花包300斤(机压包)一袋他不用别人帮忙自己上肩,自己一个人走独板条,那时力是没几个人能敌,现在2019年我老爸还在75岁了,只有这几年力气才下降,也就是年轻时在吸烟喝酒上不节制,导致身体下降,我老爸在65岁都还能挑200斤一旦,

其他网友观点

在以前的农村别说男的能够肩挑300多斤重物走几十里路,就是女的也能挑个200来斤,为什么呢,生活逼出来的呗 。

(1)

在我小时候,工业发展程度还很落后,在农村别说汽车了,家里有辆自行车都是非常令人羡慕的事儿,平时下地干活拿什么东西都是肩挑背扛的,像我家离地里2公里路,当时每天下地干活,什么化肥了,工具了,粮食啊,都是用肩膀来回扛着走的 。有人觉得夸张,其实在当时大家都是这么干活,都习惯了,不然还能怎么办 。

我大爷家里有三个孩子,所以平时家里的花销是非常大的,为了让孩子们读书,让家里生活条件改善一下,大爷经常在村里帮人装卸货赚钱,什么水泥,面粉,大米等等东西都是用肩膀扛起来装卸,这些都是按照装卸几袋给钱了,所以大爷为了多赚钱,别人一次一袋,他就一次三袋 。粮食一袋50斤也还好,水泥一袋100斤,大爷照样一次背三袋,这样忙的时候一天光卸东西就要卸几百吨 。

那时候工业不够发达,农村可就业的机会也不多,大多数只能出卖自己的一膀子力气,出的力气是现在的人没法比的 。有时候我妈妈帮别人卸大米,一次也能背3袋,这不过是当时的生活现状,但凡又轻松的过法就不会让自己这么累 。


以前在农村,真的有人能挑三四百斤重物走几十里路吗?为什么现在却没有了?
文章插图

(2)

在农村还有一个法宝,就是扁担 。真要让你背着300斤东西走上十几里路,即便是当时大家普遍力气活干得多,基本上也是谁都受不了 。可是扁担这个东西可以起到分散重量的作用,还可以走走停停的歇息,对于农村人来说非常方便 。

所以村里有些人确实可以用扁担挑着三四百斤的东西走上几十里路,当时每个村定期都会有赶集,很多卖货的人,就是用扁担挑着全部货物,天还不亮就赶路,走上几十里路来到赶集的村子卖货 。


以前在农村,真的有人能挑三四百斤重物走几十里路吗?为什么现在却没有了?
文章插图

(3)

不过如今,随着工业化发展的加速,机械化在农村早就普及,人们早就不再挑东西走路了,干点什么都开着车,装卸货,赶集什么的,又不用人力 。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出行也方便了 。过去好几个人一整天才能干完的活,现在一个人半天时间甚至一两个小时就能搞定 。所以现在人们的劳动强度早就不如过去那么大,你再让一个人挑三四百斤重物,肯定不行的,更别说走上几十里路了 。当然了,也没必要费这劲 。

而且现在公路交通发达,谁家还没有辆车,出门办事,下地干活都是机械化的,又开着车,人们的生活早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如今没有人挑着三四百斤东西走路,就是这种时代进步的标志,你看现在不是连全是山路的重庆棒棒都已经消失了吗 。


以前在农村,真的有人能挑三四百斤重物走几十里路吗?为什么现在却没有了?
文章插图

从另一方面来说,现在人们不再像过去那么辛苦,并不是人们变懒了,只是时代进步使然而已 。再则,像过去那么总是那么负重前行,时间久了,身体会吃不消的,等年纪一大,身体上的各种病就会爆发出来,本身对身体也是不太好的 。随着发展,不再有人那样干,再正常不过了 。

(文/阿冰)

其他网友观点

有,那是一定的 。

以前,我们那里是个镇,镇上有十几个街 。这个镇就座落在运河两岸 。那时叫漕运 。既然运,就有装卸工 。这装卸工得有领导 。装卸工对领导十分不满,说:你天天背个手,不干活,尽拿高工码 。

不过,这个领导吃是出了名的,一顿能吃一扁担窝头 。现在除了扁担这个词,恐怕娃娃们见过实物的没有了吧?就是用来担两桶水的,最短也得有一米半吧 。这一扁担窝头应该有小二十个 。吃是很多人见过的,不干活多拿钱这是人们不能容忍的 。这领导可不跟现在领导一样,就说:你们可劲往我肩上放 。什么?麻袋 。一麻袋一般情况下是一百八十斤到二百一二十斤 。人们就给码在肩上 。这就完了?才是开头,必须走跳 。什么叫跳?就是弄块尺来宽的木板,一头搭船上,一头在陆地,扛着货从板上走上或走下 。那领导扛着千数斤上了跳,人们就全尿了 。

还有一件事 。前些年水皮高,这水皮按学名叫水位,所以,那时掘个坑就有水 。那时人们尤其是农村,吃的水除了河水就是大井的水 。一个村也许就有几口井,也许水的质量不同,有甜水和咸水之分 。谁不愿吃甜水?这个村村头上有口甜水井,邻村就来抢着挑 。那水可是随着挑随着长,不过挑的多了快了,那水就跟不上趟了 。两村不免闹个小矛盾 。自己村子吃着气势,邻村的就憋屈 。这天早起,对,一般是早起,人们下地前,先去挑水 。这天早起倒好,挑水的人来到一看,井口被两个碌碡对着给堵死了 。一个碌碡六百斤左右,能把两个对着把井口堵死的,那人功夫可想而知了 。这是邻村的能人给这村的一个下马威啊 。结果,两个村谈判,规定好,尽量避开挑水,握手言欢呗 。

其他网友观点

我老家有一个叫韩裕道的,有一次去送公粮挑了一二百斤,同行的一个小孩也挑了一百多斤,挑了十来里地就走不动了,他说把你的干粮给我吃了我挑,他把那小孩的干粮都吃了,然后将两担并一担,并让小孩坐在粮食上,一气挑了三十里 。他饭量大有力气,可惜死于生活困难时期 。他的大儿子一顿能吃二斤粮食的干粮,力气也大,就是只能干重活,巧活不行 。

其他网友观点

解放初期农民交公粮,挑二三百斤走二十三十里地到乡里送公粮,是经常发生的事,没啥稀奇的 。

小时候记得父亲那一辈人,每到秋天粮食收下来,就要挑选公粮,每家都是两样公粮,一种是任务粮,每家都有多少斤的任务,必须完成 。一种是爱国粮,完成公粮任务后,留下家里吃的以后,剩余的粮食也要交到乡政府的粮库,这部分粮食是给现金的 。也是当时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那时粮食不能隨便卖的,多余的粮食,只能交爱国粮换钱 。

解放初期交公粮,那时家家都穷,根本没几户人家有牛马车,主要靠人挑肩扛 。每到交公粮时,几家约好成群结队,挑着二三百斤的担子,走二三十里山路,一起到乡里交公粮或爱国粮 。直到一九五八年八月全国成立人民公社,土地归集体所有,个人就不再交公粮,由集体交公粮了 。集体交公粮,就用集体生产大队的牛车马车送公粮了,那时叫统购统销,三提五统,交够税,交足费,剩下再搞再分配了 。

小时候记得农村有个文艺节目,就是唱老农交公粮的 。歌词大意是:

东方发白天刚亮啊,

老汉我起身去卖粮啊 。

挑起担子咯吱咯吱响啊,

走过一村又一庄啊 。

老汉活了五十几啊,

如今过上好时光啊 。

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