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周培公暗示康熙立襁褓中的胤礽为太子,康熙为什么瞬间言听计从了?
胤礽是康熙的皇后赫舍里氏所生,生下胤礽的时候发生难产,结果因为医疗条件所限,保全了胤礽,而其母亲赫舍里却死了 。
赫舍里的娘家可不简单,爷爷是康熙四位辅政大臣之一索尼,父亲则是索尼的儿子索额图,显赫的家族背景是赫舍里登上皇后的先决条件 。当然,有史料证明,康熙帝与这位赫舍里的感情也十分不错 。
文章插图
周培公,在正史里面只是一个微末小吏,但是在《康熙王朝》里摇身一变成为康熙的重要汉臣,轻率几千家奴,灭了吴三桂的大功臣,后被康熙贬驻盛京 。这位汉臣是吸汉文化长大的人,对封建王朝的权术政治思想看得透透的,大清已经立国多年,从皇太极之后就受到汉文化的熏陶,对于明朝的政治体制几乎是全盘接受 。
康熙自小聪明,当然也是受汉文化侵染很重的一位皇帝,对于帝王权术玩弄得一套一套的 。
所以,当赫舍里死不闭眼的时候,周培公却暗示康熙,立胤礽为太子 。这么重大的决定,连基本的讨论和程序都没有,且关乎国本的重大事宜,康熙为什么瞬间就言听计从了呢?这不得不说明,康熙与周培公之间是有着某种默契,或者是说康熙在国本问题上早就有深思熟虑的考虑,为什么这么说呢?文章插图
大清入主中原,以一占比不足百分之一的少数民族能够统一全中国,统一占比百分之九十的汉族,不可谓没有他的先进之处 。而努尔哈赤创建的八旗制度,这种原始的带有民主色彩的政治制度,就是早期女真族能够统一女真各部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皇太极被推举为上女真汗位,随后皇太极建立大清,在意识到汉文化的博大精深后,皇太极逐渐全盘接受明朝的政治体制,八旗制度这这种冲击下逐渐淡化为议政王会议制度,皇太极死后,由于八旗旗主势力的逐渐强大,逐步影响和威胁到皇权,推举制度在旗主势力的妥协下发生质变,顺治帝福临就是这种妥协的产物,可以说,皇权在势大的八旗旗主面前,变得岌岌可危 。这种形势,经历到康熙继位 。
文章插图
康熙是绝对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的 。周培公自然也清楚这一点,皇权要是得不到加强,八旗势力做大,最终政权不稳,就很难控制,在这样的情况下,周培公暗示立胤礽为太子,是很合适宜的,加之胤礽皇后所生,属于嫡出二长子(长子已死),和汉族王朝立皇太子如出一辙,有章可循,对于加强皇权,提升皇权地位有百利而无一害 。
康熙此举有效的化解了后嗣皇权与旗主权力的矛盾,并建立起皇权的绝对地位,对于康熙平三藩,收台湾等大有好处 。
文章插图
至于以后的结果,发生太子胤礽两立两废,九子夺嫡等情况的发生,那是后话 。至少,在开始,康熙是这样想的 。
其他网友观点《康熙王朝》实属经典,尤其是剧中每个人物的表现以及演员的出色表演,都是现在难以比拟的,剧中也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比如康熙皇后赫舍里难产一集,周公陪暗示康熙立襁褓中的胤礽为太子,康熙只是一个转身就破格立了胤礽为皇太子,有人问到,为何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会对汉人周公陪言听计从?
文章插图
其实谈不上言听计从,这些康熙都知道,只是周公陪做了个暗示而已,倘若是蠢一点的皇帝还不一定听得出来,康熙之所以听了周公陪的意见,这和当时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以及各种复杂的关系所决定的 。
其一:政治需求这应该是立胤礽为皇太子最主要的原因,剧中康熙也表达道“为固国本”,连祖宗立的规矩(在位皇帝不立太子)都被破除,当时的康熙,可谓是内忧外患,外部清军在南部与西部跟叛军交战时不断失利,为此康熙采用熊赐履等汉族大臣的意见,加快满族政权的汉化进程;内部权力争夺,各怀鬼胎,就连立个皇子都还要考虑周全 。
文章插图
立太子也是沿袭了明朝制度,清朝原本是有祖训的,皇帝在位期间不得立太子,但是康熙考虑到立太子有几个好处,一是可以笼络人心,至少可以笼络一边,立胤礽之后,索额图的表现就是很好的说明;二是避免了在自己年老时皇权交接的麻烦,努尔哈赤后的皇太极以及顺治再到自己继位无不充满危机 。这样做也算是为了削藩平乱、巩固皇权做准备 。
其二:感情因素康熙皇后赫舍里,因难产而死,胤礽一出生便被立为太子,康熙对赫舍里有愧疚之情,加之康熙本就喜欢赫舍里,爱屋及乌,自然也喜欢胤礽,立胤礽为皇太子也算是为了安慰赫舍里,确实,在康熙宣布的那一刻后,赫舍里含笑而终,事实证明,康熙非常喜欢胤礽,对胤礽的教育非常看重 。
文章插图
每次胤礽进步一些,康熙都会欣喜若狂,康熙即使是忙得不可开交,都还要亲自教胤礽读书、骑射,另外还让大学时张英李光地等人做胤礽的老师,康熙对胤礽寄托了太多的希望,对他的感情绝对是超过其他皇子的 。
其三:赫舍里家族的背景赫舍里是老臣索尼的孙女,当时赫舍里能够鹤立群芳也是有背后家族势力支撑的,另外当时的索额图是赫舍里的三叔,即索尼的第三个儿子,曾和康熙一同扳倒鳌拜,随后成为康熙的心腹大臣,朝中大臣多依附索额图,也就是所谓的“索党”,“索党”的形成和扩散速度非常快,快到康熙难以控制,所以立太子也是形势所迫,拉拢索额图稳定国家才是根本 。
文章插图
以上也是康熙所能想到的,当然周培公也想到了,其实在正史中周培公在康熙的心中并没有如此高的地位,然而在剧中,康熙还为周培公守灵,可见其关系非同寻常 。
【《康熙王朝》周培公暗示康熙立襁褓中的胤礽为太子,康熙为什么瞬间言听计从了?】【文/羽评郡主,欢迎关注】
其他网友观点影视剧《康熙王朝》有一段经典的情感戏:适逢三藩反叛于外,逆贼作乱于内,皇后赫舍里舍命产皇子胤礽,在周培公的“建议”下,康熙在青年时期就建储立太子 。
文章插图
康熙瞬间秒懂了周培公的话意,是出于逛青楼的羞愧?还是另一个重要原因,亦或是康熙会错意?还是其中隐藏着一些我们不知道的秘密?
那么,在听了外臣周培公的一席话后,秒懂的康熙帝为何会将刚出生的二皇子胤礽立为太子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皇后赫舍里在“危命悬一线”之时,周培公对康熙所说之话的内在秘密,这才是康熙为什么会选择把刚出生的胤礽立为大清的储君的主要原因 。
文章插图
首先我们先还原下影视剧《康熙王朝》中周培公奉劝康熙康熙立储的原话:
“皇上,当前外有三藩反叛,内有逆贼作乱,可谓非常之时,今日皇上又得以阿哥,臣叩请皇上在两位皇子中选择其中一位立太子 。”
此话一出,便立即拉拢了朝廷重臣索额图,为何呢?原来,周培公几句轻描淡写又分量极重的建议,虽然看上去貌似周培公处于中立状态,把两位皇子推上前,让康熙择其一立太子,实则是在趁康熙在皇后因难产即将离世而伤心脆弱之时拉拢索额图,无疑是在偏袒刚出生的胤礽,帮了胤礽就是站在了索党的队伍中 。
文章插图
为什么说此时建议康熙立太子是在偏袒胤礽呢?
十月怀胎待产期满,康熙被公公蛊惑屡逛“红灯区”,羞愧之心油然而生 。
康熙在皇后赫舍里将要生育之时,竟然多次夜出偷腥,听闻丈夫夜逛青楼的赫舍里因此内心伤心难过导致难产,太皇太后孝庄令太医在万不得已之时选择保住皇上的大业,不料赫舍里刚产下皇子胤礽便出现大红,太医们束手无策,派人叫来康熙见赫舍里最后一面 。
文章插图
而善于揣摩的周培公透过赫舍里奄奄一息的表情看出其死前遗愿,果断直谏康熙此时为内忧外患的非常之期,即朝廷内部有人有不臣之心,外有三藩不愿撤藩,反而有举兵造反之心 。
另外,提醒康熙赫舍里身为皇后,已然产下皇子,是嫡长子,外加皇后赫舍里为了产下皇子而危在旦夕,死前唯一想看到的就是在自己走前,能够看到自己的孩子被立为太子 。
康熙羞于自己既没能陪伴好皇后走完最后一程,反而是赫舍里的难产,是自己出宫渔色造成的,是上天给自己的惩罚,况且皇后确实产下男子,理应立其为皇太子 。另外,赫舍里的叔父索额图又为朝中重臣,介于三者的综合考虑,康熙此时此刻只能选择把刚出生的胤礽立为皇太子 。
周培公一语道出赫舍里想说而无法说出口的遗愿,其通过自己的口说出赫舍里心中所想,而康熙对赫舍里是满满的歉意,事到如今,唯有把刚出生的胤礽立为皇太子,才能弥补对结发妻子的愧意,皇后赫舍里才能死而瞑目,由此可见,康熙立胤礽为太子的原因其实就是为了弥补这位刚诞下皇子的皇后赫舍里 。
所以,为了稳定风雨飘摇的朝廷,为了大清的繁荣昌盛,更为了弥补对爱妻,当周培公说出让康熙立太子的想法时,康熙直接当众宣旨:
按祖宗家法,坐朝之君不立太子,当此非常之时,朕为固国本,决意建储,立皇子......胤礽为皇太子 。
文章插图
周培公在皇后难产之时的大胆“建议”可谓是一石二鸟,即拉拢了重臣索额图,又抬升了在康熙心目中的形象,稳固了自己在朝中的地位 。
只可惜长大后的胤礽,贪图美色,不务正事,在两立两废之后,终没有成就大事.....
文章插图
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推荐阅读
- 《二战》新式军官系统介绍 震撼人心的效果
- 《愿你安好 _《星星的礼物》安徽卫视第三季主题曲》MP3歌词-曹寅
- 司藤身世揭秘 司藤真实身份是怎样的
- 我的前半生贺涵在码头送的白酒是什么酒
- 《剑心 _《古剑奇谭》电视剧插曲》MP3歌词-李易峰
- 死神来了验尸官就是死神吗 验尸官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 《我的前半生》贺涵在酱子喝的酒怎么样,十四代清酒好喝吗
- 《鲁班七号 _王者荣耀版》MP3歌词-任宇翔
- 《我的前半生》贺涵在酱子喝的什么酒,卖多少钱一瓶
- 《Hazard》MP3歌词-Richard Mar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