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为何要逼死陆逊?
这条题,是一篇大文章!不读懂读透吴国那段历史、没有睿智分析是写不出来的!
孙权逼死陆逊?有50%责任 。历史真相是:陆逊是死于“多嘴”,好管闲事!得罪同僚,陷入派系倾轧和夺嫡之争,自掘坟墓,至尊猜忌,惊愤而死!
三十六计有一篇”疏不间亲”,陆逊没读懂,不会用 。他就因为不懂什么叫“疏不间亲”之计,所以招致失败 。
古语:明哲保身 。陆逊也没读懂啥意思,他的失败就是“好管闲事”,口没遮拦 。
三国时代的陆逊,相当于蜀国的诸葛亮,出将入相,名震天下!论战功,诸葛亮比不上他!一个吴蜀夷陵之战,一个吴魏石亭之战,足以使陆逊成为三国最耀眼的名将!
论政绩,陆逊颇有贡献,堪称治国能手!孙权对他的信任,比对周瑜、鲁肃还有过之,可谓亲密无间 。孙权连大印都交给陆逊,随他批复公文和写书信给诸葛亮 。
吴国赤乌七年(244年)正月,孙权委任陆逊做丞相,原来的官职:荆州牧(荆州地区军政长官)、右都护、武昌留守(武昌地区司令员),照旧担任 。
在吴国,除了孙权,应该没有谁会正面冲撞陆逊了 。他是权倾朝野的权臣、统帅!
陆逊怎么会搞到惊慌悲愤而死呢?除了他玩死自己之外,还能有谁?谁有这个能耐玩死陆逊?
一,陆逊“多嘴”,好管闲事,得罪同僚 。
讲四个事例:
第一个,当面规劝诸葛恪:
“才学比我优秀的人,我会尊重他,学习他,协助他和我一齐升迁;才学比我差的人,我会扶持他,使他有进步 。如今我看你的气势,欺负上司,又看不起部下,你会搞到上下不和,这样做不利于你建立德行和发展事业,人和才是基础 。”
诸葛恪就是东吴名臣诸葛瑾的儿子,十分聪明,是东吴最有名的“神童” 。诸葛恪当面接受批评,但心里知道陆逊很讨厌他,而陆逊又是吴国最有实权的人,不能得罪,只好放下姿态,装孙子,写信向陆逊认错,解释一番,表示以后会改进 。
这诸葛恪是什么人?是心比天高,要与他二叔诸葛亮看齐的牛人!陆逊当面批评,他能原谅吗?肯定怀恨在心 。
第二个,当初暨艳兴建豪华府第,人们议论纷纷 。
陆逊也规劝告诫暨艳:你这样做不妥,树大招风,太炫富了,必然会招致群臣嫉妒,你是取祸之道!
无可否认,陆逊是出于好友一片好心劝告 。但暨艳正在兴头上,“我建房子关你屁事呀?多嘴!吃饱撑着!”暨艳肯定这样想,不听,还责怪陆逊好管闲事 。
第三个,疏不间亲,陆逊反行其道:多嘴 。
广陵人杨竺,有些才学,少年得志,名气很大!
陆逊认为杨竺华而不实,好高骛远,最终会惹祸败亡!所以,陆逊就规劝杨穆(杨竺哥哥):你要和你弟弟分开居住,分家,各自生活 。免得你弟弟以后闯下大祸了,把你也连累进去!
杨竺肯定会知道陆逊离间他兄弟感情 。心里能不怀恨吗?
(注意了:就是这个杨竺,整死陆逊的)
第四个,疏不间亲,陆逊反行其道:口没遮拦,又多嘴得罪人 。
当时的吴国,原太子孙登早逝,皇储空缺,就出现两宫争夺太子之位的热潮 。
孙权册立第三子孙和(224年-253年,就是孙皓父亲)为皇太子 。
本来名份已定,没啥好争了 。但是,孙权的另一个儿子、鲁王孙霸(与孙和同父同母亲兄弟)不服气,觉得自己比孙和有才 。而孙权的长女全公主又与孙和母亲矛盾很深,担心孙和继位会对她不利,所以就联合孙霸打压孙和!
这就好玩了!三姐弟分裂成两个阵营!
朝廷内外的官员,都在看风向,都卷入到这场“夺嫡之争”,很多官员派遣子弟支持孙和或孙霸 。
【孙权为何要逼死陆逊?】大臣全琮写信给陆逊(镇守荆州),告知朝廷两宫夺嫡的情况 。
陆逊认为这些官僚子弟应该凭借自己才能升迁,而不应该走这条路:去站队支持某一方获得升迁、赏赐 。
陆逊强调自己保持中立,不参与两宫斗争 。他指出:这些支持两宫夺嫡的官僚子弟,必定会各自结成党派,互相攻击,恶性竞争,不择手段,这是古人最忌讳的事!
其实,全琮的二儿子全寄已经加入到孙霸幕府中,全琮是卷入夺嫡事件中的人了 。
陆逊写信规劝全琮:学习金日磾杀子的做法,以免祸及满门!
陆逊真是直言不讳:竟然教唆全琮除掉老二,以免惹祸上身 。(哪个做父亲能接受呢)
所以全琮看了陆逊的回信,非常不满,从此对陆逊心生怨恨!而陆逊也觉得全琮“不妥”,就不来往 。
没多久,全琮、全寄父子首先发难:上奏弹劾陆逊的外甥顾承曾经串通陈恂,虚报战功,骗取朝廷奖赏!
孙权准奏,就将顾承和他哥顾谭流放边远地区 。
陆逊得知此事,十分愤怒 。(他是好心办坏事,不知人心险恶)
二,卷入夺嫡之争,遭派系倾轧,遭奸人构陷,遭皇帝猜疑 。
这场夺嫡之争,陆逊本想置身事外,但老天不放过他!
由于全公主和孙霸不断在孙权面前捏造是非诋毁孙和,孙权对孙和的信任日渐浅薄,开始讨厌他 。
群臣眼见为实,耳听为真,都感觉孙和地位不保!接班人也许是鲁王孙霸,于是纷纷站到孙霸这边了!
孙霸气焰嚣张,有恃无恐,做事更加张扬,放肆 。
孙和确实惊慌,无论他如何努力如何解释如何修补关系,都很难取得父皇的宠信!
但是,孙和不能坐以待毙!他往孙权寝宫派遣探子,以求摸到更多消息 。
一次,孙和的探子(太监)潜伏在孙权床底下,偷听到孙权和杨竺(孙霸亲信)的一段谈话,得知孙权有意改立孙霸做太子!
此事非同小可!孙和收到密报,十分恐惧,赶紧秘密召见亲信陆胤,商议对策 。
孙和恳请陆胤趁出差武昌的机会,想办法请他族父陆逊出面,上奏章支持自己做太子!
此时,孙和的老师、太子太傅吾粲也几次写信给陆逊,请求支持孙和!
陆逊这回又多嘴好管闲事了!他竟然几次上奏章,讲述“嫡庶之分”,请求孙权支持孙和,抑制孙霸,千万不能更改储君,动摇国本 。陆逊还请求进京面见陛下 。
陆逊用兵打仗,治理地方,都是能人 。偏偏在这件事上,他犯下最愚蠢最不可原谅的重大错误:
孙权想废掉孙和改立孙霸,这件事是在孙权寝宫里谈论的,当时就只有孙权和杨竺知道!如此机密的事情,陆逊远在千里之外的武昌,他是怎么知道的??
显然,是皇宫寝室走漏风声了!孙权立即警觉起来!
孙权下令将杨竺、陆胤、吾粲三人下狱,审讯 。
孙权对陆逊还算宽容的,没有逮捕,没有采取严厉措施,只是派使臣去荆州宣读圣旨:责备陆逊不该打听宫中机密,插手皇储之争!
陆逊至此才恍然大悟:自己这回真是飞蛾扑火,引火自焚了!
杨竺心恨陆逊离间他们兄弟关系,在狱中就拼命揭发陆逊“二十条罪证”,指控陆逊暗助孙和夺嫡,密谋篡位!(杨竺下手真狠啊)
因为陆逊的堂侄子陆胤参与到两宫夺嫡之争,他是孙和的亲信!陆逊自然有大大的嫌疑!他又傻乎乎给孙权上奏本,明确支持孙和!这回他如何说得清楚?
还有更严重的,陆胤不肯招供,把所有责任揽到身上,一口咬定是自己所为!他不肯供出是孙和指使!
陆胤这样的供词,陆逊能逃干系?他跳到长江也洗不清啊!
还有更严重的,此时孙权的注意力不在孙和、孙霸身上了,他想册立自己最宠爱的第七子孙亮做太子!
孙亮很聪明,他的老师就是吴国“神童”诸葛恪!
诸葛恪是何等聪明人哦,一看风色转变,风水轮流转到自己这边来了,还不抓住机遇,更待何时?所以他毫不犹豫加入到倒陆阵营!抓住杨竺招供“二十条”攻击陆逊(有陆逊支持孙和,诸葛恪支持孙亮就没机会)
朝廷中的大臣,有很多人眼红妒忌陆逊位高权重,好管闲事,就纷纷起哄,弹劾陆逊犯罪“二十条”!
陆逊既惊惶又恼火!精神压力山大,忧郁愤慨病死 。
史载:“陆逊终不胜愤忿而卒” 。(史书没说陆逊怎么死法?没说自杀,应该是病死比较准确)
这场夺嫡之争,持续几年,搞到孙权十分震怒和闹心,就下旨废掉孙和,赐死孙霸,改立孙亮为太子 。封诸葛恪为太傅、大将军 。
孙权还下旨:将孙霸的党羽全寄、吴安、孙奇、杨竺等人全部处死!
全琮当然受到牵连,全家被流放边远地区 。
杨竺哥哥杨穆因为早已分家另过,曾经写信规劝杨竺不要参与孙霸夺嫡,所以免于处罚 。
三,孙权的悔泪 。
陆逊死后,孙权后悔,顾念陆逊功劳,由次子陆抗继承爵位(陆逊长子早死) 。孙权任命陆抗为建武校尉,率领陆逊部队五千人,并让陆抗运送灵柩回江东,葬于横山(今上海松江昆冈乡境内) 。
后来,陆抗进京面见孙权,当面向孙权解释清楚,洗清了杨竺所指控二十条罪名 。
太元元年(251年),陆抗回到建业(今南京)治病 。等到陆抗治好病离开时,孙权召见他,话别,哭着说:“我过去听信杨竺的谗言,搞到不相信你父亲,由此也辜负了你啊!我前后问过的所有案卷都烧毁了,不会有人再见到这些卷宗了 。”
永安年间,追谥陆逊为昭侯 。
附录陆逊给孙权的政治建议书一份
陆逊建议:“国家以民众为本,强盛取决于民众的力量,钱粮货物皆出自民众 。民众富强而国家弱,民众贫穷而国家强,这种事例从古未有 。所以治理国家之道:得到民心则国家兴旺,失去民心则国家出现动乱 。如果当政者不让老百姓得到利益,而又想让老百姓竭力效劳,为国家做事,这是很难做到的 。故此《诗经》有讲:‘让利于民,上天赐福’ 。请求陛下广施恩惠,安抚赈济百姓,这样积累几年,民生有望,国家财政有盈余,就好办事,再考虑其他方面发展 。”
后世评价
孙权评价:①此诚长者之事,顾人不能为耳 。②孤与君分义特异,荣戚实同,来表云不敢随众容身苟免,此实甘心所望於君也 。③伯言常长於计校,恐此一事小短也 。④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 。⑤昔伊尹隆汤,吕尚翼周,内外之任,君实兼之 。
吕蒙评价: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 。
贾诩评价:孙权识虚实, 陆逊见兵势 。
刘备战败评论: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
诸葛瑾评价:伯言多智略,其当有以 。
步骘评价:丞相顾雍、上大将军陆逊、太常潘濬,忧深责重,志在谒诚,夙夜兢兢,寝食不宁,念欲安国利民,建久长之计,可谓心膂股肱,社稷之臣矣 。
先太子孙登评价:陆逊忠勤於时,出身忧国,謇謇在公,有匪躬之节 。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逊春秋方壮,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 。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 。及逊忠诚恳至,忧国亡身,庶几社稷之臣矣 。
傅玄评价:及权继其业,有张子布以为腹心,有陆逊、诸葛瑾、步骘以为股肱,有吕范、朱然以为爪牙,分任授职,乘间伺隙,兵不妄动,故战少败而江南安 。
陆机评价:①周瑜、陆公、鲁肃、吕蒙之畴入为腹心,出作股肱 。②汉王亦冯帝王之号,率巴、汉之民,乘危骋变,结垒千里,志报关羽之败,图收湘西之地 。而我陆公亦挫之西陵,覆师败绩,困而后济,绝命永安 。续以灞须之寇,临川摧锐,蓬笼之战,孑轮不反 。
袁宏评价:伯言蹇蹇,以道佐世,出能勤功,入能献替 。谋宁社稷,解纷挫锐,正以招疑,忠而获戾 。
萧子显评价:柳世隆势居中夏,年浅位轻,首抗全师,孤城挑攻,临埤授策,曾无汗马,勍寇乖沮,力屈于高墉,乱辙争先,降奔郢路,陆逊之破玄德,不是过也 。
许嵩评价:①性忠梗,出言无私,立朝肃如也 。②为人素俭知足 。
苏轼评价:陆逊之于孙权,高颎之于隋文,言听计从,致君于五伯矣
(这篇文章,查阅三国吴国很多史料,理清思路,用了7小时才写成)
大城公
在报刊发表文章原用笔名:东山尹,庄满,鸣白,营种 。
1996~2005年在全国畅销杂志包括
广东省《共鸣》《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艺》《江门文艺》《惠州文学》《同舟共进》《炎黄春秋》《家家乐》《金桥》
河北省《文史精华》
河南省《名人传记》《人生与伴侣》《时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纵横》《知音》《警笛》《今古传奇》
湖南省《康乐园》
广西《西江月》《灵水》
海南省《青年时代》
四川省《龙门阵》《分忧》《成都商报》
云南省《女性大世界》
陕西省《家庭之友》
内蒙古《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汇报》
安徽省《恋爱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讲与口才》《做人与处世》
黑龙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杂志报纸发表各类文章160多篇;
创作
123万字长篇历史武侠小说《谁主天下》
60万字长篇历史武侠小说《还我河山》
39万字名人传记《北洋军阀列传》
武侠小说在《江门文艺》连载;
撰写《科学发展观》理论文章17篇;
创作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本一部;
深入研究中医药和肿瘤学科20年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其他网友观点
文章插图
虎啸龙吟
最近热播的历史剧《虎啸龙吟》中,公元228年,东吴的大都督陆逊利用地形优势,以区区五万人马在石亭击败曹休的十余万大军,直接将曹丕的四位托孤大臣干死一位,也为司马懿扫灭了一个政敌,看到这里,我就对这位于荆州计擒关羽、于夷陵烧败刘备致其抑郁而死的东吴名将推崇备至,同时我更期待蜀国的诸葛亮拖死司马懿的另一政敌曹真,直至冢虎司马懿与卧龙诸葛亮的巅峰对决!
文章插图
北伐的诸葛亮
不过,鉴于电视剧播出缓慢,所以今天我想探讨的是,十余年后的公元245年,建功立业颇多的陆逊却被吴帝孙权逼死!
文章插图
在石亭大败曹休的东吴名将陆逊
这是为什么呢?
本人认为,孙权逼死陆逊,主要在于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晚年的孙权性情暴戾猜忌嗜杀,而早年能对孙权猎虎、酗酒、一意孤行等不当行为进行劝阻的张昭、顾雍、诸葛瑾等大臣们早已逝世,这导致孙权对内疯狂杀人时更加肆无忌惮 。
青壮年时的孙权于即位初期,在用兵上虽进攻不足但防守有余,在治国上虽越汉粗安但和谐安定,在用人上虽军权旁落但知人善任,在外交上虽朝魏暮蜀但左右逢源 。
文章插图
壮年时意气风发的孙权
在统兵作战方面,孙权有周瑜统兵先诈降再火攻,则奸雄曹操铩羽于赤壁;有吕蒙统兵先示弱再偷袭,则悍将关羽兵败身死于荆州;有陆逊统兵先诱敌再后发制人,则枭雄刘备、宿将曹休先后败愧致死;有贺齐、诸葛恪统兵,则久平不定的山越集体投降化敌为友……
文章插图
直言敢谏的骨鲠老臣张昭
在生活作风方面,孙权之有张昭,犹如唐太宗之有魏徵,壮年气盛的他,虽有热衷猎虎之弊习,却无太康失国之患;虽有酗酒无度之歪风,却无纣王饮酒误国之祸;虽有一意孤行致使将士枉死辽东之愚举,却无恼羞成怒冤杀贤臣之恶行……
一言以蔽之,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当时最牛的曹操对壮年孙权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孙权前半生的精确概括 。
然而,是人都会老,是老都会昏庸 。晚年的曹操如此(对付关羽时想迁都),晚年的刘备如此(对付陆逊时大意),晚年的孙权,更是难以例外 。
晚年的孙权,重用校事吕壹监视百官,搞得朝野上下人人自危;既立太子又宠爱鲁王,导致朝野百官结党互斗家国不宁;废掉贤德储君册立孤弱幼子埋下死后乱国祸源;借两宫之争大肆屠杀江东豪族埋下亡国祸根……
文章插图
懂得与孙权相处的贤相顾雍
可惜,晚年的孙权在胡作非为时,已没有张昭、顾雍、诸葛瑾等贤臣劝谏规正,而老资历的陆逊在频繁上疏劝谏孙权时,孙权感受到的不是张昭那种倚老卖老不听不敬老不爱贤的无可奈何,不是顾雍那种沉静规谏老成谋国的心安理得,不是诸葛瑾那种肝胆相照生死不负的君臣相得 。相反,晚年猜忌成性的孙权,感受到的是陆逊倚仗军功仗势欺人的气势咄咄,感受到的是陆逊干预帝王家事意图将来图谋不轨的磨刀霍霍,感受到的是陆逊勾结诸多江东豪族结党营私的暗影绰绰,感受到的是……
文章插图
屡战屡胜的东吴名将陆逊
总之,陆逊以前立的军功有多大,陆逊与江东豪族联姻勾连的范围有多广泛,老年时患得患失的孙权对他的猜忌忌惮就有多深 。
正是晚年孙权的猜忌成性杀人如麻,陆逊被皇帝使者逼迫时,众多大臣才缄默不言幸灾乐祸,正是晚年孙权对陆逊的忌惮防范万分深刻,陆逊才会被孙权使者逼迫数次至死 。
其二,陆逊卷入了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的储位之争,为了防止自己死后,在储君幼弱的情况下,吴国出现类似蜀国诸葛亮、魏国曹爽司马懿之类专权独断的权臣,孙权特意将功高震主的陆逊逼死 。
公元241年,吴帝孙权的长子,也即太子孙登英年早逝,而其次子孙虑,更是在十年前就挂了 。
文章插图
孙权贤明但英年早逝的长子孙登
不得已,孙权只好立三子孙和为新任太子,可是,孙和的储位没有大哥孙登那么稳若磐石 。
文章插图
宽和贤德的孙和
因为孙权的女儿孙鲁班一直在挑拨孙和与父皇的矛盾,同时,孙鲁班力挺鲁王孙霸,想支持孙霸,进而将孙和取而代之 。
文章插图
名为大虎实则确为母老虎的孙鲁班
为什么孙鲁班想搞掉孙和换上孙霸呢?
原来,孙鲁班的母亲是步练师,虽然已经逝世,但死后她被孙权追封为皇后 。不过,在孙登早死,孙和继任为太子的情况下,母以子贵,孙和的母亲王夫人极有可能取代步练师成为新任皇后,而之所以王夫人一直没有如愿,皆因孙鲁班为了维护母亲权位而一直在孙权面前诋毁王夫人 。
文章插图
孙鲁班之母步练师
孙鲁班清楚地认识到,等到孙权去世孙和继位,孙和的母亲王夫人就会荣登太后之位,到时,因为自己从中作梗而一直无法荣登后位的王夫人一定不会放过自己 。
所以孙鲁班不希望孙和长期占据储位,所以想力挺孙霸取代孙和,这样,她在将来才能高枕无忧 。
正是在孙鲁班的挑拨离间和搬弄是非下,孙权对太子孙和日渐冷落疏远,对鲁王孙霸则有意亲近且刻意使其具备和孙和同样的待遇 。
文章插图
骄横的鲁王孙霸
如同晚年的曹操在次子曹丕和四子曹植身上搞公平竞争储位一样,孙权在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之间搞公平待遇,也使吴国百官分别支持孙和与孙霸 。
据史书记载,因为太子孙和的位居储位却不受宠以及鲁王孙霸的屈居王位却与太子待遇相同,导致将军大臣举国中分,即支持孙和的大臣和支持孙霸的大臣各占吴国官场的半数,国家党同伐异的政治斗争亦由此而起 。
孙权清楚地知道,蜀国自刘备死后,便改姓诸葛了,只是因为诸葛亮兢兢业业没空篡位,蜀国才又改姓刘 。而魏国在魏帝曹睿死后,继位之君孤独幼弱,所以魏国是改姓掌权者曹爽的秦氏(曹爽的祖父叫秦邵,其父曹真是曹操养子)还是改姓重臣司马懿的司马氏,目前还无法确定,但能确定的一点,就是魏国绝不再姓曹 。
正是看到西面的蜀国和北方的魏国皆因先帝驾崩、新君孤弱而出现过改朝换代之危,所以孙权才会既封宽厚仁慈的孙和为太子,又给骄横跋扈的孙霸以相同待遇,以防止将来的新君孤弱局面,所以孙权才会对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的重臣陆逊忌惮三分 。
诚然,孙权也知道,陆逊对自己绝无非分之想,但是,陆逊对看上去仁弱的孙和,对看上去外强中干的孙霸有没有非分之想呢?一旦自己死后,孙和与孙霸能否镇得住陆逊及一班江东豪族呢?孙氏江山会不会在自己死后也面临改朝换代的危机呢?
这些,孙权不确定 。
但孙权能确定的是,孙和与孙霸不团结,两子为争储君之位,已经各自勾联起一半的大臣们开始勾心斗角,开始党同伐异 。
如果自己死后,陆逊及江东豪族们利用孙和与孙霸的兄弟阋墙鹬蚌相争,来个后发制人的渔人得利,那孙氏江山就极有可能易手于异姓!
这是孙权能确定且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
所以孙权才会防患于未然地先发制人,去逼迫陆逊自裁 。
公元245年,孙权派使者带着莫须有罪名的罪状书,三番四次去武昌责问陆逊,已年届63岁的陆逊不堪受辱,憋屈至死 。
陆逊之死,并不是因为他有谋反之心,而是因为他卷入了孙和与孙霸的储位之争,他虽没有谋反之可能,但却有在孙和、孙霸兄弟阋墙后渔翁得利专权独断的可能,而只要有这种可能在,东吴的世家大族们就有凌驾皇族孙氏继而改朝换代的可能 。
正是在这种可能的逼迫下,孙权才会轮番逼迫陆逊直至将其逼死 。
其三,逼死陆逊,只是孙权长久打压江东世家大族的一个典型和延续,因为陆逊就是江东豪族 。
长期以来,孙策、孙权之所以能够在江东立足,主要在于他们获得了以朱陆顾张为首的江东豪族们的鼎力支持 。
文章插图
被江东豪族暗杀的孙策
不过,孙策、孙权的屡次北伐却大大伤害了江东豪族们的利益,因为屡次北伐,若胜了,获得北方土地的将会是追随孙策、孙权的北方人(如张昭、吕范、鲁肃、吕蒙、诸葛瑾等),若败了,承担损失的却是江东豪族们(如朱据、陆逊、顾雍、张温) 。
因此,矢志北伐的孙策才死得蹊跷,孙策名义上是死于许贡门客之手,但仔细研究会发现,孙策,极有可能是被江东豪族们暗中指使刺客刺杀的,孙权刚即位时,需要后者鼎力支持,所以他才会对江东豪族们的杀兄之举睁只眼闭只眼 。
不过,随着统治的日趋稳固和想占据淮南继而问鼎中原的野心日益膨胀,孙权极想摆脱江东豪族们的屡屡阻挠 。
此外,荆州牧刘表死后,荆州豪族们(蔡瑁、蒯越)对刘表儿子刘琮的出卖和胁迫,也令孙权对江东豪族们在自己死后出卖、胁迫自己儿子的这一可能心存恐惧和忌惮 。
所以,为了报复江东豪族们的弑兄之举,为了摆脱江东豪族们对北伐的束缚阻挠,为了防止江东豪族们对子孙的出卖胁迫,孙权对江东豪族们进行了长期的打压和迫害 。
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孙和与孙霸的两宫之争,可以发现:
支持孙和的大臣们,有时任丞相的陆逊(朱陆顾张“吴郡四姓”之一),顾谭、顾承兄弟(“吴郡四姓”之一,已故重臣顾雍的孙子),朱据(“吴郡四姓”之一),张休(徐州人,已故重臣张昭次子),诸葛恪(徐州人,已故重臣诸葛瑾的儿子),滕胤(青州人),朱绩(朱然的儿子,与“吴郡四姓”中的朱氏非同族),吾粲(江东吴郡人)等人 。
而支持孙霸的大臣们,则有步骘(徐州人,诸葛瑾的挚友),全琮(孙鲁班夫君,江东吴郡豪族,不属于“吴郡四姓”),吕岱(徐州人),吕据(豫州人,吕范之子),孙弘(江东会稽人),杨竺(徐州人)等人 。
对比两党,支持太子党的人员中,江东豪族吴郡四姓居重居多,支持鲁王党的人员中,江北士人居多 。
因此,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的储位之争,从本质上看,不过是孙权利用两方臣子们的捕风捉影和互相攻讦,进一步打压迫害江东豪族们的延续 。
公元244年,孙弘与全琮共同上疏弹劾太子党张休、顾承虚报战功,孙权闻奏,立刻将张休、顾承抓捕下狱 。
文章插图
孙鲁班夫君全琮
紧接着,孙权逼迫顾承的哥哥顾谭,令其想要保全家族就应该主动认罪 。
顾谭不从 。
孙权勃然大怒,将张休赐死,将顾谭、顾承兄弟流放交州 。
顺便一提,顾谭、顾承兄弟既是江东豪族中的顾氏家族,又是江东豪族陆逊的外甥,孙权此举可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果然,在一次孙权与鲁王党羽杨竺的对话中,孙和党羽通过宫内内侍侦查到孙权的废长立幼之念 。
于是,为了保全自己,孙和暗中派陆逊侄子陆胤到武昌向手握重兵的陆逊求援,同时,孙和的老师吾粲也一边秘密联系陆逊一起挽救太子,一边上疏劝谏孙权不要废长立幼 。
身在武昌本来对朝中事知晓甚少的陆逊得知太子处境堪忧后,便多次向孙权上疏,请求孙权明确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的尊卑,恩宠太子,疏远鲁王,确保国家和谐安泰 。
孙权看到陆逊的上疏,立刻便知晓朝中宫中皆有人与陆逊互通消息,这触犯了他的大忌 。
同时,鲁王党羽杨竺弹劾太子太傅吾粲勾结手握兵权的藩镇外臣陆逊,似欲意图不轨 。
孙权得报,立刻将吾粲处死 。
此后,杨竺又向孙权进言,陆逊知晓宫中内情,其侄子陆胤肯定也有通风报信之嫌 。
孙权思之有理,便立刻将陆胤捉拿入狱,同时,杨竺拿出早已拟就的弹劾陆逊的“罪名”奏表 。
孙权阅后,便正合己意地派侍中孙弘携弹劾奏表到武昌质问陆逊,陆逊起初沉默不言,孙权得报,便派数拨使者轮番逼迫陆逊回复奏表 。
结果,由于吴都建业屯驻着陆逊家族的大部分人口,为了陆氏家族的安全和繁盛,即使手握重兵,用兵如神的陆逊仍选择以死明志表明忠心 。
至此,在孙权的打压下,吴郡张氏(张温)、顾氏(顾谭、顾承)、陆氏(陆逊、陆抗)均受重创 。
陆逊死后,孙权又拿出罪状书质问其子陆抗 。
文章插图
虎父无犬子的东吴名将陆抗
陆抗强压怒火,就那些莫须有的罪状,他不卑不亢地逐条辩驳,孙权得闻回复后幡然“醒悟”,并垂泪将罪状书烧毁,以示对吴郡陆氏的继续信任重用之意 。
与此同时,经过严刑拷打,陆逊侄子陆胤诬告杨竺是通风报信之人 。
结果,害人终害己的杨竺被孙权怀疑下狱,并被屈打成招含冤屈死 。
总之,孙权逼死陆逊,不是孙权打压迫害江东豪族的开始,也不是他打压迫害后者的结束,陆逊之死,只是孙权长久打压迫害江东豪族的一个延续和典型 。
综上所述,孙权逼死陆逊,主要在于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晚年的孙权性情暴戾猜忌嗜杀,而早年能对孙权猎虎、酗酒、一意孤行等不当行为进行劝阻的张昭、顾雍、诸葛瑾等大臣们早已逝世,这导致孙权对内疯狂杀人时更加肆无忌惮;
其二,陆逊卷入了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的储位之争,为了防止自己死后,在储君幼弱的情况下,吴国出现类似蜀国诸葛亮、魏国曹爽司马懿之类专权独断的权臣,孙权特意将功高震主的陆逊逼死;
其三,逼死陆逊,只是孙权长久打压江东世家大族的一个典型和延续,因为陆逊就是江东豪族 。
其他网友观点陆逊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应该庆幸遇到了早期英明的孙权,才得以施展一身才华;同时他又遇到了晚年昏聩的孙权,致使他含冤而死 。陆逊的命运因孙权而起,也因孙权而落,他亲手将孙权捧上帝位,也亲手为自己挖开了一座坟墓!
君臣同心如果说周瑜是吴国的创业第一人,那么陆逊便是吴国崛起的第一人 。周瑜用一场赤壁之战保住了江东基业,而陆逊用一场猇亭之战壮大了吴国的实力,也正是这一场战争,孙权才由臣变为王!紧接着陆逊又用一场石亭之战帮助孙权登基称帝,这才算是真正的三国鼎立!在吴国崛起的道路上,陆逊可谓是功劳最大的,孙权也并未产生过“功高盖主”的疑虑,所以陆逊之死真不是一句功高盖主能概括的 。
文章插图
孙权对于陆逊的信任一直未变,陆逊在猇亭之战以后是留守荆州的,蜀国与吴国的外交关系在诸葛亮的努力下恢复和平,两国之间的政务往来皆是由陆逊于中间传递,孙权将自己的印授留在荆州,国务文策若有不妥,皆是由陆逊批改定夺;孙权定都武昌(今鄂州)之后,自己回到陪都建业,留陆逊和太子孙登于武昌,并以陆逊“辅太子董都军国”,时年太子尚且年幼,实际上是以陆逊总理国家军政,这种信任恐怕在整个三国时期都不多见 。
辽东事件孙权称帝以后,便开始从英明向昏聩转化,首当其冲的则是辽东事件 。时辽东郡虽属幽州管辖,但实际上是公孙渊的地方割据势力,由于长期受到曹魏的征讨,故而欲结交外援共同抵御强敌,公孙渊便将目标锁定在刚刚称帝的孙权身上 。
文章插图
公孙渊一封贺表送往东吴,首先赞扬了孙权的勇武圣明,再表示愿意向孙权称臣,这对于三国之中最后一个称帝的孙权来说,无疑是民心之所向,天下之众望 。孙权不仅欣然接受了公孙渊的请求,而且还封公孙渊为燕王 。作为常规的国家外交,再赏赐一些财物给前来恭贺的使者就算结束了,但孙权可能是被惊喜冲昏了头,下令以万人使团前往辽东为燕王加冕,奈何陆逊这帮大臣怎么劝都不听 。当东吴使团到达辽东旅顺附近时发生了意外,登陆的两名使团长刚要拜谢前来迎接的燕王使者,却被一刀斩下头颅,吓得东吴使团调转船头就回了东吴 。公孙渊得了东吴使团长的头颅,送往邺城献媚求和,这使孙权成了千古笑柄,落了个千里送人头的骂名 。
这个事件过后,孙权自已丢了脸面,总得想办法找补回来,本欲出兵辽东,奈何距离太远,大动兵戈得不偿失 。正逢此时,国内又盛传流言蜚语,指责孙权当初不听陆逊等人劝谏,致使东吴蒙羞,这正好激怒了孙权 。在外部找不回来的面子,那就在内部找吧,辽东之事是我的不对,但你们做臣下的就从不犯错?这就引发了君臣关系紧张的“中书校事”事件 。
中书校事这个中书校事其实就是孙权主导的找茬儿事件,孙权任用近臣吕壹、秦博等人为中书校事郎,旨在全国范围内的军政事务监督、监察、揭发,矛头也很明确,史料中记载,主要查的就是上大将军陆逊、丞相顾雍、太常潘濬这三个人 。顾雍是陆逊的同乡,二人算是至交,潘濬则是陆逊的跟班,所以说这件事的核心目标就是陆逊 。
文章插图
当然,陆逊也不是吃素的,吕壹等人从建业查到武昌,向孙权汇报了诸多莫须有罪名,这让陆逊很是恼火 。陆逊忍无可忍来到建业,一哭二闹三上吊,孙权见陆逊这等失态,便算是找回了面子,心里也得到了满足,你陆逊这回知道谁是君来谁是臣了吧 。既然目的到达,孙权便找了个台阶,将吕壹当作替罪羊给斩了 。此事虽然就此收尾,但君臣二人的关系与矛盾算是产生了,并对后来的事情产生了影响 。
二宫构争“初权既立和为太子,而封霸为鲁王,初拜犹同宫室,礼秩未分 。群公之议,以为太子、国王上下有序,礼秩宜异,于是分宫别僚,而隙端开矣 。”——《三国志》要说后来的事情,那就是孙权的两个儿子争夺储 。这件事情的根源是孙权没有处理好家庭内部矛盾,他在世期间,所有的配偶皆以夫人相称,从未立过皇后,因此七个儿子皆无嫡庶之分,故而在立太子以后,又宠溺鲁王,造成两宫兄弟的明争暗斗 。
文章插图
赤乌四年(241年),孙权所立的太子,即大儿子孙登去世,二儿子孙虑也早已不在人世,故而三儿子孙和就顺理成章的成了太子,但在任命太子的同时,又封了四儿子孙霸一个鲁王的称号,加上孙权对孙霸无比宠爱,这就使孙霸产生了夺太子位的幻想 。因为所和的生母是王夫人,孙权的长女孙鲁班则是由步夫人所生,孙权立孙和为太子,又宠爱王夫人,这就对孙鲁班的母亲产生了威胁,故而孙鲁班就站在了孙霸一边,帮助孙霸夺位 。
文章插图
当孙权病重之时,他下令孙和去宫外的神庙祈祷一番,孙和这一去不当紧,孙鲁班令人进行了跟踪 。孙和为父祈祷结束以后,顺道去往太子妃张氏的叔父家探望,这本是正常之事,哪知孙鲁班小题大做,回报孙权说弟弟根本没有将父亲的病放在心上,一出宫就去了张休家里探望 。与此同时,孙鲁班还诬陷孙和之母王夫人,说他在父皇病重期间甚是开心,是乃父皇归天之后,他的儿子就成了皇帝了 。孙权听了后博然大怒,召来孙和与王夫人痛斥一番,王夫人可能也是懦弱之辈,回到家便郁郁而死 。
鲁王见王夫人去世,心想孙和无依无靠,再不是对手,于是就将宫斗公开化,开始拉拢朝臣贵胄 。身为太子的孙和毕竟是社稷所拖,具有原则性的大臣多数还是站在了太子一边,其中就包括陆逊 。太子党里还包括顾谭、吾璨、朱据等人,鲁王党则以步骘、全琮、吕岱等人为首,这就形成了朝政上的两大对立政治势力 。
文章插图
其实从人物关系也能看出朝臣的私心,太子孙和的妻子张氏有个亲妹妹,嫁给了陆逊的儿子陆抗,所以陆逊算是孙和的姻叔父,这种关系当然要支持太子;而顾谭不仅是顾雍的嫡长孙,还是陆逊的外甥,当然要站陆逊这边;由于孙权的二女儿孙鲁育看不惯姐姐孙鲁班的奸诈行为,故而站在了太子一边,那么孙鲁育的丈夫朱据当然也是站在太子一边 。
“步骘以德度著称,为吴良臣,而阿附于霸,事同杨竺,何哉?和既正位,適庶分定,就使才德不殊,犹将义不党庶,况霸实无闻,而和为令嗣乎?夫邪僻之人,岂其举体无善,但一为不善,众美皆亡耳 。”——裴松之返观鲁王党,步骘当时官拜骠骑将军,已经是数一数二的人物,但他的权力欲望远远不止一个骠骑将军,他想在这场宫斗中投机一次,故而以鲁王生母步夫人同宗的身份加入;全琮则是孙鲁班的丈夫,也是因为这份关系才官拜大司马,当然也想再搏一搏 。这两大阵营皆是东吴政治体系中的高层,这种对立也引起了孙权的猜忌与不安,此时的孙权已经64岁,怎能对国本置之不理?
文章插图
而我们上述的中书校事一案中,主要打击的对象皆以正统的口号支持太子,这种原则性确实没错,但在孙权看来,这是校事当事人借机反扑的举动,故而孙权在这次斗争中,不加思索的对太子党下了手 。吾璨被下狱、顾谭流放交州、陈正、朱据被诛灭三族,而本文所说的陆逊则被孙权一次又一次的莫须有罪名责骂,致使陆逊郁郁而死!
综上,陆逊因英明的孙权而走上人生巅峰,也因昏聩的孙权落入万丈深渊,但不得不说,陆逊在宫斗中是坚持了原则,但也暴露出他的政治野心,在涉及皇帝家事的时候,重臣往往是最不应该开口讲话的,陆逊可以说是步伐走的太快,触及了本已老迈昏聩的孙权底线,这就为其凄凉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参考资料:《三国志》
推荐阅读
- 孕妈孕期感冒要注意什么问题?孕妈预防感冒要知道哪些常识?
- 最新土味撩妹情话,你肯定没用过
- 中年人肝脏保养要注意哪些事情?中年人该怎样保养肝脏?
- 自行车新人,准备骑行82.3公里回家,需要准备什么?
- 老年人春季养生要注意什么?老年人养生注意事项有哪些?
- 什么解酒效果养胃
- 解酒酶要怎么补充
- 狗狗呕吐不吃饭怎么办
- 狗狗配完要流几天血
- 酒驾处理需要多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