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辨治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 。本病患者以20~40岁居多 。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 。此病病情容易反复很多病人病程较长 , 重型病人可出现发热、身痛、消瘦、血、衰弱等症 。有上述症状的病人 , 通过医生检查 , 在排除了慢性细菌性痢疾、性阿米巴痢疾、克隆病、结肠癌、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情况下 , 应首先考虑患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 。
溃疡性结肠炎常见的证型有:大肠湿热型腹痛 , 下痢脓血 , 肛门灼热 , 而不爽小便黄赤或伴发热、口渴 , 苔黄腻 , 脉滑数 。治宜清热导滞 , 调气行血 。方用芍药汤合白头翁汤加减:白头翁20克、黄柏10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大黄5克、槟榔10克、当归10克、木香10克、炙甘草15克 。每日1剂 , 水煎分2次服中成药可选香连丸 , 每次3~6克(浓缩丸每次6~12丸) , 1日3次 , 温开水送服;或枳实导滞丸 , 每次6~9克 , 1日2次 , 温开水送服 。
寒湿凝滞型痢下白多赤少 , 或纯为白冻 , 腹痛 , 里急后重 , 苔白腻 , 舌质淡 , 脉滑或濡 。治宜温化寒湿 。方用胃苓汤加减:苍术10克、白术15克、厚朴10克、陈皮10克、桂枝10克、茯苓15克、炮姜10克木香10克、炒白芍10克 。每日1剂 , 水煎分2次服 。成药可选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等 。
【中医如何辨治溃疡性结肠炎?】脾胃虚弱型大便时溏时泻 , 水谷不化兼有黏液 , 稍进油腻食物 , 则大便次数增多 , 面色萎黄 , 肢倦乏力 , 舌淡苔白 , 脉细弱 。治宜健脾益胃 。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1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扁豆10克、山药15克、陈皮10克、木香10克、砂仁10克、炮姜10克 。水煎 , 分2次服 , 每日1剂 。倘兼肝郁而肠鸣腹胀 , 泻后痛减 , 伴胁痛、易怒者 , 可选舒肝和胃丸、逍丸、健脾丸等 。
肾阳虚衰型晨起腹泻、腹痛、肠鸣、便急、后则安 , 形寒肢冷 , 腰膝酸软 , 口淡喜热饮 , 小便清长 , 舌淡、苔白 , 脉沉细 。治宜温肾固肠 。方用四神丸加减:补骨脂12克、肉豆蔻10克、吴茱萸5克、赤石脂10克五味子10克、肉桂10克、白芍15克、炙甘草5克、炮姜5克、诃子肉10克 。水煎服 , 每日1剂 。
溃疡性结肠炎常为虚实夹杂 , 寒热互结之证 。故最好求得有经验的临床医师的指导 。近年 , 用灌肠疗法如锡类散、云南白药等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颇佳 , 也便于家庭中推广应用 。特别是久病脾胃已伤 , 不宜口服寒凉之剂 , 而脓血便又很严重的患者 , 更宜于在口服扶正之品时 , 给予凉血之品灌肠治疗 。
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要注意自我调护 , 者可适当休息 , 重型和暴发型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饮食以柔软、易消化、富于营养、有足够热量为原则 , 宜少食多餐 , 避免烟酒和刺激性食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