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与徐晃都曾经背水一战过,为何韩信胜而徐晃失败了?

韩信背水一战灭赵国,为何徐晃却一败涂地?只怪他没弄懂韩信为何要背水一战!

井陉之战

彭城大战后,刘邦终于意识到,光靠沛县的那帮兄弟是实现了不了自己的梦想 。他采纳了张良的建议,将军权下放给韩信 。于是,韩信便开启了北伐之旅 。

韩信渡过黄河,俘虏魏王豹,擒获夏说,太行山以东土地皆平定 。公元前204年10月,韩信率领汉军穿越太行山,准备进攻下一个目标赵国 。


韩信与徐晃都曾经背水一战过,为何韩信胜而徐晃失败了?
文章插图

赵王歇与主帅陈余听闻韩信到来,立刻集结大军,在井陉口严阵以待 。

陈余手下有个谋士叫李左车,他是赵国名将李牧的孙子,向陈余支了一条妙计 。

原来,太行山有八大关隘,而韩信此次走的是井陉关 。一条绵延数百里的绵蔓河将上艾(今阳泉)和井陉联系在了一起,韩信便是沿着河畔的狭窄驿道穿过太行山 。

此时的韩信面临着诸葛亮北伐时的相同问题,艰难的道路使得后勤供应面临严峻考验,因此,汉军需要速战速决 。反之,如果赵军坚守,便可不战而屈人之兵 。


韩信与徐晃都曾经背水一战过,为何韩信胜而徐晃失败了?
文章插图

李左车据此建议分兵两路:自己率3万人抄小路,夺取汉军辎重,并截断其粮道;陈余率主力固守井陉口坚壁不战,这样韩信将被困于驿道中,不日后非死即降 。

陈余参与过巨鹿之战,劝降过章邯,后又赶走张耳,抢回赵国,战绩辉煌,自信满满 。在他眼里,韩信不过是初出茅庐的菜鸟,侥幸赢了魏王豹,却奈何不了他老人家 。更何况,他认为韩信才几千兵力(其实2万左右),而自己有20万大军(号称的,估计只有几万),就是闭着眼睛都能搞定他,何必费那功夫 。

因此,他驳回了李左车的建议,理由简单粗暴,不需要、没必要,来了就硬刚 。


韩信与徐晃都曾经背水一战过,为何韩信胜而徐晃失败了?
文章插图

很快,韩信便从间谍那里获知了这一消息,并据此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军事计划:自己率主力渡过绵蔓河,背水列阵,吸引赵军主力进攻;同时2000轻骑绕小路偷袭赵军大本营,并换上汉军红旗 。

汉军将领们面面相觑,过河便意味着没有退路,和破釜沉舟有何区别,这也太疯狂了,韩信却笑而不语 。

第二日一大早,汉军便渡过绵蔓河,在其东岸列阵,接着便派一支骑兵前去赵营挑战 。陈余见此不由得哈哈大笑,幸亏没上李左车的当,你看汉军不是自投罗网来了 。


韩信与徐晃都曾经背水一战过,为何韩信胜而徐晃失败了?
文章插图

“报!汉军在绵蔓河东岸列阵,中间发现韩信的帅旗 。”

“漂亮!传我命令,全军出动,杀他个片甲不留!”陈余大笑 。

绵蔓河边两军短兵相接,汉军无路可退,唯有殊死相搏 。

“报!不好了,汉军已经占领了我军营寨 。”小卒子气喘嘘嘘地说道 。

陈余抬头望向军营,只见赵军营寨已然是汉旗飘飘,不由得大惊失色,大呼:“中计了 。”


韩信与徐晃都曾经背水一战过,为何韩信胜而徐晃失败了?
文章插图

赵军顿时惊恐万分,纷纷四散而逃 。那2000汉军骑兵见状,从后方截断赵军归路 。韩信立刻率领主力发起反攻,赵军被迫向泜水方向溃逃 。汉军乘胜追击,赵军几乎全军覆没,陈余被杀,赵王歇和李左车被俘 。

徐晃的背水一战

400多年后,曹操抵达汉中战场,令徐晃为先锋 。徐晃决定在汉水南岸再次重演韩信的经典之战,给曹老板一份见面礼 。王平却表示反对,韩信通过间谍提前得知陈余的想法,你怎么敢确定赵云、黄忠一定会与陈余一个打法呢?


韩信与徐晃都曾经背水一战过,为何韩信胜而徐晃失败了?
文章插图

徐晃压根儿就看不上这位巴西傻小子,“我出道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在哪呢,也敢掺乎我的大事?”

就这样,徐晃派人搭建浮桥,渡过汉水,背水列阵 。一切就绪,就等着对方向陈余一样冲出来就行了 。于是,徐晃便派人前去挑战,从早上骂到太阳落山,都不见对方有任何反映 。眼看着天将黑了,还是先回去再做打算 。徐晃叫弓箭兵向蜀营射箭,掩护大军渡河 。

这时,蜀军突然鼓声大振,黄忠、赵云左右夹攻,徐晃大败,掉入汉水者众多 。

同样是背水一战,为何差距这么大呢?

1、陈余和刘备的战术不同 。

陈余死搬教条,对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深信不疑 。因此,他的目标很纯粹,一旦韩信主力出现,便以压倒性的兵力优势,直接围而歼之 。


韩信与徐晃都曾经背水一战过,为何韩信胜而徐晃失败了?
文章插图

刘备则不同 。蜀军兵力不如曹军,但后勤供给略强于曹操,因此,坚壁固守才是蜀军的制胜之道 。除此之外,烧毁曹操的粮草物资也是蜀军的作战目标之一,而黄忠和赵云便是执行者 。换句话说,蜀军与李左车的战术差不多 。

2、两者区别

韩信打听到陈余想围歼汉军的想法,才故意背水列阵,同时打出帅旗,以自己为香饵,调出赵军所有主力,才能掩护2千骑兵完成拔寨易帜的计划 。前线久攻不下,营寨还被夺了,韩信使出的障眼法让陈余误以为汉军有千军万马,巨大的心理落差成为压垮赵军的最后一根稻草,军心乱了,那只能任人宰割 。

据《史记》记载,李左车战术不被采纳后,韩信松了一口气 。由此可见,如果陈余采纳了李左车的建议,韩信也绝不会贸然背水一战 。


韩信与徐晃都曾经背水一战过,为何韩信胜而徐晃失败了?
文章插图

徐晃和陈余一样,死搬教条,以为背水列阵便能引来汉军 。殊不知,当年韩信在软禁期间,和张良一起为大汉整理了一套兵书 。徐晃学习过,凭啥黄忠和赵云就没学过呢?

陈余引用孙子兵法对付弱小韩信,背水一战是韩信特意为其量身打造的战术;而刘备已经采用了坚壁固守的战术,徐晃仍使用背水一战的打法欲引对方出战,当然不好使了,反而给了黄忠、赵云“彼竭我盈”的反击机会 。

其他网友观点

少荃经史,不一样的解读角度 。

因为,韩信是一个精通战略的战术家,而徐晃则并不长于战术 。

关于“战略”和“战术”如何在战场上运用,《亮剑》中的李云龙给了我们很好的例证:

当战事不紧急时,李云龙更多的是对部下进行思想层面的建设,给自己的部队灌输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态度与秉性,倡导作战要灵活多变,不要拘泥于文本教条 。这在提升军队士气和作战思路方面有非常直观的效果 。


韩信与徐晃都曾经背水一战过,为何韩信胜而徐晃失败了?
文章插图

但当面对具体的作战问题时,李云龙则将“战术方法”提到了第一位,军人士气改为第二 。就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克制对方长处等方面给予极高的重视 。

独立团在消灭山崎大队的李家坡歼灭战中,提升士气的全团冲锋固然是最后的战斗形式,但也要通过战术方法来尽可能地减少代价,以换取最高效的战斗力 。为此,李云龙要想办法缩短攻击距离,以手雷集火的形式压制住敌方火力后转瞬间命令全团冲锋,成功实现攻坚目的 。


韩信与徐晃都曾经背水一战过,为何韩信胜而徐晃失败了?
文章插图

可见,在实际战场上,“战略”更多的是一种理论目标,是为具体战术提供方向性指引的 。其本身并不具有太强的可操作性,甚至会与当下的战场形势产生矛盾对立面 。如果摆脱战术配合而仅依靠战略方法,将如同空中楼阁一般,战略意图将极难实现 。

很不幸,尽管徐晃熟读兵书对“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法倒背如流,但却并不得其中要领 。徐晃更不清楚韩信当初为打赢这场以少胜多的冒险战役,布了怎样一盘棋 。

韩信的棋局

当初韩信只率领3万兵马前来,而赵国则集结20万大军来井泾驻守抵挡 。

韩信深知:汉军长途跋涉而来,对方以逸待劳且人数占优,如若拉开阵仗硬刚,汉军占不到丝毫好处 。这一点是汉军的劣势,但却能采取“将计就计”之法——以弱示强 。将攻防转化过来,诱导对方转守为攻,脱离据守阵地 。

为了能更好地实施“诱骗”,韩信采用兵家大忌之法——背水列阵,至汉军于险地 。为的就是能让赵军丧失谨慎,产生全歼韩信的想法 。

当然这是一招险棋,但韩信还是要上保险的——傍晚时分,先命1万人部队过河列阵,建立防线转攻为守 。剩下的2万人作为交战缓冲 。


韩信与徐晃都曾经背水一战过,为何韩信胜而徐晃失败了?
文章插图

当然,诱敌出阵实现了,若想打胜这数倍自己的军队,全歼是不可能的,只得采用攻心战,在士气与心理上给敌人以重击——因此韩信悄悄挑选精骑兵2000人,携带汉军军旗,绕道过河埋伏在井泾口北边的山间 。待赵军大部队倾巢出动准备全歼河边汉军时,这2000精骑兵将迅速夺得赵军营地插上汉旗,鼓噪赵军大营被拔,赵军陷入两线作战危机的局面,如此一来赵军必定大败 。

韩信的背水一战,更多的是将各种计谋战术环环相扣,一步步将战场局势拉入到自己设计的套路当中,最终造就了此次以少胜多的战例 。

但要说韩信只是单单运用了下“置之死地而后生,陷之亡地而后存”的兵法,那就太过呆板教条了,如果一门地按照兵法来运用,后果是及其危险的,最好的例子就是徐晃的背水一战了,这是标准的自掘坟墓 。

徐晃的孤注一掷

相比韩信的层层嵌套之法,徐晃的背水一战简直是孤注一掷 。


韩信与徐晃都曾经背水一战过,为何韩信胜而徐晃失败了?
文章插图

当初徐晃、王平率军进攻汉军,徐晃命令部队渡汉水后背水列阵 。王平见状大惊:如若撤退,将至奈何?徐晃倒是一本正经的地说:“昔韩信背水列阵,此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也……”

徐晃就是这样的一根筋,他未曾考虑这个“死地”还要有敌方的施压才能激发军队的求生战斗意志,如果敌方不攻,何来“死地”一说?

汉军这边的赵云、黄忠见状立马据寨力守,拒不理会以消磨魏军的士气 。徐晃见对方不攻,只得率领小股部队诱战,结果赵云和黄忠死活不出 。

待到傍晚时分,汉军趁着曹军归阵的绝佳时机,赵云黄忠兵分两路,左右夹击背靠大河的魏军 。

面对钳型夹击,最好的战法就是保持阵型且战且退 。可魏军哪有退路?一下子乱了阵脚 。被汉军驱赶下水,曹军大败 。

总结

徐晃虽知兵法中的“背水一战”,但却不懂韩信的具体经营方法 。


韩信与徐晃都曾经背水一战过,为何韩信胜而徐晃失败了?
文章插图

即使背水一战,也要在我方以逸待劳下进行,为保证短期内激发出的军队士气能全部倾斜到敌方身上,就要用计谋快速让敌方前来进攻 。但为保证此次战役的胜利就要有奇兵,为确保“袋底”的不破,就要以攻转守并安设保险 。

这就如同一台大戏 。台上表演的是背水作战让观众直呼过瘾,但后台里的灯光、声效等缺一不可,他们是辅助台上表演能顺利完成的关键保证 。

因此,真正熟读兵法的人,是能将其中的各种战术战略融汇贯通并相互运用的人,用一层层的计谋方法来构建最终的目标 。而不是单另拿出一个方法来运用 。

这就是“把书读死”和“把书读活”的却别 。

其他网友观点

背水一战,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一种战法 。徐晃学韩信本没错,但是没弄清背水一战的精髓 。


韩信与徐晃都曾经背水一战过,为何韩信胜而徐晃失败了?
文章插图

韩信用此计,是因为兵力远远少于赵军,直接硬刚必败无疑 。他背水结营,置之死地,让士兵心里都明白一件事,打不赢也没地方撤,不玩命必死无疑 。所以士气一直处于一个上升的过程,接战时达到了顶点 。

而徐晃的背水结营呢?他只是靠汉水扎了一个营寨,然后选择了主动出击 。他的对手黄忠和赵云,尤其是黄忠,看出了徐晃的作战意图,选择避战不出 。


韩信与徐晃都曾经背水一战过,为何韩信胜而徐晃失败了?
文章插图

徐晃引兵从辰时搦战,直至申时,蜀兵不动 。

打仗讲究的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蜀军不出,魏军叫骂半天没有什么反应,士气就慢慢的泄了下来 。当他撤退的时候,黄忠选择突然杀出 。

晃尽教弓弩手向前,望蜀营射去 。黄忠谓赵云曰:“徐晃令弓弩射者,其军必将退也:可乘时击之 。”言未已,忽报曹兵后队果然退动 。


韩信与徐晃都曾经背水一战过,为何韩信胜而徐晃失败了?
文章插图

魏军的士气泄了,蜀军的士气正盛,再加上黄忠和赵云的部队是蜀汉的精锐,此消彼长之下必然大败 。魏军战败的第一反应绝对不会是营寨靠汉水而立没有退路,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败了要退回营寨,这都是人之常情 。

魏军守卫营寨的将军是王平,这个人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是打仗还是有一套,他如果选择出去接应,必然被败军冲散,营寨很难保住,所以他选择了不出 。


韩信与徐晃都曾经背水一战过,为何韩信胜而徐晃失败了?
文章插图

这个时候如果徐晃能够整合部队反身冲杀,王平再出,或许还有一战,可惜徐晃没能做到,大军直接被黄忠、赵云被赶进了汉水,淹死者不计其数,徐晃本人也险些被杀 。

背水一战,没有退路本就是一个险计,一般人也不会轻易用此计 。这个计策弄好了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果,一旦出现一点纰漏那是必死的结局 。


韩信与徐晃都曾经背水一战过,为何韩信胜而徐晃失败了?
文章插图

徐晃的背水一战犯了两个错误,一个没考虑到士气(撤军时士气正衰),二是让士兵有了撤回营寨的想法 。好在兵力相当,虽败但未溃 。

徐晃是曹操的五子良将,用兵方面也是得到过曹操赞赏的 。之所以反下这样的错误,很可能是因为同为良将,于禁、张辽、乐进都先后有不同的斩获和功绩,就连张郃在定军山一战中,表现出色,稳住了局面 。徐晃难免心急 。这才有了冒进的举动 。


韩信与徐晃都曾经背水一战过,为何韩信胜而徐晃失败了?
文章插图

【韩信与徐晃都曾经背水一战过,为何韩信胜而徐晃失败了?】其实事情往往就是这样,越想表现自己越有可能把事情搞砸 。厚积薄发、循序渐进才是正途,该来的迟早会来,太着急,迎来的绝不是什么好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