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也有啤酒?

啤酒的定义是:“啤酒是以麦芽为主要原料,加酒花,经酵母发酵酿制而成的,含有二氧化碳气、起泡的低酒精度饮料” 。
啤酒的基本特征,是用谷物发芽后的谷芽作为基本原料,经磨碎,糖化,发酵等工序制得 。
在古代,也有类似于啤酒的酒精饮料,古人称之为醴 。虽然它肯定不可能和现在的啤酒一样,但也是用谷芽酿造,酿造方法也类似 。(推荐阅读:家庭正确保存啤酒的注意事项)
【古代也有啤酒?】
远古时期已能生产啤酒的论据
1.商代的谷芽──蘖和原始的啤酒──醴
首先,在殷商的卜辞中出现了蘖(谷芽)和醴这两个字,而且出现的频率不低 。综合卜辞中的有关条文,可以看出蘖和醴的生产过程 。这一过程与啤酒生产过程似乎是相同的 。首先是蘖的生产,卜辞中有蘖粟,蘖黍,蘖来(麦),等的记载 。说明用于发芽的谷物种类是较丰富的 。其次是“作醴” 。大概是把谷芽浸泡在水中,使其进行糖化,酒化 。再接着是过滤,卜辞中还有“新醴”和“旧醴”之分,新醴是刚刚酿成的,旧醴是经过贮藏的(以上资料由《殷墟卜辞研究--科学技术篇》中的有关资料综合而成) 。(推荐阅读:啤酒白酒不要一起饮用)
2.古代的谷芽和饴糖生产──原始啤酒生产的旁证
另外我国古代蘖及饴糖的生产都有明确的,详细的记载 。而且生产方法极为成熟 。虽然蘖法酿醴的方法在古代文献中尚未发现,但这并不等于在远古的时代没有这种实践活动 。从大麦到啤酒,要经历发芽,粉碎,糖化,发酵这四个主要阶段,前三个阶段我们的祖先都掌握了,糖化醪发酵成酒应当不是问题 。
《齐民要术》中关于制蘖(麦芽)的方法相当成熟,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渍麦阶段,每天换水一次;第二阶段,待麦芽根长出后,即进行发芽,对厚度作了明确的要求,为维持水分,每天还浇以一定量的水;第三阶段,是干燥阶段 。抑止过分生长,尤其是不让麦芽缠结成块 。这例小麦蘖的制造工艺,与啤酒酿造所用麦芽的制造是完全相同的 。
迟在春秋战国时代,已开始使用饴糖 。《礼记·内则》有“枣粟饴蜜以甘之”的记载 。到了北魏时,蘖的用途主要是用来作饴糖 。作饴糖涉及到麦芽的糖化,这与麦芽蘖酿造醴是相似的 。《齐民要术》中详细记载了小麦麦芽及饴糖的作法,麦芽的制造过程与现代啤酒工业的麦芽制造过程基本相同 。还详细叙述了糖化过程 。我国古代既然精通麦芽的糖化,至少可说明:在五、六世纪之前,用蘖来酿造醴(啤酒)是完全有可能的 。(推荐阅读:啤酒保质期有多长时间)
3.浸曲法酿酒──用蘖酿醴的遗法
从古代酿酒**使用渍曲法也可看出我国古代用蘖酿醴的可能性 。
从上面的论述可知,古代外国的啤酒酿制过程中,有两道工序,其一是浸麦(促使其发芽),其二是麦芽的浸渍(使其糖化) 。在我国古代,即使采用酒曲法酿酒,也有一道工序是浸曲,这种浸曲法比唐宋之后的干曲末直接投入米饭中的方法更为古老 。在北魏时极为盛行,即先将酒曲浸泡在水中若干天,然后再加入米饭,再开始发酵 。现在就出现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用曲酿酒,浸曲法可能是继承了啤酒麦芽的浸泡的传统作法,即两者是一脉相承的 。我国用蘖酿醴可能先是用水浸渍蘖 。让其自然发酵 。后来发明了酒曲,酒曲也用同样的方法浸泡,原始的酒曲糖化发酵力不强,可能酒曲本身就是发酵原料;后来,由于提高了酒曲的糖化发酵能力,就可加入新鲜的米饭,酿成的酒酒度也就能提高 。这样曲法酿酒就淘汰了蘖法酿醴 。可以相信,蘖法酿醴这种方式在我国的酿酒业中曾经占据过重要的地位,甚至其历史跨度还超过了目前的酒曲法 。(来源:佳酿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