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时需行成人礼 古代男子二十岁称“弱冠”

【周朝时需行成人礼 古代男子二十岁称“弱冠”】古代中国华夏族的成年礼:男子行冠礼(一般二十岁),女子行笄礼(一般十五岁) 。古时成人礼指冠礼和笄礼,这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明朝 。男子满20岁时行冠礼,即加冠,表示其已成人,被族群承认,之后可以娶妻 。女子则是在满15岁后行笄礼,及笄之后可以嫁人 。
阅读我国古典诗文时,经常接触到“弱冠”一类的词,例如唐朝王勃《滕王阁序》里的“等终军之弱冠” 。“弱冠”是何意呢?《礼记·曲礼上》曰:“(男子)二十曰弱冠 。”就是说男子到了二十岁即称“弱冠” 。早在周朝,男子二十岁时要行成人礼,其仪式主要是加冠礼,还要加冠三次,表示有权力参与管理、报效国家、参与祭祀 。为什么说“弱”呢?孔颖达解释说:“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 。”原来是指体格还不够强壮 。在实行加冠礼的时候,男子还要把头发盘起来,做成发髻,因为要戴帽子,由此又产生一个现象:“结发” 。当然,“结发”还有指结婚或者妻子的意思 。
汉族自古就有成人礼仪,男孩子的叫做“冠礼”,女孩子的叫做“笄礼” 。汉文化是礼仪的文化,而冠、笄之礼就是华夏礼仪的起点 。为跨入成年的青年男女举行这一仪式,是要提示他们:从此将由家庭中毫无责任的“孺子”转变为正式跨入社会的成年人,只有承担成人的责任、履践美好的德行,才能成为各种合格的社会角色 。通过这种传统的仪式,可以正视自己肩上的责任,完成角色的转变,宣告长大成人 。汉族成年礼延续数千年,至满族入侵后,满清统治者一纸令下,终结了绵延了几千年的成人礼,以致后来人只能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成年,现在正在逐渐恢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