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能歼灭秦国30万大军全歼匈奴10万骑兵?
谢邀!赵国在长平之战战败后,损失了45万大军 。秦军包围了邯郸城,就在即将破城的时候,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带着一帮人马前来救援,加上秦昭襄王此刻听信了范睢的谗言,所以赵国得以捡回一条命 。
这个时候的赵国再也不具备跟秦国进行一场生死大战的资本,所以接下来的几十年,面对秦国都是以防守为主 。其实秦国在长平之战也没有讨到多少好处,很多人认为白起之所以坑杀40万降卒,是因为秦军损失也在数十万之多,白起这么做是为了给那些死去的秦军将士们报仇 。
那么赵国是如何重新崛起的呢?我认为有这么几件事,促使赵国有了短暂的崛起迹象,当然只是短暂的 。
文章插图
第一,赵国对趁火打劫的燕国,进行了毁灭性的报复 。
燕国真的是无耻啊,在秦国攻打赵国的时候,燕国就打算前来分一杯羹 。长平之战结束后,燕国大军便长驱直入,打算占领赵国的领土,这分明就是想要趁火打劫 。赵国当时虽然缺兵少将,但是每个人都是斗志昂扬,他们认为燕国是打算灭亡赵国来的,所以战斗力当然爆表 。
而且带领士卒进攻燕国的是赵国名将廉颇 。廉颇的作战能力自然是非常出色的,被公认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所以廉颇带着赵军一路北上,一直打到了燕国国都 。不过赵国当时并不具备灭亡燕国的能力,为了保存有生力量,赵军选择退兵 。
但是这场灭燕之战,打出了长平战败后赵国的士气,也让各路诸侯国都不敢小瞧赵国 。而且打下的燕国城池,都将成为赵军重要的补给站,这是赵国短暂强盛的一个重要原因 。
文章插图
第二,赵国派李牧和庞煖连续进攻燕国,燕国成了赵国的续命池 。
赵国要想重新强盛起来,必须要等待至少二十年时间,等到少年们长大成人了,他们才能拿起武器保卫家国 。可是赵国当时四面都是敌人,压根就等不了那么久 。这个时候前来找死的燕国被廉颇击败以后,赵国尝到了甜头 。
赵王认为虽然不能灭亡燕国,但是可以利用燕国的资源,不断壮大自己 。所以赵王先后派遣了名将李牧和老将军庞煖对燕国发起了掠夺之战 。赵国对燕国的战争,直接消耗了燕国的整体国力,抢掠来的男子可以充当士兵,财宝可以充做军粮,燕国的衰败使得赵国不断充血 。
此外赵王还命令廉颇进攻魏国,夺取了魏国一些城池,这也是帮助赵国强盛的部分原因 。当时的赵国想要自己造血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所以他们必须要通过侵略战争才能让自己恢复元气,在战略上赵国做得对 。
文章插图
第三,李牧痛击秦军,战败齐国,打出了赵国的声威 。
让很多人想不到的是,赵国到了即将灭亡之前,居然还出现了一位旷世名将,那便是李牧了 。李牧过去一直在北方抗击匈奴,以少量的步兵,全歼了大量的匈奴骑兵,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步兵战胜骑兵的奇迹 。
等到廉颇击败乐乘逃到魏国以后,李牧便成为了赵国的核心战将 。他带领军队两次击败了不可一世的强大秦国,为赵国长平之战后雪耻 。赵国在长平之战以后,一直不敢触碰秦国这个老对手,因为内心都被打怕了,就连廉颇都不敢跟秦军正面交锋 。
所以李牧这个时候能够跟秦军正面交锋并且击败秦军,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 。而且也让赵国人看到了复兴的希望 。此外李牧与此同时,也击败了东边的齐国,占领了齐国不少土地,为赵国带来了重振声威的大好机会 。
总结:奈何赵悼王不信廉颇,赵王迁怀疑李牧,赵国终究灭亡 。
赵国到了末期,连续出现了两个昏君,这才是赵国真正灭亡的原因 。其实通过廉颇、李牧这些将领们在战场上的卓越表现,足以将危亡的赵国重新拯救回来 。
可是赵悼王不相信廉颇,想要用乐乘代替廉颇,结果导致廉颇带兵逃往魏国 。随后赵王迁更是听信谗言,认为连年为赵国立下战功的李牧,会带兵反叛,结果杀掉了李牧,真的是自毁长城 。从此赵国一蹶不振,李牧死后三个月,赵国灭亡 。
其他网友观点答:史料记载“四十七年,秦攻韩上党,上党降赵,秦因攻赵,赵发兵击秦,相距 。秦使武安君白起击,大破赵於长平,四十馀万尽杀之 。”
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秦国暗地之中将统帅换成战神白起,而赵国因廉颇拒不出战,把将领换成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 。此消彼长之间,白起取得决定性胜利,为了以绝后患,秦军坑杀四十五万名赵军士兵 。
长平之战,给予赵国重创,秦国在统一之路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
文章插图
然而,在不久之后的邯郸之战中,秦军被赵、魏、楚三国杀得大败,秦军伤亡超过十万 。公元前244年,赵国名将李牧带兵,对匈奴作战,全歼十万匈奴骑兵,此后十余年内,匈奴都不敢再随意出兵 。
长平之战赵国已经遭遇重创,为何在后续对秦、匈奴的战争中还能取得胜利?
一、哀兵必胜
在我们后世看来,秦始皇是伟大的,他完成了大统一,为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垫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对于当时的他国百姓来说,秦国就是残酷、暴虐的代名词 。
要想完成不世之功,造就大一统的帝国,唯一的方法就是战争 。秦国战争机器开启的同时,无数生灵也将化为乌有 。为了防止投降的赵军再度反叛,武安君白起杀掉了四十多万赵国士卒,在整个历史长河当中,如此大规模的杀降行为也是极其罕见的 。
文章插图
在赵国,悲痛过后,取而代之的则是无边的仇恨,很多人在长平之战中死去,那么他们的家属会有何想法?必定对秦军是恨之入骨,乃至对秦王也是不共戴天 。
所谓哀兵必胜就是这个道理,面对强大的秦国,赵国军民不再恐惧,他们将热血全部灌入复仇的火焰中,直至不死不休 。
面对二十余万强悍的秦军,赵国军兵众志成城、勠力同心,即便秦军的进攻再凶猛,他们都会用必死的信念守卫城池,不会退让一步 。
正是因为如此,秦军面对邯郸城池,一直无法攻克,长期艰苦的战事,也拖垮了秦军将士,魏、楚援军达到之后,秦军无力支撑,只得败下阵来 。
二、白起拒不出战,秦国战略失误
原本白起打算在击败长平的赵军之后,不给敌人喘息的机会,一鼓作气拿下邯郸,覆灭赵国,可是,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在战争的关键时刻出了问题 。
文章插图
为了避免灭国之祸,韩、赵两国派出使者苏代,到秦国去游说,苏代游说的对象就是秦国丞相范雎 。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常以三寸不烂之舌,游走在诸侯之间,如果运用得当,堪比千军万马 。
苏代就对范雎说了这样一番话“如果白起灭亡了赵国,那么白起必定成为三公,如此,应侯(范雎)只能屈居人下 。”
史料记载“今赵亡,秦王王,则武安君必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虽无欲为之下,固不得已矣 。”
为了个人利益,范雎同意和赵、韩和解,以割地达成协议 。从此,白起和范雎开始交恶,白起深谙兵法,如果当时不攻下邯郸,之后必定会失败,秦国给了赵国九个月时间,正是因为这几个月的时间,给了赵国喘息之机 。
此时的诸国对秦国怨恨至极,必定联合抗秦,而且秦军在长平之战中也损失颇大,一旦诸国来个里应外合,秦军必败,这就是白起给秦王的解释,但秦王不听,于是白起拒不出战 。
秦国的战略失误,给了赵国机会,他们积草屯粮,从新组织人马,积极联合各国,共同抗秦,此时已经不是秦国最佳的出兵时机,败局已经在白起的预料之中 。
三、魏楚出兵救援
随着邯郸被秦军围困时间越来越长,城破的风险逐步加大,情况迫在眉睫,虽说赵军英勇顽强,但如果再没有援军,邯郸也难以支撑许久 。
随后,赵王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援,值得一提的是,平原君从门客中要选出二十人一同前往,选来选去只找到十九人,唯独差一人 。就在此时,其下门客毛遂,自己找到平原君,希望一同前往 。平原君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就同意了 。
文章插图
平原君和楚王的谈判,从早上谈到中午,仍没有个结果,如果再拖下去,邯郸会十分危险 。毛遂及时站了出来,大声说道:“谈判只有‘利’和‘害’,两句话就能讲明白的事,为何到了中午还定不下来 。”
楚王怒不可遏,呵斥道:“我跟你的主人谈判,哪有你说话的份!”毛遂毫不畏惧,马上回道:“大王敢这么呵斥我,不过是仗着楚国人多势众,而现在我离您仅十步之遥,现在你没有倚仗,大王的性命就掌握在我的手里!”
毛遂的这几句话,将楚王惊得是哑口无言,随即毛遂将援助赵国的成败利害娓娓道来,救赵国也是在救楚国自己 。在毛遂的劝说下,楚王同意合纵,派兵援助赵国 。
尽管魏军前来救援,情况仍旧危急,平原君散尽家财鼓励士卒,还将家中老少组织起来,一起走向战场 。魏国的信陵君也夺走了晋鄙军权,率大军来救援赵国,赵、楚、魏三国联合,里应外合之下,秦军被杀得大败 。
一切都被白起说对了,这位战争天才预料到战争的走势,也预料到自己的结局 。秦昭襄王多次要求白起出兵,白起就是不从,最后被迫自刎而死 。白起很清楚,四十多万赵国士兵的冤魂是不会饶恕他的,对白起来讲,死亡或许也是一种解脱 。
四、对付匈奴,李牧指挥得当
赵国不仅有廉颇,还有另一位天才将领李牧,由于地理原因,赵国不仅要面对秦国的威压,还要注意北方的威胁——匈奴 。
文章插图
史料记载“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 。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 。”
李牧在边境防守匈奴,他统兵有方,匈奴在他这里讨不到任何便宜,每次出兵总是无功而返,反而赵军这里经过长时间整备,却是兵强马壮 。李牧待士兵们很不错,经常杀牛犒劳士兵,官兵们常常得到赏赐却没有用武之地,大家摩拳擦掌,准备给匈奴来一记黑拳 。
为了这次重要战役,李牧准备了战车一千多辆、战马一万三千匹,士兵五万人,射手十万人 。李牧假装懈怠,让军兵在牧场到处放牧,吸引敌人注意力 。不久之后,匈奴派出小股骑兵,李牧故意放出几千人,匈奴小胜便一发不可收,匈奴单于率大军前来劫掠 。
文章插图
李牧诱敌深入,接着来了个包饺子,全歼匈奴十万骑兵 。李牧做到了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此战一举荡平匈奴大军,之后十几年内匈奴都不敢再造次 。
尽管赵国有李牧和廉颇,尽管赵国有短暂的复兴,但仍无法阻止命运的脚步,面对秦军的滚滚洪流,他们仍无法抵挡,公元前228年,邯郸还是被攻破了,这个原本六国中最强的政权,终归还是淹没在浩瀚无垠的历史长河之中 。
参考资料:《史记·本纪第六》、《史记·列传第十三》、《史记·列传第十六》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九鱼亭
其他网友观点长平之战赵国四十五万精锐,仅240名“少年儿童”被释放,其余全部被白起坑杀 。消息传到赵国,举国上下一片惶恐,只要秦军铁蹄一到,邯郸基本只能打白旗了 。
文章插图
45万人马被坑杀是什么概念呢?当时赵国的人口约三百多万,也就是说,长平一战,赵国人口被干掉13%,而且全部是青壮年人口!难听一点说,赵国再想组织军队,连适龄人口都没了,除非杀鸡取卵 。
秦国人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们把灭国战争的第一枪,指向了苟延残喘的赵国 。谁能想得到,战国第一“小强”,居然打败了30万秦军,赢得了邯郸保卫战,后来又多次狂虐燕国,痛扁匈奴10万骑兵 。
赵国吃了哪个牌子的“菠菜”,突变成大力水手了?
文章插图
宝贵的战争修复期毛主席最擅长“以时间换空间”的军事手段,赵国能出奇迹,也是用时间换取了生存空间 。
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0年,邯郸之战却在公元前257年,李牧痛扁匈奴大约在公元前245年 。也就是说,赵国在长平之战后,获得了3—15年的修复期 。
长平之战硝烟未落,“人屠”白起立刻挥兵东进,接连拿下武安、皮牢、太原,并准备直接攻打邯郸,一举灭了赵国 。
文章插图
赵国人没有坐以待毙,派苏秦的弟弟苏代为使,悄悄潜入秦国,离间范雎与白起 。通过范雎,赵国以割让六城为代价,阻止了秦军对赵国的军事行动,搞得白起愤然撂挑子回家养老 。
三年时间虽然不足以让赵国崛起,但至少他们赢得了喘息和应急备战的时机 。当三年后的邯郸保卫战爆发时,赵国又组织起了10万大军,名将廉颇复出 。
赵国的拨乱反正和灭国危机之下,爆发出了惊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百姓捐躯,贵族散家疏财,平原君赵胜甚至把他的妻妾都编入行伍,参加京城保卫战 。如果没有这三年的缓冲期,以长平之战后赵国人的心理状态,早就一击而溃了 。
文章插图
李牧打匈奴亦是如此,十几年的休养生息,又一代人顶了上来 。跟匈奴人作战时,李牧手上足足有15万士兵,兵力上丝毫不落下风 。
“国际友人”的支援当然,以赵国新组建的10万人马,是很难挡得住30万秦军的,关键时刻,外交政策帮赵国度过了难关 。
大家耳熟能详的两则故事,毛遂自荐和窃符救赵就发生在这段时间 。平原君赵胜,携带门客(包括自荐的毛遂)出使楚国,说服了楚考烈王,派春申君黄歇领兵10万救援赵国 。
文章插图
与此同时,赵胜的小舅子信陵君魏无忌,靠如姬偷来的虎符,袭杀魏将晋鄙夺得兵权,也率领10万大军增援赵国 。
古代战争最艰苦的一件事就是攻城,所以孙武子认为攻城是下下策 。秦国人围邯郸,打了一年,双方都伤亡惨重,当楚魏联军到来时,秦国立刻从优势变成了劣势,只能被迫撤军 。
秦国处于强弩之末其实秦国人在灭赵过程中,一直没有摆脱一个宿命——力所不能及 。
秦国实力虽然在赵国之上,但是要想灭了对方,必须要有远超对方的优势,还需要运气的眷顾,秦国却总是强弩之末,功亏一篑 。
文章插图
比如长平之战后之所以撤军,并不是范雎能翻云覆雨,也不是昭襄王昏庸,而是战后的秦军也已经精疲力竭,国内的补给跟不上了!
从地图上我们清晰可见,秦国在关中,邯郸在河北平原,相距数千里,中间有黄河、太行山阻隔 。秦国要想灭邯郸,行军相当困难,补给线太长,中间还容易遭到魏国、楚国的袭扰 。
因此秦国才制定了“远交近攻”的灭国策略,当时秦国对赵国并不具备一战灭之的实力,最现实的做法就是,不断打击,耗尽它的经济基础,摧毁其“再生能力” 。
文章插图
匈奴是青涩的果子提到匈奴,大家满脑子披头散发,高大粗壮,手提马刀,一脸凶相,战无不胜的悍匪 。其实匈奴也不是生来就强大,战国时期的匈奴,还是个青涩的果子,骨架还没长结识 。
那时候的单于叫头曼,他们东边有东胡,西面有月氏,两边夹击,把匈奴欺负得满头大包 。后来冒顿干掉自己的父亲头曼,当上了单于,匈奴才走向了强大,不过那是西汉时期的事了 。
头曼虽然迫于生计,也会南下打草谷,但整体实力与赵国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据史学家分析,匈奴即便在最强盛的时期,人数也不会超过300万,头曼时期也就五十万人 。
文章插图
别看匈奴军队数字很吓人,几十万大军涵盖了部落中所有能骑马的男子 。匈奴人的武器装备和战术素养,都不值一提,他们最大法宝有两个,一是旋风般的骑兵速度,二是嗜血的民族特性 。
李牧镇守边关时,人数十几万,实力不在匈奴之下 。同时李牧军事才华出众,根本不是大脑粗线条的匈奴人可比 。
先期李牧装胆小,一连多年龟缩不战 。当所有准备工作做好后,李牧开始下饵,故意漫山遍野地放羊“炫富” 。结果匈奴人闻着腥味就来了,不假思索地张口就咬 。
文章插图
赵国是瘦死的骆驼其实把赵国比作大力水手,莫不如说他是瘦死的骆驼,战国末期,论综合实力,除了秦国就属赵国最强 。
1.长平之战不足以亡国
古代战争中,常常会出现数字吓人的伤亡,全歼数万数十万的记载比比皆是,一战结束另一战继续开始,依旧数字庞大 。
哪来这么多人?一是数字记载水分大,二是战斗中会出现大量逃散的人马,都被算进“全歼”的数字里 。实际上战斗一结束,这些逃散的人马会在安全地点重新集结 。
文章插图
长平之战自古以来就有争议,按史料记载,赵国投入45万,秦国40万,请问40万如何能做到包围45万?《孙子兵法》讲,倍则攻之,十则围之,要想包围敌人,你得有十倍以上的敌人才保险 。
有人认为,长平之战中,被歼灭的是赵括的中军,应该不到20万人,其余人马都溃散了 。因此,赵国被歼灭45万的说法很可能靠不住 。
2.胡服骑射的奠基性作用
秦国与赵国的数次战斗,累计折损百万,赵国给秦国带来的损失,是其他五国远远不能比的 。赵国战斗力的强悍,来自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遗产 。
文章插图
赵国与匈奴、东胡等游牧民族接壤,在长期的军事冲突中,赵武灵王发现中原战车式作战模式,根本无法与骑兵相提并论 。他的胡服骑射,打造了一支更符合时代要求的骑兵部队 。
三个事实验证了胡服骑射的成果,一是灭了国中之国中山国,二是打败匈奴、东胡,把赵国的疆土扩展到云中、九原,三就是与巨毋霸秦国长期的对峙 。
可以说,胡服骑射给赵国人铸就了顽强的军魂!
3.力挽狂澜的三大战神
上天还给没落的赵国,赐予了三大军事顶梁柱——廉颇、庞煖、李牧 。
文章插图
廉颇是战国末期,参加战斗次数最多的将军,很多人说,长平之战如果继续由他指挥,或许历史可以改写 。长平之战后,廉颇重新获得重用,在攻打魏国繁阳和燕国入侵的过程中,再显神威 。
据大致推算,庞煖应该比廉颇还要年长,也是一位征战到八十多岁的老将军 。庞煖最出彩的一次战斗,斩杀燕军两万多人,名将剧辛死在庞煖刀下 。
李牧和廉颇一起,被后世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在肥之战中,秦将桓齮及其10万大军被李牧“抄底” 。番吾之战,李牧再挫杨端和、王翦 。
文章插图
按这个节奏,战火根本烧不到邯郸,可惜赵国自断臂膀,中了秦国离间计,杀了李牧,一代名将,下场比廉颇还要凄凉 。
4.赵国的经济修复能力
赵国的腹心地带的在河北大平原,是我国著名的农耕基地 。这里还是南北交通枢纽,自古商旅发达 。它东临大海,渔业、盐业发达 。北面是大草原,畜牧业繁荣,盛产马匹 。赵国的人口密度,在七国中也是名列前茅 。
这些独特的地理优势,几乎打造了一个封闭的自循环经济系统,因此赵国的经济自我修复能力很强 。这就是我们看到,赵国虽然历经战火,依然还能保持很强盛国力的原因 。
文章插图
这些综合因素,决定了秦灭赵的难度巨大,赵国本来也可以利用这些优势,重新走出困局,再次强大 。可惜的是,他们再多的优势也比不上一条劣势:国内政治的腐败坍塌!
所以,打败我们的从来不是对手,而是我们自己 。想把这句话,赠送给某个曾经很伟大如今很挣扎的国家 。
文章插图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能歼灭秦国30万大军全歼匈奴10万骑兵?】
推荐阅读
- 六十岁之后老人能不能跑步锻炼?
- 乳房涨奶怎么办
- 狗狗币暴涨250倍后一夕崩盘,“狗狗币之父”马斯克也不灵了?
- 两个人之间的爱情言语
- 边牧犬健康食物推荐
- 边牧犬做完绝育手术之后有哪些要注意的?
- 酒驾之后车怎么处理
- 甘肃白酒有哪些品牌,甘肃白酒品牌厂家
- 苹果6s摔了一下开不开机了 苹果6s摔了之后无法开机了该怎么解决?
- 孕期私处囧变化 准妈咪的难言之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