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秦王族是嬴姓赵氏,赵王族也是嬴姓赵氏,二者有关系吗?
秦王族从来不是赵氏,至少从非子受封于秦之后就不该用了 。
哪怕有些族人仍用赵氏,这已经说明他并非秦国王族,顶多算旁支 。
秦汉以前,姓不变,氏是随时可以改变的 。
氏大多来源于封地,例如赵氏,因为他们的祖上受封于赵地,因此为赵氏 。韩魏赵三家同样因为封地命名的 。
秦赵二国有共同的祖先,但就如黄帝是我们华夏民族的祖先一样,离得太远了,秦国只供奉自家祖宗,也就是秦国老祖非子,绝不会在勾搭上“赵氏” 。
秦始皇在赵国当人质的时候,取赵氏,可能因为出生于赵国,也可能出于示好赵国,一旦他回到秦国,绝不会再称为赵正,叫公子政更合适 。
他当上皇帝后,可以叫秦正、嬴政,但绝不会叫赵正 。赢姓不会变,氏是可以变的 。都是一国大王了,还留恋个“赵”,真当嬴政对赵国有什么好回忆不成?
赵、秦源自一个祖宗,赵氏先发达,非子算是赵氏旁支,为了拉关系自称赵氏不无不可 。后来非子发达了,他们这一族迁走,之后俩家彻底成为两族 。
我简单把秦赵族谱说下就好 。
季胜—孟增—衡父—造父(赵氏老祖)—渠父—安父—梁父—莒父—奄父—叔带(赵国始祖)
恶来—女防—旁皋—太几—大骆—秦非子(秦氏老祖)
季胜和恶来是兄弟,秦国在非子时期,跟赵氏连一家都算不上,顶多算个穷亲戚上门 。
别老拿太史公的《史记》说事,里面还叫刘邦汉高祖呢 。
至于赵高,更可能是赵氏在秦国的质子的后代,类似秦始皇的身份,这也能为秦始皇信任赵高提供解释 。
至于说秦国宗室有叫赵某某的,这很正常,鲁国三桓之乱,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都是鲁庄公的亲兄弟,这不比所谓的“赵某某”更有说服力?
所以,别老拿秦国嬴姓赵氏说事 。
其他网友观点姓氏在先秦时期是要分成姓和氏的,比如说姜子牙姓姜,氏吕,所以可以称他为姜尚,也可以称他为吕尚 。
其实上古八大姓只有:姬、姚、妫、姒、姜、嬴、姞 。可是这八大姓明显不够用啊,伴随着人类的繁衍,大家都变成了一家人似的 。
过去是母系社会,姓是跟着母亲的,后来转化成为了父系社会,每个父亲在不同封地就有不同的氏,一般来说,姓相同,说明拥有同一个母系祖宗,而氏相同,则表明拥有同一个父系祖宗,这就是最大的区别 。
因此最初的八大姓此后都能衍生出若干氏出来,比如说姬姓,就衍生出了周、吴、郑、王等氏 。过了先秦以后,姓氏就不分家了,因为足够用了,也就没什么区别了 。
这样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秦国是嬴姓赵氏,而赵国也是嬴姓赵氏了 。因为他们不仅拥有同一个父系祖宗,也拥有同一个母系祖宗,是后来分化出来的 。
文章插图
一、秦赵的祖先是同一个人 。我们看欧洲近代史,就会发现,这些个欧洲国家的国王见了面,一个个都要称兄道弟 。倒不是说他们关系有多好,而是他们的确是真正的亲戚 。
谁见了面都能喊一声大表哥,小老弟,君主之间的联姻,基本成了常态 。其实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也是一样 。
这些个诸侯国,说到底就是一帮贵族亲戚 。他们亲戚之间互相打架,却要让不相干的老百姓帮他忙出生入死 。
秦国和赵国更加过分,他们的祖先居然是同一个人 。早在商纣王时期,他手下有一个大将叫飞廉 。这个飞廉生了一票儿子,其中有一个叫恶来的,就是秦国君主的祖先 。
此外飞廉还有一个儿子叫季胜,这便是赵国的祖先 。恶来和季胜是亲兄弟,这么一来我们就能明白了,赵国和秦国的祖先,在商纣王时期,那是亲哥俩 。
文章插图
但是从商纣王时期,一直到战国时期,已经过了七八百年的时间了 。这么长的时间下来,虽然大家还是用同样的姓氏,都是嬴姓赵氏,可是已经属于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了 。
在中国出了五服,你还想再认这个亲戚,就已经不太容易了 。要是家里有家谱的,那么五服以外的亲戚,其实是可以剔除在外的,你只需要拜祭五服以内的祖宗们 。
秦国和赵国的君主都是飞廉的后人,但是等到他们建国的时候,其实已经有了很大的隔阂 。算不上是真正的亲戚了 。
文章插图
二、秦赵建国时间不同,不过秦国依靠赵国祖先才发达起来 。赵国的历史其实比秦国要悠久一些,早先赵国的祖先造父,是给周穆王驾车的马夫,就相当于大老板的司机一样 。
造父这位老兄可厉害了,驾驶技术一流,当时徐偃王叛乱,造父驾着八匹千里马的车从昆仑丘前往西王母处,一日千里,大老板丝毫无损 。
因为这一功劳,所以周穆王就把造父封在了赵城 。因为被封在了赵城,所以从造父这一代开始,就出现了嬴姓赵氏 。
而过去恶来那一支本来只是嬴姓而已,并没有赵氏 。可是当初武王伐纣的时候,把支持商纣王的恶来给宰了,恶来这一支的嬴姓族人日子很不好过 。
文章插图
一直到了周穆王时期,他们发现亲戚造父有了封地,还把日子过好了 。所以恶来这一支的人,也就前来投靠造父这一支的人,因此也就得了嬴姓赵氏的姓氏 。
恶来这一支的人中,出了个叫秦非子的,这个哥们也是跟马打交道 。他倒不是个出色的司机,不过他善于养马,因为养马有功劳,所以就被周孝王封到了秦地 。
秦非子是秦国的真正建立者,从辈分上来算,秦非子的爷爷和造父是不怎么亲密的同宗兄弟关系 。因为他们的爷爷也只是堂兄弟而已 。
文章插图
三、秦赵都是跟马打交道而起家的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就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秦国和赵国的始祖,其实都跟马打交道的人 。他们的祖先有很多都是善于驾车的车夫 。
后来也有一部分人发展成为了养马之人,总之都是靠马混饭吃 。所以说战国七雄之中,秦国和赵国的战斗力是最强的,因为这两个国家的马最多且养马的经验都比较丰富 。
冷兵器时代,那就是骑兵的天下 。骑兵就跟后来的坦克一样,在两军交锋的时候,对步兵几乎是碾压的状态 。可见马的重要性,这也就是为什么造父和秦非子都能有封地的原因 。
值得注意的是,秦非子从赵地搬出来到了秦地以后,并没有改成嬴姓秦氏,这是比较特别的地方 。除了用父系作为自己的氏外,以封地作为自己家族的氏,这也是很正常的 。
不过秦非子是个念旧的人,他似乎在用行动感恩造父当年对他们这一族的收留之恩 。况且大家用嬴姓赵氏介绍自己,已经形成了习惯,所以也没有改变的必要了 。
文章插图
总结:秦国在赵国之前独立 。秦国的历史悠久我们是知道的,早在周孝王时期就已经建国,秦非子就是第一代秦国国君,那个时候没有称王,最多称之为秦侯 。
可是造父虽然是赵国的始祖,当时却没有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 。所以造父不能称之为赵国的第一任国君 。
一直到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以后,赵烈侯才正式建立了赵国 。比秦国的建立,要晚了300多年的时间 。
大家的祖先相同,又都是嬴姓赵氏,彼此的祖先也曾经互相帮忙 。300多年的时间里,赵地的这帮人,却从来没有打算投靠到秦国去,这也是比较奇怪的一件事 。
后来到了秦昭襄王时代,秦国更是灭了40万赵国降卒,嬴姓赵氏的内部,结下了血海深仇 。不过历史已经走过了700多个春秋,就算当年是亲戚,现在也成路人了 。
参考资料:《史记》
其他网友观点
文章插图
先秦时代姓和氏的产生这个问题涉及到一个姓氏的文化起源 。在远古游猎时代,经过长期发展,游牧群发展成为一种较高的组织形态,即母系氏族 。在以母系为中心的氏族,子女从母姓,比如最古老的姓姬、姜、姒等,都有女字在其中,这绝非偶然,这是母系社会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标记和表证 。
氏族之间为了区别也会为各自取个独特的名号,这个名号基本由各个氏族的“图腾”决定 。比如狼氏、熊氏、鹿氏等 。简单来说,氏就是一个地盘的代号 。但是后来为什么又有了诸如有巢氏、燧人氏、神农氏、轩辕氏等这些名号了呢?这是因为母系权力逐渐被父系取代而产生的结果,即氏的产生 。
文章插图
比如,炎帝姓姜,又称神农氏,史载他是一个发明农业的氏族 。黄帝姓姬,又称有熊氏、轩辕氏,史载他的战斗力极强,打败了炎帝和蚩尤,获得了更大的地盘,此地就叫“有熊”,故称有熊氏 。他又聪明发明了用马拉车,故称轩辕氏 。有巢氏和燧人氏从字面更好理解,一个发明了巢居,一个发明了钻木取火 。由此发现,在父系那个时代,身上没点技能是当不了领头羊的,那是一个拼智商的年月 。
文章插图
氏既然是地盘的代号,受封的地盘大小也不一样,地盘大的氏,为了便于管理,需要再划分出很多小的地盘,那么这些小地盘也对应产生一个氏比如,周天子姓姬,他曾分封了72个诸侯国,其中53个都是他亲戚,也全姓姬,但是这53个诸侯国各有名号,比如鲁国、卫国、曹国等 。凡是生活在小诸侯国里的百姓,就以国为姓了 。比如商鞅,也叫卫鞅,公孙鞅,他是卫国人叫卫鞅,受封于商地又可叫商鞅,因是卫国公族之孙,又称公孙鞅 。这就是因为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受封领地上又进行了分封,产生了诸多小国,小国又再分封,这样自上而下,一层一层的分封,因而产生了一姓多氏、一人多氏的局面 。
文章插图
由此也可以看出,先秦时代的姓和氏与后来的百家姓氏是有区别的 。先秦以前的姓和氏,姓一般不变,而氏由于不断的封地划分,就会不断的产生新的氏 。在那个年月有姓有氏的主儿,基本都是贵族 。在贵族中,女称姓,男称氏,这主要又涉及到优生优育的问题 。
因此,我们看回题目,其中涉及到秦王族、赵王族,嬴姓,这其中就涉及到了一个分封的问题 。
文章插图
嬴姓的渊源根据上面的姓氏起源文化,我们不妨做一个基本的推测,秦氏和赵氏都是受封地,对应名号分别为秦和赵,并且同为嬴姓的诸侯国,也就是说,秦赵应为同一个祖先,比如同胞兄弟或同父异母的兄弟 。而嬴姓不出意外,理论上讲应该是受封的诸侯国 。这样的推测符合姓氏分封的起源文化 。那么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我们再看一下史料的记载 。史载,赵姓的血缘祖先是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少昊金天氏,少昊姓嬴,也有说法颛顼帝是赢姓的祖先,说法不一,而且不止一种,作为后代,我们就只取一种来说,这样才好自圆其说 。
文章插图
相传,少昊的女儿女脩吞玄鸟卵而生下了皋陶,皋陶的第14代世孙叫造父,造父生活在周朝 。据说造父善于驯马和驾车,深得周穆王的厚爱,后来他在平定徐偃王的叛乱中,驾车及时护送了周穆王回城,立了功劳 。周穆王便分了他一块地就叫赵城,作为封邑,造父的后世子孙即以赵为氏 。
周朝末年,造父的第七世孙叔带因受到排挤,领着部分宗族投靠了晋国,从此晋国也有了赵氏 。赵氏在晋国势力不断壮大,后来出现了三家分晋的局面,晋国又被分成了三国,即韩、赵、魏 。这三国也都挤进了战国七雄的列队 。
三家分晋之后,赵氏正式建国,成立了赵家天下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赵王的赵氏天下其祖先为嬴姓,但由于分封与分裂的原因,后世子孙已是以赵为氏,即赵氏 。
文章插图
我们常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造父在周朝混出了名堂之后,也带动了他的旁系家族 。到了周孝王时期,造父的侄孙非子在陕西境内的汧水、渭水之间管理马匹,由于忠于职守,也被周孝王封了一块地叫秦,并让他“续祀嬴氏”,号曰秦嬴,这么说来,秦地上的子孙姓嬴姓秦都可以 。秦嬴不是诸侯国,仅作为周朝的附庸,并未正式建国 。
秦嬴部族的转机发生在西周灭亡的时候,当时秦襄公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获封诸侯,正式建立了秦国 。春秋时期,秦国一直平稳发展,至秦穆公时,秦国吞灭了西部的各个部族,开拓了大片领土,建立了自己在西北地区的霸权地位,达到了鼎盛 。
文章插图
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等客观原因,秦国进军中原的道路始终未能打通,一直被晋国牵制 。西北地区是游牧民族活动的频繁之地,秦国受其影响,后一度处于野蛮落后的状态,长期被东方各国看作夷狄之邦、虎狼之国,不屑与其交往 。但是也得益于此,秦国受传统西周的礼法影响较少,旧有的贵族势力也不强大,这为商鞅变法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
进入战国时代,自秦穆公之后,秦国再没有出现有雄才伟略的君主,反而陷入内乱的苦海之中 。魏国趁机占了秦国不少地盘 。直到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为了摆脱落后的局面,广招天下贤士,便招来了卫鞅,推行变法,增强了国力 。卫鞅受封土地,其中便有商地,因而得名商鞅 。
经过商鞅变法的秦国国力增强,东方六国也不再敢小看它了,也挤进了战国七雄的队伍 。
文章插图
再说回造父的侄孙非子,《史记·秦本纪》记载,嬴姓先后分封了14个氏,即徐、郯、莒、终黎、运奄、菟裘、将梁、黄、江、修鱼、白冥、蜚廉、秦和赵 。司马迁说,秦、赵的祖先是中潏,中潏生了蜚廉,蜚廉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恶来,一个季胜 。恶来生女防,女防生太几,太几生大骆,大骆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成,另一个就叫非子 。而季胜据说是赵氏一脉的祖先 。
因此,可以得出,秦、赵的祖先都姓嬴,但是对于秦王族而言,不存在嬴姓赵氏的说法,他们是嬴姓秦氏,赵王族才是嬴姓赵氏 。由此可以得出,题目本身有问题,需要更正为如下:
战国时,秦王族是嬴姓秦氏,赵王族是嬴姓赵氏,同为嬴姓,二者有关系吗?
【战国时,秦王族是嬴姓赵氏,赵王族也是嬴姓赵氏,二者有关系吗?】至于史记所记载的秦始皇姓赵,那是因为他的父亲子楚,也叫异人,被作为人质扣押在赵国,秦始皇出生在赵国,即以赵为氏,取名赵政,实际上这是一个带有侮辱性的名字,后改名为嬴政,也可叫秦政,但并不适合叫赵政 。
推荐阅读
- 每天锻炼半小时,有多少人能坚持下去?
- 如何让他对你爱不停
- 产后易肥胖的部位有哪些?产后减肥如何把握时机?
- 男生和女生聊天技巧,聊天时撩女生的套路
- 狗狗难产自己怎么处理
- 酒驾处理需要多长时间
- 年底加班不加病 中医药膳方及时调理身体
- 一天吃叶酸的最佳时间
- 断奶时涨奶怎么办
- 愿意养软饭男的星座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