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热 家长先搞清6件事

在儿科,医生接诊最多的就是发热患儿 。通常,若患儿体温较高、发热症状明显,但一般情况良好,医生会给孩子用点退热药,建议家长让孩子回家多休息、多喝水,继续观察,不会开很多药,特别是抗生素 。然而,很多家长对医生的这种做法不理解 。有些家长说:“我打出租车过来,花了150元钱,你就给我几句话,一点药都不开,就让我们回去 孩子再发热怎么办 ”有些家长说:“如果回家后,热度依然不退,把孩子的脑子烧坏怎么办 打吊针好得快,我们要求打吊针!”还有些家长,则直接跑到门诊办公室,投诉医生不负责任 。
发热是怎么回事?
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神经系统的发育有所差异 。孩子越小,机体发育越不成熟 。当周围环境温度比较高、穿衣服比较多、脱水(喝水太少、大量出汗或拉肚子等)、剧烈哭吵,甚至房间内空气不流通、比较闷热时,都会引起发热,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同时,小孩子的免疫力比较弱,比成人更易受到外界病毒、细菌的侵害,发热更常见 。
一般地说,发热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由感染引起,医学上称之为感染性发热 。实际上,感染后发热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发热是机体对外界细菌、病毒侵入的一种防御反应 。另一种是非感染性发热,即发热不是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如风湿热、药物热,打预防针后出现轻度发热等 。
最常见的导致孩子发热的原因是感冒 。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比成人差,感冒的频率也会比成人高一些,特别是在春季、冬季和季节交替时 。通常,学龄前儿童每年可能会患4~8次感冒 。
当孩子感冒,发热时,家长应仔细观察 。若孩子在热度升高时,变得萎靡不振、不想吃饭,而一旦热退,就活蹦乱跳的,基本上没什么问题 。若孩子热退以后,仍然萎靡不振、手脚冰凉,或伴有拉肚子、小便时哭闹等情况时,则一定要去医院就诊 。
发热会把脑子烧坏?
有些家长担心,发热会把孩子的脑子“烧坏” 。实际上,并没有这么回事 。大家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主要是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有些小孩子因为高热不退而“变傻”,便误以为是高热把脑子“烧坏”了 。
实际上,这些孩子是因为患脑炎或其他疾病而导致的智力下降,发热只是疾病的一个表现而已 。更何况,大脑组织是蛋白质结构,要把蛋白质破坏、使脑细胞受损,起码要烧到42℃以上,而在一般情况下,这么高的热度是不太可能发生的 。
当然,有些发热对智力确实存在一定影响,最典型的是高热惊厥 。有些小孩子特别敏感,稍微有点发热就“抽筋” 。若反复“抽筋”,就会影响脑细胞功能、影响智力 。不过,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这样,且只有持续“抽筋”,没有处理才会损伤脑细胞 。
用药效果不好立刻换药?
有些孩子在吃了一天的药后,热度不退,家长心急如焚,再次去医院就医,坚决要求医生换药 。实际上,药物吃进去或者肌肉注射、静脉滴注进去,要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需要一段时间 。时间没到,就说这药无效,肯定是没道理的 。通常,一种药起码要用一个疗程 。若仍然无效,再换药也不迟 。
发烧一定要送到大医院?
都说“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大医院”,但这仅仅是个“说法”而已 。对许多家长而言,孩子病了,哪怕是小病,也是最要紧的,一定要去大医院看 。每年感冒高峰的时候,上海4家知名儿科医院总是人满为患,简直比菜市场还要“热闹” 。其实,在这样的环境中就诊,对孩子一点好处都没有,不仅排队等候时间长,还容易发生交叉感染 。
平心而论,感冒并不一定非要去大医院看 。大医院可能设备好些、医生的学历层次高些,但这些都不是看感冒所必需的 。大医院的水平主要体现在对疑难杂症的处理上,社区医院医生看感冒与三级医院医生看感冒,基本上没什么区别 。
发热有没有必要验血?
接诊发热的孩子,医生一般都会开一张验血单,让孩子去验血常规 。这时候,家长心疼了:我们家宝贝,让你戳一针,要出血,多疼啊,最好不要验血 。
实际上,血常规检查结果对医生判断病情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提示孩子发热是病毒感染引起,还是细菌感染所致 。尽管大多数发热患儿为普通病毒性感冒,但也有少部分是由细菌感染引起,抑或是普通病毒性感冒数天后,并发细菌感染 。若医生把所有患儿都当成普通病毒感染来治疗,肯定会耽误部分孩子的病情 。反之若医生把所有患儿都当做细菌感染来处理,滥用抗生素,对孩子更不利 。因此,若医生开单子让孩子去化验,家长们即便觉得心疼也得去,因为这样对孩子有好处 。
要“吊盐水”、吃消炎药吗?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感冒、发热一定要“吊盐水”,用消炎药,否则病好不了 。还有些家长总是要求医生给自己的孩子用最好、最贵的药 。实际上,最好、最贵的药并不一定对孩子最有用 。这不是钱多钱少、贵与不贵的问题 。而是如何对症下药的问题 。
感冒是不是要用消炎药?答案是,该用的时候用,不该用的时候,坚决不用 。抗生素不杀病毒,当发热乃病毒感染所致时,用抗生素不仅没效果,还可能造成肝肾功能、听力等方面的损伤,得不偿失 。
特别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孩子的年龄、体重、器官发育状况不同,药物种类、剂型、剂量的选择都不尽相同,绝不是“人小一点,药量少一点”那么简单 。孩子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家长切莫擅自给孩子用药,更不能像到餐馆里点菜一样“点药” 。
还有些家长偏爱“吊盐水”,觉得上次孩子发烧,“吊了盐水”就好了,这次也要求“吊盐水” 。实际上,“吊不吊盐水”,要具体论证分析 。我们的原则是,如果一种疾病能够口服用药,就不打肌肉针:如果能够打肌肉针,就不选择静脉输液 。
【孩子发热 家长先搞清6件事】为什么要尽量避免输液?理由有以下5点:首先,大多数药物口服以后,吸收非常好,且药物经胃肠道吸收后,缓慢入血,不良反应最轻、最安全 。静脉输液则不同,药物直接进入血液,不良反应会在短时间内发生,严重的会迅速危及生命 。其次,口服用药可避免因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导致的一些交叉感染 。第三,打肌肉针、静脉针有一定痛苦,特别是对年幼的孩子 。第四,一天3次或4次口服用药可使全天的血药浓度稳定在较高水平,疗效更好 。静脉输液无法做到这一点,除非一天24小时都在输液,否则一旦停用,血药浓度马上下降 。第五,口服用药既简单,又便宜,输液不仅要花很多时间,费用也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