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拈痛丸的作用功效与禁忌

当归拈痛丸
本方来源于《医学启源》 。
【组成】当归、防风、苦参、猪苓、羌活、茵陈蒿、党参、黄芩、升麻、知母、炒白术、粉葛根、炒苍术、泽泻、甘草 。
【规格】丸剂:水泛丸,每50粒约3克 。
【用法】水泛丸,成人每次服9克,每日2次,7岁以上服成人量的1/2,3~7岁服1/3 。
【功效】益气养血,祛风止痛,清热利湿 。
【传统作用功效】临床用于湿热所致的周身肢节肿痛,肩痛沉重,胸膈不利等病症 。
【禁忌】
1.孕妇慎用 。
2.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之物 。
3.治疗痛风时,禁食嘌呤类食物及禁酒 。
【临床新用途】
1.治疗过敏性紫癜
有人用当归拈痛丸治疗过敏性紫癜患者45例,经用药5~8天后,其中临床治愈者(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随访1年以上未见复发)40例,占88.9%;有效者(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3例,占6.7%;无效者(用药5天后,症状及体征未见改变)2例,占4.4% 。总有效率为95.6% 。用法:口服当归拈痛丸,每次9克,早、晚各服1次,温开水送服 。服药中未见不良反应 。另据报道,曾让言用本方加减治疗过敏性紫癜患者2例,服药3天后紫癜基本消退,又服3天病告痊愈 。
2.治疗强直性脊椎炎
本病发展缓慢;多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腰痛及腰部僵硬感,行走、活动后减轻,以后腰痛逐步向上发展,胸椎及胸肋关节出现僵硬,呼吸时扩张度减退,并伴有剧烈的疼痛 。采用当归拈痛丸养血祛风,舒筋活络,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椎炎,疗效显著 。方法:内服当归拈痛丸,每次9克,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 。10天为1个疗程 。结果:用当归拈痛丸治疗强直性脊椎炎患者62例,经用药1~3个疗程后,其中临床治愈者(症状及体征消失,1年以上未见复发,X线片示骨质病变有明显改善,血沉恢复正常)55例,占88.7%;有效者(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受累部位活动范围增大,血沉降低)4例,占6.5%;无效者(经用药1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未见改善)3例,占4.8% 。总有效率为95.2% 。
3.治疗湿疹.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由肺脾两虚、湿浊中阻、蕴而化湿、湿热内蕴发于皮肤所引起 。应用当归拈痛丸治疗湿疹患者95例,经用药2~3个疗程后,其中痊愈者(自觉症状消失,皮损完全消退)80例,占84.2%;显效者(皮损消退80%以上,无新疹发作)7例,占7.4%;有效者(皮损消退在80%以下,新疹不多)6例,占6.3%;无效者(皮损不变,新疹又发)2例,占2.1% 。总有效率达97.9% 。用法:内服当归拈痛丸,每次9克,早、中、晚各服1次 。温开水送服 。5天为1个疗程 。龚景林采用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疹患者47例,结果:痊愈者(皮损全部消失,仅留暂时色素沉着,自觉症状消失,追访未见复发)38例,占80.8%;显效者(皮损大部分消退,无新皮疹出现,自觉症状基本消失)5例,占10.6%;有效者(皮损部分消退,但时有瘙痒)2例,占4.2%;无效者(治疗前后未见症状有明显改善)2例,占4.2% 。总有效率为95.8% 。
4.治疗脓疱疮
本病又称传染性脓痂疹,是一种较常见的化脓球菌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 。中医称为“黄水疮”、“天疱疮”、“滴脓疮”等 。有人用当归拈痛丸治疗脓疱疮患者91例,男65例,女26例;年龄最小者10岁,最大者19岁,平均14.5岁;病程最长者20天,最短者5天,平均12.5天 。临床观察91例中,均在用药6~8天内全部治愈 。方法:内服当归拈痛丸,每次9克,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 。
5.治疗神经性皮炎
运用当归拈痛丸治疗神经性皮炎患者125例,其中临床治愈者(瘙痒消失,皮损恢复正常)106例,占84.8%;好转者(瘙痒基本消失,皮损改善70%以上)17例,占13.6%;无效者(瘙痒及皮损改变不大)2例,占1.6% 。总有效率为98.4% 。用法:口服当归拈痛丸,每次9克,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 。5天为1个疗程,服至痊愈止 。一般用药1~2个疗程即可收到明显效果 。
6.治疗结节性红斑
【当归拈痛丸的作用功效与禁忌】本病主要发生在两小腿伸侧的红色或紫红色的结节状的慢性皮肤病 。采用当归拈痛丸治疗结节性红斑患者57例,效果显著 。用法:内服当归拈痛丸,每次9克,早、晚各服1次,温开水送服 。直至症状消失时止 。结果57例中,临床治愈者48例,有效者6例,无效者3例 。总有效率为94.7%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