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子的功效与作用禁忌_使君子禁忌人群与注意事项

竹篱茅舍趁溪斜,白白红红墙外花 。
浪得佳名使君子,初无君子到君家 。
一《使君子》·宋·无名氏
【使君子的功效与作用禁忌_使君子禁忌人群与注意事项】物种基源
使君子(OuisqualisindicaL.),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成熟的果实,又名留求子、史君子、色干子、病柑子、五棱子、索子果,冬均子,以个大,颗粒饱满,种仁色黄,味香甜而带有油性者为佳,产于我国南部和西南部 。
作用功效
1.性味归经
使君子,味甘,性温;归脾、胃经 。
2.医学经典
《开宝本草》:“杀虫消积 。”
3.中医辨证
使君子为驱蛔虫之要药 。对于因蛔虫引起的腹痛、小儿疳积有较好的药疗,因其味甘,炒后服食还有香气,故尤宜于小儿,通常可以不服用泻药,单用即能见效 。
4.现代研究
使君子酸钾对蛔虫有麻痹作用 。据抗菌试验证明,其水浸剂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
食用注意与禁忌人群
不可大量服食,若与茶同用,能引起呃逆、眩晕,以致呕吐等反应 。
传说故事
一、使君子治小儿疳积与虫痛
相传,古代潘州有位名医叫郭使君,善治小儿之疾 。他在治疗小儿病症的时候,经常独用一味草药,烧焦后让小儿吃,香甜可口,小儿喜欢吃,又能治虫病 。
后来人们就把这味草药取名为“使君子” 。使君子主治小儿疳积虫痛,是很好的小儿良药,所以民间有俗语云:“欲得小儿喜,多食使君子 。”
二、闽、台“七夕”习俗吃使君子
闽、台民间七夕的活动十分热闹而有趣 。每逢七夕,几乎家家都要习食使君子,晚餐就用使君子煮鸡蛋、瘦猪肉、螃蟹等,晚饭后再吃些石榴,因为使君子和石榴都具有一定的驱虫功能 。为何七夕有此保健习俗呢?相传北宋景祐元年(1034),闽南一带瘟疫流行,疫区人亡田荒 。名医“保生大帝”吴本(979一1036)带徒弟四处采药救治,他看到大人小孩都面黄肌瘦,患有虫病,就倡导大家在七夕买食使君子和石榴 。因七夕这天好记,又是石榴采摘时节,所以,民众都遵嘱去做,后来便相沿成俗 。闽南、台湾人民为感念吴本高尚医德和高超医术,尊称“医录真人”,在吴本的家乡闽南白礁建塑像奉祀,宋孝宗还追封他为“慈济真人”,明成祖追封他为“万寿无极保生大帝” 。直到现在,闽南、台湾一些地区仍沿袭七夕吃使君子、石榴的保健风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