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的功效与作用禁忌_乌梅禁忌人群与注意事项

天赐胭脂一抹腮,盘中磊落笛中哀 。
虽然未得和羹便,曾与将军止渴来 。
——《梅》·唐·罗隐
物种基源
乌梅(PrunusmumeSieb.etZucc.),为蔷薇科落叶乔木梅的未成熟果实,经火焙干,再闷至色变黑而得,又名梅实、熏梅、桔梅肉、春梅、干枝梅、黄仔、合汉梅、乌梅炭 。
乌梅,以色黑而有光泽、味酸、醇不杂、坚实者为佳,主产于福建、浙江、四川、湖南等地 。
作用功效
1.性味归经
乌梅,味酸、涩,性平;归肺、脾、大肠经 。
2.医学经典
《神农本草经》:“敛脾,生津,安蛔 。”
3.中医辨证
乌梅,味酸、涩,性平,以酸涩为用,而有敛肺止咳,涩肠止泻之功,有益于肺虚久咳,久泻不止之症;若与甘寒之药同用,而起酸甘化阴作用,故能生津止渴、以利消渴 。本品味极酸,而“蛔得酸则伏”,故为安蛔良药,以治蛔虫引起呕吐、腹痛之症 。可用治胆道蛔虫引起之胆绞痛以及胃酸缺乏所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有较好的疗效 。
4.现代研究
乌梅能使胆囊收缩,促进胆汁分泌,并有抗蛋白过敏作用 。
据抗菌实验,本品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结核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对各种皮肤真菌亦有抑制作用 。
食用注意与禁忌人群
乌梅酸敛之性颇强,凡外感咳嗽、泻痢初起及有湿邪者均不宜食用 。
传说故事
一、曹操与梅
南朝刘宋时期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里有这样一则传说故事,曹操带领军队走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士兵们渴得很,如果停下来休息,很可能渴死很多士兵 。曹操就骗他们说:前面有片梅树林,到那摘梅子吃可以解渴 。兵士听说有梅子可吃,口里都生出了口水,也就不那么渴了,最后终于找到了有水源的地方,后来收复了大片北方土地 。“望梅止渴”的故事流传至今,家喻户晓,也道出了梅可生津止渴的医学道理 。无独有偶,《峨眉山志》还记载了类似的故事:“山有梅子坡,白云禅师道行偶渴,索水不得,望坡前有梅树,拟此累累梅实,可以回津,至其地无一梅树,而渴已止矣 。”
二、梅史小考
乌梅,原产我国长江以南各地,以四川、湖北西部和西藏东部山区为分布中心,我国植梅大约起于商代,距今已有近4000年的历史了 。在我国古代书籍中,《周礼》中称“橑”(食用梅的古称),《尔稚》上叫“0”,《说文》中作“棋”,春秋战国时期,爱梅之风很盛,人们把梅花和梅子作为馈赠和祭祀的礼品 。在殷商出土文物中,可以看到铜鼎器皿上有梅核图案,竹筒上有梅形 。至汉朝,梅花已入宫苑 。南北朝时期,扬州、南京都好似植梅盛地 。隋唐时代,植梅、咏梅之风更盛,杭州西湖、孤山的梅花,在唐代即已驰名 。宋朝要算是我国历史上植梅最昌盛的时期,南宋诗人范成大著有《梅谱》一书,记载当时梅花已有9个品种,这是中国第一本梅花专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梅花专著 。明清时代,梅花栽培规模与水平都有提高 。约在公元1474年前,梅花由我国传到朝鲜,后又东渡日本,到1878年传入欧洲,1908年由日本传至美国 。
我国梅花现有230多个品种,分为食用梅、观赏梅两大类,食用梅有青梅、白梅和花梅几种,其果实可供食用和药用 。梅的食用在我国历史悠久,《诗经》记载:“标有梅,其实七兮 。”这里所咏的梅就是指食用梅 。最初植梅,是为了采集果实作调味品用,而不是为了观赏,那时的梅,几乎与食盐同样重要,为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 。
梅的寿命很长,现存的古梅有:云南昆明温泉曹溪寺内元代种植的梅树,杭州超山800多年的宋梅,浙江天台山国清寺1300多年的隋梅,湖北黄梅蔡山植于晋代的“二度梅”,一年两度开花,至今已有1600多年了 。因为我国是梅花的故乡,赏梅的胜地很多,广东大度岭的罗浮山,武昌东湖的梅岭,杭州西湖的孤山、超山,苏州的邓尉,无锡的梅园,每逢梅花盛开时节,香雪成海,醉人心目 。现武汉、南京、苏州都把梅花定为市花 。
【乌梅的功效与作用禁忌_乌梅禁忌人群与注意事项】由于梅花具有高洁坚贞,顽强雄健,傲霜凌雪,不俗浮沉的高尚品格,诗家咏梅,画家画梅、园艺家种梅,相沿成习,成为我国的优良传统风格 。在我国的花卉诗中,咏梅诗篇为数最多,或咏其风韵独胜,或吟其神形俱清,或赞其标格秀雅,或颂其节操凝重,真可谓“花中气节最高洁”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