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亨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中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

谢邀,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
其实这就是所谓的“权力的游戏”,而且是很经典的“权力的游戏” 。
李亨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中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
文章插图
一、李亨的太子做的很憋屈很苦逼
李亨是唐玄宗的第三子,其大哥李琮早死,二哥李瑛被立为太子 。按理说太子之位是与李亨无缘的 。
太子李瑛母亲是赵丽妃,之前极受玄宗宠爱,但后来唐玄宗宠爱武惠妃,丽妃失宠受到冷落 。武惠妃为玄宗生下寿王李瑁,也颇受玄宗喜爱 。武惠妃便与勾结宰相李林甫陷害太子李瑛让寿王李瑁取而代之 。
最终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发生了著名的““三庶人事件”:太子李瑛被废被杀,连同太子被杀的还有鄂王李瑶、光王李琚,
虽然李林甫和武惠妃除掉了太子李瑛,李林甫极力推荐李瑁上位,但是唐玄宗依旧按长幼顺序立李亨为皇太子 。
就这样,因为大哥早死,二哥被杀,李亨坐上了太子之位 。
李亨被立为太子之后,便面临和二哥李瑛一样的处境,他直接面临着来自李林甫这个把持朝政多年的宰相和在后宫受宠的武惠妃的联合打击 。
李亨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中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
文章插图
在天宝五年的年头和年尾,李林甫对李亨发起了两轮攻势,制造了两起大案 。
这两起大案,李林甫都是从李亨的妃子入手,罗织罪名,意图以此废掉李亨太子之位 。而李亨也极尽隐忍,两次大案起时,他果断“离婚”,撇清自己的罪责,最终保住了太子之位 。
两次大案,两次离婚,李亨被李林甫打压的毫无还手之力,只能屈辱离婚,舍弃妻子,十分窝囊憋屈 。
李林甫打压李亨,玄宗是默许的,因为他担心太子羽翼太过丰满影响到自己的地位,之前太子李瑛被杀就是因为同样的原因 。
说到底,这就是权力的游戏,哪怕是父子间也是如此 。
好在李亨从两起大案中挺了过来,熬到了李林甫去世 。
熬死了李林甫,新宰相杨国忠上台,这位靠杨贵妃关系上台的宰相在清算前任李林甫的同时也不忘敲打太子李亨,李亨依旧过得提心吊胆 。
这种局面,直到安史之乱发生到来才被打破 。
二、权力的游戏需要时机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 。天宝十五年,叛军兵锋直指长安 。
李亨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中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
文章插图
六月十三日,唐玄宗率后宫和侍卫向离京出逃 。
十四日,途经马嵬驿发生了兵变 。
玄宗仓皇出逃,护卫军约有3000余人,而李亨率领殿后人马就有2000人,其中还包括禁军中的精锐部队——飞龙禁军 。此外李亨两个儿子子广平王李俶和建宁王李倓都有亲兵扈从 。
一个极好的机会摆在了李亨的面前 。
荒郊野外,皇帝逃命,手中有绝对的军事力量,自己又是名正言顺的太子 。
从权力场的争斗中闯出来的李亨不可能没有看到这个机会更不可能放过这个天赐良机 。
即使他想放过,太子的幕僚谋臣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
最终的结果,禁军士兵适时因饥疲劳顿发生骚动,乱刀砍死杨国忠和其子等杨家人 。然后陈玄礼出面奏请玄宗将杨贵妃正法,唐玄宗无奈赐死贵妃 。
李亨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中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
文章插图
李亨是马嵬坡兵变的最大受益者,他一举清除了玄宗时代宰相集团对自己的打压,彻底坐稳了太子之位 。
兵变之后,李亨在马嵬坡与玄宗道别,李亨分兵另谋发展不随玄宗入蜀,彻底摆脱了唐玄宗的阴影,更摆脱了可能发生的日后清算 。
天宝十五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城登基,遥尊玄宗为太上皇 。登基之后便派人将这个消息告知在四川刚安定下来的唐玄宗,并索要象征皇权的印玺等器物 。
大势已去,唐玄宗无奈之下只能接受自己成为太上皇的事实并交出印玺 。
这场权力的游戏以李亨获胜告终 。
以上是我的看法,学识有限,是一家之言,欢迎各位批评指正,
其他网友观点唐肃宗在安史之乱期间自立门户,不仅是为了完成他的平生之愿 。也是他在分析当时的时局后,做出的正确决定 。
李亨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中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
文章插图
一、父子恩怨 。
唐玄宗和唐肃宗的关系,一言以蔽之 。
一般 。谈不上父子反目成仇,但也谈不上是父慈子孝 。
唐肃宗在做太子时,先是宰相李林甫跟他不对付 。后来杨国忠也跟他不对付 。李、杨等人无时无刻不在筹划搞倒他 。
而就在肃宗深陷政治漩涡中时,玄宗却不管不问 。他有三十几个儿子,不在乎一个儿子的死活 。他故意让肃宗和宰相死磕,以保证自己皇位的安全 。而这也就导致肃宗一直希望老爷子早点挂,自己能早日登基 。
其实肃宗想登基,倒不是说他有多想当这个皇帝 。而是他没有退路 。大唐立国伊始,传到此刻时,就没有一个太子是好死的 。如果肃宗不争取一下,登基继位,那他的下场就得跟他二哥李瑛一样,落得个惨死 。
所以对于皇位,肃宗可以说是觊觎已久,志在必得 。
李亨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中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
文章插图
二、唐玄宗的失势 。
唐肃宗想做皇帝,但主动权并不在他手上 。
毕竟唐玄宗是创立了开元盛世的一代雄主 。
自己父亲不死,肃宗想继位 。难纳 。
然而,真是打瞌睡了,有人送枕头 。
就在肃宗感叹自己要扛不住的时候 。安史之乱爆发 。安禄山造反了 。
而唐玄宗对安史之乱的处理,偏偏又全都是骚操作,愚蠢到了极点 。
他首先是不相信前线报来的奏报,导致错过了镇压叛军的最佳时机 。
随后他又急功近利,派太监冤杀封常清和高仙芝 。导致自己无人可用 。只得让腿脚不方便的哥舒翰挂帅,前往潼关御敌 。
等到哥舒翰稳定前线局势后,唐玄宗又再次急功近利,威逼其出战 。
结果,唐军全军覆没 。叛军攻破潼关,一溜烟的就杀到了长安城下 。
李亨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中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
文章插图
这个时候,唐玄宗可以说是人心尽失 。他如果还想挽回人心 。就只有一个选择——留守长安,与长安文武百官及百万民众共存亡 。
如果打赢了,他仍然是真命天子 。没人敢挑战他的皇帝权威 。
即便打输了,已身殉国 。他在大家心里也仍然是一个大英雄 。
君王死社稷,这是皇帝最了不起的壮举 。
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 。唐玄宗偏偏放弃长安溜走了 。
他当时悄悄地溜走,只带了妃嫔、太子、心腹大臣及少量御林军 。不仅舍弃了百姓,就连众多朝臣也被他舍弃了 。堪称人品尽丧 。
此时此刻,玄宗虽然还活着,但他在大唐子民心里已经死了 。
而且出长安后,玄宗往西南方向跑 。可唐军主力在西北,他却往剑南跑,几个意思?他是不想收复长安了吗?
跟着唐玄宗的大臣们并不傻,此时此刻,他们已经意识到了,唐玄宗已经没有能力胜任皇帝了,自己继续跟着他,怕是没有活路 。
命运,必须要掌握在自己手里!于是乎,当唐玄宗逃到马嵬驿时,御林军在几个将领的带领下,便干掉了对玄宗的心腹杨国忠 。同时还逼死了杨贵妃 。
李亨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中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
文章插图
关于马嵬驿兵变 。一直是众说纷纭 。
有人说肃宗是幕后黑手,目的是为了搬倒杨国忠,脱离玄宗掌控,为自立门户做准备 。
也有人说肃宗不是推手,陈玄礼等人才是兵变策划者 。肃宗只是知情,顺便捡了便宜 。
不管真实情况怎么样吧 。总之,此事件导致唐玄宗的威望大跌 。就如前文所说,他的肉体虽然还活着,但他这个人在大伙心里,已经是一个死人了 。
至于唐肃宗,虽然他在此前碌碌无为,但由于他只是太子,并非决策者,一直被唐玄宗压制着,大家不可能把玄宗的骚操作,怪罪在他头上 。所以,他的形象不仅没有因安史之乱有任何折损 。反而有所提升 。
当时不少人认为,只要肃宗登基,就能逆转危局 。对其产生了幻想 。
李亨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中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
文章插图
三、分道扬镳 。
平息了兵变后,玄宗此时估计也猜到自己在大家伙心里,已是个死人了 。所以,他索性就破罐子破摔,不顾百姓挽留,继续往剑南方向逃命 。面子没了,能保住一条老命也是极好的 。
肃宗则被百姓劝留,没有跟随玄宗去剑南 。
此时,留下的肃宗有三条路可选 。
①:就是留在关中,返回长安城 。当时叛军还没有杀入长安 。肃宗此时回去,还有希望稳住长安局势 。
②:放弃长安,前往灵武(宁夏),聚拢当地忠于李唐的唐军,反攻长安 。
③:放弃长安,前往陇右(青海),聚拢当地忠于李唐的唐军,反攻长安 。
到底该选哪条路呢?
马嵬驿离长安大约一百多里,不远,但当时兵荒马乱,肃宗搞不清楚长安情况 。万一叛军进城了呢?万一城内大乱,他回去也收拾不了残局呢?此时回长安,危险系数太大 。
所以,他也就没有返回长安 。
不回去,那去陇右还是灵武?
陇右相比于灵武,离长安稍远 。所以,相对也更安全 。
但是,肃宗并不是去逃难的 。他过去,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收拢大军,反攻长安 。此时叛军离得还远,自己犯不着退到陇右那么远的地方谋求发展 。
因而肃宗就选择了离长安相对最近,并且对他还算忠诚的朔方镇,作为自己的立脚点 。
想好就出发 。不久后,肃宗抵达灵武 。号召天下兵马勤王 。此时的他,威望大涨,已经具备了登基,取唐玄宗而代之的前提条件 。
李亨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中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
文章插图
四、唐玄宗的调整 。
【李亨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中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唐肃宗分道扬镳,前往灵武的消息传到玄宗阵营后,追随玄宗入蜀的人,情绪变得更不稳定了 。在这种背景下,这些人难免又会私下发表各种大逆不道的言论 。
也就是继续私下讨论,皇帝现在老年痴呆症状越来越明显,我们还应该继续追随他?就如他们在马嵬驿兵变前那般模样 。
这时间一长,流言蜚语一多,有些话就传到了玄宗的耳朵里 。玄宗此时此刻,面对人心尽失的局面,智商总算是恢复了 。
为了平息舆论,也为了打败叛军 。
他首先是做了自我批评,对大家做检讨,说一切都是他的错,以致使大家跟他一起背井离乡跑路 。
然后,他开诚布公的说,你们不愿意跟我继续走,现在就可以拿一笔路费,选择一个自己认为的好去处 。比如追随肃宗去灵武 。我不会怪罪你们 。
大家见玄宗的态度如此端正,被其感动 。所以骚动的人心,也就渐渐平息了 。
之后,玄宗继续保持清醒头脑 。他主动下诏追认了肃宗与他分道扬镳的合法性,同时还要求河西三镇节度使在肃宗抵达后,归其节制 。并希望大家能紧密团结在肃宗身边 。共抗叛军 。
李亨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中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
文章插图
五、木已成舟 。
当然,玄宗也不是躺尸,没做一点防备 。他为了避免自己被肃宗架空,也分别任命了永王、盛王、丰王坐镇江陵、广陵、武威,负责长江中下游和西北的军事 。
他想让三个儿子和肃宗,分别在外统兵,相互牵制 。(当时玄宗没有授予肃宗节制另外三个弟弟)
只不过,玄宗的这种努力终究是失败了 。因为肃宗没等三个弟弟羽翼丰满,他就在灵武火速登基,并遥尊玄宗为太上皇了 。
从他抵达灵武,到继位登基,中间只有五天时间 。一点调整部署的时间都没给玄宗留 。
而肃宗称帝后,河西三镇均表示拥护他 。这也就意味着,肃宗掌握了军权,而且是当时唐军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河西三镇无视玄宗,拥护肃宗,是因为玄宗远在剑南,他们继续拥护玄宗,拒绝站在肃宗一边,难免会被肃宗当做贰臣处理 。并且他们拥护肃宗得到的回报,也确实远大于继续跟着玄宗)
唐玄宗一看,肃宗已经登基,他此时如果不承认肃宗的帝位,不仅会引发内斗,让叛军坐收渔翁之利 。到时候,父子两一起抱着完蛋 。
而且肃宗此时有兵权,他不承认也没辙 。他又打不过肃宗 。
因此他也就只能打碎牙齿往里咽 。正式承认了肃宗的帝位 。
公元756年九月,即肃宗登基两月后,河西三镇二十万唐军在回纥军协助下,一战收复长安 。
次年二月,肃宗回到关中,先驻凤翔,后回长安 。此时,江南的钱粮也运到了 。长安百姓听说肃宗兵强马壮,皆附于他 。
见此,肃宗很高兴 。一切都稳了 。为了巩固既得权力,肃宗一面下令唐军继续向东追击叛军,一面派人到剑南接玄宗回来 。
毕竟,天下人心还未全部归附 。不把玄宗控制住,难免不会有藩王、地方节度使产生另立朝廷,不承认肃宗合法性,挟玄宗以令诸侯的可能性 。
在肃宗看来,老爷子一日不回长安,不能被他软禁,他就一天睡不稳觉 。
李亨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中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
文章插图
当时的玄宗大概能猜的到肃宗心中所想 。也明白自己在外面可能会给朝廷带来动荡 。他想歇歇了 。累了 。于是,他也就高高兴兴的回到长安 。“高高兴兴”的在回家后,被肃宗软禁了起来 。
其他网友观点简单来说,李亨觉得时机成熟了,有足够的把握可以夺取唐玄宗的皇位 。
第一,唐玄宗本是一个英明神武的皇帝,但在安史之乱爆发后个人威信急剧下降,昏招迭出,一手造成了哥舒翰的潼关惨败,这才被迫从长安出逃,一副仓皇出逃的狼狈模样,再无威望可言;而李亨呢,他渐而成为了大唐官员和军队中的“抵抗派”领袖,人望提升很快,既然唐玄宗要逃往蜀地,就随他去吧,反正还有太子李亨愿意留下来重整军队与安史叛军鏖战,既然老态龙钟的皇上自己不负责任的“抛弃”了天下,何必不把皇位交给更愿意负责任更年轻的太子呢?
李亨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中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
文章插图
第二,一些历史学家怀疑,马嵬坡之变本来就是有组织有预谋的,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只是台前的执行者,背后的大BOSS是李亨,李亨一方面利用了军中对唐玄宗仓皇逃窜的不满,一方面也推波助澜主动下药,杀掉杨国忠和杨贵妃是手段,架空唐玄宗才是最终目的 。通过兵变,唐玄宗不仅意气颓唐丧失了争雄之心,在实质上也丧失了对局势和御林军的控制能力,而太子李亨则趁势掌握了军心和实权,随后在灵武自行称帝,唐玄宗除了默然就范和尊重既成事实做太上皇以外,也没有其他应对能力了 。
李亨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中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
文章插图

李亨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中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
文章插图
第三,从合法性上看,在大唐时代,皇子发动兵变从父皇手中夺权是常态,最后给父皇搞个太上皇当当就是了,并不像后世那样大逆不道 。唐太宗的皇位哪里来的,玄武门之变啊;唐玄宗自己的皇位哪里来的,不也是通过兵变干掉太平公主而来的 。因此,李亨在灵武来称帝这一招也没有什么奇怪的,至少大唐朝野不会觉得很突兀,更不会用什么儒家君臣之义去激烈反对,甚至会觉得太子在效法前辈伟大帝王的“成功之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