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是被诸葛亮逼反的吗?

魏延一直都没有反,虽然诸葛亮说他脑后有反骨 。魏延是一名不可多得的人才 。在荆州的时候,魏延就投靠了刘备,随刘备入川,后被刘备封为汉中太守 。随诸葛北伐,是主将之一 。赵云死后,更是唯一的大将 。但是魏延经常得不到诸葛亮的重用,建议也不被采纳 。诸葛亮临死之时,魏延为大将,官职仅仅次于诸葛亮,为征西将军,诸葛亮竟然对魏延不托后事,而对杨仪交代后事,又密令马岱,魏延如有不轨,暗杀之 。三国演义中说,魏延大喊三声,谁敢杀我 。马岱走马杀之 。
魏延在世时,因为有刘备可以压制,刘备死后,诸葛亮压制之 。诸葛亮认为他死后,蜀中再无人能够压制魏延,魏延会成为祸患 。诸葛亮对后事的安排,直接导致了魏延被杀 。也可以说是诸葛亮必逼死了魏延 。
最早在刘琮投降曹操时,刘备一行人从荆州城门路过,魏延还是刘表手下大将,却主动开门献降,要刘备入城夺取荆州 。这时大将文聘来,斥责魏延,说魏延对主不忠 。二人在城下打起来 。文聘后来虽然投降了曹操,却自感惭愧,还是得到曹操赏识 。
而诸葛亮见魏延有背主行为,很想杀掉魏延,但是为刘备所阻止,刘备也是爱惜魏延人才 。魏延自是感激刘备 。但这也是感激个人而已,对于蜀汉魏延又有多少大义呢,诸葛亮就看出魏延也是个机会主义者 。
当魏延在北伐中提出给兵数千奇袭长安之计策,诸葛亮表示了否定 。这个计策也是可以的,成功则可,失败也不过是丢失几千兵马而已 。诸葛亮担心的是魏延一旦得手,就可以独立行事,不听节制,就是要把魏延放在眼皮底下做事 。
诸葛亮后期是着力培养了姜维这个降将,姜维后来也是继承诸葛亮的遗愿一再北伐,也证明了诸葛亮没有看错姜维 。对于魏延,诸葛亮只是用其勇力,如同刘备,但始终对魏延不怎么信任 。也是诸葛亮容不下魏延的缺点,魏延不忠义,而诸葛亮本身忠义为本 。这两人性格是冲突的 。也可以说是将相不和,造成北伐没有什么进展 。
魏延是被诸葛亮逼反的吗?
文章插图
其他网友观点《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魏延是一对冤家 。魏延在长沙刚刚投奔诸葛亮,诸葛亮就当着刘备的面,要斩了他 。而斩杀魏延的理由却是他脑生反骨,日后必反 。果然,在多年之后,诸葛亮刚死,魏延就为争夺军权起兵造反 。幸亏诸葛亮在死前留下了锦囊妙计,派马岱留在魏延身边,趁其不备斩杀了他 。但是,在历史上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吗?这中间是否另有隐情呢?
魏延是被诸葛亮逼反的吗?
文章插图

一、魏延之死 。在历史记载中,魏延的死与《三国演义》大不相同 。他是在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结束时被杀的 。在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中,魏延依然是诸葛亮的先锋,他的大营在诸葛亮大营前十里的地方,保护着诸葛亮主力的安全 。在魏延的努力下,诸葛亮的主力得以进行屯田,与司马懿长期相持 。
但是,由于诸葛亮的身体情况日益恶化,蜀军的这次北伐也进入了尾声 。诸葛亮在发动这一次北伐前,就为自己指定了继承人 。他秘密向刘禅上表,推荐蒋琬为自己的继承人,并且将蒋琬留在成都,还留下一批人辅佐他 。当诸葛亮去世前,他又召开了最后一次军事会议,布置自己死后蜀军的行动 。
魏延是被诸葛亮逼反的吗?
文章插图

在这次军事会议中,诸葛亮没有让魏延参加 。他在这次会议上,将自己死后的蜀军指挥权交给了杨仪,让他指挥全军撤回蜀中 。而蜀军中最重要的将领魏延,则被诸葛亮委以断后的任务 。诸葛亮为了以防万一,又派姜维走在魏延之前,作为实际上的蜀军的断后部队 。他下令说,如果魏延愿意担任断后任务,大军就按照次序行动 。如果魏延不同意,那么就不理睬他,丢下魏延大军自行撤退 。
诸葛亮去世后,费祎到魏延营中去传达诸葛亮的命令 。魏延听了十分生气,他对费祎说出自己的意见,那就是让诸葛亮的文官护送诸葛亮的棺椁回蜀中,自己接管蜀军继续北伐 。谁知道费祎寻找借口跑回蜀军大营,向大家汇报了魏延的意见 。于是大家便按照诸葛亮留下的命令,不理会魏延径自撤退了 。
魏延是被诸葛亮逼反的吗?
文章插图

魏延听说大军撤退的消息十分生气,他率领部下抢先撤退,一路上烧断栈道 。当蜀军主力到达斜谷南口的时候,遭到魏延的堵截 。蜀军中的大将王平上前呵斥道,丞相尸骨未寒,你们就敢如此作乱 。魏延的部下认为过错在魏延,因此都四散离去 。魏延和他的儿子数人奔汉中,被杨仪派马岱斩杀,并且还夷灭了魏延的三族 。
二、魏延的死因 。魏延被杀的原因,在《三国志》中就已经写得很清楚了 。那就是“不便背叛” 。这是因为魏延并没有背叛的理由,而且他的行动也表明了没有与蜀汉的敌人有勾结 。魏延的死因实际上是因为和诸葛亮的长史杨仪争夺军权,失败被杀 。
魏延在历史上并不是投降刘备的降将,而是带着自己的部曲投奔的刘备 。他跟随刘备后,屡建战功 。在夺取益州和汉中的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汉中之战后,他是刘备亲自挑选的汉中太守,负责守卫蜀汉的北大门 。
魏延是被诸葛亮逼反的吗?
文章插图

在诸葛亮时代,由于荆州之战和夷陵之战的失败,魏延成为蜀汉首屈一指的大将 。他被诸葛亮调入自己的手下,成为他的先锋 。在阳溪之战中,魏延率领的蜀军获得了辉煌的胜利,他也为此被封为南郑侯,假节,成为仅次于诸葛亮的将领,并且也被大家公认为将来接替诸葛亮职位的人选 。
但是魏延这个人虽然骁勇善战,可是他也有着自己的缺陷 。他的性格过于自傲,和同僚的关系都不好 。尤其是与诸葛亮手下的长史杨仪的关系特别恶劣 。杨仪是诸葛亮倚重的文官,他为诸葛亮操办后勤等事务十分得力 。杨仪依仗诸葛亮的器重,对魏延毫不相让 。杨仪的职位本身就低于魏延,魏延自然对此十分恼火 。两人最后势同水火,争吵时魏延竟然拔出刀来威胁杨仪 。
魏延是被诸葛亮逼反的吗?
文章插图

因此,在诸葛亮去世后,魏延对于杨仪接管军权,指挥自己断后十分气愤 。他对费祎说,我是什么身份,能够受杨仪的指挥,为他做断后的将领 。为此,魏延为了夺取蜀军的指挥权,与杨仪发生了武力冲突 。最终魏延争夺军权失败,被杨仪所杀 。
三、魏延之死是否与诸葛亮有关 。
魏延是因为和杨仪争夺军权失败而被杀,这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 。那么,魏延的死是否有诸葛亮的参与呢?这个问题在历史上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杨仪擅自做主,没有诸葛亮的参与,另一种说法是这一切的幕后操纵者就是诸葛亮 。
魏延是被诸葛亮逼反的吗?
文章插图

我们先看第一种说法 。这种说法认为,这一切都是杨仪的计谋 。这种看法认为在诸葛亮弥留之际,已经神智不清,无法表达自己的意图 。于是杨仪借助自己长史的身份,运用自己的手中权力,假借诸葛亮的名义造成了这一切的后果 。是杨仪在通知召开最后一次军事会议的时候,特意没有通知魏延参加 。
在会议上,杨仪假借诸葛亮的名义发布命令 。是他自己擅自做主,命令魏延断后,并且让姜维担任大军的实际后卫 。如果魏延不听从指挥,就舍弃他撤军 。而当魏延和杨仪发生冲突的时候,又是杨仪以诸葛亮的名义指挥蜀军攻破魏延,诛杀了他 。
魏延是被诸葛亮逼反的吗?
文章插图

这种说法似乎有一定的道理,在《魏略》中也记载有类似的记载 。在这个记载中说,魏延听从诸葛亮的安排,率领蜀军撤军 。杨仪见魏延掌握军权,害怕被魏延杀害 。于是他造谣说魏延要叛变北上,率领部下攻打魏延 。魏延没有反叛的心思,于是不和杨仪交锋,主动退走,被杨仪所追杀 。
不过,我们看历史上的记载,就能够看出,这种说法并不正确 。因为从种种迹象可以看出,杨仪的所作所为并不是他擅自做主,而是受诸葛亮的安排 。首先,诸葛亮在出师前,就已经秘密指定了继承人 。但是杨仪、魏延都不知道这件事,他们都认为自己是继承诸葛亮职位的当然人选 。因此,杨仪才会回到蜀中后,才发现自己失去了一切权力 。没有诸葛亮的事先安排,杨仪是不会落得如此境地的 。
魏延是被诸葛亮逼反的吗?
文章插图

其次,在蜀军撤退的时候,在大军指定姜维作为后卫后,又命令魏延作为断后之将 。如果魏延不接受命令,大军就不管魏延,直接撤退 。如果是杨仪擅自指挥蜀军撤退,以他的心胸和对魏延的仇恨,是不可能下这个命令的 。杨仪从心里惧怕魏延的军事才能,为了免除后患,他最可能采取的举动,就是不通知魏延自己撤退,把魏延丢给司马懿借刀杀人 。
第三,在蜀军撤退时,安排得十分周密 。在司马懿追上的时候,蜀军丝毫不乱,摆出反击的架势 。这让司马懿以为自己中计,赶快逃回自己的军营,蜀军得以安全撤退 。在面对魏延的阻拦,蜀军中能力仅次于魏延的将领王平没有断后,而是在蜀军的前锋 。在王平的攻击下,魏延的军队纷纷逃散 。这些安排不是杨仪可以做到的,只有诸葛亮才能安排妥当 。
魏延是被诸葛亮逼反的吗?
文章插图

因此,给魏延下达这样命令的人只能是诸葛亮 。他知道自己一死,就没有人能够压制住魏延 。但是为了魏延和他的部下的安危,他还是为魏延留下一条出路 。而且派去向魏延传达命令的费祎,正是诸葛亮的亲信,他在日后接替蒋琬成为蜀汉的执政者 。这就说明了这一切都是出自诸葛亮的安排 。
因此,魏延的死背后有着诸葛亮的影子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让魏延死于非命呢?其实,诸葛亮也有着他自己的苦衷 。他临死前的这个安排,是为了蜀军的安全,也是为了蜀汉政权未来的安全 。而这个安排,思想源自于诸葛亮平日里喜欢吟唱的《梁父吟》中“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
魏延是被诸葛亮逼反的吗?
文章插图

在当年孙权接待蜀汉使者的时候,就问道说魏延和杨仪都是小人,他们在诸葛亮死后必然作乱,问诸葛亮是否有安排 。蜀汉使者的副手回答说,魏延和杨仪虽然有缺点,但是现在正是用人之际,诸葛亮使用他们的长处 。等到将来,诸葛亮肯定会有安排 。诸葛亮在得知使者副手的回答后,提拔了这个人 。这说明诸葛亮认同这位使者副手的说法 。
由此看来,魏延和杨仪的死就都不是偶然事件了 。诸葛亮在出师发动第五次北伐前,就秘密确立了继承人,但是他对魏延和杨仪保密,让他们对此都势在必得 。这样,诸葛亮的职位就成为让魏延和杨仪纷争的那个“桃子” 。
魏延是被诸葛亮逼反的吗?
文章插图

诸葛亮还将这个矛盾继续扩大,把蜀军的指挥权暂时交给杨仪,并且让职位高的魏延给职位低的杨仪断后 。按照魏延的脾气,他自然不会接受这种安排,肯定会和杨仪争夺军权 。魏延的军事能力强,但是兵力小 。杨仪兵力强,但是军事能力差 。杨仪为了躲避魏延的攻击,只会加速撤退 。这样,再加上诸葛亮的周密部署,蜀军就可以尽快撤回汉中 。
而当魏延对杨仪发动进攻的时候,蜀军派王平对敌,并且拿着诸葛亮的名义来压制魏延 。魏延的部下果不其然的逃散,魏延也被追杀 。而杨仪在大军安全撤回后,就被剥夺了一切权力 。当他口出怨言的时候,诸葛亮的亲信费祎检举了他,最终将其处死 。
魏延是被诸葛亮逼反的吗?
文章插图

诸葛亮这样做,主要是他定下了在他去世后,蜀汉停止北伐,休养生息的政策 。如果魏延和杨仪存在下来,就会使得这个政策破产,给蜀汉政局产生动荡 。因此,为了蜀汉大军安全撤回汉中,并且保证蜀汉的长治久安,诸葛亮用这样的安排,除掉了魏延和杨仪 。
结语:魏延的死主要是因为他和杨仪争夺军权失败,被杨仪所杀 。对于魏延来说,以背叛的名义杀害他是冤枉的,他至死没有反叛蜀汉政权 。魏延的死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他过于自傲的主观原因,在关键时刻,他不能冷静地看清形势,走上了死亡的道路 。
魏延是被诸葛亮逼反的吗?
文章插图

诸葛亮对于魏延还是留下了一条生路的,那就是遵从命令,为蜀军断后 。这样,当大军撤回汉中后,一切还会有转机 。可是魏延自认为是诸葛亮的当然的继承人,不能忍受杨仪的指挥,与杨仪发生武装冲突 。这正中了诸葛亮的“二桃杀三士”的计谋,魏延和杨仪双双死于非命 。
但是,这一切也让蜀军全军安全回到汉中,蜀汉的政局也平稳过度,为蜀汉换取了二十年休养生息的时间 。诸葛亮的苦心安排,也得到了他预期的结果 。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
其他网友观点不是被诸葛亮逼反的 。魏延是诸葛亮北伐队伍中资历和影响力包括才华在内的综合实力仅次于诸葛亮的人 。更重要的一点是魏延不是诸葛亮提拔的,他是刘备提拔的,是刘备的铁忠 。
他给诸葛亮面子并不是佩服诸葛亮,而是因为诸葛亮的权势和资历,这一点诸葛亮心里也很清楚 。因为论资格诸葛亮比他老,虽然魏延追随刘备时间比诸葛亮长,但是魏延真正冒尖是在入川作战,当时还有一个降将黄忠也在这入川作战中冒尖 。
在魏延和黄忠冒尖之前,诸葛亮已经全面接管刘备的后勤及内政事务,所以诸葛亮是可以压得住魏延的 。
魏延是被诸葛亮逼反的吗?
文章插图
诸葛亮死后,这支北伐军中有谁能压得住魏延?
没有一个 。
杨仪、费祎、姜维这三个人都是诸葛亮提拔的,得到重用都是刘备死后的事情,他们肯定压不住魏延,杨仪和魏延还是死敌 。
怎么将北伐军安全带回蜀地,这是诸葛亮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 。
北伐军能不能安全带回,关键在于魏延的态度 。
诸葛亮在死前已经秘密上书将巴蜀的大权交给蒋琬,蒋琬的资历比杨仪还要浅,当年差一点被刘备KO了 。刘禅也同意诸葛亮的意见 。
如果魏延接管了北伐军,他控制了军队,蒋琬自然不可能顺利治蜀,会造成内讧 。
这是诸葛亮考虑北伐军安全回来之后的事情 。
魏延是被诸葛亮逼反的吗?
文章插图
这两件事情的关键点在魏延 。
怎么处理魏延?
诸葛亮并没有借故杀掉魏延,而是让其自己选择 。
诸葛亮先秘密召开了一个由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人参加的会议,这个会议唯独魏延这个老资格没有参加 。诸葛亮将退军事务作了安排 。
《魏延传》中说的很清楚: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 。
让魏延断后,实际上是给魏延自己选择,此时魏延可以选择接受诸葛亮的遗命 。如果他接受诸葛亮的遗命等于放弃自己的老资格,要接受这帮年轻人的领导 。正如廖化等人接受诸葛亮的儿子领导一样 。
实际上就是要魏延交出兵权,退隐 。魏延如果想通了,自然就会断后,然后回来 。
想不通自然就会出事情,出了事情姜维是一道防护墙 。
魏延是被诸葛亮逼反的吗?
文章插图
诸葛亮为什么设计杨仪为领军呢,主要因为杨仪和魏延这两人是死敌,如果魏延能够接受杨仪的领导,那他算是真想通了,这一关考验也就过了,蜀汉也就不会出现内讧 。
要知道费祎和魏延关系是很不错的,如果换作费祎带队,魏延也不会造反,但这样无法确定魏延是否真的想通了 。
等于说诸葛亮布置了一道是非题给魏延做,是或否,魏延选择了否,诸葛亮留下的后手就起作用了,马岱杀了魏延,然后以谋反之罪清除魏延留下的全部势力 。
为什么说魏延不是被诸葛亮逼反的,因为逼反是没得选,当时魏延是有选择的机会的 。
有人说诸葛亮可以不用这样设计,魏延就不用反了 。
要知道成大事之人,看到的是全局,蜀汉之稳定与魏延之生死谁重谁轻?
诸葛亮是欣赏魏延的,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 。
【魏延是被诸葛亮逼反的吗?】但人是需要做出选择,诸葛亮也在做选择题,魏延也在做,而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在做选择题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