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吃什么中药好?

慢性鼻炎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临床表现以一侧或两侧鼻腔通气不良,反复发生或经久不愈,鼻腔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无明确致病微生物感染、病程反复发作为特征 。本病分成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两种类型 。
中医称本病为“鼻窒” 。认为本病多因正气虚弱,伤风鼻塞反复发作,余邪未清而致 。
【方一】黄芩汤
【出处】 《医宗金鉴》
【组成】黄芩12克、栀子15克、桑白皮15克、连翘15克、薄荷6克、荆芥12克、赤芍12克、麦冬12克、桔梗6克、甘草6克 。
【功用】清热散邪,宣肺通窍 。
【主治】肺经蕴热、壅塞鼻窍,鼻甲肿胀、鼻塞、涕黄量少、鼻气灼热 。
【方解】方中以黄芩、栀子、桑白皮、甘草清泻肺热而解毒 。连翘、薄荷、荆芥疏风清热通鼻窍 。赤芍清热凉血 。麦冬清热养阴 。桔梗清肺热,载诸药直达病所 。诸药合用,清热泻肺、宣通鼻窍 。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芩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作用较强;其抑菌主要有效成分为黄芩素和黄芩苷,还有促进淋巴细胞转化作用 。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两次 。
【方二】温肺止流丹
【出处】 《辨证录》
【组成】诃子6克、甘草6克、桔梗18克、鱼脑骨(煅过存性)15克、荆芥9克、细辛35克、人参12克 。
【功用】温补肺气,散寒通窍 。
【主治】鼻窒病因肺气虚寒所致,见鼻塞不通,鼻涕白浊,遇风寒加重者 。
【方解】方中以人参、甘草、诃子补肺敛气;细辛、荆芥疏散风寒;桔梗、鱼脑石散结除涕 。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诃子对白喉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另有抗流感病毒的作用 。细辛亦有抗炎作用 。
【用法】将上药研细末,糊丸,每服5克,每日两次 。
【方三】通窍活血汤
【出处】 《医林改错》
【组成】桃仁12克、红花9克、赤芍12克、川芎12克、老葱3根、生姜9克、大枣5枚、麝香0.3克、黄酒半斤 。
【功用】行气活血,化痰通窍 。
【主治】邪毒久留,血瘀鼻窍所致鼻塞较甚或持续不减,语声重浊或有头胀头痛,嗅觉减退等症 。
【方解】方中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活血化瘀,疏通血脉 。麝香、老葱通阳开窍;黄酒温通血脉 。全方合用,有行气活血、化瘀通窍之功 。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红花黄素可增加与改善纤维蛋白溶酶活性,改善微循环 。赤芍对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
【用法】 将前7味煎一盅,去滓,将麝香人酒内再煎二沸,临卧服 。
【方四】 苍耳散
【出处】 《济生方》
【组成】苍耳子7.5克、辛夷15克、白芷30克、薄荷1.5克 。
【功用】疏风散热,宣肺通窍 。
【主治】风热外袭,肺气失宣,而致鼻窒 。
【方解】 本方以苍耳子宣通鼻窍,散风止痛;辛夷、薄荷散风通窍;白芷祛风宣肺,诸药合用,具有疏散风邪,通利鼻窍之功 。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芷含有多种呋喃香豆素,对多种病毒、革兰氏阳性菌、致病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提取液有镇痛、消炎、解热作用 。
【用法】将上药晒干,研为粗末,每次取6克,食后用葱茶调服 。亦可以原药不研末,水煎服,每日1剂 。
【方五】川芎茶调散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薄荷12克,川芎、荆芥各6克,甘草6克,防风9克,白芷、羌活各6克,细辛3克 。
【功用】疏风散邪,通络让痛 。
【主治】风邪头痈 。治疗风邪外袭,肺气失宣而致鼻塞、涕多之鼻窒症 。
【方解】方中重用川芎辛温祛风活血而止头痛;薄荷、荆芥、白芷、羌活疏风止痛,清利头目;*细辛散寒止痛;防风辛散上部风邪;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
【药理】实验研究显示川芎能在炎症的早期渗出性阶段发挥抗炎作用,并能抑制炎症的晚期增殖病变,同时能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次数,提示川芎嗪及阿魏酸具有抗炎及镇痛作用 。
【用法】将上药研末 。每次取6克,食后用清茶调下 。每日两次 。亦可不研末,水煎服 。每日1剂 。
【方六】 防风散
【出处】 《世医得效方》
【组成】防风、羌活各15克,薄荷、大黄6克,当归、栀子、川芎各10克,蝉蜕9克,甘草6克 。
【功用】疏风清热,消肿通窍 。
【主治】风热外袭,引动肺胃内热,上灼鼻窍而致鼻窒症,见鼻部疼痛或鼻涕量多,发热、便秘者 。
【方解】方中防风、羌活疏散风邪;薄荷、栀子、蝉蜕疏风清热通窍;当归、大黄、川芎清热凉血活血;甘草调和诸药 。
【药理】实验研究显示防风含有挥发油、甘露醇、苦味苷等,具有抗病毒解热镇痛作用,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其挥发油能增强吞噬细胞功能 。
【用法】将上药共研为粗末 。每次取12克,加灯心100厘米,竹叶10片,水煎服 。每日两次 。或可不研末,水煎服,每日1剂 。
【方七】 升降散
【出处】 《伤寒温疫条辨》
【组成】白僵蚕15克、蝉蜕9克、姜黄12克、生大黄9克 。
【功用】升清降浊,散风清热 。
【主治】外感风热,引动阳明内热,上灼鼻窍而致鼻窒症 。
【方解】方中僵蚕能散风邪;蝉蜕祛风透邪;姜黄化瘀行气,通络止痛;大黄泄阳明火热于下 。
【药理】实验研究证明本方煎剂含有多种挥发油,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作用,还可扩张毛细血管,增强鼻通气性 。
【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和匀 。每次用6克,用黄酒、蜂蜜调匀冷服 。每日2~3次 。亦可不研末,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
【方八】辛夷汤
【出处】 《御药院方》
【组成】辛夷、甘菊花、白芷、前胡、川芎、薄荷叶、石膏、白术、赤茯苓、生干地黄、陈皮各30克,甘草60克 。
【功用】疏风清热,行气通窍 。
【主治】热邪壅肺,肺气不利,头目昏眩,鼻塞声重,咯痰稠粘 。
【方解】方中甘菊花、薄荷叶、石膏疏风清热;辛夷、白芷、前胡辛温散风;白术、陈皮、赤茯苓健脾利水化痰;生干地黄养阴清热;川芎行气;甘草调和诸药 。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白芷含有多种呋喃香豆素,对多种病毒、革兰氏阳性菌、致病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提取液有镇痛、消炎、解热作用 。
【用法】将上药同为粗末 。每服15克,用水225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渣,食后温服 。每日两次 。
【方九】 辛夷散
【出处】 《济生方》
【组成】辛夷仁、细辛、藁本、升麻、川芎、防风、羌活、甘草、白芷各等份 。
【功用】、疏风散寒通窍 。
【主治】肺虚,风寒湿邪外袭,鼻内壅塞,涕出不已,气息不通或不闻香臭 。
【方解】方中辛夷仁、细辛、藁本、升麻、防风、羌活、白芷着力疏风散寒通窍,川芎行气止痛,甘草调和诸药 。
【药理】现代实验研究发现,藁本含挥发油,主要为丁基苯酚,川芎内酯等,有显著的抗病毒功效,并对多种常见的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 。
【用法】上为细末 。每服6克,食后用清茶调服 。每日两次 。
【方十】苍辛鱼芷汤
【出处】 《云南中医杂志》
【组成】苍耳子10克、辛夷7克、鱼腥草20克、白芷10克、防风10克、桔梗6克、川芎10克、甘草10克 。
【功用】疏风清肺通窍 。
【主治】慢性单纯性鼻炎 。
【方解】方中白芷、防风疏散风邪;苍耳子、辛夷、鱼腥草、桔梗清肺化痰通窍;川芎行气活血通窍;甘草调和诸药 。
【药理】药理研究表明、鱼腥草有较好的抑制卡他球菌、流感杆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的作用 。
【用法】水煎服 。每日1剂 。
【方十一】 清燥救肺汤
【出处】 《医门法律》
【组成】桑叶19克、煅石膏12克、甘草3克、人参12克、胡麻仁9克、阿胶9克、麦门冬12克、杏仁15克、枇杷叶1片 。
【功用】清燥润肺,宣肺散邪 。
【主治】肺津不足,燥热伤肺,而致鼻窒,见鼻中干燥,灼热疼痛,涕痂带血者 。
【方解】方中以桑叶、石膏清宣肺经燥热;麦冬、人参、阿胶、火麻仁养阴生津润燥;杏仁、枇杷叶宣肺散邪;甘草调和诸药 。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桑叶对伤寒杆菌有强大抑制作用,也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 。石膏能降低血管通透性,有消炎、抗水肿作用,煅制后能收敛黏膜、皮肤等组织,减少分泌 。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分两次温服 。
【方十二】百合固金汤
【出处】 《医方集解》
【组成】熟地黄、生地黄、当归身各18克,白芍、甘草各9克,桔梗、玄参各12克,贝母、麦冬、百合各15克 。
【功用】滋养肺肾,生津润燥 。
【主治】肺肾阴虚所致鼻窒,见鼻干较甚,鼻衄,嗅觉减退,咽干燥者 。
【方解】方中以熟地黄、生地黄、百合、麦冬、玄参滋养肺肾之阴,生津润燥;白芍、当归养血益阴;贝母、桔梗清肺而利咽喉;甘草调和诸药 。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当归有抗炎、抗菌、止痛作用,又有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的功能 。麦冬可使周围血液中白细胞增多,增强体液免疫力,提高适应外界刺激的能力 。
【慢性鼻炎吃什么中药好?】【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分两次温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