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与治病的较初渊源,酒方怎么配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的酒文化源远流长,酒在很多人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世人皆知“小饮怡情,豪饮伤身”,却往往忽略了酒的另一个重要功用——治病 。
在传统中医学的发展史上,有“医源于酒”之说 。“医”字繁体字为“醫”,下半部分的“酉”在古汉语中即代表酒 。班固在《前汉书·食货志》中称酒为“百药之长”,肯定了酒的治病效果 。
酿酒与治病的较初渊源
“人们酿酒较早就与治病密不可分 。”曙光医院传统中医科主任医师余安胜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
酒问世之前,人们生了病往往寻求“巫”的帮助,而随着酒的出现,我们的祖先发现这种用谷类和酒曲酿制而成的液体,味甘辛而性热,,可以进入病人的心、肝二经,具有一些神奇的功效 。
正如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的:“酒,升阳发散,其气燥热,胜湿祛寒,故能开拂郁而消沉积,通隔噎而散痰饮,治泄痢而止冷痛” 。
商代甲骨文中有“鬯其酒”的记载 。“鬯”意为“以百草之香郁金合而酿之”,这可能是我国目前较早的用中药制酒的记载 。
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意识到,酒还可以让药力更迅速地到达全身的经脉,有助于药效更好地发挥,而以酒送服中药,可以借助酒的辛热之性,缓和的寒性,以调整中药的性味 。
古人不仅常用酒来服药,更是将各种中药与酒一起经过浸泡或煎煮制成酒剂,药与酒结合,既可又可预防疾病,由此发展出我国中药独特的一个重要剂型――药酒 。
用现代医学的观点解释,中药的多种有效成分,如生物碱及其盐类、甙类、鞣质、有机酸、挥发油等皆易溶于酒中,如果中药用酒送服或经酒浸泡后有效成分更容易析出,可提高疗效 。
我国是研究酒与健康较早的国家之一,酒的治病和保健两种功效在传统中医学中都得到了发掘 。
酒方怎么配
传统药酒的配制一般选用酿制精良的白酒、黄酒或南方人喜爱的米酒做酒基 。其中,又以高粱酿制的白酒和糯米酿制的黄酒为较佳 。一般认为酒的度数越高,浸出药材的效果越好 。通常以40~60度的高度酒为宜 。
而民间用以浸泡药酒的药材也是五花八门,比如虎骨、海马、蛇、人参、红花等都可在酒中浸泡,从而发挥其不同的功效 。
采用煎煮法和浸渍法制备药酒约始于汉代 。东汉医家张仲景的名著《金匮要略》中,就有多个浸渍法和煎煮法的实例 。如“鳖甲煎丸方”,就是以鳖甲等二十多味药为末,取煅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内诸药,煎为丸 。
“传统的药酒配制存在浓度剂量等不好掌握,耗时过长等缺点 。”余安胜说 。
有人习惯在家中自制药酒,但在医生看来,这需要慎之又慎 。因为自选的药材不一定适合个人的体质,而市面上为数不少的勾兑酒,则不能保证泡在其中的中药成分的稳定性,存在饮用的风险 。此外,自制药酒大多度数较高,控制不好用量反而会伤身 。
余安胜介绍,随着酿酒技术的提高,现在的酒方采用不同于传统药酒泡制的一体化工艺,选用纯粮清香型白酒配制酒方,分度取酒、分级储存,经过前置加工——浸泡渗漉——调和三道工序,高度浸泡、中度萃取、低度调味 。
医生开出酒方后,相关酒厂会有职业药师查看药材和医生处方是否一致,药材是否合格等 。再对药材进行前置加工,使其适合酒方 。
“比如蛇酒,我们现在就不再是将整条蛇泡进酒里,而是将蛇打成粉再加入酒中,这样就大大缩短了浸泡时间 。”余安胜说 。
浸泡时,采用高度白酒,根据不同药材,用特殊的国家专利工艺进行浸泡渗漉,这个过程仅耗时24~48小时 。
较后一步是调和,由的调酒师对酒的口感再进行24~48小时的调和 。
【酿酒与治病的较初渊源,酒方怎么配】较终,医院配出的酒方不再是以前很多人不能接受的高度酒,而是降为以35度酒为主 。
推荐阅读
- 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症状有哪些?急性肾功能不全怎样治疗?
- 宝宝反复呕吐该怎么治?宝宝反复吐奶是怎么回事?
- 如何防治老年性贫血
- 15岁女生乳房不发育了该怎么治疗?15岁女孩胸部不发育什么原因?
- 如何防治缺铁性贫血
- 高血压治疗中有哪些常见误区
- 如何治疗高血压
- 高血压与情绪有什么关系
- 人体胃酸过多与这些有关,搞清楚原因才可以避免
- 哺乳期能喝板蓝根吗?板蓝根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