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荣射雁为什么选第三只?在三国关兴射雁也选第三只,这是为何?

你说,这一个好好的展示自己箭法的机会,活生生弄出了这么一副江湖的习气 。你说这施耐庵如果不是徐克导演前世,我真还有点儿不信!
这个大雁,它的迁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图中大雁的领头雁!是最吃力的一个 。首先他得辨明方向,知道该往哪里飞,第二,它在前面飞行的时候是没有任何风的!也就是说,后面的大爷那稳定的前面有领头的大雁翅膀,扇起的风带动着然后往前飞,但是最前面那个大雁,他肯定是要靠自己 。才能够飞的起来!所以领头的大雁通常来讲它是最费力的一个位置!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去看大雁群,他摆出来的阵型要么是人字形的,要么是斜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古人出于这个原因,我想可能是大家看着领头雁有点类似于领导的位置 。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大家对于领头的大雁十分佩服!因此,无论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还是在戏曲,小说等等之类的里面,领头的大雁这是不能射的!你如果真的干了这个事情,那肯定会被其它人指着脊梁骨在那里说说,你这人怎么不尊重领导,或者是如此卖力的一个大哥,你把它给射下来了,对于整个大燕群来讲,是不是太过于不仁义了?
所以这第一只领头雁,这是不能射的!那为什么不射第二只大雁?
这个可能性可就多了!首先第一条理由,那就是,害怕误伤领头大雁!
虽然演义小说里面大家知道这些神箭手射箭必中这样一个 。设定,但是很多人为了满足这个情况,为了能够满足那种紧张的氛围,(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这个射箭之前肯定是要营造一种紧张的气氛的 。在这种情况下,你总不希望作者一个手滑诶,写的你本来要射第二只大雁的,射到第一只大雁去了!说好的要尊重领导呢,说好的要放过领头大雁呢,结果你把领头的大雁给射下来了,那这怎么办?
这演绎小说,说出来,这看书的人就会觉得这人怎么这么不忠不义呀!因此,为了杜绝这个可能性,同时呢,也为了能够留一个后手 。一般来讲是第三只大雁,最稳妥也最保险!
第二个可能性呢,就是这第二只大雁可能会成为领头的大雁!其实自然界也确实存在这个情况,领头的大雁如果感觉太过于劳累的话,他会退下来,而这第二只大雁自然而然也就成为领头的大雁!那么在整个团队里面,老大如果一不小心走了,那很有可能就是老二过来接替你,比如说当时的水波梁山就是这么一种情况!
那在这种情况之下设第三只大雁,这是为了杜绝可能会伤到未来的领导,虽然这第三只大雁也有可能成为领头的大雁,但是这是要等到第一只和第二只大雁同时不行的情况之下才会轮到第三只打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还是偏小的,所以,还是选择第三只大雁比较保险一点!
其他网友观点谢邀 。箭法高手即兴表演技能,往往选择射雁,关兴如此,花荣亦然 。那,为什么他们会不约而同地选择射下排雁中的第三雁呢?有认为,射第三雁,有撞彩成份,即如三雁不中,仍然有可能把二雁或四雁射下 。其实,果真如此,那就是箭手信心不足的表现,这对于象关兴或花荣这样的英雄人物,是不耻于这样的 。那么,这又有什么讲究吗?肯定有的:第一雁是头雁,它是带领雁群奔赴目的地的领导,英雄惜英雄,头雁是万万不能射的;二雁是副头雁,一旦头雁疲惫或不侧,二雁就会顶上头雁,这也是不能射的 。因此,箭法高手,选择射下三雁,既显英雄气质,又显个人素质!
其他网友观点《水浒传》中小李广花荣梁山射雁,是仿写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关兴射雁的故事 。不过,虽然同是射雁,而且射的都是第三只雁,但两本书在细节上大有不同,寓意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
那么,关兴、花荣为何都选择射第三只大雁,这两个射雁故事究竟有何寓意呢?

花荣射雁为什么选第三只?在三国关兴射雁也选第三只,这是为何?
文章插图
施耐庵仿写罗贯中?《水浒传》与《三国演义》有很深的渊源,从两部巨著的一些人物、情节,乃至思想观点等方面,能够看出它们之间有一种传承的关系 。但是,两部名著的传承渊源,绝不是师父与徒弟的关系,罗贯中不可能是施耐庵的徒弟 。
我写过一篇讨论《水浒传》、《三国演义》谁先谁后的问题,得出的结论是罗贯中要比施耐庵大很多,《三国演义》肯定要早于《水浒传》 。
实际上,罗贯中这部小说在嘉靖壬午年(1522年)刊印时,书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 。这个版本有一篇署名为“庸愚子”的序言,落款时间是“弘治甲寅仲春”,即明弘治七年(1494年) 。

花荣射雁为什么选第三只?在三国关兴射雁也选第三只,这是为何?
文章插图
《三国志通俗演义》改名大概是在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这个时候的版本是《叶逢春三国演义》
但是,“王道生”却在《施耐庵墓志铭》中说,施耐庵不仅写了《江湖豪客传》(《水浒传》)等很多书,而且,还写了《三国演义》 。
这个“王道生”自称“施耐庵”卒于1370年,这个时候,“王道生”已是垂髫之年了 。垂髫,是指4-8岁的男孩,就以“王道生”能记事来推算,1370年时,“王道生”八岁,要活到嘉靖二十七年,就得是一百七十岁的活神仙了 。

花荣射雁为什么选第三只?在三国关兴射雁也选第三只,这是为何?
文章插图
所以,“施耐庵”写《三国演义》纯属无稽之谈 。而且,施耐庵也不可能写《三国志通俗演义》,这部书中没有任何信息显示与明朝有关,即便是所引用的诗词,也没有一首出自明代文人之手 。所以,《三国志通俗演义》应当完稿于明朝建立之前 。
《水浒传》中隐写了“靖难之役”,说明施耐庵至少活到了永乐时期 。
简而言之,《三国志通俗演义》肯定在《水浒传》之前,施耐庵书中的一些人物、场景和故事,仿写了罗贯中的著作 。
那么,花荣射雁单射第三只,大概是仿写了《三国演义》中“刘先主兴兵伐吴”这一则中的关兴射雁 。

花荣射雁为什么选第三只?在三国关兴射雁也选第三只,这是为何?
文章插图
花荣射雁与关兴射雁寓意大不相同却说关羽、张飞相继遇害,刘备决意伐吴 。出兵之前,张飞之子张苞、关羽之子关兴向刘备请战,要为父报仇 。为争夺先锋印信,张苞、关兴在刘备面前比试弓箭 。
【花荣射雁为什么选第三只?在三国关兴射雁也选第三只,这是为何?】张苞连发三箭,均射中了箭靶红心,众将称善 。关兴却说,射中死靶子何足为奇 。此时,正有一行大雁从头顶飞过,书中写道:
兴指之曰:“吾射这飞雁第三只 。”言讫,那只雁应弦而落 。文武官僚,齐声喝采 。
《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关兴射雁是显示武艺,与张苞争夺先锋官 。同时,罗贯中也让读者在追思关羽、张飞时感到一丝欣慰,毕竟名将有后了 。因而,刘备一见到这两个侄子就放声大哭 。
罗贯中在这段故事中也没有为后来的故事伏线,关兴射第三只雁并无太多的深刻寓意 。只是如一些演义小说或者传说那样,以射雁来表现武将高超的箭术 。
《水浒传》中花荣射箭,文本故事中也有展示箭法,炫耀武功的意思 。晁盖不信花荣能够一箭射断画戟上的戎绦,还嘀咕着来日比箭 。

花荣射雁为什么选第三只?在三国关兴射雁也选第三只,这是为何?
文章插图
花荣见晁天王不服,心里想着不能让梁山好汉看扁了,便以射雁来展示箭术,为自己立威 。书中写道,酒宴之间,梁山好汉散步消食,行至寨前第三关上,只听得空中数行宾鸿嘹亮 。于是,花荣取过一张弓和一支箭,对大家说:
恰才兄长见说花荣射断绒绦,众头领似有不信之意,远远的有一行雁来,花荣未敢夸口,这枝箭要射雁行内第三只雁的头上 。
从细节处看,花荣射雁也是选的第三只,但是,却还指定了要射这第三只雁的头 。而且,花荣射雁的地点也做了特别交代,是在梁山的第三关上 。
增加这样两处细节,施耐庵写花荣射雁便与关兴射雁更为精彩,而且,赋予了与罗贯中决然不同的含义,是一处重大的伏线,决定着梁山的前途命运,以及《水浒传》故事的主题 。

花荣射雁为什么选第三只?在三国关兴射雁也选第三只,这是为何?
文章插图
花荣为何要射第三只雁的头《水浒传》中说,花荣射雁是在梁山的第三关,又是射了第三只雁,而且,一箭正中大雁的头部 。因这段故事出自关兴射雁,细节的不同,必定有作者的深意藏在其中 。那么,施耐庵写花荣射雁的深意到底是什么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梁山在《水浒传》中到底经历了几任寨主 。
几乎所有的读者都认为,梁山总共有三任寨主:王伦、晁盖、宋江 。其实,在王伦之前,杜千也做过寨主 。摸着天杜千是《水浒传》中梁山的开山之主 。
杜千是梁山第一任寨主,这一点,我早就做过解读,一点疑问都没有 。这里,只简略的以王伦的话,再来说一说 。

花荣射雁为什么选第三只?在三国关兴射雁也选第三只,这是为何?
文章插图
却说王伦看了柴进的推荐信,便让林冲坐了第四把交椅,等于是接纳林冲入伙了 。但是,给林冲接风喝酒时,王伦蓦地寻思:“我却是个不及第的秀才,因鸟气,合着杜迁来这里落草” 。
这句话中有一个关键词“合着” 。“合着”就是跟着,这个词最经典的例句是“合着时代的节拍”,先有时代的节拍,然后大家去“合” 。《庖丁解牛》中的“合于桑林之舞”,也是这样的用法 。
也就是说,杜千先上了梁山,后来,王伦“因鸟气”来投奔杜千 。至于王伦为何取代杜千做了寨主,那就不得而知了 。

花荣射雁为什么选第三只?在三国关兴射雁也选第三只,这是为何?
文章插图
晁盖是第三任寨主,花荣又在第三关射雁,射的是第三只雁的头,这段故事隐伏的就是晁盖中箭 。
“公孙胜芒砀山降魔,晁天王曾头市中箭”这回书中,晁盖中了埋伏,一支箭不偏不倚,正射中了晁盖的面颊 。
花荣射雁隐伏了晁盖之死,是不是可以说晁盖所中的那一箭是花荣所射呢?是不是说晁盖死于梁山的谋杀呢?这就是花荣射雁与关兴射雁大有区别之处,施耐庵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赋予了相同故事以不同的含义 。

花荣射雁为什么选第三只?在三国关兴射雁也选第三只,这是为何?
文章插图
花荣射雁是《水浒传》主题的需要容与堂本《水浒传》在花荣射落第三只大雁后,有一首赞诗 。这首赞诗不仅夸赞了花荣的箭术,还暗点了花荣射雁的“重大意义”,其中,说到花荣射雁所隐喻的深意时,是这样说的:天汉雁行惊折断,英雄雁序喜相联 。
什么意思呢?因为花荣射落了第三只大雁,雁行就被冲断了 。雁行被冲断,肯定得重新排序 。在经历了“惊折断”之后,雁行便又“喜相联”了 。
回到文本理解:因为晁盖之死,梁山好汉重新排定座次 。一百单八将依次落座后,“众皆大喜” 。这样解读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晁盖不死,梁山好汉也排了座次,是不是就不会“众皆大喜”了呢?
《水浒传》写梁山故事,说的是道家妖魔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聚义,一百单八将都是道家北斗七星群的星煞 。

花荣射雁为什么选第三只?在三国关兴射雁也选第三只,这是为何?
文章插图
晁盖却不是北斗七星群中的星煞,他是佛教的四大护法天王之一的毗沙门天王 。龚开说晁盖是“毗沙天人”,也即是毗沙门天王,这个佛教的护法天王在中国就是北方多闻天王、托塔天王 。
施耐庵在“洪太尉误走妖魔”故事中,交代梁山一百单八将是大唐洞玄国师镇锁的妖魔 。据我的分析,大唐洞玄国师应当指的是唐武宗时期的张天师张谌 。张天师是道教的张天师,他们怎么敢把佛教的护法天王镇锁起来呢?因而,晁盖不是道家中人,不能参加梁山最终的大聚义 。
假如晁盖不死,参加了最后的大聚义,梁山又如何排位呢?设计好了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怎么能让托塔天王力压道家的“天魁星”?座次都无法排,谈何“大喜”呢?
在《大宋宣和遗事》中,宋江上山时,晁盖已死 。《宋江三十六人画赞》也是把晁盖写成了“死人”,铁天王原来是一尊出自洪炉的造像 。

花荣射雁为什么选第三只?在三国关兴射雁也选第三只,这是为何?
文章插图
《水浒传》写的是道家妖魔奉道家上界之命,下界“替天行道,保境安民”,施耐庵以晁盖之死,把梁山寨主之位归还道家的天魁星,才能更好的表现“替天行道”的主题 。
晁盖之死扑朔迷离,施耐庵以花荣射雁来隐喻,大概说的是道家星君礼送晁天王归位 。天王归位后,地位特别高,成为《水浒传》中少数掌握梁山“天机”的神,他知道了神医安道全上应地灵星 。
《水浒传》中还有很多仿写《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情节,每一处都有深刻的含义,花荣射箭只是其中之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