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不调,为什么致病?

七情 , 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不同的刺激 , 可产生不同的情志活动;同一刺激 , 在不同的人 , 也能产生不同的情志活动因此七情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表现 , 一般不会使人致病 。正如《读医随笔》所说:“喜怒思忧恐 , 本于天命 , 人而无此 , 谓之大痴 , 其性死矣 。”只有在突然的强烈的或持久的精神刺激下 , 引起情志急剧波动 , 如暴怒、狂喜、大惊、恐、悲哭、过思忧郁等 , 超过了人体的生理范围 , 加之人们又不能正确对待外来刺激 , 不能自我调节适应 , 使人体气机紊乱 , 脏腑气血阴阳失调 , 导致疾病发生时 , 七情才成为致病因素七情异常直接影响内脏的生理功能 。可见 , 情志刺激是发病的条件 。
【“七情”不调,为什么致病?】中医学认为 , 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与内脏有着密切关系情志活动是以五脏精气作为物质基础的 , 外界的各种精神刺激作用于人体 , 只有在五脏精气充足 , 功能协调的状态下 , 才能作出相应的、适度的情感反应 。而且 , 五脏各有相应的情志变化联系 , 如心“在志为喜” , 肝“在志为悲” , 肾“在志为恐”等 , 这是“五志分属于五脏的具体说明 。脏腑的生理活动必须以气血作为物质基础而精神情志活动是脏腑生理功能的反映 , 故人的情志活动与气血的关系非常密切 。在生理上情志活动需要气的振奋 , 血的濡养 。如果脏腑气血失调 , 则会影响情志活动 , 而出现异常的情感变化 。反之 , 情志异常亦可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 。总之情志活动与内脏、气血密切相关
七情不调可致五脏气血阴阳的失常而产生种种病变 。
、惊伤心“喜则气缓”、“惊则气乱” , 喜乐过度 , 能使心气涣散 , 神不守舍 , 可以出现精神不集中 , 甚则失神狂乱等症状;突然受惊 , 能使心气乱 , 心神不安 , 出现惊慌失措 , 心悸、失眠 , 甚则精神错乱等症状 。
怒伤肝“怒则气上” , 暴怒或经常愤怒 , 能使肝气上逆 , 出现头昏、头痛等症;血随气逆 , 并走于上 , 可见面红、目赤 , 甚则呕血或昏厥 , 以致死亡(如高血压因怒而中风)
思伤脾“思则气结” , 思虑太过 , 可使脾气郁结 , 化功能失常 , 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 , 甚至肌肉消瘦等症 。思虑亦可伤心 , 而致失眠、多梦等症 。
悲、忧伤肺“悲则气消” , “忧则气郁” , 悲哀过度 , 可使肺气消散而耗损 , 出现神疲乏力、声低息微等症;忧愁太过 , 可使肺气郁结 , 出现胸闷、气短等症 。
恐伤肾“恐则气下” , 恐惧过度 , 可使气趋于下 , 血亦随之下趋 , 出现面色苍白 , 头昏欲倒 , 甚则气陷于下 , 肾气不固 , 出现二便失禁等症 。
对于七情损伤五脏 , 不能机械地理解 。因为有时一种情志过激可能伤及几脏、或者几种情志活动又能伤同一脏 , 如七情均能伤心 。从临床实际看 , 七情伤及内脏 , 以心、肝、脾三脏为多见 , 且每多兼夹 。临床时必须根据病人所出现的症状和体征 , 来确定病在何脏 , 并结合其病史分析其致病原因 , 从而明确诊断 , 作出正确的治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