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被秦军追杀时,他为何攻打郑国?

个人认为,商鞅攻打郑县的目的,是立足郑县,截断河西地区秦军后路,帮助魏国拿下河西全境,然后借此为投名状投靠魏国 。
商鞅和郑国的时间线商鞅是公元前338年,在秦孝公去世之后,秦惠王即位,公子虔等贵族势力罗织罪名诬告商鞅,迫使外逃,最后战败而死的 。


商鞅被秦军追杀时,他为何攻打郑国?
文章插图


郑国是公元前前375年灭亡的,《史记郑世家》记载,“二十一年,韩哀侯灭郑,并其国
郑国最后一任国君——郑康公在位的第二十一年,韩国国君韩哀侯灭掉了郑国,郑国已经被韩国所兼并 。
所以商鞅当时发兵“北击郑”,不是攻打郑国,郑国都亡了,打亡灵吗?所以,商鞅击的“郑”是郑县 。
“郑县”是何地?在三家集注的《史记》中,对于“郑”这个地方有不少注解 。
先是【集解】中,徐广说“郑”是“京兆郑县也”,这里的郑县就是郑国最开始的封地,“京兆”是周朝王畿之后对都城辖域的谓称,由于徐广是东晋人,他说的“京兆郑县”,也就是
后来汉朝开始以后,京兆下辖的郑县区域(今陕西省华县华州镇附近) 。
后来司马贞【索隐】中,也引用《汉书地理志》的“京兆有郑县”来注解,同上 。这个郑县在公元前687年时,秦武公设立 。
所以,目前看“郑”在集解和索隐中,是陕西省华县 。
但最重要的是《史记》中“北击郑”后面还有句“秦发兵攻商君,杀之於郑黾池”,这说明商鞅在是郑的黾池一带被杀 。这里的“郑”是郑国没有疑问 。
关于黾池在哪?【集解】徐广说是彭,【索隐】说是郑国的故地,今河南省三门峡一带 。郑国故地怎么又从陕西到河南?主要是公元前770年,周天子东迁后,郑人东迁,灭虢、郐等国,建都于洧、溱二水交汇处(在今河南新郑一带),黾池就成了郑国的范围内地盘 。
所以,商鞅是死在了韩国的地盘,今河南省三门峡 。
问题来了,华州到三门峡,两地隔了150公里,商鞅攻打郑县,怎么死在了黾池?


商鞅被秦军追杀时,他为何攻打郑国?
文章插图
张守节在《正义》中给出了解释,“黾池去郑三百里,盖秦兵至郑破商邑兵,而商君东走至黾,乃擒杀之”,虽然距离300里地,是因为在商鞅北击郑县后,秦朝的军队来攻打他,商鞅战败向东边逃走,在黾池被擒杀 。
为什么击郑?从地图和史记看,商鞅当时想往东边逃,但魏国不让他进入,于是商鞅去了自己的封地(今商洛市),然后集结门徒往北攻打郑县,然后秦朝军队来攻,商鞅失败往三门峡一带撤退,最后在渑池被杀 。


商鞅被秦军追杀时,他为何攻打郑国?
文章插图
个人推测,商鞅攻打郑县的目的,是拿下郑县及河西地区,然后借此投靠魏国 。
前文曾写,商鞅要去魏国,但“魏人怨其欺公子卬而破魏师,弗受”,这事主要是秦国和魏国的河西之战缘故 。
公元前341年,魏国庞涓的10万大军在马陵之战中,被齐国孙膑全歼,秦国乘机于公元前340年进攻河西,大败魏军,商鞅用计诱俘魏主将公子卬 。随后,公元前339年,秦军再由庞城渡河进攻,于岸门(今山西省河津县南)击败魏援军,俘主将魏错,导致魏军大败 。商鞅的计策成了魏国失败的导火线,能接受商鞅进入魏国才有鬼了 。
那以商鞅的兵力,要攻击咸阳无异于以卵击石,那打哪?打郑县,配合魏国夺河西 。


商鞅被秦军追杀时,他为何攻打郑国?
文章插图
秦国和魏国为争夺河西地区发生了五次战争,秦国每次东征的路线要经过渭南,郑县(华县)在渭南的东边,属于必经要道 。第四次河西之战结束后,秦国被迫归还了河西地区原本属于魏国的地盘 。
【商鞅被秦军追杀时,他为何攻打郑国?】如果商鞅能在郑县立稳脚跟,截断处于河西地区的秦军后路,帮助魏国拿下河西全部地区,并以郑县投靠魏国,极有可能被魏国接受 。否则商鞅处于商洛一带,于魏国并无太大的价值,商鞅去魏国的想法也没有办法实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