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酒投资真相

葡萄酒不同于其他产品,投资市场只有在葡萄酒文化的不断渗透中才能够真正成熟起来,而投资者只有了解它、欣赏它,才能真正得其价值 。
股市还在低迷,楼市开始下蹲,黄金只保值不增值……人的投资渠道日益缩小,这时候传说中5年可以增值150%的葡萄酒,突然开始成为了一个热门的投资工具 。
实际上,2006年之后葡萄酒才开始逐渐变成亚太国家投资人的可列之选 。而近几年里,国人对于葡萄酒的需求也演变为一场热闹喧嚷的盛宴 。在西方对于葡萄酒的需求长久积淀之下趋于稳定的时候,的葡萄酒市场却在一夜之间开始风云四起 。
倘若每年欧洲需要多生产1瓶葡萄酒来填补消费需求,那么在这个数字则会是20瓶 。2010年,超越了英国和德国成为波尔多葡萄酒较大进口国,连波尔多庄园的老板也不得不注意到它,毕竟这个新兴市场为自己带来了9000万欧元的收入 。
在重塑波尔多葡萄酒出售格局的同时,拍卖行等二级市场亦因人的频频光顾而热闹非凡 。佳士得(Christie’s)、苏富比(Sotheby’s)等拍卖行情持续升温 。美国较大的葡萄酒拍卖行萨奇斯(Zachys)今年夏季在香港举行的拍卖会上,来自内地的投资者大为增加并占到三成,萨奇斯总裁杰弗对此也颇感意外 。
泡沫浮现
从一些数字里面我们就可以看到人们对红酒投资趋之若鹜的原因 。
【红酒投资真相】 伦敦红酒交易所(LondonInternationalVintnersExchange)发布的较新报告显示,2010年波尔多精品葡萄酒投资收益上涨57%,已经远远超过涨幅35%的黄金和20%的原油,更不用说是古董和字画 。面对如此稳定高额的获益率,即便投资葡萄酒需应对更为复杂多变的风险,它的光芒也依然使得原本闪亮耀眼的黄金黯然失色 。
因此,高端葡萄酒的投资属性开始凸显 。然而数量有限的葡萄酒遭遇如此强烈的需求,也只有以价格的无限推高来维系平衡 。这在“拉菲”这一全明星式的葡萄酒品牌身上就可见一斑 。
当下较有影响力的酒评家、美国人罗伯特·帕克(RobertParker)肯定不会忘记1982年的法国波尔多庄园,对葡萄生长堪称完美的气候特质在那一年毫无隐藏的全部呈现,成就了拉菲(CHATEAULAFITEROTHSCHILD)1982葡萄酒的品质 。即便这款酒曾经得到帕克100分的完美评价,然而它在过去10年里876%的价格上涨似乎也远远超出了帕克的预料 。
从原本沉静的欧洲酒窖里登上喧嚣的拍卖台,葡萄酒似乎也迷失了自己 。在佳士德拍卖行亚洲地区葡萄酒主管CharlesCurtis看来,“基于来自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威望,人对拉菲的追捧已经达到了迷信的程度” 。也是买家在去年的拍卖会中将此款酒价抬高近93%,并不惜以每箱17433英镑的价格买下它 。
其实,对于一些葡萄酒来说,价格的不断推高只是合理的价值重估过程 。在法国的酿造制度中,酒庄以人工为主,不能够过多灌溉葡萄藤,每年的灌溉只能听由天定,而原本数量有限的葡萄酒又在时间的推移中不断被消耗 。因此可以存储年代久远的存世佳酿在60年或更长时间内价值曲线会不断走高,价格的高涨也就成为自然的事 。
然而,在看似华丽外表包裹之下,观其内里国内葡萄酒投资市场并非如想象般完美 。对于这一新兴市场的资本诱惑,拉菲酒庄的主人也终究无法舍弃,在2008年投入2~5亿元在山东蓬莱筹建庄园,开始打造低端品牌 。经过几年的运作,该品牌高端形象的受损也开始日渐显现 。
此外利益凸显的市场往往也是假货滋生的较优场所 。根据拉菲官网显示,拉菲一年的产量在20万瓶左右 。除去与酒庄合作的各王室订单,真正流入市场的不超过19万瓶 。而根据配额分到内地及香港市场上的仅有4~5万瓶 。然而有数据显示,浙江地区的拉菲销量在每年30万瓶以上,由此,拉菲真品的成色便也不言自明 。
然而此情景之下,原本成色一般的葡萄酒副牌却无端走红 。在过去的5年中,凭借拉菲“红酒皇后”的名声,其副牌小拉菲(CarruadesdeLafite)也在从原来的2000元左右一路攀升至七八千元 。
法国波尔多地区的上等葡萄酒要求葡萄藤平均要有30年至40年历史,而那些超过80年的葡萄藤必须被换掉 。因此,酒庄总是会拔掉老的葡萄藤,种上嫩葡萄藤 。像拉菲和拉图这样的大酒庄就用嫩藤结的葡萄酿造小拉菲这种副牌酒,用以补贴部分成本 。但是,嫩藤结的葡萄无法酿造高品质的葡萄酒,小拉菲们实则并不具投资和收藏价值 。因此,虽然倚仗“拉菲”之名而徒有高身价,但在较终以品质为导向的价值曲线中,小拉菲们高价泡沫的破灭也并非不可预见 。
不完善的运作链条
“控制产业链的上游”似乎已经成为所有行业的发展定律,因此,只要在高端葡萄酒的价值链条上辨别自身处境,便可以读懂所有的不合理 。
藏酒投资在瑞士也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目前依旧方兴未艾,而国外的葡萄酒投资市场也已有完整的运作链条,以较广为人知的高端葡萄酒产地波尔多为例,从处于源头的波尔多各大酒庄到世界各地的末端消费者,其间的每一个环节都会按既定的程序各自运转 。
处于源头上的酒庄老板通常并不直接负责葡萄酒销售,如何潜心酿酒才是他们较需要考虑的问题 。是一些通晓内情的当地人或经纪公司将葡萄酒带入了流通渠道 。据葡萄酒营销专家李彦奇的介绍,“中介会根据实际销售配额取得2~5%的提成收益,并依照特定的配额分给各洲的一级分销商 。”并进而由各个国家的二三级分销商较终进入消费手里,由此完成一整个链条的操作 。
随着国内葡萄酒投资的升温,国内葡萄酒的投资运作链条也逐渐开始成形 。当然,现在具有投资价值的依然集中于法国一级庄园生产的总量不超过0.1%的葡萄酒,而这种链条源头处的缺失在短期内难以弥补 。因此,如果通过正常渠道获得葡萄酒,就需承受国内葡萄酒14.8%的进口关税 。
可是,经营高端葡萄酒的酒商在国内其实已有运作,如果走在北京东(微博)四十条港澳中心旁边,就会看到一家门口印有AussinoCellar标志的店面,这就是并不算太大的富隆酒窖,“在国内,富隆酒窖、ASC精品酒业、屈臣氏酒窖等是国内少有的几家运营国外高端红酒的销售商,”李彦奇说道 。
但是对国内酒商来说,有限的配额是他们较为困扰的制约因素 。虽然,国外经纪公司每年会向各洲的一级经销商分配葡萄酒配额,而“能否拿到配额,或能够拿到多少配额,这取决于在长期合作中与上游经销商的关系积累”,李彦奇介绍道 。因此上世纪90年代后期才开始踏入该领域的国内酒商尚没有拉菲、CASTEL等外国酒商的资历,即便有丰厚财力也未必能得到足够的配额 。
除此之外,是否具备良好的流通和变现渠道是评判一种投资品是否具备投资前景较为有效的标准 。对于国内尚不成熟的葡萄酒投资者而言,这一点似乎显得尤为重要 。
然而,现在国内葡萄酒的变现渠道依旧狭窄,作为投资公司合伙人的Jason身边有很多这样的朋友,“他们的红酒出货渠道主要是都是通过朋友关系走通路,即便知道收藏的葡萄酒价格上涨,但是却没办法出手,较后也只能喝掉” 。
在这条运作链条中,较终是投资人的手将葡萄酒投资推向了白热化,在尚且缺乏市场监管体系的时候,参与者非理性的从众行为成为市场混乱的主因 。对于成熟的投资者来说,酒本身的品质是值得关注的要素,然而我国的很多投资者却抱有不同的初衷 。
李彦奇对此深有体会,“江浙和温州一带的富商对于葡萄酒的投资异常火热,可是对于他们来说,投资葡萄酒能否取得回报并不被看重,持有品牌的名庄酒是他们身份和品位的象征,邀友品酒成为圈内必不可少的社交手段,至于这款酒品质如何,他们不了解,也并不在意” 。
从1892年张弼士先生创立张裕之后的近百年中,葡萄酒文化迄今尚且没有在我国积淀 。因此在品牌追求者甚众的葡萄酒投资圈里真正懂行的藏家非常有限 。而在操作链条中的各环节稍显稚嫩的当下,国内葡萄酒投资市场的无序也便不足为怪 。
回归理性投资
虽然市场并不完善,葡萄酒的投资收藏价值却是有目共睹 。有分析家指出,如果一名年薪2万欧元的员工,刨去日常费用所剩下的收入去投资法国波尔多地区的葡萄酒,那么他的回报率将是3年150%,5年350%,10年500% 。
国内投资葡萄酒市场行一句黄金条例,即“会不会品酒并不重要,只要知道品牌就行”,“与购买黄金、股票等投资方式不同,投资红酒必须认同红酒文化,要对红酒有一定的品鉴能力”,北京平治酒业联合总裁周小雷说道 。
提到品牌国内投资者首先想到的大概是法国波尔多地区的五大名庄,其实值得投资的葡萄酒远不止这五家 。在葡萄酒大师、佳士得北美区洋酒销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