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 游戏防沉迷再升级 如何保护“少年的你”?( 二 )


背后
如何防沉迷:游戏厂商和玩家“斗智斗勇”?
贝壳财经采访人员了解到,就未成年人游戏时间、游戏消费等类似情况,包括腾讯在内的多家游戏公司相继推出类似防沉迷机制,同时在平台上对疑似未成年人的非理性消费进行主动提醒 。随后还接入了公安权威数据平台校验,实行强制实名注册的准入机制,对未成年人游戏习惯进行严格管控 。
那么效果如何呢?
“感觉效果不错,此前孩子稍不注意就玩耍几个小时 。同时为了虚拟装备还不断充值 。”杨林告诉采访人员,之前儿子曾沉迷游戏,尽管家人多次教育仍不听劝阻,儿子时常趁大人睡觉时偷偷玩游戏,而现在游戏植入类似机制后,明显有所改善 。“尽管孩子对每天只能玩固定时间闹过情绪,但作为家长确实很支持类似举措 。”
不过,也有家长认为,目前的防沉迷系统只是防了个寂寞 。有多位家长在接受采访时无奈地告诉采访人员,尽管游戏厂商做出类似规定,不少孩子也开始学着和游戏厂商、家长“斗智斗勇” 。除了冒用家长等成年人身份信息绕过监管外,以其他理由套出支付密码后迅速充值的情况也时常发生 。
【网游|游戏防沉迷再升级 如何保护“少年的你”?】贝壳财经采访人员从腾讯客服处了解到,未成年人为了玩耍游戏采取使用成年人账号的情况屡见不鲜 。“基本上每天都会接到不少关于冒用身份登录并充值的投诉 。”一位客服表示 。
未成年人冒用家长身份进行游戏、充值等情况成为家长、游戏平台的困扰 。为此,多家游戏公司也先后采取相应技术,希望杜绝类似情况的发生 。
“其实腾讯早在2017年就开始构建涵盖未成年人游戏行为的健康防护方案 。”腾讯未成年人家长服务平台负责人李静告诉采访人员 。
2018年,腾讯游戏通过AI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针对用户游戏行为特征进行判定,建立和优化“疑似由未成年人操作的成年人账号”数据池 。并在两年后专门针对“孩子冒用家长身份信息绕过监管”的问题,扩大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范围,对疑似未成年人的用户进行甄别 。
“我们把人脸识别技术运用到了包括《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近100款游戏之中,并且覆盖登录和支付两大场景 。”李静说,“在游戏登录时,会直接检验是否本人 。而在支付环节中,除了对一个月内消费超过400块钱的疑似未成年人账号进行人脸识别外,部分账号出现在短期内的充值数据和之前充值行为不匹配的行为,也会进行相应人脸验证 。”
据腾讯官方数据显示,在其旗下210款游戏中,平均每天有957万未成年人账号因登录时长超1.5小时被系统强制下线 。仅在2021年4月,平均每天就分别有545万个账号和1.5万个账号在登录和支付环节中触发了“人脸识别”,其中因拒绝或未通过验证,登录环节有约91.5%的账号被纳入防沉迷监管,支付环节有79.4%被拦截了充值行为 。
“我现在还是随时会监督检查孩子游戏、充值等情况,但相比之前确实安心不少 。”杨林说 。
难点
未成年人面部识别或成突破难点?
贝壳财经采访人员在采访时发现,不少家长此前对于游戏持反对态度,坚决杜绝孩子玩耍游戏 。但即使做了各种措施,效果并不明显,不少孩子仍时常偷偷玩耍 。
“技术是处于一个补漏的状态,就是出现了问题再去解决 。”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波分析称,“但家庭作为防护体系出现漏洞,不单是孩子的问题,还有父母教育的问题 。如果只着眼于技术,很难解决问题 。”
张海波认为,不是所有游戏都对孩子有害,不少健康益智的网络游戏对孩子身心成长是有一定帮助的 。同样,防护未成年人在游戏中沉迷的关键在于家长能否和孩子建立健康的娱乐、生活习惯,以及如何处理好游戏的关系,进而提高未成年人自身的自控力 。
贝壳财经采访人员了解到,目前多家游戏公司都开设了未成年人保护模式,除了在登录、充值领域进行管控外,还会引导家长更有效地处理跟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以及疏导孩子对游戏的认知态度 。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做这些技术手段时要处理好儿童保护和儿童权益的关系 。比如在做人脸识别时,更需要注意到儿童隐私保护 。”张海波说 。
事实上,2021年4月,相关部门曾出台《信息安全技术 人脸识别数据安全要求》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原则上不应使用人脸识别方式对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进行身份识别”的要求 。而这或许将成为游戏厂商在对未成年人进行管控时遇到的难题所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