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载火箭 两次“推迟发射”后,他们经历了什么
5月29日20时55分,经历了两次“推迟发射”的波折后,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点火发射,并成功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送入太空轨道。在距离长五B遥二火箭拉开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大幕一个月后,成功打响了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工程第二战,为后续任务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 运载火箭|两次“推迟发射”后,他们经历了什么】
文章插图
长征七号火箭是为了满足中国空间站工程发射货运飞船而研制的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货运飞船作为向空间站及空间科学实验室运送货物和推进剂等物资的使者,被亲切地称为太空“快递小哥”。
此次“太空快递”的送达,可谓一波三折。
5月20日凌晨,原本计划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临时发布消息:因技术原因推迟实施,发射时间另行确定。
时间回到5月19日下午1时许,长七遥三火箭已进入负12小时发射流程。煤油加注、液氧加注……发射依规程按部就班有序进行,传话筒中的一句句“正常”不时传来,每一名试验队员各司其职,忙而不乱。
当天晚上21时40分,距离发射不到3个小时,发射指控大厅中的数据信息显示:“一个压力值参数异常!”陡然间,发射大厅现场陷入一片寂静。
出问题了!偌大的火箭,庞大的系统,漏点在哪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火箭院”)动力系统指挥邵业涛说:“我们的低温火箭又将经历一场严酷的考验。”为此,试验队员开始了连续80多个小时的煎熬。
长七遥三试验队员们来不及多想、顾不上休息,迅速组织问题排查,有序推进故障分析。一名控制系统试验队员说:“不让产品带着一丝隐患上天,是我们航天人的不懈追求,如此才能稳妥成功。”
文章插图
哪个部段出了问题?阀门的问题?还是零部件的问题?
当时,火箭箭体已完成加注,尾舱内一直处于热氮气吹除的状态。这也意味着试验队员必须要带呼吸面罩进舱。火箭院211厂天津火箭公司工艺员国冰正在发射塔9层确认整流罩最后状态。一听说有问题,他来不及等电梯迅速跑向发射平台。确认队友们要进舱排故后,他二话没说赶紧去取抢险物资,扛着40斤的气瓶在楼梯间爬上爬下。
随即,两名总装人员换好服装、戴好面罩,从50公分见方的舱门钻进了箭体。舱内一片漆黑,气体吹除的声音震耳欲聋,密闭空间的憋闷、零下183摄氏度的酷寒,一切都无暇顾及,他们攀爬在箭体结构件上,仔细镇定地摸索着检漏点。“找到了!”两次核查后,问题暴露,但很快后方传来消息,这并非“元凶”。
距离发射预定时间还有不到2小时,最终决定:“推迟发射。”
失落占据了试验队员的心情,“心凉了半截”,然而,大家更明白:这是指挥部经过慎重研究的结果,不让火箭带一丝隐患上天,这是底线,不可动摇。
5月20日,试验队员先后分4拨再次进舱排故。“又有希望了!”试验队员们再次迎接5月21日凌晨的发射。好事多磨,负8小时液氧补加之后,异常再次出现,发射再度推迟。
又是一夜无眠。
距离下一个发射窗口还有9天,火箭燃料两加两泄,高温高湿高盐雾之中,一枚“冰箭”要经历怎样的磨练?
为了进一步摸排故障,试验队员仍然要一批批进舱。舱内低温、憋闷,一名试验队员刚出舱便吐了一地。然后,没有人因此而退缩。连续48小时作业后,没有人喊苦、没有人叫累。
长七是名副其实的“冰箭”。火箭第一次推迟发射后,试验队员发现,箭体出现结冰现象。“火箭在大量的低温燃料加注后暴露这么长的时间,这是第一次。”火箭院211厂天津大火箭公司57车间副主任赵鸿飞说。五月的海南,酷暑难耐,室外温度36摄氏度,湿度达到了90%以上,冰箭之中,零下183摄氏度的低温。“冰火两重天”考验着火箭,也考验着每一名试验队员。箭体上,氧箱前的短壳上,冰块一个接一个,大的足足有三四十厘米长、10厘米厚、10厘米宽。队员们用工具小心翼翼地凿冰,还专门有人拿着兜子接冰,唯恐冰块伤到产品。
针对海南的高湿环境,长七火箭需要做好万全的防水。负12小时正常流程下,总装人员会按照时序拆除可能影响飞行或者分离动作的防水。历经两次发射推迟,拆防水、补防水的工作量可想而知。反反复复中,试验队员不眠不休。这批天津大火箭的总装团队里,90后的年轻人占了90%以上。队员们眼睛里夹杂着红血丝,双腿起满了痱子,嘴上却说:“我们还能行。”
推荐阅读
- 无“酱”不欢,你的生活里有哪些酱呢?
- 你不知道的女人10种“坏”天性
- 哔哟哔哟苏杰跨行作词 力行引领国风偶像新时代
- 笑口常开怎么做好吃?
- 探探是什么?
- 靠谱的柠檬美白方法
- 惊!大豆竟是精子“杀手”(五谷食疗)
- 老年人用药要遵循“5先5后”
- 冠心病青睐企业“高层”
- 水果要吃“全”选“鲜”(水果食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