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 伪市值管理:一场利益输送的隐秘牌局( 二 )


李岩则表示 , 资金方需要股东名册了解盘方的持股变化 , 否则如果对方一直在“出货” , 后端的资金方进场无异于充当“接盘侠” 。 股东名册是公司核心信息 , 如对外泄露 , 至少说明公司治理有问题 。 能向中介方提供股东名册 , 说明盘方和公司的关系不一般 。 “如果股东名册都拿不出来 , 资金方应该不会和盘方合作 。 ”
股东名册同样充当着证明工具 。 北京某上市公司董秘林斌(化名)告诉中国证券报采访人员 , 有了股东名册 , 可对照验证相关方是否兑现了买入的承诺 , 当然为了防止资金方提前“跑路” , 分配收益时也会要求出具股票交割单 , 以查看卖出时间点 。
上市公司对于股东名册管理比较严格 。 以中源家居近期回应为例 , 公司称股东名册由董事会办公室证券事务代表专人管理 , 公司仅向提出查询需求的相关股东提供信息查询 , 公司未提供股东名册相关文件 。 公司仅在可转债申请过程中向中介机构提供了多份前200股东名册 , 作为尽调使用 。
那么又是谁泄露了上市公司的“底牌”呢?业内人士介绍 , 在上市公司内能接触股东名册的人士包括证代、董秘以及公司重要股东 。 出于风险和回报的对等性 , 证代和董秘是不太可能冒险主动外泄股东名册 , 上市公司重要股东才有动力和话语权来提供股东名册 。
念歪了的“市值管理”
中国证券报采访人员在调研中发现 , 参与“坐庄”的人士通常称自己从事的是市值管理 , 但真的是这样吗?
业内人士指出 , 实施市值管理的主体主要是上市公司或者控股股东 , 措施只限于回购与增持 , 不必过度强调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值 。 但现实情况却是 , “借‘市值管理’名义 , 行操纵股价之实”的案件成批涌现 。
林斌坦言 , 这种伪市值管理其实在市场较为普遍 , 主要来自于上市公司大股东的三种诉求 。 首先是可以赚“快钱” 。 相比于许多民企一年利润不足千万元 , “坐庄”一次便可套现上亿元 。 在这种造富神话带动下 , 大股东愿意铤而走险也不难理解 。 其次是对参与定增机构承诺了“兜底” , 股价处于倒挂位置 , 为了不让机构损失 。 第三 , 大股东面临较高的质押率 , 担心出现“爆仓” 。
伪市值管理之所以能够生根发芽 , 多半与企业基本面和管理层风格关系密切 。 结合证监会处罚案例和各种举报线索 , 基本面堪忧的传统制造业上市公司成为“重灾区” , 而市值普遍在50亿元以下 , 流通盘有限的个股 , 更加受“操盘手”青睐 。
一家央企背景券商研究员苏敏(化名)透露 , 伪市值管理是一个完整且成熟的产业链 , 涉及面极广 , 券商、公募等机构人员都有参与 。 “部分券商研究员服务于上市公司操盘方或者私募 , 配合撰写深度报告 , 然后向公募机构进行路演 , 主要是吸引资金进场接盘 。 甚至有公募基金经理明确愿意与庄家合作 。 ”苏敏同时也强调 , 相比于国内庞大的市场从业者 , 这些“害群之马”仅是少数 。
【中国证券报|伪市值管理:一场利益输送的隐秘牌局】 对于伪市值管理的生存空间 , 林斌指出 , 现有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偏弱 , 根除伪市值管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而李岩和袁嘉则持乐观态度 , 两人不约而同提及去年9月下旬的打击“配资盘”行动 , 大量配资方出事造成“庄股”大面积“闪崩” , 间接导致“坐庄”成本直线飙升 。 未来若监管持续强化 , “坐庄”行为势必将得到有效遏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