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新能源汽车电池三问:安全?标准化?污染隐患?( 四 )


不仅如此,换电模式下电池充电时间较为灵活,可以更好配合电网运营,甚至可能进一步发挥调峰作用,降低电费成本、提高用电效率 。
不过,换电商业模式也存在亟待突破的瓶颈,其中,标准化成为最大难题 。
“电池要做到全行业标准统一,阻力太大了 。”有业内人士直言,目前国内换电模式没有形成统一格局,车企之间的电池技术、标准和规格千差万别,换电站建设也处在“单打独斗”阶段,电池大规模流通存在障碍 。同时,换电站运营成本高、回报周期长等也是令投资人担忧的问题 。
推广换电模式需推进标准化建设
那么,换电模式会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流吗?政策层面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指出,“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 。
专家表示,换电和充电应该是细分市场的差异化选择,而不是体系内的对抗 。预计换电模式在运营端可能会持续壮大,在消费者端还需要不断探索,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会以充电为主,换电为辅 。
“不应把换电模式和充电模式对立起来 。”沈斐建议,用户密度相对比较大的地方,或者是高速服务区等用户对时间要求比较高的地方,可以做换电站 。“而用户停留时间比较长的地方,如小区或者写字楼,该建充电桩的还是要建充电桩 。”他说 。
专家表示,换电技术现阶段更适合作业时间长的运营车辆,比如出租车或者网约车 。这些车辆在设计制造之初可以保持较大的统一性,电池标准化难度不大,而且在车电分离、电池租赁模式下,运营公司购车、用车成本都有可能降低 。
“促进换电模式发展,首先要加速电池的标准化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兼技术部部长王耀说 。
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认为,公共领域应依据不同车辆的需求,合理布局充换电设施 。“换电模式下一步怎么发展,要从实际出发 。同时,我们如果要大规模发展换电,一定要解决好标准化的问题,例如实现大家共用换电站,减少土地的占用 。”王秉刚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