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la 公布行驶数据,特斯拉做错了吗?

一份行驶数据,将近期沸沸扬扬的上海车展特斯拉女车主维权事件推向高潮 。4月22日晚间,特斯拉向《中国市场监管报》提供了河南“刹车失灵”事故前的原始数据 。在被释放当天(4月25日)深夜,涉事人张女士就对特斯拉提供的数据提出了质疑,并发布微博称:
“关于22号特斯拉公布的数据,以及特斯拉发到我邮箱的数据,我认为这并不是我车辆的原始数据,请特斯拉公布数据来源、提取方式、制作方式及筛选原则 。”
Tesla 公布行驶数据,特斯拉做错了吗?
文章图片

对于张女士的要求,特斯拉至今并未给出明确回复 。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法教研部教授张效羽认为,这次特斯拉存在两个问题,第一,郑州市场监管局在进行调查时,没有及时提供相关数据;第二,擅自向社会公开消费者行车数据 。
对公众而言,质疑的一个焦点在于,特斯拉应如何证明自己公布的数据真实性?
另一个焦点是,特斯拉在没有消费者授权的前提下,向媒体提供车主数据,等于间接公开,做法是否恰当?
第三点往往最易被忽视:就此事而言,消费者是否有权要求企业提供原始数据?
01
数据是否真实?
在4月22日随数据一并公布的声明中,特斯拉描述了涉事车辆发生事故前的时速、制动主缸压力、驾驶员作出相应反应的具体时间等信息:
“在驾驶员最后一次踩下制动踏板时,数据显示,车辆时速为118.5千米每小时 。在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后的2.7秒内,最大制动主缸压力仅为45.9bar,之后驾驶员加大踩下制动踏板的幅度,制动主缸压力达到了92.7bar,紧接着前撞预警及自动紧急制动功能启动(最大制动主缸压力达到了140.7bar)并发挥了作用,减轻了碰撞的幅度,ABS作用之后的1.8秒,系统记录了碰撞的发生 。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后,车速持续降低,发生碰撞前,车速降低至48.5千米每小时 。”
但这样一份描述,连带那份受到质疑的数据表格,是否能够在法律中定义为“数据”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许可给出了否定回答 。
“事实上,不论特斯拉提供的这份文件,都应属‘个人信息’而非‘数据’ 。”许可解释,就此案而言,法律意义上的“数据”应被定义为行驶过程中产生的的原始及其衍生的物理符号组合 。数据一个特征是,能且仅能被机器读写 。
而根据新版《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的定义,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与已识别或者可识别的自然人有关的各种信息,不包括匿名化处理后的信息 。
“信息一定是能被人读懂的 。”许可表示,信息是对原始数据再加工后的成果,它永远存在被转换甚至伪造的可能 。很难证明其真实完整性 。
事实上,对特斯拉提供数据的真实性,有人也早已提出质疑 。
4月23日下午,特斯拉方面回应,相关行车数据采用加密技术记录,无法直接读取、修改或是删除 。
但一位不愿具名的数据安全工程师对《财经》E法表示,特斯拉的说法“完全是在说谎” 。他指出,特斯拉公布的并非原始数据,“因为原始数据都是由‘0’或‘1’组成的二进制,普通人是看不懂的” 。此外,特斯拉承认对自身数据加密,那么也一定存在解密算法,这意味着特斯拉拥有对自身数据库进行修改的能力,“但技术上很简单” 。
换句话说,二进制的原始数据即使被修改,也会难以避免地留下修改记录;但此次特斯拉提供的信息则很难“自证清白”:无论是“车辆时速118.5千米每小时”还是“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后2.7秒内,最大制动主缸压力仅为45.9bar”等数字和描述,都是在原始数据进行再次转换“翻译”后形成的,无法证明自己“未经篡改” 。
特斯拉提供的所谓“数据”未必真实,甚至其本身连数据都算不上,只能被当做“经过加工的个人信息”,只有提供原始的二进制数据,在法律上才更可靠 。
02
【Tesla|公布行驶数据,特斯拉做错了吗?】数据究竟是谁的?
要回答特斯拉公开数据是否恰当,以及车主是否有权要求特斯拉提供原始数据这两个问题前,需要先厘清一个关键概念——个人行驶数据的所有权究竟属于谁?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文对《财经》E法表示,通常而言,个人数据信息的所有权归属个人,但实际操作中界定权属存在难度:一是个人数据信息存在存储成本,企业或者运营方往往出于商业价值的考虑,会存储有价值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又构成了企业的“核心资产”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个人数据具有社会网络的属性,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更为突出,个人的数据跟其他人的数据往往交融在一起,如果将数据完全划归某个人,可能存在侵犯他人数据隐私权之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