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发展的每一步”( 二 )
探索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发展的每一步,都是自主创新、奋勇攀登的生动缩影。
“做到99分还不够,要做到101分。”航天六院红岗公司四分厂钳工组组长郑朝阳所从事的工作,是为发动机生产工艺装备。这些手工打造的各类型工艺装备,是用来加工连自动化机床都无法满足精度要求的零部件,为航天产品“高、精、尖”技术保驾护航。
文章插图
全国技术能手,航天六院红岗公司四分厂钳工组组长郑朝阳,讲述如何将创新创造融入生产实际。人民网 张聿修摄
郑朝阳认为,创新是时代赋予“工匠精神”的新内涵。他时刻瞄准金牌标准苦学实干,凭借练就的一双巧手,出色地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使用丝锥改制成独特的菱形钻头,实现高强钢小孔精确加工;自制联结套筒刻线工装,使产品生产效率提高5倍……
文章插图
郑朝阳正在进行航天产品打孔工序。受访者供图
“我现在已经干了30多年了,一直还在生产一线上,把小事干好了就是干大事,把平凡的事干好了,你的一生也就不平凡了。”这些年来,郑朝阳坚守航天一线,不断创新方法,改造工艺装备,100多项革新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他把“工匠精神”镌刻在了每一件产品当中。
“对航天的情怀,让我回到草原”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们这一代航天新青年就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对家乡的情怀,对航天的情怀,让我回到草原,我想,还有什么比能够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更幸福的呢?”在六院,有一个“小学霸”。17岁本科毕业、20岁硕士毕业的杨光美,打小就爱航天,20岁加入航天六院,开启了她人生的“航天之旅”。
文章插图
航天六院本部工作人员杨光美讲述自己的“航天梦”圆梦故事。人民网 张聿修摄
杨光美的“航天梦”在幼时便生根发芽,发射控制室里的设计师、太空行走的宇航员,让她心驰神往。2013年本科毕业的杨光美来到航天六院的招聘专场,却被告知人才引进的门槛提高,本科毕业生不在招收范围内。怀揣着航天梦,她又继续读研深造,学成后如愿加入到了航天队伍中。
成为航天大家庭的一份子后,杨光美从事的是固体火箭发动机研究设计。“自从我进入航天六院之后,作为一名‘90后’的小兵,六院的导师‘传帮带’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让我可以很快熟悉工作岗位,不断学习,直至能够‘挑大梁’。”杨光美说。
【“为了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发展的每一步”】
文章插图
杨光美与同事探讨工作。受访者供图
“从上学就一直受‘科技强军、航天报国’思想的影响 ,我也希望可以贡献自己的力量。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把自己的事儿往后放、往后想,科技强军、航天报国,这是我们的神圣使命。”航天精神犹如璀璨的星辰,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不断奋进、筑梦太空。
半个多世纪,几代航天人挺进深山、开赴荒原、转战戈壁,矢志不渝、初心不改,航天六院固体事业已经华丽转身,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现在的六院年轻人朝气蓬勃,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有了新的时代特征。”谈及未来,张志刚信心十足,“目前,六院‘一个目标三步走’战略已经确立,‘十四五’中长期规划宏伟蓝图已经绘就,信息化、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大路径格局基本形成,重大项目深入推进,建设世界一流航天防务动力公司新征程已然全面开启。”
推荐阅读
- 交付 沉了!这艘刚交付的“新”船只跑了3次!船东将遭起诉和高额索赔
- 速度 宇宙中比光速更快的四种“速度”,你都知道几个
- 云南花25亿建“假古镇”,如今遭人“嫌弃”,当地人:不会再去
- 油价 “负油价”后全球市场变化!美国每升不足2元,中国排名竟超国足
- 太空飞行 鱿鱼宝宝和“水熊”将成为美国宇航局最新的微型宇航员
- 外延片 “江西造”登陆火星!
- 主播 闻“象”而动的直播歪风必须狠刹
- 古镇 四川一“避暑古镇”火了,距成都仅22公里,游客:来得值
- 伺服 “窝工”技术又双叒叕助力中国“太空首单”
- 视点·观察 充值App能和住同一家酒店的女性私聊?然而对方是“虚拟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