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 华为坚称不造车 能否成为“中国的博世”?( 二 )


尽管华为反复强调不造车 , 但资本市场却对此展现出了极高的关注度 。 受华为“造车”消息影响 , 自4月14以来 , 北汽蓝谷股价不断上涨 。
《证券日报》采访人员注意到 , 4月16日 , 北汽蓝谷开盘后不久即涨停 , 股价上涨10.03% , 报收于12.51元/股 。 当晚 , 北汽蓝谷发布股票交易异动公告称 , 公司A股股票于2021年4月14日、4月15日、4月16日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 。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的有关规定 , 属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情况 。
北汽蓝谷指出 , 除近期媒体对公司即将上市的ARCFOX极狐品牌阿尔法S和与华为合作的ARCFOX极狐品牌智能电动新车型的报道外 , 公司未发现其他可能对公司股价产生较大影响的媒体报道、市场传闻、热点概念情况 。 经公司自查并向控股股东核实 , 截至公告披露日 , 公司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 。
与此同时 , 4月16日 , 与华为合作的另外两家车企——广汽集团和长安汽车的股价也实现较大上涨 。 其中 , 长安汽车涨停 , 股价上涨10.02% , 报收15.81元/股;广汽集团股价上涨6.57% , 报收11.19元/股 。 作为对比 , 蔚来、比亚迪等部分新能源车企的股价在当日并未出现增长 。
值得关注的是 , 尽管根据徐直军的表述 , 北汽极狐阿尔法S能够在闹市无干预自动驾驶一千公里 , 比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技术好很多 。 但也有业内人士质疑称 , 目前华为的表现不输特斯拉 , 主要在于双方在传感器解决方案上采用了不同的技术路径 。 “现阶段华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比特斯拉更贵 , 采用了成本更高的激光雷达 。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目前特斯拉采用的是视觉算法的路径 , 主要借助摄像头 , 配合毫米波雷达等低成本元件 , 对周边物体建模进行纯视觉计算 , 这一打法的好处是摄像头成本低 , 但在精度、稳定性和视野等方面有局限性;而华为则采用了激光雷达方案 , 配合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向四周散射激光 , 无惧能见度的生成点云图;虽然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 , 但缺点就是成本较高 。
“国内的思路还是为了能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 保证当下能签到更多的合作 , 以存活下去 。 如果要真正实现大规模量产 , 配置上一定还要做减法 。 ”有自动驾驶从业人员对采访人员表示 , 当下有多少消费者会为了自动驾驶技术多花10万元 , 这是要打问号的 。
【证券日报|华为坚称不造车 能否成为“中国的博世”?】 去年12月底 , 华为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峰会上 , 首次发布了96线车规级高性能激光雷达 , 并宣称要将成本压缩到100美元 。 目前的情况是 , 即便华为将激光雷达成本压下来了 , 但高级别自动驾驶还面临着法律法规问题 , 比如L3级以上自动驾驶的权责界定依然没有明确 。 而以上无疑都将成为其商业化和市场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

推荐阅读